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6 09: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5-3-16 09:05
我可能坐的跟你们都不是一条11号线,事实上11号线通车后,光谷广场站的客流翻了一倍多。

11作为一条6A大线,连5号线、8号线的一半都不到,这不是搞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09: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chihao1993 发表于 2025-3-16 09:12
11作为一条6A大线,连5号线、8号线的一半都不到,这不是搞笑吗

11修完了吗?三期才通车了几天?过江后连接新汉阳站,客流会比1、3、6、5、8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09: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5-3-16 09:20
11修完了吗?三期才通车了几天?过江后连接新汉阳站,客流会比1、3、6、5、8少?

这,,讨论的不是现在的客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09: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号线不仅规划线路差,而且因为前期拖延、后期赶工的原因好多地方偷工减料,有些站的局部区域居然铺的是那种极为粗糙且脏兮兮的地砖,完全没有工匠精神可言。比如:11号线在光谷广场转2号线的通道处、11号线在武汉东站出站通道处、关山大道站A1和A2出口通道处。这是把室外地砖用在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了,真不知道怎么通过验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09: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m.toutiao.com/is/cfhqBP_RgqU/

陸Manus逼出來的?Open AI發布AI agent! 2025 AI agent 元年! 台湾讨论ma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09: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米高端电动汽车
车载屏武汉华星制造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智 李佳)把创新搬到产业一线,成果不断刷新——长江日报记者近日获悉,武汉研发的车载生态屏成功用在了最新的小米SU7 Ultra上,这是武汉市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最新成果。

这一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由武汉华星光电牵头组建,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优势资源,致力于突破新型显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谈到该实验室的使命任务时,实验室负责人曾表示,“将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未来显示技术开发,以应用需求为驱动国产检测设备开发”。

武汉华星光电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左岭大道8号,如今,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已在距此处不到2公里处开建,年底有望大规模投产。小米集团合伙人卢伟冰曾推介:“小米武汉研发总部主要业务是大家电、人工智能、大数据。”

早在2020年,小米武汉总部大楼正式启用,当年陆续搬入近千员工;第二年,小米即与武汉华星光电等单位成立“新型显示技术联合实验室”。这一总部,与武汉华星光电相距13公里。

如今,产业距离不断拉近,左右邻就是上下游。双方牵手联合开发600多天后,小米13 Ultra出现,这是2023年小米首款高端旗舰机,武汉华星光电下线的首款国产2K  LTPO柔性屏幕上“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说,这款手机使国产屏幕首次跻身于国际前列。

“Ultra”被翻译为“超级的”,一般表示产品在系列中拥有顶级的配置、性能和功能。从手机到汽车,从传统终端到新型终端,行业龙头牵手创新,“超级”合作再次在武汉发生。

据行业媒体报道,小米SU7 Ultra在智能驾驶部分应用了16.1英寸、3K分辨率的中控屏。此前,在小米SU7中,这一中控屏供应商为TCL华星光电。

TCL华星光电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依托武汉创新、人才等优势,武汉华星光电在车载技术方面做出不少创新和探索,比如要做到更大的尺寸、更高分辨率及曲面等。从武汉下线的车载屏显,大量应用在出口海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中。

华星光电在汉实施产业链协同的“星翼计划”时曾明确表示,“要在武汉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小尺寸半导体显示面板基地”“为湖北打造‘光芯屏端网’全产业链贡献力量”。英雄相惜,卢伟冰也说,小米有责任促进国内供应链的发展。

(参与采写:陈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0:5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rvoid 发表于 2025-3-16 09:22
这,,讨论的不是现在的客流吗。。。

是的,11号线本来的客流量远不止现在这点,就是因为没有通四期+线位问题,武昌洪山这边没有覆盖到雄楚大道以南的客流(规划24号线)。其实这种问题还有很多,比如9号线、13号线、关山大道29号线等光谷打工人通勤客流线都在前几轮规划中被忽视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无所谓了,以后新能源+智驾普及,无论是成本还是舒适性秒杀地铁,大人时代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份截至现在客流不好看,其实更多的是天气原因,上周就周一出了半天太阳。从今天开始天气要好些了,樱花应该才是刚刚开始。不过看着11号线那惨淡的客流确实让人心疼,都是钱,真的要想办法改善换乘,也是自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和2024年的3月前半月降水都只有1毫米左右,今年3月上半月降水59.9毫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2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001 发表于 2025-3-16 11:03
地铁无所谓了,以后新能源+智驾普及,无论是成本还是舒适性秒杀地铁,大人时代变了

道路资源有限。面对瞬间高发客流,除了路权独占的钢轮系统。其他方式都是无解的。至于武汉东西向道路资源可是稀缺的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mao 于 2025-3-16 11:23 编辑

11号线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各种内涵,运椅子从来没停过。跟小缅北一个腔调。问题是11号线为什么要拿半条线去跟那些开通多年的一整条线比客流?客流不需要时间培育吗?等两三年后整条线通车后再看不行吗?

要说汗颜,那些通车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客流还在日常30-40万打转的不更应该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2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5-3-16 09:20
11修完了吗?三期才通车了几天?过江后连接新汉阳站,客流会比1、3、6、5、8少?

问题是11的通车里程已经超过1号线了啊,还是6A,你跟我说非要过江后才有希望超过4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3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5-3-16 09:05
我可能坐的跟你们都不是一条11号线,事实上11号线通车后,光谷广场站的客流翻了一倍多。

间隔还是七分多钟的情况下,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11: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mao 于 2025-3-16 11:37 编辑

别双标了,一号线通车二十多年了,而且是通过人口最密集的建成区,而11号线此前一直在仅开发了7年的一片区域,这种比法有意义吗?通往武昌和洪山也才四个月不到,怎么就运椅子了?


拿1号线3号线开说11号线运椅子的,请注意一下通过区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0 23:52 , Processed in 0.08760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