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1 09: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自冒汗 发表于 2025-3-11 09:02
这个好恐怖,体量快敢上小米科技园(34.8万平米)了。要知道小米科技园像个小镇一般,星巴克、海底捞之类 ...

旁边是小米武汉科技园,一期也有14.2万方,今年争取二期开建,总体估计这不比金山小。也是要搞万人研发团队的规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Twitter前CEO Jack Dorsey看完演示视频后给出"excellent(棒极了)"的评价,让Manus进入了国际用户的视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DeepSeek席卷全网之后 Manus再度霸屏
2025年03月11日 08:05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 李国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DeepSeek凭借6710亿参数的“知识宇宙”,专精论文润色、法律合同等“脑力密集型”任务,而Manus则像瑞士军刀,能自动分析财报、筛选简历、生成投资报告,甚至“在用户睡觉时完成工作”。

http://www.ce.cn/cysc/tech/gd201 ... 0311_3931595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1:5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懂,反正鼓掌就行了,希望本地的企业爆火、大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迫切需要应用端,消费端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3: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欢迎更多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1
“武汉一定能牢牢把握这一轮时代机遇!”3月10日,武汉市人*民***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参与发布的市经信局、市科创局、市财政局,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江夏区等相关区、职能部门踌躇满志。

发布会现场

据当日发布的《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今年全市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在产业政策中给予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全市首批智能体产品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入库、培育,推动人工智能企业联合行业开发工业、医疗、教育、法律、文创等垂直行业的智能体,形成武汉智能体产品的矩阵。

同时,武汉将重点推动AI+机器人、AI+汽车、AI+PC/服务器、AI+手机、AI+眼镜五大应用落地。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推动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将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区试点建设人工智能“特区”,提供各不低于1万平方米创业空间,加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在交通、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开放公共数据和应用场景。建设场景创新实验室,支持企业新产品新技术试用迭代;还要批量引进算法工程师、数据标注师、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等专业化人才。

看不见的生态怎么营造?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介绍,市区将坚定不移兑现人工智能政策,并根据这一产业迭代速度较快的特质,每年甚至半年就评估政策、及时调整,针对企业十分迫切的需求,甚至可以立行立调,建设更为弹性、灵活、适应企业需求的政策环境。

苏新威谈到,要落实“非禁即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重点对自动驾驶、数字电商、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推行无感监管、透明监管、沙盒监管;还要建设更加友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园区空间、专员服务、公共平台、技术可及性等共同托举创业者,当好“陪跑人”“合伙人”。

今年“人工智能+”行动怎么干?

◆推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应用,推动20多个行业大模型的垂直应用,开发工业、医疗、教育、法律、文创等垂直领域智能体

◆推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产品,重点推动五大应用落地——

●AI+机器人领域:支持“楚才”系列10款人形机器人实现小规模量产

●AI+汽车领域:加快亿咖通、极目智能、华励智行等智能产品上车应用;推动公开测试道路里程达4000公里

●AI+PC/服务器领域:推动攀升鼎承、长江计算等企业与大模型企业合作开发AI PC、训推一体机等产品

●AI+手机领域:依托武汉联想等企业,聚焦AI芯片、传感器、端侧大模型等环节,推动手机向AI手机升级

●AI+眼镜领域:加快灵伴科技、星际魅族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布局

◆批量引进算法工程师、数据标注师、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等专业化人才

◆重点对自动驾驶、数字电商、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推行无感监管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有点意思

人工智能新岗位设在村部里,农村宝妈给AI当“启蒙老师”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1
“我们要将图片里的人物框选出来,框线一定要紧贴人物边沿,有点像抠图。”3月10日,在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刘家湾村村部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宝妈李贝贝一边熟练地在电脑上操作,一边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解,一张图片中的7个人物,她花了1分多钟就全部框完,然后点击提交。

办公室里,28位女员工个个神情专注,用鼠标熟练地在电脑上操作。这是在这个老区乡镇落户的一个“时尚前沿项目”:数据标注,给人工智能当“启蒙老师”。

教人工智能认识“人” 这群农村宝妈完美胜任



农村宝妈完美胜任AI数据标注工作

爱人外出打工,34岁的李贝贝过去两年一直在家带娃。春节前,她还跟家里人商量:年后要不要也出去打工。没想到春节刚过一个月,她就在家门口上岗了,所从事的工作还跟如今最时尚的AI有关。

