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8 11:4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哈子 发表于 2024-4-28 11:09
数据说话,2022年,汽车产业在工业里面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只排名第5,只比排名第1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 ...

只看当前数据往往只能看到皮毛 要看未来需求 ,要看需求挖掘的想象力空间 汽车以后可以深度融合各种三产需求,比如八科幻带进现实 想象力巨大 未来具备成为最大产业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1:4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one 发表于 2024-4-28 11:30
哪怕就咱们武汉,人口1400万,现在小汽车400万辆,哪怕人口不变最少都还有200-300万的增长空间

手机不会是买一部用十年吧?关键看收入,收入提高了,隔几年换新 买车也差不多吧,大家收入提高了,就有需求了,几年换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2:3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4-4-28 10:06
与别的国家对比要讲国情,盲目对比要交智商税。中国城市有完善的公交体系,且搭乘成本很低,而别的许多国 ...

日韩的公交地铁很落后还是怎么的?中国的公交地铁票价便宜是因为长期靠卖地收入补贴,你还指望那种模式能一直维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2: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按照某人的逻辑,公交地铁越便利的地方每万人汽车销量应该越低才对,但是上海市的汽车销量和湖北省差不多,这怎么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3: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4-4-28 11:34
新能源汽车许多企业不赚钱,持久性没有,个人觉得卷的有点畸形,资源有些浪费,不能说是红火。

哪里畸形了?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特斯拉等是在盈利的,利润、研发投入等关键指标还远超过传统燃油汽车厂,几家亏损的新势力企业无法代表新能源汽车行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4: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4-4-28 11:28
支点提法取代先行区提法吗?

“支点”,最先是胡温时代提出啦的——2005年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当下湖北的提法是“探路先行区 阔步支点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4: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one 发表于 2024-4-28 11:30
哪怕就咱们武汉,人口1400万,现在小汽车400万辆,哪怕人口不变最少都还有200-300万的增长空间

你忽视了一点,只盯着人口,而不去看环境承受力。国内与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环境的差别,人家是地广人稀,没有车还真不行,国内人口密度高,可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很多地方自己开车效率还真不一定比得上地铁。美丽国没有高铁除了技术原因外,支撑不起来高铁运营也是重要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5: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yanshuitudou 发表于 2024-4-28 14:43
你忽视了一点,只盯着人口,而不去看环境承受力。国内与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环境的差别,人家是地广人稀, ...

你说的很有道理。咱们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公共交通发展。比如民族大道,关山大道,光谷大道。
人口这么密集居然没有一条地铁。有轨电车又是经常出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6: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建设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北斗送我上青云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8日07:20 来源: 湖北日报




在北斗技术的加持下,华测首款手持扫描仪,每秒可以获取10万点的测距和测角数据信息。(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实习生 林柱斌 胡晓晗

银河如带,北斗如针。

千百年间,人类依赖北斗星的照耀,识别方向、判断季节、计算时间。而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中华智慧与宇宙浩渺成功连接,在智能驾驶、桥梁监测、交通管理、防灾减灾、智慧农业、公共安全等方面,绽放光彩。

作为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北斗在湖北的规模应用正快速增长,一大批湖北科技企业奋力追“星”,北斗技术已成为湖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湖北“芯”精准“重塑时空”

清晨,江汉关钟楼的钟声悠然响起,穿越长江两岸,回荡在江城上空。

历经一个世纪的岁月沉淀,江汉关的钟声依旧铿锵有力。与百年前相比,如今的江汉关钟楼嵌入的是一颗中国“心”——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的北斗授时单元,每天的计时误差不超过百亿分之三秒。

倚北斗,瞰星河。

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国之重器。依托这一技术,江汉关的钟声更显豪迈与自信。

著名原子钟专家、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梅刚华说,北斗的主要硬核功能是授时和定位。通俗而言,北斗可以告诉人们最精确的位置和时间,广泛用于电力、通信、交通、证券、防灾救灾、国防等领域。

为给北斗导航卫星装上更强大的“心脏”,梅刚华带领精密测量院星载铷钟研制团队潜心研发,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星载铷原子钟(简称“星载铷钟”),整体性能实现国际领先,湖北北斗“芯”为北斗三号系统的成功建设提供强大支持。

在需要精准授时、导航定位的重要场景中,“湖北造”北斗产品大显身手——

在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一颗红豆大小的硅体上集成百万字节的存储单元,实现每秒近千万次运算。这枚“启梦MXT2702”,是中国首颗40纳米量产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由该公司董事长韩绍伟带队研发,填补了湖北北斗产业“无芯”空白,斩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在它的助力下,北斗精准定位可达“厘米级”。

孝汉应高速公路孝感西收费站,是湖北31座北斗授时收费站之一。北斗为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运输提供高度精确的时间同步服务,从而确保所有设备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正常运行,支撑车路协同效益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武汉是全国率先为共享单车使用北斗电子围栏技术的城市。”武汉北斗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余峰介绍,省内北斗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创新,为共享单车企业研发出北斗电子围栏技术。这一技术很快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帮助共享单车企业的止损率从20%降低到5%。

“北斗+”,从耀苍穹到伴身边

北斗距我们有多远?

