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2436730466

兰渝铁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3: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世界难题”属兰渝

  大地震颤,山河摇摆,“5·12”汶川地震震痛半个中国。按计划,四个月后兰渝铁路将开工建设。有人担心,这么大的地质灾害会不会对铁路开工造成影响?

  2008年6月初,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工作组赶赴兰渝铁路设计沿线进行震后影响核查。核查结果让人松了口气:地震对兰渝线的地层、地质没有太大影响。

  可开工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却让工程人员渐渐看到,与铁路本身建设难度相比,这场大地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一条经过“地质博物馆”的铁路。

  兰渝铁路通过的黄土高原区和秦岭高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隆升区边缘地带,在区域地质上位于华北、扬子、青藏(柴达木、羌塘等)诸小板块相互汇集部位,地质环境极为复杂特殊。

  兰渝铁路穿越区域性大断裂10条、大断层87条,所经地区地震、暴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号称“地质博物馆”,是我国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长大干线铁路,也是一条施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铁路。

  ——这是一条让国内外专家称为“世界难题”的铁路。

  开建以来,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卡罗斯·德尔加杜角曾两次慕名深入兰渝铁路现场调研,国内外院士、专家先后38批次来现场号脉会诊、指导施工。专家们一致认定兰渝铁路地质属“国内罕见、世界难题”,感叹“世界隧道看中国,中国隧道看兰渝”。

  铁路建设预计工期6年,即到2014年年底全线通车运营。但至今仍未实现这一目标,工期已经延后两年多。

  “核心原因是地质因素,尤其是甘肃段的地质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的世界难题,许多地质条件,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兰渝铁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熊春庚说。

  ——这是一条四大风险叠加的铁路。

  兰渝全线存在着四大高风险隧道群: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岩溶突泥突水隧道群。

  其中甘肃境内地质最为复杂,尤其是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地质和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地质极大地影响了隧道的开挖和掘进,设计、施工难度不仅在技术上是巨大的挑战、安全上压力巨大,也带来了工期上的风险。

  复杂的地质环境给兰渝铁路设计、施工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
    2月6日,一名工人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工地上整理钢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钢铁不敌“胡桃木”

  “千里兰渝陇最难。”兰渝铁路副总经理蔡碧林曾经赋诗感叹。“陇”是甘肃的简称。

  走进甘肃境内胡麻岭、桃树坪和木寨岭三条隧道,我们才真正了解兰渝人口中“钢铁不敌‘胡桃木’”的意思:既要在水豆腐里打洞,也要承受如蛟龙号沉水2700多米时的巨大压力。

  2016年年底,一场冬雪后,我们来到了距地表350多米的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隧道外寒风凛冽,隧道内闷热潮湿。

  在一处施工掌子面前,洞壁上插满了细管,黄色砂浆从管中涌出,落在地上堆成厚厚一层。稍不注意,就会被掌子面突然涌出的砂浆溅一身。渗水一旦滴在皮肤上,明显感受到灼痛。抓起地上的一团细砂,用手一攥,指缝中便渗出水来,手指一撮,细砂全成了粉末。

  然而,就是这样比重近乎于水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让3.2公里长的桃树坪隧道6年多才全部贯通,6年攻坚才打通胡麻岭隧道1、2号斜井间的173米!

  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兰渝铁路公司陇南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有生说,岩石地质大型盾构机能快速推进,但富水粉细砂地层成岩性差,长时间受水浸润或浸泡后呈流塑状,施工中极易涌水、涌砂。“胡麻岭的砂比玉米粥还细,含水量最高达28%,就跟水豆腐一样。”

  2011年8月,胡麻岭隧道1、2号斜井间仅剩173米时,泥石流般的细砂从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涌出,淹没了已经修好的隧道。工程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

  过去5年半,1号斜井方向的隧道发生了四次大突涌,砂浆积累15万方,相当于2公里的隧道长度。

  在铁路隧道施工中享有盛誉的德国专家,曾专门自带顶级设备和施工团队到胡麻岭应战,但试了几次都没成功,离开时认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

