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2 13: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杭州光机所也在联培硕博研究生了,估计后面也会像杭州医学所一样,申请成为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5 11: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新受聘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与仪器学院学术院长 冲击仪器学科“双一流”

       9月3日上午,中国计量大学在闻厅一楼会议室隆重举行聘任仪式,聘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研究院副院长周新秀为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与仪器学院学术院长。校长徐江荣为周新秀教授颁发聘书,党 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王乐主持仪式。

       徐江荣对房建成院士和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研究院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学术院长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一是要立足学校实际,尽快转变工作角色,融入学院事业发展,和学院班子一起加快推进仪器学科建设。二是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带领学科团队深度参与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研究中,谋划建立高能级平台。三是赋能学科高质量发展,在仪器学科方向凝练、标志性成果培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有力指导,助力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推进仪器学科冲击“双一流”建设目标。

       周新秀院长表示,非常感谢学校的信任和支持,担任学术院长既是一份荣耀,但更多是责任,会秉持“精思国计 细量民生”的校训,尽快熟悉和融入到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心履职。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共同参与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研究工作,不断强化在计量测试领域的影响力,共谋学院高质量发展。

       会上,计测学院党 委书 记汪俊斐做了表态发言。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代表翁海娜和李建利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国计量大学仪器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合作,不断产出高水平成果,更好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组织部、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计测学院领 导班子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本次聘任仪式。

       组织部、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计测学院领导班子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本次聘任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5 12: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2024年诚聘博士后人才探索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及医学应用新赛道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是一所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三级政 府共同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共同承担“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任务,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到2035年左右,研究院将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研究院自2022年7月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以来,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发挥校地共建共享优势,开展博士后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于今年4月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研究院坚持将博士后培养作为队伍建设重点,围绕提高培养质量、改进管理方式、加大招引力度、支持项目申请、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了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支撑,全力支持博士后全方位发展。目前工作站累计培养人数已达34人,其中在站人员累计获得博新计划2人次,国资计划BC档3人次,国自然青年基金1人次,面上及其他博士后基金10人次。

       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及应用研究进展

       利用近零磁环境下的极弱磁成像技术开展医学研究,探索人体功能信息规律,简称为零磁医学。它是医工多学科交叉的典型,是医学检测的革命性创新,具有改变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潜力,有望产生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为医疗科技发展提供原始动能。还可拓展至零磁生物学、零磁化学、零磁材料学、零磁物理学等零磁科学新领域,有望攻克前沿科学重大难题。

       研究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世界科技前沿,开展零磁医学设备研制和应用研究,围绕生物医学工程、零磁医学临床研究、零磁医学基础研究等方向,探索功能信息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及应用新赛道,开创高端医疗装备新产品,创新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方式,助力医学现代化发展。

       目前,研究院在零磁医学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研究方面成绩显著,研制的人体功能信息成像装备在全国十余家高水平医院投入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急性心梗和心肌缺血的快速诊断、心脏健康状态评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有望形成心肌缺血功能学评价的新标准。参与建设山东省零磁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地,引领零磁医学研究发展

       参与建设首家中医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诊断、疗效评估与机理研究,推动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与客观化,支撑中医研究与诊疗方式的创新发展

       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创新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心、脑、细胞磁信号的高精度分离提取与成像,研制了心磁、脑磁等极弱磁医学成像设备和软件,实现对人体功能信息的高灵敏检测。开展了生物电磁场机理与建模研究,丰富电磁生理理论,结合物理建模与人工智能方法,研发了一系列心脑磁成像数据分析模型和疾病辅助诊断软件。结合功能信息成像与结构成像技术,研制功能结构一体化医学成像设备,助力精准医疗。未来还将研究极弱磁场调控技术和设备,实现对人体功能的精确调节,支撑重大疾病无创治疗