从物理距离看,北斗卫星在远离地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从心理距离看,武汉华测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华测”)总经理袁本银认为,北斗就在我们身边。

4月24日上午,在武汉华测车间,技术人员展示出一张图。图上,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园区一目了然。点住远处一座厂房放大,原本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占据整个屏幕,厂房上的企业名称清晰可辨。

“这不是照片,而是北斗这个‘千里眼’拍下的三维实景地图,地图上的元素可以放大数十万倍。”袁本银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在北斗技术助力下,2024年,武汉华测将高精度RTK(实时动态)与激光雷达相结合,推出首款手持扫描仪“如是RS10”,开创全新的三维测量时代。传统的高精度RTK每秒只能测量1个点,获取厘米级的坐标;激光雷达通过激光扫描,每秒可以获取10万点的测距和测角数据信息。二者创新性组合后,可实现每秒测量10万个点的坐标,实现对真实物理世界的精准复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眼看到的所有物体的空间信息都可以被RS10记录下来。”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中午12时,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上显示,全省共有2583台农机正在进行插秧作业。一个农机主页上,无数痕迹点记录下这台农机的耕种轨迹。

“耕种结束,面积也同步计算出来,再不用人工测量,工作效率、准确度都大幅提高。”该服务平台由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地信科技研发部工作人员刘书伟指着武汉永旺智慧农场的农机主页介绍,通过在农机上安装北斗农机智能终端,应用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实时获取每台农机的位置信息、运动轨迹、传感器状态等数据,通过移动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省平台运算分析,最终在省平台上统一管理、集中调度。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北斗+智慧农业”“北斗+智能车机”“北斗+无人系统”“北斗+智慧船舶”……在湖北,北斗不仅是美好生活的“领航员”,更是产业转型“加速器”。“北斗+”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既从全新角度审视传统产业,也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质生产力。

企查查数据显示,湖北北斗相关企业达2586家。一批湖北科创企业积极奔赴“星辰大海”:梦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已装载到安全监测设备中,守护湖北、湖南、广西、新疆、四川、重庆、内蒙古等地的水库、高速公路边坡、矿山;中南鹏力建设以宜昌为基点的海洋大数据信息化服务中心,所有岸基、海基站点集成北斗三代通信设备,“守护”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

截至2023年底,武汉市基于北斗的车联网测试道路突破3378公里,“车路协同”场景开发全国第一。长江干线2万余艘船舶已装上北斗智能终端,能为涉水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助力长江智慧航运建设。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上线5年来,已为近5万台农机装上“北斗心”,成功打造2家北斗智慧农场、18家北斗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基地。

谋“新”向“质”,问道北斗新航向

2020年6月,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北斗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湖北成为全国首个把北斗产业作为本省优势产业进行突破性发展的省份。

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湖北当仁不让。

作为亚洲测绘之都、国内北斗产业的最早发源地和产业应用聚集地之一,湖北优势凸显:有国际领先的基础研究,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排名全球第一;有国内顶级的领军人才,武汉大学为我国北斗领域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有全国一流的高能级平台,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多个;有国内第一雁阵的产业集群,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北斗产业集聚地,在芯片研发等领域引领全国。

基于以上优势,湖北提出,到2025年,全省北斗产业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占全国市场10%以上,将我省打造成为全球北斗高端人才集聚地、全国北斗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地和全国北斗产业发展高地。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湖北发力北斗产业——

聚焦芯片研发、核心软件开发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交通、水利、农业、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开展北斗规模化应用,全力推进北斗核心技术攻关;

持续举办“北斗杯”全国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专业赛事,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兴趣,让北斗知识普及深入人心;

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北斗产业基金群,设立人才股权激励基金,为北斗企业的高端人才提供股权激励融资,以金融活水滋润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总投资100亿元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二期)建设,引进培育更多北斗龙头企业,打造湖北北斗企业“航母”,为北斗产业集聚发展再提速。

逐梦浩瀚星空,建设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湖北正加速飞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7: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双柳造!巴基斯坦从中国订购的首艘潜艇“汉果”号下水!

