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9 10: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瑞昌市码头镇:建设江西一流现代化口岸新镇
07:05:00 江西日报小字
瑞昌市码头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入赣第一镇,也是国家级重点建制镇。全镇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居),144个村民小组,人口5.8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8.1%。近年来,该镇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镇、全国第三批综合改革试点镇,江西省百强乡镇、江西省文明村镇、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江西省“魅力乡镇十强”以及江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
2017年12月,该镇作为经济发达镇被我省列入12个上报中央认定纳入改革范围的镇之一,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该镇以此为契机,在瑞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砥砺奋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紧紧围绕“实干创新、五大升级、全省十强、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以“城乡联动发展,率先全面小康”为目标,以“工作永争一流,业绩走在前列”为基本要求,坚定不移抓发展,齐心协力推项目,众志成城促脱贫,全心全意保民生,阔步迈向建设江西一流现代化口岸新镇的新征程!
项目建设创造新速度
码头镇濒临长江,上通汉渝,下达宁沪,境内有19.5公里优质长江岸线,江面平均宽度1100米,平均水深18.6米,航道宽度400米,全部为长江主航道(双向一级航道),可停靠万吨级船舶,是长江中下游天然深水良港。九江进境木材监管区位于码头镇,海关、检疫机构全面进驻码头镇,瑞昌港成为继南昌、九江之后,全省第三个拥有集装箱运输的港口。瑞码公路、九码快速通道直通瑞昌、九江;瑞(昌)阳(新)公路境内相联,直通南昌、武汉;长江大道连接即将开工建设的长江大桥。
码头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是瑞昌市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主战场。码头工业城建成面积24平方公里,建成路网60公里,完成35万平方米安置房和2000套公租房,建有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西气东输穿境而过,6万吨污水厂和日供水6万吨长江地表水厂均投入使用。目前,落户码头项目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拥有全省最大的港资企业江西理文、全省最大的台资企业亚东水泥、全省最大的造船基地江联造船公司。
落户码头镇的大项目如此之多,征地拆迁任务重。该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按照“镇村为主”的工作思路,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该镇坚持“工作组 理事会”的工作模式和“三统一两公开”(即对拆迁房屋统一丈量评估、统一签订协议、统一拆除房屋,公开房屋面积、公开补偿金额)精细操作模式。同时,严格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扬“沉到一线、接触群众、直面问题、及时解决”的工作精神,抽调镇机关精干力量处理项目建设中发生的各类矛盾,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2017年,项目建设创造了新的“码头速度”,为循环经济产业园、100万吨生活纸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户提供了用地保障。
集镇建管迈上新台阶
码头镇城镇化率高,聚集要素强。该镇集镇建设始终坚持“整体规划、整体改造、整体提升”的原则,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沿江生态工业特色小镇”的建镇思路,先后投资8.7亿元,新建总长31.3公里的长江大道、亚东大道、环湖路等10条镇区道路;投入近4亿元建设金城丽景和荣华苑两个安置小区,可安置农户4000余户;投资3014万元对老城区中心转盘进行道路改造及房屋外立面改造;投资1500万元,完成朱湖新村镇村联动建设,并成为九江市样板;投资5.6亿元的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天昊城商住小区建成6栋、3.2万平方米住宅楼,216米商业步行街路面铺装及东、西两处小广场全部完工。
2017年,该镇本级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完成新村西路道路标线、通江北路闸口道路沥青罩面、镇区道路LED灯更换、镇区破损大理石路面修复、政府宿舍楼改造、大院改造等十个民生项目。同时,总投资104万元的朱湖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主体已完工,总投资500万元的码头港污水管网工程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集镇规模不断扩大,镇容镇貌明显改观,2017年9月荣获“九江市第一批特色小镇”称号。
该镇重点做好长江大道等重点路段粉尘污染与路面泼洒治理以及镇区街道及工业园区卫生清扫工作,道路保洁水平进一步提高,粉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对街道的绿化、路灯进行升级改造,美化、绿化、亮化集镇。
该镇以“两违”建设零增量为目标,坚持疏堵结合,充分调动村(居)干部、城管力量,设立专职巡查员,划分责任片区,建立巡查、通报、奖惩机制,强化源头管理,全镇范围内违章建筑同比总量大幅减少。2017年,共组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20余次,拆除违法违章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拔除抢栽抢种树苗20万余株。
社会事业有了新进步
2017年,该镇成功主办和参与各类大小文体活动299场次,各类活动投入超过80万元,参与人员达5400余人次,观众超过15万人次。码头镇文化站荣获“九江市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称号。
该镇坚持坚持每月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督查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行业和超市,共排查各类隐患30多处,并予以整改,整改率达100%。同时,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没有发生群体越级赴省进京上访事件。该镇创新综治“一线工作法”,即在村组一线、项目一线、企业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工作关口前移,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朱湖村荣获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码头镇司法所黄治贤荣获“全国司法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该镇新增就业615人,发放贴息贷款1000多万元,帮助150多名农民和下岗职工实现自主创业,共吸纳300多人就业。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19.15万元,涉及农村低保925户、1804人,城市低保301户、499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7.9万元,发放优抚金、优待金等191.79万元,发放各类补助、医疗救助、五保金、救济金等196.83万元。全省一流的码头卫生院自2017年6月开工以来,12月已完成封顶,正在进行装修,预计2018年4月完工。
体制创新迈上新征程
瑞昌市财政、国土、环保、市场监督、城市管理、税务、港航等均在码头镇设有分局,有法庭、司法、河道等驻镇单位72家,境内公安派出所2个,中小学各两所。2017年4月,码头镇启动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着力破解码头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着手人事管理权改革工作。12月,码头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上报并正式通过。目前,按照能放全放原则,码头镇“七站八所”及本市主管部门派驻码头镇的事业单位人、财、物等已成建制划转到码头镇政府,由码头镇全权管理,原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2017年,该镇以文明创建为动力,以履职尽责为主线,以促进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镇机关成功申报九江市文明单位。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开展,积极参与推荐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文明风尚。