       在零磁医学临床研究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了国内外领先的极弱磁成像临床队列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基于心磁成像的急性心梗、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快速诊断和心脏健康评估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工具,未来还将拓展到社区体检和家庭健康监测应用。开展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着力攻关脑卒中等重大脑疾病的早期筛查难题。利用心脑磁成像,开展中医证候与针灸效应评估研究,初步发现了针灸对心脑功能的影响,为中医疗效定量评估和机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在零磁医学基础研究方面,利用高性能磁屏蔽和极弱磁成像技术,开展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在近零磁环境下对细胞、组织等进行培养和磁场检测,研究生命活动中磁现象的本质规律及其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发展生物磁学,初步探索了肿瘤细胞组织的磁信号特征,助力肿瘤早期发现与精准治疗。开展零磁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研究极弱磁医学成像与核素显像等其它功能成像手段的关联,揭示各器官功能信息变化规律,建立人体功能信息学理论,支撑零磁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

       福利待遇:

       1.综合收入:每年50万以上(①含省、市、区人才补助;②含绩效)。

       2.政策补贴:享受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博士10万;社保满6月可认定杭州市E类人才,享受杭州市E类人才租房补贴;出站留杭工作享受市区给予的40万一次性补助;出站留院服务满3年续聘后滨江区再给予20万一次性补助。

       3.发展前景:博士后出站直评副高级职称,符合条件的直评杭州市D类人才。同时,研究院为出站留院的博士后人才设置了科学研究类和工程技术类双通道发展路径,在站期间获得“博新计划”、博士后特别资助或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的博士后留院后,可直接聘任为钱江高级研究员/钱江高级工程师。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心磁成像测量装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6 2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10-15 11: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新受聘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与仪器学院学术院长 冲击仪器学科“双一流”

        ...

北航的仪器测量这块领域,能把中国计量学院带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6 21: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计量大学的声学在全国能排进前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6 22: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届“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顺利举办

(文/李沐蓉)10月8日-1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主办、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于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顺利举办。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董澄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Ahmed Elsheikh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Stephen Richmond教授、英国普利茅斯大学Daniela Oehring教授以及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50余位医工交叉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分享学术前沿成果。



10月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会议中心召开。北航国新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洪冠新教授,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大会主席樊瑜波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大会共同主席Ahmed Elsheikh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开幕式由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主任王丽珍教授主持。



洪冠新院长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航国新院“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以及医工交叉科创中心在医工交叉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服务浙江高端医疗器械与装备产业、提升医工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洪冠新院长表示,北航国新院将为医工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良好交流平台和国际化交流环境,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推进医工交叉领域学术创新发展。



樊瑜波教授指出,“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自2019年首次召开以来,受到全球医工交叉领域专家的持续关注。本届会议首次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汇集了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医工交叉领域的前沿趋势、热点、难点问题及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将为浙江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升级贡献医工学科力量。



Ahmed Elsheikh教授总结了《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期刊自创刊以来取得的卓越成就,特别强调了北航医工学科群在期刊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期待与会专家分享新思想、碰撞新火花、激发新灵感。



主论坛上,各主题报告精彩纷呈,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董澄教授分享香港理工大学科研转化实践及在合作创新中的新机遇,Stephen Richmond教授介绍生物力学模型在整容手术中的应用,张明教授探讨生物医学工程与体育研究,Daniela Oehring教授展示跨专业合作在眼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学术会议还开设了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光学成像、心血管、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力生物学、智能康复与医疗机器人及眼科等九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各主题的前沿趋势展望、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等作了精彩报告,参会的青年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围绕各自研究领域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学术前沿的新发现。




会议期间,Ahmed Elsheikh教授、Daniela Oehring教授和Elsevier出版社Yuan Zhen博士还受邀为北航杭州国际校园研究生做学术论文撰写培训,内容涵盖了论文结构、如何展示研究成果、如何讨论研究结果、论文评审与评审流程管理、什么是抄袭及如何避免、发现和处理抄袭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期刊学术论文写作的全方位专业指导。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健康未来!北航国新院将搭建一流平台,依托北航医工学科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深化全球伙伴关系,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北航力量!

