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1 17: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猫追杀 发表于 2024-5-11 16:31
改了住宅至少还有可能卖出去

看吧 这个思想就没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17:3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jcsn1983 发表于 2024-5-11 10:41
作为行业内人士只说一句没有本土航司,天河永远只能跟黄花新郑一起打转,看前十的机场哪个没有自己航司, ...

三大航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北上广输送客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17: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motianzu2008 发表于 2024-5-11 11:18
商改住没啥问题。。。主要是2024年去化这么久了,还觉得改了住宅就好卖

就很愁

不改住宅,就永远是菜地,商服不可能有人接盘的,等10年20年都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17: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新芯启动IPO辅导 今年曾首度接受外部融资 长存集团持股68%

2024-5-1117:51上海财联社旗下账号


《科创板日报》5月11日(记者 郭辉)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新芯”)日前在湖北证监局披露IPO辅导备案报告,预示其将正式推进公司上市进程。

据IPO辅导备案报告,武汉新芯目前控股股东为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存集团”),持股比例为68.1937%,法定代表人为扬士宁。该公司IPO辅导机构由国泰君安及华源证券两家共同担纲。

武汉新芯是一家专注于NOR Flash存储芯片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拥有华中地区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截至2017年底,武汉新芯NOR Flash晶圆出货量已超过75万片,覆盖从消费类到工业级、乃至汽车规范的全部NOR Flash市场,并于当年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武汉新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50纳米浮栅式代码型闪存(SPI NOR Flash)芯片实现全线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新芯此前为长江存储的全资子公司。今年3月初,武汉新芯宣布首度接受外部融资。

工商管理信息显示,武汉新芯公司注册资本由约57.82亿人民币增至约84.79亿人民币。而本轮投资方,则包括了武汉光谷半导体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科投、长江产业、海通创意资本、中信证券投资等30家知名投资机构。

有资深半导体产业投资人士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从去年开始,武汉新芯在一级市场较受关注。”

对于武汉新芯如今启动融资并推进IPO进程,上述人士分析认为,“主要还是长江存储发展目前已经进入非常关键时期。长存可以说这两年正式迈入全球第一梯队同台竞技的新阶段,需要大规模扩张。”

“不过,由于目前长存的体量太大,三年内实现上市的难度较高,缺乏可预见的退出渠道,因此才把武汉新芯‘拿了出来’。”上述半导体投资人此前也曾接触过武汉新芯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18: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猫追杀 发表于 2024-5-11 16:31
改了住宅至少还有可能卖出去

有毒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0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4-5-11 17:53
武汉新芯启动IPO辅导 今年曾首度接受外部融资 长存集团持股68%

2024-5-1117:51上海财联社旗下账号

终于要上场了,万里XX第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前几天发的满屏都是的库存是个野榜,玛德,太搞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09: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4-5-11 18:35
不管去化周期如何,现在武汉住房过剩较严重是基本事实,房子是老百姓的基本财富,甚至是多数人的全部家当 ...

还想靠高房价割韭菜呢,炒房上瘾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1: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超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台阵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2日07:14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包东喜 通讯员王维维)“全国最大规模超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台阵在湖北建成。”5月11日,湖北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宣布,截至目前,该局在武汉市156栋超高层建筑设置了515个强震动监测站点,形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超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台阵,并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湖北省地震局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系统建设。该局自主研发和生产的REMOS-VOLCAS一体化强震仪,为超高层建筑健康监测发挥作用。同时出台的《湖北省地震监测管理实施办法》对超过160米的高层建筑应当设置专用强震动监测设施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将设置情况进行备案。

专家介绍,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站点采用“上—中—下”的布设方式,大部分高层建筑安装3个监测点,在底层安装的强震仪用于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速报,顶层和中间结构高度30%至40%的地方各安装一个监测点,而商业类超高层建筑和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则加密布设。