  前进,突涌,倒退,清理,再前进。受制于空间狭促,很多时候,工人只能猫着腰,一点一点把泥沙往外掏。

  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全国相关行业专家反复研究,终于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法,破解了胡麻岭隧道的“世界难题”。长期停滞不前的工作面,终于又开始向前推进。

  2016年年底,我们进入我国目前最高风险等级的铁路隧道木寨岭隧道。所见场景格外骇人:已施作的二衬严重变形,混凝土开裂剥落,钢筋外突扭曲。

  变形来自世界铁路隧道中最大的“极高地应力”。兰渝铁路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副部长卫鹏华说,此前世界铁路隧道施工中地应力最强的是奥地利阿尔贝格隧道,但木寨岭的地应力是其2倍,最大值达27.16兆帕。“这相当于蛟龙号下潜到2700多米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而且压力还没有海底那么均匀。”

  如何应对“极高地应力”,依然没有先例。在数轮攻关之下,兰渝人终于找到了变单层拱架为双层、加密拱架间距等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

  2016年7月,木寨岭隧道贯通后没多久,“极高地应力”又对隧道造成了严重损坏。补强后隧道结构厚度是普通隧道的2倍多,“隧道壁厚度超过两米,比防原子弹的地下工程还厚!”卫鹏华说。后来,大家把这种施工方法称之为“木寨岭模式”。

  在这条隧道施工,除了要面临高原反应,还得承受住一年中一半是冬天、一天经历两季的考验。

  木寨岭隧道一工区总工程师陈强说,埋深地下824米的隧道正洞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隧道外则是零下20多摄氏度。干完活,工人们的衣服常常湿透,呼啸的风裹着雪打在身上,衣服被冻得硬邦邦,就像活的冰雕……

    2016年12月26日,出行旅客在陇南火车站站台登上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首发列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危难之时显身手

  兰渝铁路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拉锯战”。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奇迹,而是像你我一样的凡人把时光劈开,用担当、用钢铁意志、用一滴滴汗水,生生干出来的。

  2014年,兰渝铁路建设进入第7年。众多地质难题尚未攻克,有的施工单位士气低落,铁路建设也面临着资金难题。

  春寒料峭时,在业界有“救火队长”之称的熊春庚临危受命,担任兰渝铁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家在行囊中,一直在路上”,他7年易6地,从向莆铁路一路西行至哈密罗布泊铁路,再奔兰渝。

  “信心比黄金重要”“人心齐才能泰山移”,熊春庚一上任即提出“抓班子、担担子、找票子、拔钉子、保住命根子(安全质量稳定)”的工作重点。到任不到3个月,他率众穿梭奔波于甘、川、渝三省市地方政府,6次进京汇报;同时,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源重新聚集了起来。

  一场“百日会战”,让一度低沉的士气重燃。

  “广安段要在2014年7月30日前达到开通运营条件!”熊春庚在兰渝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下达的任务,在那时听起来根本不可能:广安段剩余工程量还大得惊人,1.2万平方米的广安南站地基才刚刚动工,部分地区征地拆迁工作还面临问题……

  “兰渝铁路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必须身先士卒!管理重心必须前移,管理人员必须贴近现场!”熊春庚说。

  随即,兰渝公司成立广安段开通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在一线,日纪要、月考核。中国中铁一局集团、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中交一公局派专项负责的局级领导现场督战。中铁二院把办公桌搬到工地,与建设、施工单位合署办公。

  大任当前,再难也要硬挺过去。有人拄着双拐坚守岗位,有人身上还插着导脓管就出现在工地,有人母亲垂危时才赶到家,料理好后事的第二天就赶赴现场……

  一个接一个的“破例”,一个赛一个的顽强,“不可能的任务”竟实现了!2014年8月8日,火车通到了小平同志的家乡四川广安!

