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8-3 12: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地铁3号线,以灵官渡站为中心的4.7公里盾构区间,同时存在着两个全国罕见的施工难题。
向西,灵官渡站~阜埠河站区间要穿越全国首个长距离水下溶洞区,开创国内同类工程施工先河;
向东,灵官渡站~侯家塘站区间~东塘站区间与已运营的地铁1号线有近900米的重叠施工段,为国内首次长距离下穿重叠既有运营线路。
经过多方攻坚克难,目前这两大施工难题被成功拿下,为地铁3号线明年开通试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灵官渡站~阜埠河站区间
每隔1米就有一个溶洞
阜埠河站~灵官渡站区间线路总长2.65千米,为全线最长盾构区间,须穿越湘江,里面分别大量溶洞发育区和断裂带,是全国首个长距离水下溶洞区盾构施工的区间。今日上午,长沙地铁3号线灵官渡站监控室内,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了解地下施工进度。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记者在地铁3号线灵官渡站会议室看到,角落的一个柜子上面摆放着在盾构管道中所选出来的岩层标本,它们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有的还坚硬无比。湘江下方盾构施工区域地质复杂,可以说是一个“地质博物馆”。湘江下方盾构施工区域地质复杂,如同一个“地质博物馆”。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中铁十四局长沙地铁3号线5标工区经理刘滨介绍:
3号线盾构所穿越的湘江岩溶发育区位于国家5A级景区橘子洲,地处湘江水源二级保护地带,总长为323米,主要为3亿年前泥盆纪形成的石灰岩及白垩纪形成的砂砾岩。
岩溶区宛如一个巨大的蜂巢,溶洞见洞率高达80.6%,是普通岩溶区见洞率的几倍,平均每隔1米就有一个溶洞,为国内外罕见。
长沙地铁史上首次采用泥水平衡盾构
为适应高水压、长距离、大埋深和湘江复杂水下岩溶发育区的施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好湘江水资源环境,在长沙地铁史上首次采用泥水平衡盾构。
市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周晓明介绍:
这是长沙地铁施工中难度最为集中、岩溶地质最为复杂的区间,下穿区段地层变化大,埋深大,水头压力高,必须保证盾构机下穿湘江过程中不能出现冒顶、主轴承密封击穿、隧道进水等问题。
同时,长沙地铁成立科技攻关小组,与中南大学联合,开展设计、施工研究与科技攻关,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盾构穿越岩溶发育地段风险进行多次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水上钢平台江面注浆施工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