李贝贝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们接到的这批订单,就是要在一万多张监控图上,把里面的人物全部用红色线框“标注”出来,交给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学习训练,认识“什么是人”。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驻刘家湾村工作队队员柯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项工作叫数据标注,是为AI模型提供“参考答案”的关键步骤,相当于AI的‘启蒙老师’。”



AI数据标注集中工作场景

数据标注就是给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各种各样的数据“打标签”,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分类、标记等各种加工处理后,能让AI读得懂、学得快、训得好。

据介绍,刘家湾村接到的这个数据标注订单,主要是服务视频监控智能系统。“譬如,视频监控智能系统要进行人脸识别、报警抓拍等工作,系统首先得学习什么是‘人’,‘脸’在哪,再通过数据比对完成‘人脸识别’的过程。我们现在的标注就是为系统提供大量‘人’的素材。”柯黎解释,标注所用的监控图片素材,里面的敏感信息都经过脱敏处理,仅作为数据标注一种用途,不会涉及个人信息泄露或侵权。

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周德平介绍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最初报名的村民超过50人,从其中挑选30多人参加培训,最后确定28人正式上岗,都是年龄25岁到40岁的农村宝妈。一天工作8小时,报酬采用“计件”方式,每个有效的“框框”单独计酬,一个月收入大约4000元左右。

曾做过超市收银员和企业办公室资料员的李贝贝会操作电脑,经过几天培训后很快就能熟练操作,现在已经是小组长了。

柯黎表示,这是个对手脑灵活度和专注细致性有要求的工作。村民宝妈标注的质量,准确率甚至超过部分大学生团队。

一村接单带动多村村民参与  数据标注“工作室”可在农村大量复制



村民们开展学习实训

新洲区凤凰镇是武汉市唯一的建制镇,刘家湾村男性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妇女较多。镇党委与武汉市委老干部局和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驻刘家湾村工作队多次协调,希望引进合适项目,促进村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去年9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联络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为刘家湾村引入首个AI数据标注订单。该村强村公司,武汉刘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订单后,今年2月开始组织村民学习和实训,现在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根据标注内容不同,数据标注也有难易之分,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也不同。这批订单是AI数据标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标注难度低,相应报酬也较低。”周德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就是因为操作简单,特别被农民接受,报名的人很多。村里根据后期订单量,正计划扩大规模。项目现在所用的电脑设备均是驻村工作队联络提供,从一个车间开始,村里已经开始整合空闲场地,至少还能扩充5个车间。

长江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数据标注这一新兴产业进行系统谋划,并提出到2027年,要推动数据标注产业专业化、智能化及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显著提升,产业规模大幅跃升。将为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就业发展路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立两家企业从艺术跨界科技 武汉陶瓷博士烧制半导体零部件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1
一家文创公司,一家科创公司,过去9年间,武汉理工大学陶瓷专业博士刘志哲先后两次在汉成功创业。“武汉能实现青年人的梦想。”这位33岁的创业成功者说。

4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一个个造型精致的艺术陶瓷罐摆满了一面墙。刘志哲笑着介绍,这是他另一家公司的产品。

“硕士期间,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转向研究陶瓷这一新材料。”2016年,24岁的刘志哲就创办了一家以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为主业的创意公司。凭借着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的专业优势,团队在陶瓷瓷板制作上掌握了独特的料浆调制与烧结技术。“我们设计制作的陶瓷艺术品迅速赢得了消费者喜爱,公司每年渐渐有了数百万元的稳定收入。”刘志哲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创办了另一家公司,“这次和科技沾上了边”。

2023年初,东湖高新区相关部门找到刘志哲,提及国内电子元件和半导体的先进陶瓷零部件存在供应链难题,希望他利用专业背景进行技术攻关。

经过调研,2023年5月,刘志哲和3位博士创办湖北芯中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攻关半导体零部件氮化铝陶瓷片。

这一次,学校青创园为这个团队腾出1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办公室,水、电、气、网费用全免,实验室等研发资源也供他免费使用。

