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ongrenhu

[经济资讯]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8 1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南山:力争今年GDP突破8000亿元

2022-04-28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王璇琰  本报记者 | 刘宝

    作为综合实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首——深圳的中心城区,南山区去年GDP实现7630.59亿元,其中的增量1128.37亿元达到历年之最。
    日前,在南山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南山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确保6%以上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正增长,完成深圳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GDP目标增长6%

    据统计,2021年南山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7630.59亿元,增长9.1%,增量超过1100亿元,为历年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088亿元,增长12.8%。上市企业增至191家,每平方公里超过1家。
    2021年,南山GDP实现7630.59亿元,其中的增量1128.37亿元,不仅是南山历年之最,也是深圳各区2022年增长最高。
    在南山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速“确保6%以上的增长”。按6%计算,在2022年进入8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南山区几无悬念。南山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本地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
    2021年,南山区财税收入增幅保持强劲增长。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还透露,去年南山实现辖区税收1981亿元,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亿元,增长14%。
    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南山去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40亿元,增长9.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088亿元,增长12.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79亿元,增长12.2%。与此相应,南山在库“四上”企业去年超8000家,上市企业增至191家,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1家。2021年,南山区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6.7%,总量占全市28.6%。
    “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业务拓展等问题,全年发放产业扶持资金41.6亿元,惠及企业3456家,产业链自我掌控力持续增强。”产业链自我掌控力,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21年,南山区的一些优势产业继续得到补强:在投资领域,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华星光电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招商银行全球总部等重大项目均在加快推进;在消费领域,网上年货节、消费促进月等系列活动成交金额近百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7亿元,增长10.2%。在产业韧性方面,南山区去年推动26个产业链项目落地,从产业空间、研发测试等多角度支持企业稳步发展。
   
推进数字人民币等试点项目落地

    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2年,该区将通过“七大重点工作”,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南山改革发展新局面。
    经济方面,南山区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推进后海超级商圈建设,吸引国际高端知名品牌、首店品牌入驻。支持海上世界、深圳湾大街、欢乐海岸等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举办数字化赋能企业系列活动,建设腾讯(南山)工业互联网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工业设计研究院。探索建立“设计+商贸+科技”产业协同体系,推动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市场方面,南山区深入推进“总部研发+高端制造”10公里产业带建设,加快建设南山科技创新中心、湾区创新大厦、深港科学园。探索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努力做到国企民企、大企小企、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法律服务机构落户,培育引进涉外法律人才。围绕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等领域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深化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国家试点,推动商业秘密保护基地争创全国示范。
    同时,南沙区打造深圳市金融信创攻关基地,推进数字人民币等试点项目落地。引导鼓励境外机构在南山设立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建设深圳湾创投街区。
   
争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0家

    据介绍,2022年,深圳南山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争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80家。探索建设无人机飞行测试场,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开展产业链招商、研发中心招商、境内外招商。
    着力扩大对外贸易,增强在“双循环”中的链接功能。支持“5G+智慧港口”建设,吸引航运物流业集聚,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拓展港货电商销售渠道,争取先行先试跨境电商进出口新业态。
    科技方面,南山区2022年高标准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继续办好西丽湖论坛。支持深圳大学创建“双一流”,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办好医学院,开工建设天津大学佐治亚深圳学院,加快香港大学(深圳)开工建设。
    科技是南山的核心优势产业,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2年,深圳将进一步高标准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继续办好西丽湖论坛。支持深圳大学创建“双一流”,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办好医学院,开工建设天津大学佐治亚深圳学院,加快香港大学(深圳)开工建设。
    此外,深圳实施人才“领航计划”2.0版,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大力发展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等7大未来产业。
    南山区2022年将继续加强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争取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分中心落户。依托南山—华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发展更多鲲鹏生态合作伙伴。此外,在加快建设蛇口国际海洋城,支持赤湾海洋试验场和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发展,打造“海洋电子信息+装备”等特色产业链。此外,探索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和专业孵化器,持续推进小分子药CRO公共平台、益诺思安评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8 1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Q1又是过年又是抗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8 13: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圳 发表于 2022-4-28 09:45
 深港之间拥有全球最繁忙的口岸。疫 情爆发之后,通关人数虽然显著下降。即便如此,2月、3月两个月里 ...