(审核:洪冠新 陈龙飞 王丽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6 22: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届“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顺利举办

(文/李沐蓉)10月8日-1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主办、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于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顺利举办。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董澄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Ahmed Elsheikh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Stephen Richmond教授、英国普利茅斯大学Daniela Oehring教授以及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50余位医工交叉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分享学术前沿成果。



10月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会议中心召开。北航国新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洪冠新教授,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大会主席樊瑜波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大会共同主席Ahmed Elsheikh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开幕式由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主任王丽珍教授主持。



洪冠新院长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航国新院“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以及医工交叉科创中心在医工交叉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服务浙江高端医疗器械与装备产业、提升医工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洪冠新院长表示,北航国新院将为医工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良好交流平台和国际化交流环境,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推进医工交叉领域学术创新发展。



樊瑜波教授指出,“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自2019年首次召开以来,受到全球医工交叉领域专家的持续关注。本届会议首次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汇集了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医工交叉领域的前沿趋势、热点、难点问题及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将为浙江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升级贡献医工学科力量。



Ahmed Elsheikh教授总结了《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期刊自创刊以来取得的卓越成就,特别强调了北航医工学科群在期刊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期待与会专家分享新思想、碰撞新火花、激发新灵感。



主论坛上,各主题报告精彩纷呈,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董澄教授分享香港理工大学科研转化实践及在合作创新中的新机遇,Stephen Richmond教授介绍生物力学模型在整容手术中的应用,张明教授探讨生物医学工程与体育研究,Daniela Oehring教授展示跨专业合作在眼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学术会议还开设了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光学成像、心血管、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力生物学、智能康复与医疗机器人及眼科等九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各主题的前沿趋势展望、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等作了精彩报告,参会的青年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围绕各自研究领域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学术前沿的新发现。




会议期间,Ahmed Elsheikh教授、Daniela Oehring教授和Elsevier出版社Yuan Zhen博士还受邀为北航杭州国际校园研究生做学术论文撰写培训,内容涵盖了论文结构、如何展示研究成果、如何讨论研究结果、论文评审与评审流程管理、什么是抄袭及如何避免、发现和处理抄袭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期刊学术论文写作的全方位专业指导。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健康未来!北航国新院将搭建一流平台,依托北航医工学科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深化全球伙伴关系,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北航力量!

(审核:洪冠新 陈龙飞 王丽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6 22: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届“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顺利举办

(文/李沐蓉)10月8日-1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主办、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于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顺利举办。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董澄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Ahmed Elsheikh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Stephen Richmond教授、英国普利茅斯大学Daniela Oehring教授以及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50余位医工交叉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分享学术前沿成果。



10月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会议中心召开。北航国新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洪冠新教授,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大会主席樊瑜波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大会共同主席Ahmed Elsheikh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开幕式由北航国新院医工交叉科创中心主任王丽珍教授主持。



洪冠新院长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航国新院“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以及医工交叉科创中心在医工交叉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服务浙江高端医疗器械与装备产业、提升医工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洪冠新院长表示,北航国新院将为医工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良好交流平台和国际化交流环境,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推进医工交叉领域学术创新发展。



樊瑜波教授指出,“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国际学术会议自2019年首次召开以来,受到全球医工交叉领域专家的持续关注。本届会议首次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汇集了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医工交叉领域的前沿趋势、热点、难点问题及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将为浙江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升级贡献医工学科力量。



Ahmed Elsheikh教授总结了《医学中的新技术与新装备》期刊自创刊以来取得的卓越成就,特别强调了北航医工学科群在期刊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期待与会专家分享新思想、碰撞新火花、激发新灵感。



主论坛上,各主题报告精彩纷呈,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董澄教授分享香港理工大学科研转化实践及在合作创新中的新机遇,Stephen Richmond教授介绍生物力学模型在整容手术中的应用,张明教授探讨生物医学工程与体育研究,Daniela Oehring教授展示跨专业合作在眼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学术会议还开设了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光学成像、心血管、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力生物学、智能康复与医疗机器人及眼科等九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各主题的前沿趋势展望、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等作了精彩报告,参会的青年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围绕各自研究领域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学术前沿的新发现。




会议期间,Ahmed Elsheikh教授、Daniela Oehring教授和Elsevier出版社Yuan Zhen博士还受邀为北航杭州国际校园研究生做学术论文撰写培训,内容涵盖了论文结构、如何展示研究成果、如何讨论研究结果、论文评审与评审流程管理、什么是抄袭及如何避免、发现和处理抄袭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期刊学术论文写作的全方位专业指导。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健康未来!北航国新院将搭建一流平台,依托北航医工学科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深化全球伙伴关系,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北航力量!