“虽然都是陶瓷,但制备难度却不是一个量级。”刘志哲说,文化陶瓷作品讲究泥土、釉料的搭配和烧制的火候,而高端设备使用的陶瓷材料却需要具备超高的热导率、耐高温、绝缘等特殊性能,不能因为各种苛刻条件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去年6月,在调节400多次配方、烧了200多炉窑后,团队历时8个月终于成功烧制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氮化铝陶瓷片。“烧制成功那天,团队成员很是兴奋,但很快就又冷静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产业化的第一步才刚刚开始。”刘志哲说。

今年春节期间,刘志哲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张芯中达刚刚出窑的氮化铝陶瓷片结构图,并配文写道:“致密的晶间就像浩渺星辰!向世界前沿进发!”

“目前我们正与武汉中科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搭建产品中试线,若中试样品满足性能要求,产品就能逐步推向市场。”刘志哲说,今年公司还获得江夏区政府投资基金的400万元天使轮投资,发展正快速走向正轨。

刘志哲说,目前团队成员已扩充至7名,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大多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深耕专业所学,面向国家需要,只要坚持梦想,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刘志哲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他相信在这里能实现自己的最终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低空即时零售成真 城市“冰箱”配送全球 武汉加速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新高地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0
2025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显示,武汉入选国家陆港、港口、空港、生产服务、商贸物流枢纽城市。

去年7月,武汉入选全国首批20个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成为现代商贸流通重要节点之一。

发展至今,武汉已纳入20个试点项目和18个储备项目,建立滚动管理项目库,入库项目申报投资总额达33.51亿元,其中9个试点项目已获首批奖励资金4271.40万元。此外,18个储备项目建设工作也正在顺利开展。  

便民

无人机配送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2024年11月,一架顺丰丰翼方舟40无人机携带商品,从武商MALL飞向江对岸的武商梦时代。整条航线行程约20公里,耗时约15分钟。

“此次飞行不仅在应用场景上实现了核心商业体间的低空运输,也在技术上实现了首次跨江飞行。在武汉,我们会继续布局医院、高铁站、核心商圈的起降点建设和应用。”顺丰有关负责人介绍。

低空即时零售是无人机快递在商业应用的新兴领域之一。此次获批武汉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顺丰计划投资2000万元,加强低空经济、智能化科技投入和末端网点布设,大力推动商贸物流服务模式创新。

对标物流“快、稳、准”需求,一批武汉试点项目以研发带动行业标准:武汉市跨越速运利用大数据和超强算力等数字化技术管控人、车、货、场,将物流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实时“可视化”;武汉承韵速递投资购买自动分拣设备、末端自动分拣线等设备设施,将园区年货物吞吐量提至108万吨以上……武汉正通过商贸物流革新,推动消费模式创新升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民

超大冷藏保鲜设施建在家门口

市民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从哪里来?汉阳区的黄金口工业园内,武汉银合温控产业综合体4.0项目已平稳运行近半年,堪称城市主城区的大“冰箱”。它可以储存从-25℃至10℃各类温控食品,为1400万武汉市民日常生活提供坚实的供应保障。

1.0仅有冷链仓储,2.0叠加批发交易,3.0融入流通加工、集运分拨、电子商务、产业孵化等功能,银合温控项目将实现“4.0”。“我们搭建起湖北省供销冷链骨干网综合服务云平台,为冷链产业提供云交易、云仓储、云加工、云配送、云金融等服务,促成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全球客户在线上购买冷链产品,银合温控项目可以帮电商平台直接代发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该项目预计年进口能力超24万吨,带动交易规模逾50亿元。

一江之隔,武汉鲜丰水果正在东吴大道新建水果加工智能制造基地,为100多个品种水果提供从-18℃到15℃的冷冻冷藏、分拣、加工、配送、催熟及鲜切加工等服务;在蔡甸区,新边界果业计划投资1亿元,汇聚来自新疆的优质坚果,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坚果集散基地……围绕湖北省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需求,武汉将依托银合温控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国家冷链物流骨干网枢纽项目群。

惠民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当前,全国正在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小家电品类也逐步被纳入“换新”范围。

亿家净水(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家净水”)副总裁肖爱民介绍,自去年年初项目建设启动后,公司武汉中央回收分拣中心已经是全国规模最大、回收量最多的小家电回收项目。