面对躺平的邻居,深圳也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8 15: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十四五”期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将达58平方公里

2022-04-28 14:37作者:程昆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黄晓航

未来全市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75%


南都记者从最新一期政府公报获悉,《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印发。《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圳市域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国土空间开发建设活动,应符合《规划》要求;与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相关的各项规划、计划制定,应与《规划》相衔接。“十四五”期间,深圳将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水平,实现国土空间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规划明确深圳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指标体系

《规划》是《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五年近期行动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点专项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的重要平台。

《规划》共计十四章约两万四千字,从一流湾区建设到深圳都市圈发展、从土地供给到生态保护、从居住空间保障到公共设施高品质发展,内容涵盖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以目标为指引,从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及建设保障三方面,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指标体系,30项数据指标显示出深圳未来发展将达到的预期高度。

规划提出全市更新整备直接供应用地为10平方公里

依据规划,全市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显著优化,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空间战略在区域和城市层次深入实施,大湾区核心引擎的辐射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深圳都市圈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格局基本形成。

功能结构持续完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安排更加均衡,居住用地规模稳步提升,公共服务用地保障有力,产业用地规模保持合理水平,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建筑规模结构“双调控”取得显著进展。

建设用地总量管控模式基本建立,建设用地总规模保持在1032平方公里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将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国家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终确定)。新增建设用地供给更加精准,低效用地全面盘活,空间混合利用和立体开发有序推进,建设用地供应规模58平方公里,其中更新整备直接供应用地10平方公里。

未来全市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75%

依据规划,全市的国土空间生态系统也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稳固。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明显提升,陆海生态红线得到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形成,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478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9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规模将根据国家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终确定)。

全域全要素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四带、八片、多廊”的全域生态格局日益稳定,森林覆盖率保持37%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40%以上。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空间精细管理新模式基本建立,可亲近、可感知、有温度的城市开敞空间建设不断完善,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75%。

到2025年,全市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数67.3万个

依据规划,全市的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创新型城市空间保障有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及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成效显著,低效产业用地全面盘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完成2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整备,有序推进2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连片改造。

民生福利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教育、医疗及养老设施布局更加均衡,文化和体育设施供给更加丰富,居住空间保障更加充分多元。网络化公交都市全面建成,安全韧性智慧城市适度超前发展。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4.5张,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数67.3万个,保证“十四五”期间供应居住用地15平方公里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8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深圳招聘需求排名全国第二

2022-04-28 14:39作者:张小玲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黄晓航


由于供给明显多于需求,因此使得就业竞争激烈


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最多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智联招聘今日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而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最多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广州、上海、深圳,深圳排名全国第五。

一季度一线城市招聘需求环比下降

智联招聘今日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本季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珠三角城市经济圈的CIER(就业景气指数)接近,分别为0.64和0.66;而京津冀城市经济圈就业景气相对较低,为0.49。从同比变动来看,一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招聘需求分别上升10%、3%和15%,但不同等级城市的供给涨幅也较为明显。

分城市等级来看,本季度三线城市CIER指数相对较高,为0.64;其次是一线、二线城市,CIER指数分别为0.54和0.56;而新一线城市相对较低,CIER指数为0.46。从同比变动来看,一线城市招聘需求上升15%,而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同比分别下降了10%、17%和30%;从环比变动来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出现环比下降,但一线和二线城市降幅较多,分别为11%和9%,新一线和三线城市降幅较少,分别为1%和3%。

分城市等级来看,本季度招聘需求最多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而求职人数最多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广州、上海、深圳。由此可见,尽管一线城市的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低,但其招聘供求总量仍然较大,由于供给明显多于需求,因此使得就业竞争激烈。

国有企业招聘需求未现明显缩紧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城市来看,排名靠前的城市为威海、中山、大庆、嘉兴、扬州等城市,这些城市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长三角地区,而排名靠后的城市为贵阳、西安、太原、沈阳、杭州等中西部城市及部分新一线城市。从同比来看,中山、常州、温州等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其涨幅分别为14%、39%、35%,但求职供给人数同比涨幅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受**影响,西安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约50%。从环比来看,中山、大庆、扬州、温州等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上升。

结果显示,本季度民营、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就业景气较好,国有企业就业竞争激烈。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就业景气相对较高,分别为0.63、0.57和0.63;其次是股份制和合资企业,CIER指数分别为0.46和0.36;而国企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低,为0.17。

由此表明,与民营企业等相比,国有企业在**期间的招聘需求并未出现明显缩紧,由于毕业生的“求稳”心态,使得国有企业供给人数上升明显,进而导致就业景气指数出现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8 17: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搞了这波**出来,今年毕业生会更多选择北深广,都是自己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0: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Q1数字不好看,除了**,其中华为的因素还在延续,等华为止血回暖,这些数字又会闪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1: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xiajgr 发表于 2022-4-28 17:05
上海搞了这波**出来,今年毕业生会更多选择北深广,都是自己作的

选择北深,广州有这么多高新岗位吗?都去广本日资厂和**单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1: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pcooper 于 2022-4-29 16:16 编辑
西出拉美 发表于 2022-4-29 11:38
选择北深,广州有这么多高新岗位吗?都去广本日资厂和**单位吗