  “巨龙将要起飞的时刻,深重的翅膀诉说艰难。燃烧的永远是热血,不朽的永远是信念。”熊春庚非常喜欢上世纪90年代初一首名为《心愿》的歌曲,经常情不自禁地哼起来,“这首歌很提气,很给力!总觉得是唱给兰渝铁路建设者的歌!”

  写兰渝的时候,我们总怕煽情。到了今天,再去讴歌克己奉公似乎显得有些落伍,赞颂鞠躬尽瘁好像有些怪异。我们尽可能收敛地去写作,却总不时被听闻的故事打动、震撼。

  曾在兰渝铁路公司当了8年副总经理的孙韶峰,当初从济南来到兰渝时还是一头乌发,今年离开时已经满头华发。他说:“这些年来,我们很多人从黑头发熬成了白头发,还有的是从有头发熬成了没头发。”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兰渝铁路4标段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李子明说:“在建设中,我们中有人去了天堂,有人身患绝症,正在去天堂的路上,但一辈子能修这样一条铁路,死而无憾!”
    这是兰渝铁路甘肃陇南境内的白龙江3号特大桥(右)与高速公路从山脚处蜿蜒伸出(2016年12月25日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小家只计大国先

  一条隧道,四面黄土,八年时光。

  2009年3月,常春玉作为第一批人员来到兰渝铁路。这个1982年入伍的辽宁汉子,一直随着铁路建设项目转战南北。

  2010年,在他的建议下,大学毕业的女儿来到了胡麻岭。“父亲常年在外修铁路,每年能见面的日子不到一个月。”常程程说,“母亲退休后也来了兰渝铁路,我们一家三口总算团聚了。”

  常春玉的老战友夏付华一家,也在胡麻岭工地。夏付华的儿子夏荔,是一名技术员,年龄和常程程差不多。相似的家庭,相似的经历,相近的工作,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2015年初,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胡麻岭工地上有了三代七口之家。夏婉清,水般温婉的名字。小生命让荒凉的黄土高原柔软了。

  “结婚后的日子,竟然就在一个山沟里度过了。说没有犹豫顾虑,都是假话。”常程程说,2016年正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女儿突然高烧抽搐,找车送到市上医院时已是一小时后。

  “不知怎么,也就挨过去了。大概是觉得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而且我们的工作也很有意义。”常程程说,在胡麻岭的7年,是她与父亲接触最多的7年。“这个项目结束,也许我们一大家子又要到不同的地方继续工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兰渝铁路,这样让人感动又心疼的故事,还有很多。聚焦细部,你就更体会,在“世界难题”背后有多少的不容易。

  “山上还是雪,也没有树木,荒凉得很。”这是工程师胡刚2009年初见胡麻岭的模样。本想着隧道两年贯通他和爱人就能回家要孩子了,可接连而来的隧道突涌,让计划不得已延后。2014年国庆节,女儿出生。

  胡玛玲,胡麻岭的谐音,这是胡刚给女儿取的乳名。是有多动情,才会把事业刻在爱女的名字里,才会把这段经历编织进一个萌动的生命里。苦后回甘,才更显珍贵。胡麻岭和胡玛玲,都是胡刚心尖儿上的甜吧。

  胡刚仍常年在工地上。他说,自己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工作间隙和女儿视频聊天。“我希望她的人生,和我修建胡麻岭隧道一样,遇到的困难都能克服。”

  中铁隧道集团木寨岭隧道项目部一工区总工程师陈强,刚30岁出头。8年多前,大学刚毕业的他就来到工地。为了团聚,在西安一家幼儿园当老师的爱人辞去了工作,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海拔2800多米、荒凉偏僻的木寨岭。而他们的孩子,只能送到陕西老家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一年见不上几回面。

  “哪些人从一开始就在工地上?”每次与各参建单位人员座谈时问起这一问题,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举手。

  兰渝铁路的建设周期,超出了我国大多数铁路的建设周期,最多时有10万筑路大军在千里兰渝线上奋战。近9年来,在极偏僻、高海拔地区,在恶劣艰苦的施工环境中,在长期攻坚的心理压力下,筑路“铁军”及其家人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

