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31 16: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情况确实很尴尬,暂时较难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很多人怪河南省会为什么是郑州,确实是因为郑州相对河南省其他地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边靠山可以充分利用山区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面临大平原,城市规模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开封距离山区太远,而洛阳受伊洛河盆地面积有限和文化遗址保护的影响城市框架拉大的空间不足。而武汉和北京的相对位置又决定了当年京汉铁路肯定要走开封附近而不是舍近求远走洛阳附近,这又导致洛阳相对郑州在交通方面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主要原因就是百年之前武汉而不是荆州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如果论地形,京广线过大别山的难度比焦柳线过伏牛山的难度没低多少)。此外,即便郑州确实不适合做省会,那现在早已是毛笔写就,墨迹已干。历史不容假设,除非发生了论坛里无法明说的极端情况(比如假如720的特大暴雨下到新安、宜阳山前,全部直接顺着伊洛河流入……)那或许还有可能。所以这个问题再讨论无任何意义。
那么,在承认郑州将长期成为河南省的中心城市的前提下,河南省为了全省经济总量的发展,减少人口向外省的流失,必然想培育一个能和武汉、南京抗衡甚至能叫板北上广深的超级国际化大都市。然而,河南省的经济实力有限,把郑州培育成世界级大都市非常困难,如果再去培育副中心城市,就更分散力量了。所以更需要关注的是zy对强省会战略究竟是何态度。前些年似乎是大力支持的,像南京、济南还因为所谓省会首位度不够被批评过,但这两年风向似乎明显转变,一方面可能和“共同富裕”有关,另一方面我觉得很可能和低生育率有关,因为超级大都市的人口漏斗效应是降低生育率的最大因素之一。所以如果zy已经不希望人口和资源集中在少数特大城市,洛阳可以考虑想办法绕过河南省争取政策支持,当然这必然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历史文化问题,确实这也是西安、成都、南京、杭州相对郑州更容易获得本省认同的主要原因。然而,大家说是说,做是做,河南很多人不愿意到郑州发展,究竟有多少是因为觉得郑州历史文化不行?更何况现在的老百姓是非常现实的,很多人什么都不想只想“搞钱”。历史文化固然非常重要,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和经济才是根本,美国历史短短几百年,不妨碍人家成为超级大国,希腊意大利历史文化再悠久依然是笨猪五国,至于埃及、伊拉克、印度我就不说了。所谓“好汉不提当年勇”,买股票是买未来的,一个上市公司历史上再辉煌,现在财务状况不佳,照样会被投资者无情抛弃,一个人也是如此不能总是活在过去,要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就像一个高中生不能总沉浸在自己小学奥数多么牛中考考得多么好一样。对于洛阳来说,历史文化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要把注意到更多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去发展经济上,利用历史去成就未来。
我不是在为郑州说话,我也是从小生活在洛阳涧西,也见证过SSW时期洛阳一度迎来的第二春。有人说为什么自贸区设在涧西一带,要知道除了历史文化方面(而且郑州抢到少林寺以后也有底气了,毕竟洛阳在国际上最有名的是“洛阳”本身,而具体的旅游资源在国际上名气似乎都不如少林寺),郑州相对洛阳的主要短板可以说都是涧西带来的。涧西区加上周边的新安、宜阳,依山傍水,气候相对偃师更加湿润,就像海淀、朝阳之于北京,北京一直想往气候干燥的东南方向发展,然而高端人才依然想留在海淀、朝阳。然而,洛阳的矛盾在于历史文化资源更多分布在气候干旱、景色单调的偃师一带,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也意味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受限,完全可以东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西部发展高科技外加吸引年轻游客的游乐设施、主题公园、会展项目为主。不过目前似乎从省到市再到群众都越来越重视东边而忽视西边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省里希望其他地级市都围着郑州发展,比如很多老百姓更具有历史文化情怀,而对气候等方面了解程度不够,再比如宜阳禁止外资和境外游客入内,或许将来撤县设区也是不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