广州大学多,在校大学生人数130.71万。

虽然好大学就那么两所,但是基数大,这就是导致大学生招聘上有天然优势。

深圳得不到直辖,深圳的孩子就只能一直卷,当然是在一个省内一起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4: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部署“深圳都市圈”建设,推动莞惠临深地区一体化发展

2022-04-29 10:25来源:南方+编辑:王绍华

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

4月27日,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社会关注度高的“深圳都市圈”建设安排了单独篇章。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整体定位是持续巩固和增强深圳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形成“一主两副一区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规划》提出,推动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继续推进深惠城际及大鹏支线的建设工作,开展深莞增城际、塘龙城际的前期研究,加快深莞惠轨道交通设施及干线道路网络延伸对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都市圈城际铁路线网基本架构,探索都市圈交通、能源、资源、环境、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和建设运营的新机制。推动莞惠临深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跨界优质生活圈。加强莲花山系等大型山体绿地,以及深圳湾、大亚湾、大鹏湾、珠江口滨海湿地等区域性大型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共同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规划》提出,促进都市圈区域合作模式创新。以临深地区为重点,促进分工协作、设施对接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探索合作开发、委托管理等方式,打造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西部推动宝安北中心、会展海洋城与东莞滨海湾新区协同发展,形成全面开放的国际门户功能区;中部重点推动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片区的科技产业创新协作,推动龙华北中心、平湖中心与东莞凤岗-塘厦地区的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打造集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东部优化协调龙岗国际低碳城、坪山高新园、大鹏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等片区与东莞清溪、惠州惠阳、惠州大亚湾等地区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布局,创新居住、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度合作机制,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

《规划》还提出,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的规划连通、政策互通、产业贯通、交通畅通和要素融通,推进与深圳同城化发展,进一步辐射带动粤东地区,打造区域一体发展示范区。全面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坚持“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发展模式,全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成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推进深汕高铁、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站枢纽等战略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现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0.5小时、广州1小时互联互通。高水平建设小漠国际物流港,打造深圳港东部拓展区,加快推进深汕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全面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品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智慧城区。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具有滨海特色的山水田园生态城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6: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于涛团队等取得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还原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2022-04-29 15:37

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于涛团队等取得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还原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4月29日讯(记者 叶梅)此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那么,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变”淀粉,还能“变”其他东西吗?

答案是肯定的。

4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催化》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该工作耦合人工电催化与生物酶催化过程,发展了一条由水和二氧化碳到含能化学小分子乙酸,后经工程改造的酵母微生物催化合成葡萄糖和游离的脂肪酸等高附加值产物的新途径,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的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灿研究员评价道。

这一成果由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共同完成。郑婷婷、张梦露、吴良焕为共同第一作者,曾杰、于涛、夏川为共同通讯作者。

温和条件下工业废气变“食醋”

那么,二氧化碳究竟是如何变成葡萄糖和油脂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原料,方便微生物发酵。”曾杰介绍道,清洁、高效的电催化技术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工作,是实现这个过程的理想选择,他们就此已经发展了很多成熟的电催化剂体系。

至于要转化为哪种“原料”,研究人员将目光瞄准了乙酸。因为它不仅是食醋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优秀的生物合成碳源,可以转化为葡萄糖等其他生物物质。

“二氧化碳直接电解可以得到乙酸,但效率不高,所以我们采取‘两步走’策略——先高效得到一氧化碳,再从一氧化碳到乙酸。”曾杰说。

即使如此,目前一氧化碳到乙酸的电合成效率(即乙酸法拉第效率)和纯度依旧不尽如人意。对此,研究人员发现,由一氧化碳催化形成乙酸盐,特异性地受催化剂表面几何形状影响,一氧化碳通过脉冲电化学还原工艺形成的晶界铜催化合成乙酸法拉第效率可达52%。

“实际生产中,提升电流可以提升功率,但是可能降低法拉第效率。”夏川说,就好比把每天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虽然上班更久,但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我们把最高偏电流密度提升到321 mA/cm2(毫安每平方厘米)时,乙酸法拉第效率仍保持在46%,能够较好地保持‘高电流’和‘高法拉第效率’的平衡。”

不过,常规电催化装置生产出的乙酸混合着很多电解质盐,无法直接用于生物发酵。所以,为了“喂饱”微生物,不仅要提升转化效率,保证“食物”的数量,还要得到不含电解质盐的纯乙酸,保证“食物”的质量。

“我们利用新型固态电解质反应装置,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原本的电解质盐溶液,直接得到了无需进一步分离的纯乙酸水溶液。”夏川介绍道,利用该装置,能稳定在250 mA/cm2偏电流密度内,超140小时连续制备纯度达97%的乙酸水溶液。