过去,小家电回收面临物流成本过高、体量较小不具规模等问题。亿家净水借助以旧换新政策,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快递物流企业达成合作,同时充分利用公司服务工程师资源,通过“装新+拆旧+回收”一站式上门服务完成旧机回收,并同步开展走入社区回收等活动。截至目前,武汉中央回收分拣中心已累计回收处置设备接近160万单。

“我们正在东湖高新区建设新的回收分拣中心,目标是今年回收分拣量增加到180万台。”肖爱民说,此次在商务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将进一步开发数字化管理系统,同时研发小智回收App小程序。

眼下,武汉博旺兴源、武汉森博等企业也正在汉投资建设新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真正实现电子废弃物的零排放、零污染,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一批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的优质项目拔节而生。“武汉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物流枢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中心,在推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试点项目建设,让商品流通更便捷,让物流科技更惠民。

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对武汉的指导与支持力度,推动武汉在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的标杆城市,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龙武汉工厂签约生产新能源车 东风纳米06年内上市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0
“车谷造”新能源汽车家族再添一员。近日,武汉经开区与神龙汽车签署东风纳米新能源车型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东风纳米第二款全新纯电车型——东风纳米06将在神龙汽车武汉工厂生产。

神龙汽车是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在武汉、襄阳、成都建设三大生产基地,拥有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富康三大品牌。近年来,神龙汽车充分利用、协同双方股东优质资源,以“神龙造、全球销”为战略转型方向,深耕国内市场,加速海外开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打造新神龙。

此次落户的东风纳米新能源车型生产基地项目由东风乘用车与神龙汽车共同建设,包括东风纳米的车型研发、生产线建设、市场推广等。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投产后将大幅提升神龙汽车武汉工厂产线、产能利用率。

作为东风汽车旗下国内首个国民纯电专业品牌,东风纳米起跑即冲刺,实现单品月销过万,跃居行业Top4,创造了持续进阶的“纳米速度”。即将在神龙汽车武汉工厂生产的东风纳米06,是一款适用于全场景的SUV车型,搭载东风汽车自研马赫E动力平台和东风量子架构,以及“智焓”热管理系统,今年二季度将正式上市。

“在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神龙公司将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力度,推动神龙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提速迈进、焕新发展。”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神龙汽车董事长张祖同说。

当前,武汉经开区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东风纳米新能源车型生产基地项目的落地,不仅是神龙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支持项目加快建设,为神龙汽车激发新活力、制胜新赛道提供有力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创新隐形后视镜装上高端新能源车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0
有消费者发现,近期有不少新上市的高端新能源车型,车身上没有了传统的“大耳朵”后视镜,取而代之的是一对“隐形”后视镜。长江日报记者近日在蔡甸中德国际产业园采访时了解到,湖北三环三立汽车后视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三立公司)就专门生产这种新型后视镜,并已被北汽、吉利等公司应用在多款高端新能源车上。

去年6月,三环三立公司成功量产雨雪天气不起雾,弱光下也能清晰显示的电子外后视镜,公司销售负责人刘胜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国内汽车厂家都来了,有家企业今年就来考察了三四趟,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产品。”刘胜说。

记者在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看到,20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每58秒就有一件汽车后视镜下线。

刘胜拿起一件刚下产线,模样有别于传统后视镜的产品告诉记者,它没有传统的反光镜片,取而代之的是一枚高清摄像头。摄像头捕捉车辆后方影像,并实时显示在车内屏幕上。

刘胜表示,相比传统后视镜,它视野拓宽盲区更小,在没有路灯的弱光环境下,也可以清晰显示后方情况。特别是雨雪天气里,不会起雾。其小巧的设计还能降低风阻系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2023年7月,新国标实施,国内汽车也可以配备电子后视镜来代替传统光学后视镜上路。

“目前电子外后视镜是一个较为热门的赛道,但国内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还屈指可数。”该企业研发负责人周敦辉说,技术难点包括信息传输的延迟及系统的稳定性。另外,我国面积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需考虑的使用环境较多。

为此,该企业技术团队从2020年开始,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发工作,车辆测试里程超过10万公里。团队曾驱车前往东北地区,在-30℃的环境下,测试电子外后视镜的稳定性。

