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15 11: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洛古城附近可以建一座洛阳宫灯广场,洛阳宫灯又叫灯彩,花灯源于宫灯,最早就是从汉明帝传出来的, 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正月十五,洛阳白马寺的南门外,东边和西边各搭一个高高的法坛,道教这边500多个道士,佛教那厢只有竺法兰和摄摩腾两个人。先论辩教义,两个时辰后,道教败北。 佛教大获全胜,声名大震,汉明帝兴高采烈,下旨全国范围内弘扬佛教,还要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夜,家家户户要悬灯礼佛。从此,洛阳宫灯从皇宫走入民间,从洛阳走向全国,并与正月十五“灯节”紧紧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正月和大业六年(610年)正月,为了显示国威,招待少数民族首领,曾下令两次调集民间艺人进京,于是天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云集洛阳。正月十五日,洛阳端门外和建.国门内一带,处处张灯结彩,从昏达旦,整整热闹了一个月。 唐朝元稹的《灯影诗》“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说到唐玄宗,洛阳宫灯里还有一段传说。《太平广记》载,唐玄宗在正月十五日夜晚,于上阳宫内大摆彩灯,光照宫室,明如白昼。当时,东都有个工匠叫毛顺,心多巧思,利用彩绸打结,做成灯楼20间,楼高150尺,上面悬挂金翠珠玉等物,微风吹来,铿锵悦耳,又以灯光照射,呈现出龙螭虎豹飞腾跳跃的形状。富丽堂皇可以想象。 毛顺,唐玄宗时期名匠,中国最早的艺术照明设计师。曾在东都上阳宫的一个上元节,用彩色缯帛制出灯楼30间(一说20间),高150尺,悬挂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又用灯做成龙凤、虎豹腾跃的样子,似乎不像人力所为。唐韩鄂《岁华纪丽》:“唐玄宗时,上阳宫建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以珠玉,微风将至。锵然成韵。”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至于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时有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灯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乃以灯为龙凤虎豹腾跃之状,似非人力。”。《影灯记》:“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时有方都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灯楼二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广德神异录》:“唐玄宗于正月望夜,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门望殿门,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洞照宫室,荧煌如昼。” 河洛古城就在白马寺附近,离中心城区远,很难向洛邑古城那样发展快速,可以通过一些特色和看点来提升自己的人气,可以打造一个洛阳宫灯文化广场来提升自己的看点和人气。现在古城到处都是,河洛古城建筑也没啥太大的特色,很难吸引外地游客。 洛阳宫灯文化广场,可以建设宫灯博物馆,宫灯制作体验工作室,宫灯展销厅,设计创新,邀请非遗传人,可以仿照毛顺的灯楼建仿造一座,中心广场可以建一座超大的洛阳宫灯,广场周边用各种类型的宫灯装饰照明。提供汉服出售宫灯供游客拍照打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