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盛赞:投后管理不再是中国企业短板 海航投希尔顿浮盈逾20亿
海航集团的投后管理能力,赢得香港媒体的盛赞!
据香港媒体报道,刚刚结束的《财经》年会上,中国顶尖企业家争相发出有力的价值观点。而海航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向东的一句话引人关注:“国家不支持的行业,我们不投;支持的‘一带一路’项目,我们就坚决地走出去。”海航已经开始迅速调整投资步伐,紧跟战略。
谭向东还表示,海航的投资并非盲目,很多项目体现出良好的投资收益,例如对酒店管理集团希尔顿25%股权的收购,公司已经“挣了20多亿”。
账面的浮盈带给海航很好的市场信用和发展信心。但双方合作的背后,中国企业在投资并购活动中以往最大的短板——投后管理,正在逐渐扭转。海航&希尔顿的合作案例,或许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管得好”的成功典范。
就在一周前,在海口希尔顿酒店往南几公里的新海航大廈,有一家金融机构宣布与海航集团战略合作,拿出了100亿元授信的诚意。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十多家政府和金融机构纷纷来琼谈合作的缩影。
中投公司总经理屠光绍近期表示,“投后管理是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的短板“。那么海航如何赢取希尔顿的信任呢?
希尔顿CEO发声中国伙伴赢得美国人的信服
11月,上海,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全球董事会也在召开。海航集团派出董事代表出席了这次全球董事会议。正是在一年前的10月,海航宣布了投资希尔顿的重磅消息。财经界也始终在官网海航是否能将这场联姻,经营成更幸福的一家人。
与一般企业不同,希尔顿在全球酒店行业极负盛名,这不仅源于希尔顿家族几位年轻时尚的继承人频频出镜,更值得一谈的是其在欧美常年的优异经营,品牌早已枝繁叶茂,在商界根深蒂固的地位和渊源更不用说。一家中国企业用诚意打开了大门,但能否凭实力坐稳从黑石手中接过的董事椅,很多人有疑问。但就在这一天,希尔顿通过多种渠道深深认可了这位中国伙伴。
据列席会议的高级财务顾问透露,海航集团派驻的董事代表得到希尔顿董事会的尊重,双方的合作是富有成效的,并将长期带给行业正向的影响。
同期,希尔顿集团CEO在上海接受了彭博社专访,接近20分钟的播出成片中,超过7成在谈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看好,对海航伙伴的信任和信服。从中也能看出海航与希尔顿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牵手中国伙伴,更懂中国发展,可能是两者结合的一个直接成果。
普华永道在一篇分析报告中指出,股权投资高歌猛进,但业内目前“重投前轻投后”现象较为普遍,未对投后管理及增值服务引起足够重视。
可以看出,海航和希尔顿在产业链上的高契合度,是长久合作的重要基础,海航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希尔顿在中国和“一带一路”中的业务拓展;而希尔顿的品牌效应和管理体系是海航提升所需求的要素。另外,海航高层一直以来不懈推动圆融东西文明,提出的“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分享、大众成就”的理念,包容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企业。海航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慈善公益行动,也赢得了欧美主流社会的认可。投后管理,在业务、在人,更在文化和理想。
对于海航而言,一年的时间带来浮盈数十亿的利好,可能是市场最直接看中的。一向行事讲求“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海航集团高层,肯定不会停滞于对着几十亿浮盈的着迷,双方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合作开了个好头,推动中国参与更多全球商业事务,是更富有战略意义的隐藏信息。
市场不断给海航注入信心
海口往南300公里,是位于三亚市天涯区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这里是国内和国际游客抵达三亚观光的第一站。旅客吞吐量近1700万人次,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已成为当前旅客三亚“览胜”的核心中转站。然而另一条新闻的出现,更吸引了小编的关注:11月21日,海航旗下凤凰机场顺利发行270天超短期融资券(SCP),发行量5亿元。汇总近期媒体报道,一个月来海航通过债权直接融资总金额为30亿元,利率下行而抢购依旧热情。
根据凤凰机场的发展规划,其航线网络已经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东亚、东南亚等重要国家和地区,这证明在考虑未来发展的时候,凤凰机场的“小目标”并不简单。凤凰机场已经实现旅客吞吐量近1700万人次、航班起降10.5万架次、货游行19.6万吨,同比分别实现12.2%、6.3%和8.9%的增长,各项数据均为历史同期新高。
成为区域性核心中转站只是一站地,现在目标已经达成;沿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布局全球航空大通道,这个目标雏形已成。国家旅游局发布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国内旅游群体的规模正在快速膨胀。于是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凤凰机场已经拥有现在,均衡健康的融资可以提供一些力量帮他走向未来。
对于海航而言,带来的东西就更多了。其中几只债券利率下探到5.8%左右,相较而言这已经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了,而市场认购依旧非常踊跃,无疑给这家巨擎旗舰注入了超过30亿的信心。
如今,再一次确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金融体制改革方向,一时间令众多企业不遗余力朝着政策定调的方向努力。相较之下,海航集团在这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可以说在整个投融资领域,特别是直接融资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速度,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发行债券,不过是海航集团诸多资本运作方式里的其中之一。
正是借助直接融资手段,以优于市场水平的融资成本,助推了海航不断前进,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健康循环,为实体产业注入发展动力,这是国内企业可借鉴、可参考、可复制的产融结合发展典范。此次三亚凤凰国际机场SCP的顺利发行,恰恰从侧面反映出投资人对海航集团未来发展的认同与期待。
获“最严”之一的监管机构认可 海航底气十足
市场对企业的认可,需要经过理性的分析与判断,而且持续不断地给市场传递积极正向的信号。机构和投资人这么看好凤凰机场,甚至是对海航系充满信心,这里面海航集团做了不少工作。
翻开小编的记事簿,串联近期与海航相关的新闻,就能找到海航顺利发债的深层原因:从2016年开始,希尔顿2016年全年业绩再创新高,维持了“全球增速最快的酒店集团”的地位,提供近2万个新酒店工作机会,这让作为最大股东的海航挣了20亿美金;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100%的利润回报;航空货运处理公司Swissport大幅减亏,盈利在望;英迈从之前3%的收入增长,一跃至现在超过10%,赢利能力上了不止一个台阶;Avolon税后8亿多美金利润充实了海航的钱袋子。
港媒点赞:海航的投资逻辑的正确性,以及强大的投后管理能力,正在通过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以及丰厚的商业回报得以充分体现。大量的成功案例,一方面让流言蜚语无处遁形,也赢得了银行、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橄榄枝。
不久之后,海航集团及旗下子公司两个项目,分别通过英国金融行为市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和爱尔兰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of Ireland)对公司CIC(Change in control application)的审核。众所周知,英国是目前世界上金融服务最完善、最健全的国家,对企业金融行为监管十分严格。同样,爱尔兰中央银行是爱尔兰国内权威金融监管机构,也是维护欧盟金融体系稳定的金融监管者之一。接连两个项目获得两家欧洲权威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核通过,大大提升了国内外监管机构及合作伙伴对这家来自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的信心。
香港媒体用内地流行的话语判断,市场各界对海航的信心是“杠杠的”,对海航集团敏锐的投资嗅觉与“稳准狠”的战略眼光同样是“杠杠的”。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产融本为一体,健康发展才是目的。因此这样的凤凰机场,这样的海航谁不爱呢?
来源财经网
http://www.caijing.com.cn/20171205/437212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