  听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常常心酸,钦佩,又惭愧。我们购票乘车,从东到西,由南向北,却很少去想四通八达背后,有多少人的创造与奉献。敬畏,好像来得晚了一些。
    这是新修的兰渝铁路陇南车站(2016年12月25日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热血攻克重重难

  有人说,干过木寨岭,就相当于读了个博士。

  此言不无道理。兰渝铁路遇到的许多地质条件,在世界铁路施工史上都不曾遇见。破题攻坚,在兰渝铁路建设史中从未间断。

  困难重重的兰渝铁路,就像一个大磁场,吸引了包括同济大学、北京交大等科研院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梁文灏等国内顶级专家,以及时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卡罗斯·德尔加杜角等国外专家的兴趣。

  兰渝铁路的鏖战,拼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在桃树坪隧道攻克第三系富水粉细砂的工法为国内首创,成为国家级工法;西秦岭隧道施工中,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刷新了周掘进、月掘进世界纪录……

  兰渝铁路公司副总经理王庆林说,近9年来,兰渝全线共设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参建各方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关于兰渝线的论文达118篇,获得国家专利28项。

  兰渝铁路,也成为培养人才的大熔炉。通过建设兰渝,中交一公局和中交路桥这两支铁路建设新军,队伍得到锤炼,骨干人才涌现。如中交路桥,在兰渝线上先后培养出了1名正局级、7名处级干部和30名项目经理。

  从更高层面看,兰渝铁路的突破意义愈加明显。

  熊春庚说,兰渝为同类地质的国内外公路、铁路隧道施工提供了兰渝方案、贡献了兰渝智慧,目前在建的成兰、兰合、宝兰铁路等地质条件类似的项目,在设计、施工时都向兰渝“取经”,少走了弯路,降低了成本。

  兰渝铁路一头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一头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秦巴山区。避免工程给大地留下疮疤,坚持绿色建设,也是贯穿兰渝铁路建设的理念。

  在设计时,兰渝铁路便明确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近20亿元,超过预计总投资的2%。在建设时,绕避了沿线大部分自然保护区等,主要采用桥隧等占用土地少的方式穿越了甘肃裕河、四川毛寨、广元嘉陵江源等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

  兰渝铁路沿线不少地区群众耕地少,施工中的弃土弃渣便从废变宝。四川阆中市垭口乡涧溪口村,因建设阆中车站,许多土地被征用,村民面临几乎无地可种的窘境。通过渣场造田,80亩土地上建设起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涧溪口村村主任陈志峰说:“蔬菜大棚每年能给村民带来近70万元的收入。”

  兰渝铁路也为路地关系和谐试出了办法。2013年7月,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木寨岭项目部组织员工和大型施工机械,对212国道坍塌体进行疏通清理,短短数小时抢通了道路,为救援打通了生命救援大通道。

  “在攻坚克难中,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兰渝精神。”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伍法权说,“在外国人认为不可能修铁路隧道的地质条件中,变不可能为现实。兰渝铁路不仅是铁路人的‘争气线’,更是中国人民的‘争气线’!”

   2016年12月26日,首发的K2618次“陇南号”列车驶入陇南火车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开往小康的火车

  2017年,兰渝铁路进入全线开建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回首往事历历。

  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和漳县火车站施工现场考察时说,这条铁路通过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群众多年的企盼,可以为沿线几百万贫困人口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根据兰渝铁路全线地质结构状况,兰渝铁路公司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一部署,对兰渝铁路全线实行“逐年分段”开通。

  广安支线、重庆北至渭沱段货线、重庆北至渭沱段客线、渭沱至广元段、兰州东至夏官营段、岷县至广元段已分别于2014年7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2016年6月、2016年12月分5次开通运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016年12月26日,伴随着兰渝铁路甘肃岷县至四川广元段正式开通运营,毛泽东主席长征时留下著名诗篇的岷县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

