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4 13: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4-5-14 08:49
有没有一种可能:换电的各种国标正在陆续出台,只是蔚来先行的比较久.

PS: 换电和你坚持的超级快充 ...

问题在于电池包出现问题后,责任怎么归属,你写的这些没有一个涉及到电池故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4: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襄阳已经公布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4: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hw12321 发表于 2024-5-14 13:49
问题在于电池包出现问题后,责任怎么归属,你写的这些没有一个涉及到电池故障的。

就这个话题在这最后回一贴,你看前面有版友有意见了,再有要讨论的去汽车贴。

都是公开的信息,随手一搜就有。

========================

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https://www.gov.cn/fuwu/2020-05/14/content_5511415.htm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

国标《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GB/T 34131-2023,将代替GB/T 34131-2017,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 ... 57_1084377755.shtml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维修有了新标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GM8QJ7R0514R9NP.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5: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换电贵啊,不仅要收电费,还要服务费,听说一次便宜的30,贵的50,就这样蔚来亏损都打不住。
现在换电是不用排队,但是前提是只有蔚来车主用啊,以后车多了照样排队,一个换电站的电池是固定的,换完了就要等充电好了才能用。
总之换电注定是少数人的便利。现在新小区车位都是充足的,把车位价格打下来,让人人有车停,人人有充电桩充电,才是解决问题最经济、方便、利民的路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5:2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eddy 发表于 2024-5-14 10:57
没啥区别吧,一个暗地耍流氓,一个光明正大耍流氓。

超长期国债也许会改善一下这种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6: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硚口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技开发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硚口区设立湖北区域总部,打造中国科技开发院(硚口)创新基地。


中开院体系现有38家孵化基地,其中,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地运营面积106万方,在孵科技企业2400余家,投资企业近百家,已建成以珠三角、长三角、华中、环渤海地区为主的全国孵化社区网络。


项目落地后,中开院将发挥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投资等方面丰富经验及科创资源优势,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等领域,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武汉市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硚口区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科技服务业,将创新贯穿于各项工作,拿出“闯关”精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目前,硚口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36家,专精特新企业53家,创新孵化载体17家,创新平台81家,其中,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创新孵化载体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企业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在中心城区处于第一梯队。



硚口区将集聚大健康、数字经济优势资源,大力支持中国科技开发院(硚口)创新基地发展,打造众创孵化载体标杆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6: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5月7日,西十高铁湖北段汉江特大桥首对牵索挂篮安装到位,标志着国内最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进入主梁悬臂施工阶段。这座桥屹立在汉江边,宛如一座天空之桥,很多人称赞:又一个网红大桥在湖北出现。

● 5月10日,随着一孔长32.6米、重724.88吨的箱梁平稳落在西十高铁汤峪河特大桥墩台上,标志着西十高铁汤峪河特大桥箱梁架设完成,西十高铁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



汉江特大桥首对牵索挂篮安装到位。

关于西十高铁湖北段

2021年12月15日,西十高铁湖北段正式开工。西十高铁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湖北省境内86.36公里,桥隧占比为98.85%。

汉江特大桥、园岭隧道均为西十高铁控制性工程,都在十堰境内。汉江特大桥全长917.45米,P3、P4两座主塔高度均为186.5米,共设置80对斜拉索,主跨420米,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

关于西十高铁全段


西十高铁途经西安、商洛、十堰三市,接入已建成的武汉至十堰高铁,新建正线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陕西段总长169.4公里,湖北段总长86.36公里,沿途设西安东、蓝田、商洛西、山阳、漫川关5站。




西十高铁开通后,西安至十堰实现1小时内到达,西安至武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5小时缩短至2.5小时左右,将形成西安至武汉间的便捷高铁通道,对于贯彻“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长江中部城市群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6: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折快跑 发表于 2024-5-14 16:04
近日,硚口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技开发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硚口区设立湖北区域总部,打造中国科技开发 ...

看能不能继续把汉江湾打造成科创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jesper119 发表于 2024-5-14 16:31
看能不能继续把汉江湾打造成科创基地

不可能了,去年土地推介的时候就大规模调了土地性质,商务用地缩水,而且没人拿地,现在出让的是学校、全民健身中心,住宅之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7: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4-5-14 17:19 编辑
小折快跑 发表于 2024-5-14 16:07
● 5月7日,西十高铁湖北段汉江特大桥首对牵索挂篮安装到位,标志着国内最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进入 ...


