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7-8 20:2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门盛会!120余位专家共谋石油行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之路 为促进新能源油气领域地下空间利用井筒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支撑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6月12日,由中国石油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天津市石油学会、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钻探”)承办的“新能源—地下空间利用工程技术与标准研讨会”在天津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以及12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地下空间利用工程技术大计,共谋石油行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之路。会议聚焦地下储能、二氧化碳地下封存(CCUS)、地热开发等新能源领域,14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呈现了一场覆盖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的学术盛宴。邹才能院士在《碳中和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战略》中提出,地下空间是“双碳”战略的“第二能源库”,需构建油气与新能源协同开发的技术体系;杨春和院士以《深地储能机遇与挑战》为题,系统分析了盐穴储能、废弃油气藏储能的技术路径与工程难点。此外,会议还围绕干热岩开发、地热储能协同、CCUS监测技术等议题展开讨论,覆盖从材料创新到全链条标准制定的多维度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路径。渤海钻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渤海钻探总经理唐晓明表示,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油服企业”为目标,在油气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了超深井、复杂结构井钻井等“十大特色技术”,近两年完成超深井216口,占中石油集团总数的45.67%,并创造了页岩气年钻井150口、煤层气水平分支井进尺13270米等8项国内纪录。面对“双碳”目标,公司积极推动油气与新能源技术融合,在压缩空气储能、CCUS封存、干热岩开发等领域取得突破:承揽湖北应城(300MW)和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库井筒工程,助力建成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储能站;参与八里西CCUS项目和巴彦油田国内最深CCUS项目,推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落地;成功应用干热岩压裂连通技术,开创国内干热岩发电先河。渤海钻探将依托成熟的油气井筒工程技术体系,向地下空间储能、地热开发等新能源领域延伸,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