  一张从岷县到广元的首发列车车票,63岁的刘长青紧紧攥在手里。问他去广元干什么,他笑着说:“啥也不干,就坐坐火车,到那儿转一圈就回。”

  30岁的任秀娟也不去外地打工了,几番应聘,她成了哈达铺车站的一名工作人员。

   2月6日,两名工人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内作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南白龙江两岸的河谷,是让20万贫困群众受益的我国最大油橄榄种植基地。陇南市武都区一家油橄榄企业的总经理李建科说,用火车发送,每吨橄榄油到北京的运费将从原来的1500元下降到400元。

  兰渝铁路涉及甘陕川渝近20万平方公里3600万人口,随着各段的相继开通运营,沿线丰富的农牧业、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和文化旅游资源将逐步走出大山,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

  2017年年底,兰渝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我国西部的交通格局也将发生质变。

  此前,西北与西南的铁路客货交流主要经由陇海线、宝成线、西康线运输,呈“之”字形布局,线路迂回绕行,导致运输能力紧张,不能满足大区间客货快捷运输需求。

  而即将建成的兰渝铁路,设计标准为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客车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规划输送能力为客车50对/日、货运5000万吨/年。建成后,兰州至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费将降低约三分之一,时间缩短约三分之二。

  兰渝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西北、西南地区之间最便捷的快速铁路通道,并将有力地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百万群众将由此挣脱崇山峻岭,兰渝铁路也将成为他们告别贫穷、奔向小康的新起点!

   2016年12月26日,出行旅客在陇南火车站站台登上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首发列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6月19日,胡麻岭隧道贯通了!白日焰火从黄土高原升腾而上,直冲云天。

  八年了,胡麻岭从没这么热闹过。

  八年了,胡刚的期盼从没这么迫切过。

  他盼着胡麻岭隧道早日完成后续工作,盼着自己能早点儿回家陪伴女儿胡玛玲。

  孩子已经快3岁了,可胡刚只见过她三回。“每次刚和小孩熟悉,马上又要走了。”近千个日日夜夜里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曲曲折折的思念全都涌上眼前,这个铁路工地上的钢铁汉子,掉泪了。

  胡刚家在四川成都,施工这几年,每次回家他都得从兰州出发,经过陇海线和宝成线,花费20个小时。等到年底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花六七小时他便能到家。

  那时,胡刚再不用看着胡麻岭想着胡玛玲,而能看她笑,看她一点点长高。她哭的时候,能把她抱进怀里,轻哄她到睡着。

  他更期待着,有一天,胡玛玲坐上火车,穿越胡麻岭隧道,走过他用青春筑成的兰渝铁路,去寻找名字的由来,去到更远的远方。

  胡麻岭隧道贯通那天,还有一个画面刻到了我们心上。

  欢腾的舞台下侧,支着一块屏幕,黑白影像静默流淌。那是《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一首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歌曲。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冬天的胡麻岭隧道,十余名施工人员站在隧道口齐声合唱。

  “背上行装扛起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你要问我到哪里去?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那天,下着雪,胡麻岭隧道四面苍凉。风一起,他们的声音便被吹散,吹到几无寸草的黄土坡,吹进比夜更黑的隧道里。

  山谷外,没人听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7: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走兰渝】兰渝铁路,许广安一个漂亮的转身
     将来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在四川省广安市小平故居纪念馆缅怀厅里,展示着小平同志这段饱含深情的讲话,背景是一辆高速驶过的列车。
   图为小平故居纪念馆中展示的小平同志为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题词。
 铁路,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程度、富裕与否的重要标志。广安地处川渝结合部,背靠成都、面向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但多年来,仅有一条襄渝铁路穿东面的华蓥、前锋两县区而过,辐射面积、带动人口寥寥无几。
      

9月11日,在兰渝铁路主线武胜站上,一辆开往重庆的列车停靠在站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7: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底,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的贯通和指日可待的全线贯通,让几代广安人更加便捷通向成都、重庆乃至我国大西北的梦想和期盼,终于照进了现实。广安六分之五的地区通上铁路,直接辐射人口超过400万。广安,从此有了一个漂亮转身的舞台。