2024-04-28 16:17 来源:观察者网



当地时间4月26日晚间,巴基斯坦海军在其社交媒体X(推特)官方账号上发推表示,巴基斯坦“汉果”级常规动力潜艇首艇“汉果”号,当天在武昌船舶重工双柳基地举行下水仪式。



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纳维德·阿什拉夫海军上将作为嘉宾出席了当天的仪式,阿什拉夫在现场的发言中强调了巴基斯坦在当前地缘战略中海上安全的重要性、巴基斯坦海军确保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他还表示,“汉果”级潜艇项目必将为久经考验的中巴两国友谊增添新的维度。

巴潜艇贸易项目最早的巴方公开信息可以追溯至2015年初,2015年4月,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称,巴基斯坦**已经对巴海军提出购买8艘中国潜艇的简报表示支持,巴基斯坦《论坛版》则在当年稍晚报道,中巴两国已于7月23日达成相关协议,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8艘常规动力潜艇,是当时两国金额最大的军事合作协议,据信巴方采购的是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CSTC)推出的S20P外贸常规动力潜艇,配备了先进的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

在巴方此次发布的下水仪式的照片中显示,我国对这一外贸潜艇的正式名称为“麒麟”级。



2017年,时任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的穆罕默德·扎考拉海军上将宣布,这些潜艇将被命名为“汉果”级,以纪念巴基斯坦海军2006退役的法制“达芙妮”级柴电潜艇“汉果”号,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汉果”号击沉了印度海军“库克里”号护卫舰。这也是二战结束后世界海军潜艇首次击沉军舰。



上一代“汉果”号为法国制造的一艘“达芙妮”级柴电潜艇,舷号S131


按照巴基斯坦的规划,8艘“汉果”级潜艇中的4艘将从中国原装进口,另外4艘则由卡拉奇造船和工程公司在巴基斯坦国内建造。

2019年,时任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的扎法尔·马哈茂德·阿巴西海军上将在来华访问期间,亲自到武船查看了“汉果”级潜艇的建造情况。

2022年底和今年初,由巴方国内承建4艘中的前两艘也各自在卡拉奇造船厂正式开始建造,其中2022年末开工建造的已被命名为“塔斯尼姆”号。

来源:观察者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7: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走停停》斩获“天坛奖”3项大奖 鄂产电影成为第14届北影节最大赢家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8日07:2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片来源:电影方公开资料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湖北造”精品,再一次闪耀国际电影节舞台!

4月26日晚,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颁奖典礼,揭晓“天坛奖”各大奖项。由湖北电影公司领衔出品、新人导演龙飞执导,胡歌、高圆圆主演的鄂产电影《走走停停》,一举斩获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和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本届北影节最大赢家。

这也是继去年《古田军号》《人生大事》《穿过寒冬拥抱你》等一批鄂产电影载誉中国电影华表奖后,“湖北造”精品再次收获重量级电影奖项的肯定。

7位评委都选了《走走停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启动建设

2024-04-28 16:08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8日讯(见习记者田艺伟)4月28日,汉阳区举行2024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位于汉阳区新城阳光国际广场的知音·AI Tower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将启动建设。

  百度飞桨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该项目将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为核心,打造约1.3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产业智慧楼宇。中心将配置高性能服务器、AI-训练GPU设备等专业设备及工控机、触摸一体机等先进场景模拟等设施,形成达10PFLOPS的算力规模,可以有效支撑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工作。

  知音·AI Tower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效果图。

  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将依托百度飞桨和文心大模型生态共创计划,加快区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及AI生态圈建设,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汉阳。

  据统计,本次汉阳区开工的重大项目共11个,总投资80.5亿元,涉及基础设施改造、民生改善、传统制造业改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7: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项目签约近800亿元!武汉经开区一季度招商引资“开门红”.


