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6 19: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人说的11号线的问题,有几点原因。11号线客流“不理想”问题不是出在光谷,光谷无需大包大揽为11号线二三期武昌段规划运营缺陷买单。
1. 11号线二三期江安路~武汉东站存在设计问题,多处交而不换,与4、5、7号线不能站内换乘,并且运营上不能实现出站虚拟换乘连续计费,影响了线网大客流的注入。
2. 11号线客流不及预期,是因为对11号线客流期待过高。很多人觉得11号线与2号线走向相似,就一定是2号线的翻版,通车就有百万客流。而实际上,11号线二三期线位不够理想走街串巷,站点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远不及2号线同区域武珞路珞喻路上的站点周边情况,影响了单站和区间客流。2号线的百万客流是全线站点组成的客流,不是单靠哪一个区域或者哪几个站点。
3. “运椅子”这个话说说听听也就算了,没必要深究。细究起来,武汉2号线以外的哪条线没运过椅子?
你只见过4号线如今的成功,不记得当初“运过椅子”了?4号线一期武昌站到武汉站,2013年开通后只有10w+客流,运椅子之说甚嚣尘上,有说武昌不该建地铁的,有地域对喷的,有说武汉地铁建设应该彻底终止。呵呵
那么1号线运过椅子没?运大发了。1号线2004年开通一期宗关到黄浦路,由于客流太低(2万吧?有没有还不知道),被武汉官方定位为“轻轨观光游览线”。那时好像还是2块钱的一票制,沿线的汉口居民骂声不绝:线路太短,象征意义大,无实际通勤作用,上上下下还不如公交车方便,天价轨交花钱不讨好,面子工程,只带来噪音、无任何好处……(武汉话:轻轨被骂得少了饱?)
4.以现在的2、4号线为标准,武汉日均低于50万客流的线路都算在运椅子。怎么办?调系数。武汉地铁换乘系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调到正常值,武汉地铁线网日均总客流稳过500万。水涨船高,数据自然都高,分到各线,市区各大线客流实现日均50万以上没有问题。想办法,谋发展,而不是天天在那自我PUA。
11号线由于各种硬伤,从一条高预期的重要线路成为了一条平平无奇的普通地铁,现在怼着光谷骂,是不是找错人了?
另外,快线语境下的2号线成与败。
2号线由于众所周知的串联城市所有热点区域,线位佳、站点设计合理、站站乐、客流奇高,被誉为武汉乃至全国地铁的标杆与典范。
然而现在快线语境下的2号线,被有些人说成了什么?慢得要死、普线辣鸡、弯弯绕、目光短浅、站站乐几个小时、毫无体验……
既要又要还要?
2号线在线位设计上串联多数热点,站点设计中预留多线同台换乘(极佳换乘体验),客流全国前列(全国多数地铁线路均难以匹敌),在设计、客流等旧的语境下,2号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要找缺点呢?同台换乘好是设计好、换乘体验佳;而客流巨大,乘坐体验一定会好吗?不一定,有可能会更差。
站站乐造就了大客流,也造成了旅速慢,区间车厢内人太多,长途长时间乘坐体验不佳。
也就形成了如今快线语境下武汉地铁新评价——历史上2号线与一众普线的建设是失败的、毫无社会效益、拖累武汉发展,眼光要长远,跨越式发展必须停止建设甚至拆除普线回填隧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