好消息是中开院是深投控的下属公司,好歹汉江湾没完全烂尾,人家多少给了点交代;

坏消息是中开院只是深投控的下属公司(孙字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7: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4-5-14 17:15
好消息是中开院是深投控的下属公司,好歹汉江湾没完全烂尾,人家多少给了点交代;

坏消息是中开院只 ...

不知道具体是落户哪里,看插图是海尔建成的写字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7: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主城区一用地规划变更

来源:乐居买房2024-05-13 16:50:00

近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公示了武汉市主城区A0301编制单元局部用地(铁路文化宫片)控规导则修改方案,公示时间为2024年5月10日—2024年6月8日。

具体内容如下:

1)控规导则用地修改方案:本次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22.62公顷,根据规划管理一张图,用地修改前规划居住用地10.92公顷、商服用地2.21公顷、行政办公用地0.54公顷、文化活动用地1.78公顷、体育用地2.85公顷、医院用地0.92公顷、社会福利设施用地0.71公顷、公共交通场站用地0.27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0.36公顷、通信用地0.09公顷、公园绿地1.97公顷。用地修改后,规划商服用地增加2.47公顷,文化活动用地增加0.03公顷,公园绿地增加0.17公顷,居住用地减少1.17公顷;行政办公用地0.34公顷、社会福利设施用地0.71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0.36公顷、通信用地0.09公顷均与商服用地复合利用;其他不变。规划范围内控制不少于515个社会公共停车位,其中120个结合商服用地复合建设,395个结合公园绿地复合建设;规划新增5条公共通道,包括2条宽度不小于10米的南北向公共通道和3条宽度不小于8米的东西向公共通道;新增2条预控绿线。

2)二七烈士纪念碑紫线调整方案:根据2017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68号),调整二七烈士纪念碑文保单位本体线、保护范围线和建设控制地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7: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二环线梨园医院堵点有望6月疏通

极目新闻 2024年05月14日 07:58:06



原标题:居民楼拆掉两个单元让路于民 二环线梨园医院堵点有望6月疏通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马清妮)“最近开车从东湖路进东湖隧道,梨园医院路边一角正在打围施工,不知是否准备拓宽车道?”近日,武汉市民李先生致电极目新闻,咨询武汉二环线梨园医院地面段的施工具体建设内容。

极目新闻记者驾车沿二环线东湖路查看,发现在距梨园医院西北门约50米处,辅路由两车道“骤减”为单车道,道路右侧已搭建一排绿色围挡。围挡内,一台挖机正对沿街楼体进行破除清运。

沿梨园医院内部进入施工区域,大楼施工作业面清晰呈现在眼前。“楼栋很早前就建好,上世纪80年代楼栋做了四层,2001年前后加盖为7层。由于朝向原因,楼栋西北向临路的房角刚好卡在东湖路的路中间。”小区居民汪婆婆指着眼前楼体告诉记者,车流量大时,此处很容易拥堵。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该楼栋临二环线东湖路梨园医院地面段的“凸角”已被削平,屋面往下覆盖上蓝色的防尘网,一台挖机正在清运土方。

工地围挡标示牌显示,该项目系二环线梨园医院段辅路贯通工程,于3月22日开工,改造内容包括对东湖梨园新村17号(梨园医院)1栋局部拆除,新建楼梯走廊及电梯,对保留建筑局部加固,以及对二环线路面拓宽。

“很多市民反映二环线梨园医院段常常是拥堵,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施工单位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楼栋先于二环线而建,临街处于上世纪80年代已建成。2015年武汉二环线建成后,随着车流量的急剧增多,二环线梨园医院辅道段拥堵问题愈发严重,拓宽改造由此提上日程。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2个单元共14户拆除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道路恢复工作,预计6月底前完工,届时,将改善二环线辅路的交通拥堵,缓解东湖隧道的交通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7: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多项创新指标增长 一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额1139亿

长江商报 2024年05月14日 14:16:10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今年以来湖北主要创新指标稳步增长。日前,湖北省科技厅通报了近期湖北科技创新工作进展情况,截至4月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注册申报3637家,同比增长21.09%。1—3月,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601家,同比增长10.5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39.2亿元,同比增长19.58%。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5980家、采集总需求9634项、对接需求6757项、匹配成功1181项。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802.24亿元,在全国排在第3位。湖北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2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闪存芯片、脑机接口、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设立百亿光谷中金创投基金

