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5-22 00: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红光山上看绿地中心(2018-5)
众所周知,超高层是绿地获得大片廉价住宅用地的“敲门砖”。
它利用的,是地方领导想靠超高层,充当“政绩”的心理。
我给你“超高层”,你给我“住宅”,可谓互利互惠。
但必须说,超高层对绿地,不仅仅是“敲门砖”,也是“防身器”:当你不给我“住宅”时,我也不给你“超高层”。
绿地城项目的部分住宅,在未取得预售证的情况下,就收首付款,被市房管局罚款。
在绿地的眼里,这种“穿小鞋”的做法,就是不给我“住宅”。
显然,绿地认为,给乌市建超高的交换条件中,就包括“没有预售证也能售房,有关部门应装作没看到”这一条。
有了“委屈”,怎么办呢?
直接大声喊是不行的,因为做法确实违规。
但是,把超高层停留在正负零,却是个“伸冤”的妙招,因为,每当有领导来关心工程进度时,机会就来了:
1,乌市的写字楼需求很少;
2,所以建超高,企业资金沉淀太多,回笼太慢;
3,为了保证超高进度,就需要其他方式筹集资金,比如卖住宅;
4,为了加快住宅开发速度,以便缓解企业建超高的资金压力,“请各位别对预售证太较真”,就很关键;
5,住宅卖得快,超高也会建得快,超高的形象出来了,绿地会受益,乌市自然也会受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