(审核:洪冠新 陈龙飞 王丽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17: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报考浙江工业大学地理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

       2024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成立地理信息学院。学院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交叉学科为特色,锚定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学校和各学科的支持下,地理信息学院将于2025年依托校内计算机、信息、环境等学科独立招收研究生,共同建设时空信息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招生方向:欢迎计算机、控制、环境等专业学生报考地理信息学院(学院代码028)!

       学科简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拥有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可视信息智能处理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复杂网络攻击检测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2)软件工程学科是最早一批入选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及省一流学科,拥有浙江省网络空间安全创新研究中心、浙江省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平台。(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浙江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拥有人机协作技术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统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4)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首批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A类学科,2016年进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

       学院简介

       1.学科方向

       地理信息学院聚焦智能化时空大数据,面向时空信息与自动驾驶、空天遥感与智慧城市、无人机与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计算机、软件工程、控制、通信等信息大类学科,交叉融合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地质科学等学科,发展时空计算、智慧遥感、智能感知、时空大数据等四个交叉学科方向

       2.工程实践

       地理信息学院与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三方通力合作,打造时空智能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基地,集聚各方资源,以地信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现代产业学院”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同学们提供最优质的工程实训发展平台。

       3.师资队伍

       由国家级领军人才陈曦教授担任地理信息学院学术院长,集聚了一批地理信息、计算机和环境领域的高水平教师。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通过科研团队伍建设、“地信特聘学者”双聘计划,联合陈军院士领衔的浙江莫干山地理信息实验室、房建成院士领衔的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共同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

       陈曦,浙江工业大学地理信息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2024年9月,当选中国地理学会会士。

       4.国际化合作

       学院与比利时根特大学以及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科学院、高校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今年9月10日,学院聘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根特大学Philippe De Maeyer教授为特聘教授,就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达成意向。9月19日,学院赴哈萨克斯坦科学院、赛弗林农业技术大学、阿特劳油气大学等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设“空间信息和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实验室”

       报名流程

       时间安排:网上预报名时间: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     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      初试时间: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18: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地理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一项高端技术服务业,其基础建立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卫星导航定位等先进技术之上。该产业以地理信息的开发与应用为核心,涵盖了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等环节。地理信息产业的范畴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以及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领域。此外,它还扩展至基于位置的服务、地理信息服务,以及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新兴技术应用和行业延伸。地理信息产业的下游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涉及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遥感技术与精细农业、政 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环保监测、气象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地理信息技术与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位于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4.69平方公里,现已建成3.2平方公里。目前地信小镇园区已引育千寻位置、浙江国遥、长光卫星等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00余家,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当前,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这也是是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机构,隶属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创新中心的落地,一方面,有利于深化我国同联合国在全球地理信息领域的合作,以更务实的举措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和服务,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同时,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支撑浙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助力打造开放强省,也将进一步助推浙江和德清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在当前背景下,依据学校与德清县签订的相关协议精神,学校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致力于加强地理信息领域的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这是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此举旨在坚实地支撑和服务于地方重大战略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本项目计划与多家具有特色的地理信息和物联网企业携手合作,通过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与行业及企业的紧密合作。项目旨在形成一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共同培养、过程共同管理、成果共同分享、责任共同承担,探索并实践专业知识复合型高端工程人才的培养新策略和新模式。本项目已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国遥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并已设立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导师团队横跨地理信息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具备全面支持地理信息+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立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属于浙江省一流A类学科,同时拥有教育部“智能感知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科研平台。该学科还设有软件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方向的学位点。此外,该学科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英国拉夫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等,还有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华为、中电海康、浙大中控等,在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二、项目特色