微生物“吃醋”产葡萄糖

得到乙酸后,研究者们尝试利用酿酒酵母这一微生物来合成葡萄糖。在该工作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设计与实验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完成。

“酿酒酵母主要用于奶酪、馒头、酿酒等发酵行业,同时也因其优秀的工业属性,常被用作微生物制造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于涛说,利用酿酒酵母通过乙酸来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就像是微生物在“吃醋”,酿酒酵母通过不断地“吃醋”来合成葡萄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酿酒酵母本身也会代谢掉一部分葡萄糖,所以产量并不高。”

对此,研究团队通过敲除酿酒酵母中代谢葡萄糖的三个关键酶元件——Glk1、Hxk1和Hxk2,废除了酿酒酵母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敲除之后,实验中的工程酵母菌株在摇瓶发酵的条件下,合成的葡萄糖产量达到1.7 g/L。

“利用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从无到有’地在克级水平合成了葡萄糖,这代表了该策略较高的生产水平与发展潜力。”于涛说,为了进一步提升合成的葡萄糖产量,不仅要废除酿酒酵母的能力,还要加强它本身积累葡萄糖的能力。

于是,研究人员又敲除了两个疑似具备代谢葡萄糖能力的酶元件(YLLR446W、 EMI2),同时插入来自泛菌属和大肠杆菌的葡萄糖磷酸酶元件(AGPP、YIHX)。

于涛表示,这两种酶可以“另辟蹊径”,将酵母体内其他通路中的磷酸分子转化为葡萄糖,增加了酵母菌积累葡萄糖的能力。经过改造后的工程酵母菌株的葡萄糖产量达到2.2 g/L,产量提高了30%。

温和条件下工业废气变“食醋”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迅速崛起,电力成本下降,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已经具备与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化工工艺竞争的潜力。因此,高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工艺被学界认为是建设未来“零碳排放”物质转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对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一碳和二碳等小分子产物,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富含能量的碳基长链分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规避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产物局限性,可考虑将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与生物过程相耦合,以电催化产物作为电子载体,供微生物后续发酵合成长碳链的化学产品用于生产和生活。”夏川表示。

合适的电子载体对微生物发酵至关重要。由于二氧化碳电还原的气相产物均难溶于水,生物利用效率低,因此优先选择二氧化碳电还原的液相产物作为生物发酵的电子载体。然而,普通电化学反应器中所得的液体产物是与电解质盐混在一起的混合物,不能直接用于生物发酵。鉴于此,固态电解质反应器的开发有效解决了二氧化碳电还原液体产物分离的问题,可以连续稳定地为微生物发酵提供液态电子载体。

微生物作为活细胞工厂,其优点是产物多样性很高,能够合成许多无法通过人工生产或人工生产效率很低的化合物,是非常丰富的“物质合成工具箱”。比如,在人们常见的白酒、馒头、抗生素等食品药品的加工中,微生物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曾杰表示,“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新型催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碳的附加值。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电催化与生物发酵这两个平台的同配性和兼容性。”未来,如果要合成淀粉、制造色素、生产药物等,只需保持电催化设施不改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就能实现。

“该工作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是二氧化碳利用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评价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6: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主题乐园桩基地下工程正式开始施工


2022-04-29 15:5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主题乐园桩基地下工程正式开始施工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4月29日讯 (记者 田志强)4月29日,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主题乐园桩基地下工程正式开始施工。



据了解,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由全球家庭娱乐巨头默林娱乐集团独家运营,规划于2024年建成,是一个专门为有2-12岁儿童的家庭设计的超级乐高®主题乐园和酒店综合度假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也是大湾区首个国际IP亲子家庭娱乐主题乐园度假区。届时,主题乐园内将有9大主题区、超过100个互动游乐设施、表演和景点,为游客提供多日的度假体验。



此外,建成后的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还将包括乐高乐园®水乐园,以及3大全新打造的提供超1000间房间的主题酒店。



随着各项工程的逐步推进,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将持续秉持“寓教于乐”的理念,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园区建设,争取尽早为大湾区家庭带来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多日游玩体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7: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出拉美 发表于 2022-4-29 11:38
选择北深,广州有这么多高新岗位吗?都去广本日资厂和**单位吗

是啊 感觉东莞有不少深圳辐射过去的高薪企业,薪资都比广州高了,广州都是小作坊小企业,工资又低又压榨劳动力,怎么可能去广州,就是跑出上海也是到附件的城市和深莞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9 18:0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ibh 发表于 2022-4-29 16:37
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主题乐园桩基地下工程正式开始施工



我还以为去年已开工了,抓紧建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0 00:2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迪斯尼,环球影城,LEGO,三大主题度假乐园,深圳分得一个,也算是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5 23:03 , Processed in 0.05279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