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1-19 15:5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9日上午,常州科教城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动能更加强大的“创新之核”。全国政协副主 席、农工党 中 央常务副主 席何维作视频致辞。范燕青,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 委书记洪银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陈洪渊、王建宇,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燕红应邀出席会议。
盛蕾强调
常州科教城要以更加高远的站位、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务实的举措,激荡创新力量,让创新成为科教城持续发展的最强支撑、奋进跨越的最大优势、赋能发展的最亮标识,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做强创新平台,全力建设好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积极争创省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融入新型举国体制。要坚持开放创新,链接更多国际高端资源为我所用。要加快成果转化,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书架”搬上“货架”;
二要做优产业培育“生态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持续完善新机制,让产业培育从“墙内开花”到“内外芬芳”。要建设人才引育新高地,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在科教城追梦圆梦;
三要擦亮产教融合“金名片”。要全力支持常州大学建设江苏省高水平大学,要加快推动职业院校提档升级,为常州新一轮发展提供充裕的“现代工匠”,领跑全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加快促进产教融合能级提升,加强校企良性互动,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先行者;
四要勇当产城融合“新典范”。科教城要与其他功能板块一道,全力扛起“两湖”创新区建设的重大使命,谱写产城融合新典范、绘就魅力发展新画卷。要做美硬环境,努力打造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国际科教走廊。要做优软实力,为入驻英才提供“乐享生活”,让企业家和创业者在这里安居乐业、全情创业。
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新华传媒智库共同发布常州科教城创新指数2022。
一批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在现场进行发布;重组胶原蛋白宫腔植入凝胶联合开发项目等六个园区高校产教融合项目;光刻胶系列关键原材料国产化等十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超高精度机器视觉测量与机械制造等十个科技人才项目;超声复合加工数控机床创新平台项目等五个龙城实验室与企业合作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