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2-27 15: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位度”已然成为当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热门词汇。
今年两会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南宁首位度,打造引领全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并认为“由于多种历史原因,与其他省份省会相比,南宁市经济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江苏省**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而山东省在2018年的**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到“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2019年初,莱芜正式并入济南,当地媒体称,此举将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在全国各城市提高首位度的呼声之中,南京的声量最大。
1月9日,南京市**蓝绍敏在做**工作报告时,讲到2019年工作的第一个方面就提到了“首位度”,表示“以国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设发展为动力,理直气壮讲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实增首位度。”
目前,提高南京首位度不仅是南京的头号工作,还被写入江苏省**工作报告,南京2019年的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涉及首位度。
蓝绍敏连续使用的三个形容词“理直气壮”“全力以赴”“名副其实”道出了南京长久以来的憋屈。历史上,南京曾经是六朝古都和民国**首都,在文化、教育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被认为是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然而,改革开放后,在江苏省内,省会南京的存在感却弱于苏州。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苏州自1981起便超过南京,全国GDP排名榜中,两市一度相差十一个名次。在1985年至2013年间,南京甚至落后于无锡,经济总量屈尊全省第三位。
从人口规模上看,南京常住人口少于苏州和徐州,居江苏省第三位,2017年,苏州常住人口达到1068.4万,南京只有833.5万,前者比后者多出近20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南京的工业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全年进出口货物总额均落后于苏州。
作为江苏省省会,南京的地位很尴尬,一方面苏锡常三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经济强势,另一方面,南京偏居于江苏省西部,对苏北经济辐射有限,反而对安徽的马鞍山、芜湖等邻近城市辐射作用明显,南京因此被戏称为“徽京”,因为南京流动人口的第一来源地为马鞍山,占到15.87%。
相比杭州,南京的首位度的确低。2018年,南京在江苏省中的经济总量占比仅为13.8%,位列全国倒数第二。同年,杭州的首位度为24.3%,GDP总量是省内计划单列市宁波的1.26倍,在浙江省内,杭州的中心性很高。
南京首位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辉龙撰文指出,南京市全域面积偏小,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偏弱,江苏的经济重镇以苏锡常为主稀释了省会城市的能级,造成南京集聚力差,“受产业基础相对偏弱、就业机会相对偏少影响,南京城市有吸引力无容纳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