2023年10月,襄阳大厦部署了一体化振动监测仪、风速风向仪、电梯地震开关等精密检测仪器,测点分布在地下4层、地面首层、顶层和大厦外墙面等27个部位。这些仪器组成的监测台阵与相应软件系统,共同构成超高层建筑强震动健康监测系统,这是我国超高层建筑首次装上强震动健康监测系统。专家评估认为,该系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随着监测布点在从武汉向全省延伸,超高层建筑强震动监测台阵更能发挥防震减灾实效,护航韧性城市安全。”湖北省地震局负责人表示,近日,该局已在宜昌、襄阳、荆州、恩施、随州、孝感的7处超高层建筑开展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1: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都市圈同期建设规模最大 17条武鄂黄黄快速路贯通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2日07:27 来源: 湖北日报




5月8日,鸟瞰武鄂黄黄 “三横三纵”快速道路“横一”鄂州吴楚大道段与武鄂高速、鄂咸高速等相互交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戴辉、通讯员潘庆芳、郭龙)5月11日召开的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建设现场调度会传出消息,17条武鄂黄黄快速路品质提升工程如期实现“一年贯通目标”。

行驶在武汉至鄂州的高新大道上,崭新的双向八车道还加上两股辅道,中分带郁郁葱葱,两边是白玉兰造型路灯,司机李军感慨两市之间“无感通行”。在葛店区壹品澜悦智能公交车站,座椅上还有无线充电装置。空中俯瞰短咀里湖桥,宛如“∞”的符号,因此930米的大桥被称作“无限之桥”。该桥设有暗藏式灯槽,LED投光灯可调光,在不同的季节和节日可以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作为三横三纵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横一线”的一部分,这条新通车的品质提升道路两边绿树成荫。

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全长422公里,改造里程371公里,实施项目40个,总投资404亿元。其中,品质提升工程17个,投资48亿元;限期完成重要节点工程23个,投资356亿元,在全国13个国家级都市圈快速道路系统中,同期建设规模最大。

快速道路系统横跨4个市和13个区县,涉及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城市道路和待建道路,项目涉及部门多,要素保障难度大。为此,省交通运输厅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日报表、周督办、月调度、季评比”推进机制和奖惩激励制度,建设中,湖北在全国首创坚持“六带”模式(带整治、带建设、带改造、带保护、带管理、带开发),以道路的有机更新带动城市的有机更新。

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建设,对强化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服务武汉新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悉,该系统计划2026年建成,目前继续紧盯武黄高速改扩建、燕矶长江大桥等重要节点项目,并与花湖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融合,将其打造成全国都市圈快速道路系统中“推进最快、协同最紧”的标杆性工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1: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惟臻 发表于 2024-5-12 09:19
原来前几天发的满屏都是的库存是个野榜,玛德,太搞笑了

论坛里面一群喜欢唱黑脸的班子就这样一看到不好的东西都喜欢疯狂往论坛里面搬,上次我还说了就一个公司自己算的消化周期根本就不能当成什么官方文件。武汉今年的供地计划都出来了,商品住宅大概7600亩,23年和24年的供地比之前的年份少了一大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1: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标武汉!昔日“龙须沟”,变身景观河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24-05-12 09:10



黄孝河、机场河是武汉市汉口主城区以行洪排涝功能为主的重要河道,经府河汇入长江。其水环境问题,曾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点督办件,两次上“黑榜”。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曾经的“黑臭水体”重现碧波清流,成为周边256万百姓的景观河。近日,其治理案例作为湖北省唯一正面典型案例入选2023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

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旁,黄孝河箱涵与明渠衔接处,清澈的“活水”经此处的地下净水厂出水口不断涌入河道,依净水厂屋顶而建的清廉公园绿意盎然,附近小区的居民正在晨练。老住户梅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大家都不愿往河边靠,哪成想能有现在水清岸绿的宜居生活。



中星社区居民 梅曼琳:以前可不是这样,夏天我们都不敢开窗,后来听说要建净水厂,我们担心污水汇集了以后更臭了,没想到建成以后它成了一个小公园,水也很清澈,我们都很喜欢来这里锻炼、散步,带着小孩子过来玩。