“我们经过上百次试验,通过在镜头上遮盖玻璃、设计加热结构模组等方式,解决了雨雪天气摄像头凝结雾气、成像模糊的难题。”周敦辉说。

三环三立公司电子外后视镜零部件国产化率从2022年载车实验时的不足50%,提升到100%。“芯片、传感器等核心关键部件,我们与整车厂、下游供应商已形成共同研发、技术共享的模式。目前,本地供应链已初步形成。”周敦辉说。

如今,该款电子外后视镜已在北汽、吉利两家整车厂多款车型上应用,企业每月产量超过3000套。周敦辉说,研发团队正在为一汽、东风等整车厂即将上市的车型,进行产品研发。

受益于电子外后视镜订单的增加及其他新产品的量产,三环三立公司预计今年产值将从去年的3亿元升至5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三年留下高校毕业生近百万人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青年留汉”新路径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08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据青春武汉,近年来,武汉加快推动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持续实施“学子聚汉”工程,近三年留下高校毕业生96.8万人,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青年人才力量。

目前,武汉有90多所高校,超130万在校大学生,如何留住更多青年人才,考量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鼓励支持各类创业。

湖北省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也提出,提供就业见习岗位5万个,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新增返乡创业5万人以上,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亿元。

2025年武汉民生清单中也表示将强化就业创业帮扶,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600场以上。扶持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优秀创业项目300个。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们,就“大学生留汉”这一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立足长远、敢于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委员会主任、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童金南表示,每年毕业季都会跟学生交流,看其找工作看中什么。要留住大学生关键在于满足其核心诉求。

“后来我也分析了一下,一个是考虑待遇,再一个就是生活条件。至于工作内容、工作条件都是次要的。他们会考虑我能挣多少钱,能不能生活得好一点,将来如果要结婚的话怎么买房……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需求。所以要想留人,应该为他们创造这些条件。”

童金南称,从2017年开始,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涵盖落户、安居、创业等,效果也很明显。

其建议,要出台政策支持,解决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此外,年轻人代表着活力,要立足长远,敢于投入,“大学生都是年轻人,留住一个人,他将来可能就是一家子在这里生活,这过程中要消费、要创造价值。”

童金南称,还要关注人才问题,要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学科结构、专业特性等,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留住真正有扎实基础的人才。此外,要善于用才,构建创新生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营造允许试错、鼓励创新氛围。

发挥科教优势,营造创业就业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秘书长蔡玲认为,一座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有就业机会,二是能成就事业、拥有创业机会,同时还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武汉有众多高校,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武汉要充分利用独特的科教优势,需为年轻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和浓厚的创业氛围,这样可以带动一群人留下来,比如Deepseek的成功对我们启示很大,它的创始人就是年轻人,也带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业,武汉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的工作、生活和人文环境”。蔡玲称。

此外,蔡玲专门提到了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果。其介绍,近年来,湖北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了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这将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留汉、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保障。“我去过其中一些地方调研,亲眼看到了武汉科创发展的成效,非常受鼓舞”,蔡玲表示。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以产业留人

此外,蔡玲认为需要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民企落户武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武汉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从而吸引人才留下来。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胡仲军也持有类似观点,他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任职多年,和大学生们朝夕相处。“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如果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岗位,为什么不留在武汉呢?”

胡仲军称,武汉正在大力推行“大学生留汉”,有很多人才优惠政策,也取得了成效。

大学生愿不愿意留下来,关键还是要看产业发展情况。北京、上海以及南方这些地区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学生原因留下,就是有相关产业。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产业留人。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丹表示,现在毕业后留在武汉就业的学生比往年多很多,这和整个湖北省的规划以及武汉市的一系列举措有关,还有一些大企业和很多成长型的企业的发展态势,都让大家感觉到整个就业环境的生态在良性地、蓬勃地发展,这让更多的学生选择留在了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更懂些?用qwen做planning,用claude做执行,这里面qwen开源,claude api也是公开的。我又没说没创新,也不指望真的能再蹦出一个deepseek,只是希望坛子里一些人能多了解一点再发帖。我们这里相当于关着门聊天,没必要说些好听的废话。
以及有些人是真不会用大模型,一叶障目式的评论和外面那些黑子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5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就不评论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1 20:19 , Processed in 0.09515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