  据介绍,目前兰渝铁路在广安境内分为正线和支线,支线可经南充抵达成都,正线的武胜站则是兰州至重庆的重要驿站,正线支线总长90.98公里。可就是这金子般的90多公里,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把“兰州重庆线”列入“中央铁路系统”算起,广安人已等了90多年。
   位于广安城区的东门码头,曾是广安最重要的客货集散地(2017年9月11日拍摄)
站在广安城区的东门码头,眼前的渠江水滔滔而过。曾几何时,这里是广安最重要的客货集散地。如今,兰渝铁路的贯通将成为渝新欧铁路的重要一环,从广安直抵欧洲腹地的时间不到当年的三分之一。

  支线的岳池站,距离广安南站仅有16公里,却是每趟列车必停之处。“这么短的距离设站,是的确有需要。”岳池县交通局副局长田昌林说,120万人口的岳池是外出务工就业大县,特别是输变电工人在全国知名,很多已经走出海外。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 ... 5051277194061n.jpg9月10日,航拍武胜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7: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票难求,是对成都至广安动车的准确描述。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韩刚介绍,如今成都到广安每日5对动车组。“兰渝铁路支线开通后,节假日成都很多游客选择火车到广安旅游。用小平故居举例,近3年来游客增加了20%。”
   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孙策村龙安柚子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时节,走在龙安乡上万亩的柚子林里,记者看到累累柚果挂满枝头。广安区柚办主任胡涛介绍,已有80多年栽培史的龙安柚品质优良,往年销往香港仅运费每斤就达4元,今年兰渝铁路通车后,仅用10多个小时就可以运往兰州,还可一路向西销到中欧沿线。广安区24万亩龙安柚将有更多的市场选择。

  在武胜站的广场上,记者看到当地规划的粮油物流产业园、农资产品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等正在紧张建设中。据了解,武胜县是四川农业大县,其生猪、蚕桑、甜橙等农畜产品颇具规模和特色。“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后,我们可以预期,这些优质农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市场。”武胜县副县长雷旭说。
       图为武胜站
   据了解,广安市是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全县6个行政区全部被列入贫困县。然而兰渝铁路在广安境内贯通不到两年时间里,2016年底,四川全省5个首批摘帽的贫困县有3个来自广安。

  “其实兰渝铁路对于广安来讲,不仅在务工、旅游、出行、物流、区域经济等发挥重要作用,更使我们形成了综合性、大扶贫的格局。”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广生感慨地说,“这条铁路作出的贡献无法估量。”

  傍晚,记者在广安街头散步而行。悄然发现在这片偏爱面食的土地上出现了好几家“兰州拉面”“重庆小面”面馆的身影。一位4个月前来广安开店的拉面店老板正在忙碌,他向记者喊道:“兰渝铁路通了,我们来这里做生意方便也能赚钱啊!”这时,一位在当地开了多年米粉店的老板走进店里,向他咨询着到兰州开米粉店的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7: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走兰渝】千年绸都搭上丝路“新干线”
   
在四川南充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络丝流水线上工作(9月11日摄)。有着上千年蚕丝生产历史的四川省南充市,是传统的丝绸之乡。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当地重点打造高坪区都京镇丝绸工业园和城南丝纺服装工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园区。仅2016年,当地48家规模以上丝绸及制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3亿元,丝纺服装出口6761万美元,基本形成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等产业链条完整的千年绸都丝路“新干线”。
  在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煮茧车间煮茧(9月11日摄)。有着上千年蚕丝生产历史的四川省南充市,是传统的丝绸之乡。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当地重点打造高坪区都京镇丝绸工业园和城南丝纺服装工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园区。仅2016年,当地48家规模以上丝绸及制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3亿元,丝纺服装出口6761万美元,基本形成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等产业链条完整的千年绸都丝路“新干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 07:13 , Processed in 0.04595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