穿行汉口主城区126平方公里的黄孝河、机场河,随着城市发展,河道逐渐变成“龙须沟”,曾在2016年被国家列为黑臭水体,在2018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两次上国家“黑榜”。



武汉市水务局工作人员  吴惠敏:黄孝河、机场河流域覆盖了汉口主城区82.8%的面积,如此体量的建成区排渍与污染压力仅靠两条11.5公里的河流承担,治理难度极大。2018年武汉市全力整改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问题,通过污涝同治、河岸同治、水城同治,实现“多、快、好、省”的效果。



瞄准黄孝河、机场河流域行洪排涝能力不足、雨污处理能力不足、管网系统不完善、河道生态环境恶化等具体问题,2018年以来,市区共同推进两河综合治理:污涝同治,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万吨、排涝能力88立方米/秒、溢流污染处理能力86万吨、调蓄能力45万方,雨污协同处置能力增强;河岸同治“治病去根”,完成64公里主干管清淤修复,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明渠拓宽、景观绿化和水生态工程,每天新增生态补水30万吨,为河道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水城同治,通过污水设施复合利用,补齐周边居民配套设施短板,黄孝河、机场河成为流域内256万居民的宜居河。

黄机项目公司项目运营负责人 李进:项目位于高密度建成区,为同步实现项目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地下厂站+地上公园”的建设形式,促进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成后与社区、学校共建共享,建立了产学研教育及科普基地、生态环保宣教基地等,接待来访超150场次4000余人。

多管齐下,“多快好省”,治理效果显著。今年1-4月,黄孝河、机场河水质均达到Ⅳ类标准。其中,4月份,机场河整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两条河流不仅实现水质大幅提升,而且可将流域排涝能力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黄孝河、机场河的治理实践,也探索出城市水环境流域治理的“武汉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日报:智能建造助力武汉新城建设提速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4-05-12 09:50



首台第二代5G塔吊、无人远程挖掘机、空中造楼机……一大批领先的智能建造技术在中建三局武汉新城项目投用,为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注入强大科技力量。

5月5日,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项目之一的科创金融总部一期实现主体结构出“正负零”,比计划提前1个月;同日,武汉新城光谷科学岛1号明渠完工,赶在雨季前增强区域排水能力。目前,武汉新城系列项目正提速提质建设,“五一”假期继续奋战,冲刺后续目标。

武汉新城科创金融总部,致力打造中国科创金融中心标杆,2023年11月启动建设。一期首期地块使用中建三局自研的全国首台顶加节自升降式塔机,即第二代5G塔吊。该塔机针对安装拆卸、顶升加节、大风灾害天气运维等问题,改变传统塔机结构及作业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塔机安全性,顶升加节作业劳动力投入可降低近50%,效率提高40%。此外,该项目还使用高支模、深基坑监测等智能建造技术。

科创金融总部南侧的市民中心,同为中轴线十大项目之一。现场,一台挖掘机正进行土方作业,3分钟不到就装满一车。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师赵爽表示,他们根据建设需求研发了这款无人远程挖掘机,可在300多米外的操控室远程操作,工作效率、精度得到提高。

市民中心往东是会议会展中心项目,也是中轴线十大项目之一,现场建设如火如荼。“项目规划了一栋超高层酒店,我们将引入空中‘造楼机’技术,提升建设速度和品质。”项目负责人胡凯表示。

除智能建造“硬技术”,还有数字管理“软手段”。4月30日,中建三局武汉新城项目工程指挥中心系统上线试运行,“这套系统实现了指挥部和各项目部的信息畅通,可对各项目建设的进度、安全、品质实时巡检。”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公司武汉新城项目指挥部杨磊表示,工程指挥中心可大幅提升管理效能,助力武汉新城加快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1:4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ycps 于 2024-5-12 11:55 编辑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4-5-12 10:59
没被套,你不觉得房地产畸形吗?先是暴力上涨,现在暴力跳水,哪里是健康的呢?


觉得现在房价低了,多买几套房,多还几套房贷不就行了,一套房贷有惰性,多套房贷还有惰性?