湖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要素正加速累积。目前,湖北全域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与中央科技办对接谋划新时期武汉科创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层面首批支持51个事项完成率超过65%,武汉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100个重点科创项目加快落地,襄阳“一核三城”、宜昌科教城建设提速增效,带动都市圈城市一体化发展。紧盯“又高又新”目标,组织12家国家高新区制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襄阳、咸宁、汉川高新区获批全国第三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

科技与产业加快对接融合,日前,湖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财政金融系统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光谷中金创投基金,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参股子基金3支,总规模12亿元。

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加速向市州拓展,向海外延伸,离岸、在岸创新中心共链接全省及大湾区科研机构88家,对接项目99个,设立总规模20亿元和3亿元的在岸、离岸科创投资基金,设立2亿元科创链科研资助基金,已支持71项匹配成功项目。启动2024年省级科技计划,聚焦细分产业需求,推行“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共部署光通信、高端芯片等方向技术创新专项27个。

为进一步实施高企服务“春晓行动”,湖北省各地出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的具体举措,推动出台《关于支持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新增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鼓励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对其购买高校院所等成果给予交易额8%的奖励。同时,开展创新券申领兑付工作,1648家企业申领创新券近4亿元。截至目前,湖北省新认定(备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众创空间40家,新增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624家(个),全省孵化器在孵企业超2.5万家。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召开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4支人工智能基金,国家超算宜昌中心建设方案通过工信部论证,全国首个面向高等艺术教育的人工智能超算平台正式上线,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接入“中国算力网”。

技术合同成交额3年增长185%

湖北省科技厅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注册申报3637家,同比增长21.09%。1—3月,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601家,同比增长10.5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39.2亿元,同比增长19.58%。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5980家、采集总需求9634项、对接需求6757项、匹配成功1181项。

2023年,湖北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558项,较2020年登记数量增加逾1000项;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802.24亿元,合同金额较2020年增加逾3000亿元,增长185%。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2020年以来,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一年一个新台阶。2020年至2023年,湖北省全年签订技术合同分别为39749项、54513项、76719项、9884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分别为1686.95亿元、2111.63亿元、3017.86亿元、4802.24亿元。

2020年以来,湖北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果,重大科技成果登记数量“节节高”。2020年至2023年,全年登记重大科技成果数量分别为1553项、2096项、2247项、2558项。其中,2023年登记基础理论成果92项,应用技术成果2395项,软科学成果71项。

与此同时,湖北省产业创新载体不断扩容。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的研发实体,是基础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湖北省共建有36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较2020年年末增加117家、130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17: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破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年05月14日 07:57:13 来自广东省



原标题:湖北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破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王若冰 武汉报道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谋划通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增长动能转换,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强劲动力。

《实施意见》明确了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安排和主要目标。例如,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等一批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量化指标。

同时,科学谋划“五区一高地”的目标定位,即全力创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核心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实施意见》部署了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任务。在激活核心要素方面,提出打造“双中心、三走廊、四平台”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力争每年开展15项左右跨学科颠覆性技术研究,每年突破30项左右优势领域关键技术,全省技术合同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

夯实产业支撑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引领“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重点是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推动算力、存力、运力和绿色电力“四力”倍增,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点布局实施人形机器人突破、6G创新发展、高端AI芯片提升、量子科技攻关、脑机接口融合、合成生物引领等8大重点工程。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近年来,湖北以创新为引领、供应链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湖北省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北斗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占到规上工业的六成以上。同时,湖北推动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0个新兴特色产业提速发展,今年一季度,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7%。

在未来产业方面,湖北聚焦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前瞻布局。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陈俊介绍,目前,湖北全省在建5G全链接工厂238家,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家。今年,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期,湖北研究起草了6G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在6G创新发展上,提出“211”工程实施路径,将着力推动5G-A规模提升和6G技术攻关“双线并进”,开展5G-A规模提升十大行动和6G核心技术十大攻关行动。

湖北还将实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开展整机研发和企业招引行动,力争到今年底形成1款以上人形机器人样机,到2025年落户1-2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并采取院士领衔、应用牵引、资本助力、生态营造的方式,加强全方位多维度支撑,力争到2025年,形成2-3项人形机器人领域基础研究成果,新增3个以上创新联合体、3-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成5个以上应用标杆场景,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5 03:47 , Processed in 0.11739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