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2-13 17: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大街街道2022年度计划
2022年重点推进东头村地块、杨氏戏楼及周边地块、西直街片区微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中意宝第三期建设。聚焦轨道交通5号线前瞻布局,争取四院东侧地块、家家爱地块、会馆浜河东侧地块等项目的实施。按照市党代会要求,配合上级部门积极谋划大观楼历史建筑复建。
推动青云坊地下空间连通和南大街地下停车场改造,实现轨道交通2号线南大街站配套商业开业运营,扩展南大街片区整体商业动线。在莱蒙街区深化以“企业为主、**扶持、多方参与”的模式,推动莱蒙北区和南区业态调改,促进盒马X会员店落户商圈。吸引文艺小酒馆温馨入驻西瀛里,以“微醺夜经济”的持续升温,提振商圈夜活力。
以挖潜力、激活力做强发展增量。以促转型挖掘潜力,推动商圈能级显著提升。打好差异化发展“转型仗”。围绕劳动西路沿线的碧桂园、金鹰、运河天地等增量空间进行“引导式布局”,对业态模式前瞻性谋划,构建错位发展格局,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内卷式发展”的泥潭,在遍地开花的综合体中力争“破圈”“突围”。筑造载体化建设“新高地”。紧跟大数据、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产业发展趋势,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全面提升南大街智汇园、亿蜂创新产业基地、米码头壹号等载体功能,加快推进司法鉴定中心、优客工场等载体建设,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科技型企业更新技术、创新发展,多方促进新型服务业的孵化和招引,提升空间效益和承载力。牵住项目化支撑“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加速老城厢复兴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绿地运河天地·龙城夜巷项目申报省级文旅项目。对标投资政策导向提前谋划储备重大项目,明年初排重点产业项目10个,年度计划投资9.4亿元;**性投资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2.38亿元。精准施策抓招商,深化全员招商、全域招商,充分开拓社会资源,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小分队分产业项目招商,完善跟踪服务机制,以精准招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文旅复兴突出“精品”,把握好动态与静态的关系
瞄准全市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休闲度假中心的机遇,聚焦“运河文创名区”战略定位,以静态与动态互动,为“书香水岸,最美江南”的钟楼运河符号增添更多南大街亮色。
用城市文脉串联静态玉带。精心呵护静态的“文化语言”,积极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文化、吴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讲好创造11项“中国第一”的盛宣怀故事,描绘“中共常州独立党支部”“常州首个现代工业的工厂支部”等革命故事。联合荷花池街道共同打造延陵西路沿街微景观和城市小品。做好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盛宣怀故居的景观和业态衔接,形成文旅动线,让南市河再现“江南烟火气息”。充分利用龙控集团各类资源高水平运营盛宣怀故居。携手晋陵集团推动古运河南大街4A级景区扩容提质、夏家大院织补改造和宫苑宾馆文旅酒店建设。支持亚细亚启动影视文化城建设,与新城吾悦合作,打造集时尚观影、直播打卡、餐饮宴会、智慧停车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以多元体验释放动态魅力。探索更富创意的动态“打开方式”,让老城厢唤醒记忆,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打烊”。依托钟楼广场、西瀛门广场推出“龙城夜未央,醉美南大街”品牌活动,用夜经济点亮老城厢夜景。充分利用龙控集团、晋陵文旅、景尚旅业等第三方专业资源,内外联动合作平台,撬动文旅产业发展升级。发挥秋白书苑民元里馆资源优势,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加强与市、区文旅部门对接,让亮点突出、特色彰显的“小剧场”走进南市河历史街区,用本土文化浸润群众生活。深化传承非遗文化,推动面塑、留青竹刻、乱针绣DIY等非遗体验项目在景区“活起来”。打造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智慧旅游新模式,搭建景区、餐饮、住宿、文创企业全域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