要说不健康,也是之前的暴涨不健康,现在只是价值回归,房价高不高看房租收益率,房租低于房贷利率,就别谈什么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1: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五年突破千亿元

2024-05-11 09:37:35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杨德义 谭文杰

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湖北如何抢占先机,实现本省商业航天突破性发展?航天关联企业落地湖北将获得哪些“实惠”?

5月6日,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对《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2024—2028年)》作具体解读。

加速关键技术攻关转化应用

《行动计划》聚焦航天运输系统及航天器制造、航天配套分系统、空间应用服务、商业航天新业态等四个重点领域,从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内培外引市场主体、锻长补短产业链条等多个维度提出16条重点措施,着力打造商业航天原始创新引领区、基础设施先行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应用服务示范区。

“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参与航天标准研制。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3年内研发机构建设费用总计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行动计划》,企业可采取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在大推力固体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研发、卫星通导遥一体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按照分段定额方式,对商业航天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增量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新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多少?答案是:不低于1000万元。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计划》提出,航天技术成果在鄂自行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企业可在投产后连续5年每年从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给予员工奖励。对购买航天技术成果并在鄂转化的企业,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

同时,对牵头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单位,我省将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每家单位每年累计奖励最高200万元。

发展壮大商业航天市场主体

《行动计划》提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精准跟踪服务,协同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化重大项目落地。支持航天央企集团、民营头部企业等经济组织在鄂设立法人机构,按照企业一次性实缴注册资本的2%给予奖励,最高2000万元。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大力引进商业航天企业总部落户湖北。

激励企业梯度跃升,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提升营运能力,引领带动企业规模体量持续攀升、整体质效稳步跃升、产业基础更加稳固。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商业航天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实行晋档补差。

建立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经认定入库并首次入选国内外权威机构榜单的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省级财政统筹安排给予100万元奖励。

同时,依托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以“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按照现有奖补政策给予支持。

延伸建强商业航天产业链条

成功发射火箭、入轨卫星,有了奖励标准。

省内自主研制、成功发射的运载火箭,奖励标准100万元/发。省内自主研制、成功入轨的各类卫星,奖励标准1万元/千克,单颗最高奖励50万元。每家单位每年累计奖励最高500万元。

《行动计划》提出,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和商业卫星组网,助力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对省内企业牵头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卫星星座,根据项目投资情况,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

众所周知,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是稀缺资源,是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

我省支持省内企业积极获取频率轨道资源准入资格,对获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和空间无线电台执照的企事业单位,予以50万元/份奖励,每家单位累计奖励最高200万元。加强天地一体规划,鼓励企业面向全球建设地面站网节点,有效满足星座规模化运营需求。对企业牵头建设地面站网节点,按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单个站点补助最高200万元,每家单位每年累计补助最高1000万元。

卫星在空中组网,提供数据应用,是当前商业航天最清晰可见的盈利场景。如何拓展卫星数据场景应用,支撑行业需求、赋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行动计划》,我省鼓励自然资源、应急等9个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积极开拓大众消费应用场景。每年遴选发布10个省级卫星应用示范项目,按照项目投资的20%给予建设单位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最高100万元。

营造商业航天发展良好生态

扩大合作交流范围,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支持各类国家卫星应用中心在鄂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创新联合体。支持商业航天领域论坛、学术年会等在鄂举办,按照上年度活动费用的20%,给予每项活动最高200万元补助。

针对商业航天高价值、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完善“专项资金+基金+贷款+上市+保险”多维一体的财政金融工具箱。比如,设立湖北省商业航天发展基金和支持航天原创科技成果转化的天使基金,各级商业航天财政专项资金对基金投资的项目予以联动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创投机构投资早期、初创期商业航天企业的,给予其管理机构奖励;对于为整箭、整星等产品购买商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按照保险合同费用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

“我们将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进一步明确实施主体和完成时限,实行定期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突出做好人才支撑、精准服务、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确保《行动计划》落实落地,支撑我省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4 18:41 , Processed in 0.12621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