       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地理信息与专业领域(计算技术、软件工程)等跨学科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能从事地理研发算法研发、空间信息平台研发、遥感装备设计、资源与环境应用等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三、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项目组已与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拟建设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打造全国地理信息大学生实习实践教育基地。与华为、中测新图、浙江国遥、航天宏图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四 、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

        本项目的主要培养方向为:地理信息+:重点考虑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融合,形成地理大数据平台研发、遥感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遥感智能装备制造、地理信息辅助下的车联网等具有特色研究方向。

       (1)时空大数据平台研发:遥感平台、泛在测绘、智能终端等采集了大量包含时空信息的地理数据,描述了地表的时空变化以及人流、物流的运动状态及转化规律,人类进入地理大数据时代。地理大数据平台对异构、多元的地理大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的信息平台,是地理大数据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基础。

       学院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软件工程、分布式数据库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通过与地理信息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地理大数据平台研发的特色研究方向。

       (2)遥感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随着传感器及其传感平台的发展,人类获取了海量的遥感影像,如何从遥感影像提取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信息是遥感应用的基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遥感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出现了新的契机,本方向研究智能化的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的算法。

       导师团队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并已构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该团队计划进一步深化与人工智能及遥感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融合,致力于发展遥感信息的智能处理与分析技术。其核心课程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图像处理等重要领域。

       (3)智能遥感装备研制:智能遥感装备研制包括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传感器等载荷的设计、制造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方向以教育部“智能感知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拥有从数据采集、信息提取到分析应用的完整研发链条。我们将充分利用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致力于发展嵌入式智能平台与装置,以实现智能遥感装备的研制。此外,本研究方向还涵盖嵌入式系统、边缘计算、信息采集与分析等核心课程,并将进一步整合遥感信息采集的相关课程内容。

       (4)地理信息辅助下的车联网:主要研究车辆群体感知技术、多传感器组合导航技术、高精度RTK定位技术、路网地图辅助视觉定位技术、车联网网络安全关键技术、车联网网路部署和测试关键技术,并将上述关键技术应用于工程车辆高级辅助驾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1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秋涛 发表于 2024-10-16 21:30
中国计量大学的声学在全国能排进前三

这种为数不多的国字头大学听着就很有气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0: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4-10-17 20:38 编辑
zyxq999 发表于 2024-10-17 19:53
这种为数不多的国字头大学听着就很有气势


北京以外的: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

南京:中国药科大学。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天津:中国民航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0: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10-17 20:34
北京以外的: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

里面就计量和民航比较弱,其它都很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1: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4-10-17 21:59 编辑

杭州新兴研究机构登记情况:

北航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即中法航空大学,北航杭州国际校园):——  杭州市级事业单位,杭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级事业单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杭州市级事业单位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滨江区事业单位;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滨江区事业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萧山区事业单位

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富阳区事业单位
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与富阳区共建)——富阳区事业单位


两个直属国家的:乾元直属中央的事业单位,中科院医学所直属中科院的事业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8 0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10-17 21:35
杭州新兴研究机构登记情况:

北航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即中法航空大学,北航杭州国际校园):——   ...

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一家由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各级**及香港大学四方共建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研究院于 2012 年 12 月正 式注册成立,一期工程占地三十亩,建筑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坐落于青山湖科技 城中心地段,距地铁口直线 2 公里,距服务与生活配套区直线 1.5 公里。研究院在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洁净能源,可持续环境,生物医疗界面,人工智能及空间探索七个科研领域中,已打造了11 个跨学科和多技能的科研团队,共培养博士及博士后 142 人,发表论文 319 篇,发明专利 47 项,引进高端人才 164 人。
。。。。。。。。。。。。。。。。。。。。。
港大浙研院在口罩前发展得挺好的,但口罩之后就停滞了。非常可惜!
能培养人才(就算是联培)的产教结合的研究院都是好的研究院,如果只是产研结合的研究院往往有圈地拿钱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9 05:51 , Processed in 0.06273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