4月26日,记者从武汉经开区招商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武汉经开区招商引资产业项目签约额近800亿元,规模全市第一;外商直接投资(FDI)超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接近50%,同样稳居全市第一。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武汉经开区的“一号工程”。今年一开年,武汉经开区开展“全员招商引资月”活动,区**带队瞄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叩门招商”,对76个重点招商项目全面系统推进。与此同时,武汉经开区还健全驻外招商体系,北京、上海、深圳3个招商驻点专班就近深挖重点信息资源,推动招商项目快速落地。

举措用力,招商项目接连落地。今年1月,国内商业龙头杉杉集团奥特莱斯、央企中信海直子公司海直通航两大重点项目先后落户武汉经开区。其中,杉杉商业集团奥特莱斯项目投资30亿元,从登门拜访到正式签约,仅用了51天,跑出武汉经开区招商引资“加速度”。

3月,在2024“投资武汉”全球招商暨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南斗六星数智化产品与服务产业基地等11个重大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涵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光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签约总金额达297亿元,居全市首位。

积蓄产业转型新动能,聚焦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武汉经开区坚持“链式”思维抓好精准招商,围绕汽车产业链前后端市场发力。去年,安波福、采埃孚等国际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再次“追投”武汉经开区,今年3月,安波福连接器系统武汉工厂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产品除满足国内厂商需求外,还将出口海外。今年一季度,京东汽车全国汽车配件供应链基地、天猫养车汽车后市场等优质项目也陆续签约落户,不仅使企业就地就近实现了相互配套,也开辟了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新赛道。

眼下,武汉经开区正围绕汽车全产业链布局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招引项目的落地率、开工进度和投产效益。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不断拓宽招商“朋友圈”,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力争在今年推动引进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上项目各5个,招商引资签约额达到210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7: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新材料科创中心启动建设

2024-04-28 16:08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8日讯(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雄) 28日,蔡甸大集街道文岭生活城航空新材料科创中心项目现场,蔡甸区举行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蔡甸区二季度计划开工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122.5亿元。

  航空新材料科创中心项目投资约5亿元,由辉之光科技发展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文岭生活城德国小镇板块,东临知音湖大道,距地铁3号线文岭站约500米,占地约12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底竣工。



  航空新材料研发中心效果图。


  辉之光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人冯小伟介绍,项目计划引进航空新材料科创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引入航空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目前已有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中德科创大厦等项目签约。

  文岭生活城德国小镇板块连通中法生态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两大国际平台,其所在的大集街道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产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的故乡。今年3月,吴光辉院士回汉参加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十周年暨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他表示,希望利用中法生态城的资源搭建一个平台,联合武汉的高校和科教优势以及供应商,为大飞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自主建设提供平台,同时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产品和人才。

  据悉,本次启动建设的航空新材料科创中心项目是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集中签约的58个重点项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7: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万+!武汉经开区经营主体总量挺进“六位数”


4月8日,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发放第10万张营业执照,其领取者为一家创业公司---武汉佳创仁信新能源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是武汉经开区的第10万户经营主体,也意味着中国车谷经营主体总量挺进‘六位数’。”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日前介绍,三年来,武汉经开区新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实现跨跃式增长。

经营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减,反映地区经济活力。

武汉经开区是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湖北汽车工业的主战场之一、武汉工业经济的主支撑。2022年,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再出发,提出“五年再造一个经开区”,实现经济总量、人才人口规模、经营主体“三个倍增”。

为此,武汉经开区以闯关精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驶上健康发展快车道,以武汉经开区为龙头的“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中部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武汉经开区发展动能跨越提升,对各类经营主体、人才人口产生强大“磁吸力”。武汉经开区当好“金牌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先证后查”等系列举措先后落地,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剧增。





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武汉经开区经营主体数量呈跨跃式增长态势,增长曲线昂扬向上。

2020年底,武汉经开区经营主体总量为55406户;

2021年,武汉经开区新增经营主体1万户;

2022年,武汉经开区新增经营主体1.5万户,同比增长50%,总量突破7.5万户;

2023年,武汉经开区新增经营主体18484户,同比增长23.2%;到今年4月8日,武汉经开区经营主体总量站上新台阶,达到10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经开区经营主体“增量”,同时“提质”。2020年末,武汉经开区注册资金超过一亿元(含一亿元)的经营主体为515户。2023年,武汉经开区注册资金超亿元的经营主体数量达到723户,三年新增208户,增长40%。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武汉经开区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的统计数据,2020年末,武汉经开区从事制造业的经营主体数量为2615户。截至今年4月下旬,从事制造业的经营主体数量为3653户。

三年间,武汉经开区新设立制造业经营主体1038户,平均每年新增346户,相当于每天就有一家制造业经营主体落户中国车谷。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在武汉经开区新设立的经营主体中,归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科技创新经营主体“异军突起”。

截至今年4月,武汉经开区上述两大行业科技创新经营主体总量达13188户,比2020年末增加8308户,增长170.2%。

据悉,新设立的科技创新经营主体主要分布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领域,与武汉经开区重点产业高度契合,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02:13 , Processed in 0.11526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