该镇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一律提交党政联席会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无论是党政联席会,还是机关干部扩大会,第一项议程由镇纪委组织党纪条规及典型案例学习。充分发挥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不定期对下级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微腐败整治和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督查,并在全镇范围内通报,促进党员干部监督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
镇域经济实现新跨越
码头镇是瑞昌市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乡域经济的排头兵。该镇通过挖潜增收,增强内生动力,做大了镇域经济“蛋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镇本级完成财政收入2.18亿元,其中国税0.73亿元,地税1.45亿元,实现地方收入1.63亿元。镇本级财政收入、地方收入和地方财力总量位居瑞昌市各乡镇之首。
该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充分利用码头工业平台和人脉优势,以产业集聚为着力点,以转变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创新招商方式,镇党委书记吴国良带头外出招商,2017年成功签约项目2个,签约资金2.6亿元。其中投资2亿元的纯木生活纸项目,计划建设生活纸包装生产线20条,年生产生活纸5万吨,年产值约5亿元,已安装全自动包装纸生产线5条;投资0.6亿元的益安环保餐具项目2017年2月初次接洽,4月正式签约,8月开工建设,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目标。
码头镇党委书记吴国良说:“码头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做大做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仅2017年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7年,码头镇充分发挥中林集团华中木业产业园平台优势,积极引进木材加工企业,全年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全年新增家庭农场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家,实现土地流转200余亩。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整合涉农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3万元,争取惠农信贷通500余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6万元,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该镇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为目标,扎实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力度,2017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垃圾收集运输车从过去3辆增加到4辆。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活动”,切实改善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状况,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水平。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完成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的“三区”规划工作,对禁养区内56户养殖户全部进行了拆除。该镇投入资金近70万元,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水毁工程和一些山塘灌溉工程进行改造,已完成工程9处。
党的建设增添新活力
码头镇党委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结合瑞昌市“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学习月”有关部署,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提前谋划,高位推进,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引领,机关支部先行先试,在全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为确保学习效果,先后组织报告解读、宣讲活动、讲授党课、学习讨论、观看专题教育片、撰写心得体会、默写入党誓词、演讲比赛、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等。通过开展“听、讲、看、说、论、唱、考”等系列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团结,增加了了解,增浓了氛围。在瑞昌市“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中,该镇共有五支队伍进入复赛,四支队伍挺进决赛。在瑞昌市“歌唱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干部职工大合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该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扣四个专题,抓严抓实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抓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落实情况,要求各支部严格按照党建任务清单,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要求各支部结合实际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该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两个责任”,镇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全面领导责任,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党委班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理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并将其纳入党委总体部署。镇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按照“三转”要求,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监督执纪问责主责主业扛在肩上,充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执纪审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2017年,该镇朱湖村在成功申报九江市党建示范点的同时,又被评为“九江市最受欢迎农村党建 品牌”第一名。该镇以江西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为试点,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与企业存在距离,不能全身心融入企业建设”的难题,并尝试提炼制度性成果,以“党建 服务零距离”为主题打造“党建 服务企业”品牌。
经过实践探索,该镇目前已形成了以“沟通零距离、关怀零距离、归属零距离、发展零距离”为中心的“四零”工程,确立了企业员工沟通、服务评价、人才培养、党建带群团等四项机制;建立了谈心走访、建言献策、员工评价、师徒结对、党员先锋创绩等五项制度,取得了“三升一降” 的效果,即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益提升、员工收入提升、离职率下降。
‘’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码头镇党委、政府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视野,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阔步迈进新时代,奋力开启新征程,不久的将来,一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街道美丽、人气旺盛、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口岸新镇,必将在长江中下游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