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30 21:2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地铁6号线花桥站“6·30”节点目标的如期完成,兑现了项目部对长沙市轨道集团2020年6月30日前封顶的工期承诺,也让车站队长龙晓波内心悬着的石头落了地。这是继农科院农大站、水稻博物馆站后,工程局承建范围内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第三个车站。 花桥站位于人民东路与白沙湾路交叉十字路口,沿人民东路东西向布置于交叉口西南侧,是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外包全长240.4米,标准段宽度21.1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17.9~21.2米,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工程局承建的长沙地铁6号线第一标段由河东延伸至河西,里程长度约为10.47公里,是深耕本土市场的“重要名片”。 暖心破风 花桥站位于人民东路与白沙湾路交叉十字路口,东北、东南方向为浏阳河大堤,西南方向共有10栋花桥村民房,影响车站结构施工,地势、地质相对复杂,属于城市化推进的尴尬地带,此刻的花桥站打开工作面是首要关键。二工区的协调征拆任务刻不容缓,若无法顺利、按时推进征拆工作,将会严重影响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及附属结构施工,车站主体围护结构的55幅地连墙更是无法进行施做。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项目部立即组织“攻坚小组”,对外协调部主任张军文日夜奔波在街道、市ZF等相关单位。由于征拆工作频频受外力阻挠,只拆除两栋房屋后,征拆工作一时间未能取得更大进展,车站部分地连墙施工完成后即将面临停工风险。二工区项目经理易军旗连同六号线指挥部“兵分两路”,第一时间对接设计院等相关单位,最终确定了在基坑中部增设封堵墙、西区基坑先行开挖的变更方案,如此一来为车站西区主体结构及西端盾构始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项目对外协调团队的努力下,实现了弯道超车,确保了车站、区间施工的连续性。 时间飞逝,转眼间已是天寒地冻,此时的花桥村征拆工作已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待拆迁的3、5、6号栋孤零零的伫立在主体东端头的工作面上,由于多方因素一直未能全面推进征拆工作。时任长沙地铁6号线项目副经理王超博不辞辛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不厌其烦的逐个上门做思想工作,力求取得花桥村民理解。此时的长沙,受寒流影响部分干道已结起了薄薄的冰面,王超博考虑到花桥村村民年龄结构偏高,为了防止老人发生滑倒的意外便号召项目青年组建突击队为花桥村进行铲雪除冰作业。 “要以做暖心工程来推动协调工作。”这是王超博干对外协调工作的态度。 2019年11月9日,随着最后一户的搬离,宣告着花桥站征拆工作圆满结束,此刻的花桥站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抢险疾行 车站工作面的全面打开,极大的提升了主体结构及基坑开挖的工作效率,但受地质及天气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频频受阻,与此同时,一场大雨正检验着龙晓波的统筹应对能力。 “本台消息,预计2019年长沙汛期(4~9月)总降水量为1150毫米,较常年(943毫米)偏多2~3成。”电视银幕上的新闻牵动着花桥站队长龙晓波的心。 6月上旬,随着厄尔尼诺暖流的不断发展,此刻的长沙已是遮云蔽日,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花桥站位于浏阳河、圭塘河中心,受强降雨影响河流水位不断攀升。 花桥站执行开挖作业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及两河的水压为其频频制造阻力,在第8-11段底板开挖时因为受强降雨影响,现场更是如履薄冰。第10段底板开挖时险情突发,形势危急! “老吴!安排你的人先架支撑!” “所有水泵也必须到位!我们的电工待命!设备不能停!” “沙包!所有人流水线运送!” 51岁的龙晓波那刻顶着大雨在基坑内指挥着堵漏工作,他紧皱眉头回忆着当时的险情,丰富的地下水一直是他心头的一颗炸弹,直到第十段底板开挖时渗水量达到了空前的流量,终于触发了他心中的担忧。为了防止两侧压力过大引发基坑坍塌,他选择在第10段的位置再次架设支撑保证横向支撑力充足,同时为了确保基坑积水能够及时抽排,26号人轮番上阵,使用沙包、棉被等物资对渗水点进行堵漏,并挖出水沟对积水进行引流,经过16个小时的连续抢险,最终得以顺利控制住险情。 险情度过了,最危险的施工部位也完成了,但8-11段底板相较其他底板平均多耗时4、5天,这导致了工期的严重滞后。而施工计划丝毫没有等待的意思,依然在市ZF的推动下继续“小跑”,6月30日需要封顶的节点目标给项目带来了巨大压力。 如何追回失去的工期,是团队的头等大事。彼时,长沙地铁6号线项目经理刘邦,联动项目常务副经理姜克寒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紧急召开进度推进会议,为花桥站充分协调资源,力保目标节点。 在艳阳高照下,近40度的高温里,刘邦带队结合推进方案在现场走了一圈又一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着查漏补缺,考虑方案及各项举措的可行性。项目领导团队深思熟虑,对原本方案的各项“可能”提出了质疑,随后在现场会议室的白板上写写画画,充分讨论了方案细节,这才拟定最终方案,为花桥站的劳动输出提供了坚实保障。 策略先行 花桥站基坑北侧不足3.8米处又有一座220伏高压电塔,由于主体结构采用地连墙施工围护结构,如此一来给吊装作业造成了一道“天花板”,一幅地连墙钢筋笼至高有近30米,如何将钢筋笼顺利入槽让二工区副总工何建峰犯了难,这座高压电塔的存在属超危大风险源,光凭借肉眼与感觉去判断吊装设备与高压电缆的距离是非常危险的,倘若稍有闪失,将引起市区内大规模停电,同时还将触发安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着钢筋笼的施工日期近在咫尺,为了不延误工期,确保电塔附近地连墙顺利施工,原方案必须优化,但方案的科学优化必须听一听“百家意见”。于是何建峰背着厚重的图纸奔赴国家电网等各单位主动进行沟通,在随后多次碰头踏勘后,花桥站决定采用集视频监控、近电预警、激光探测、预警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限高系统,并24小时开启,防止钢筋笼吊装作业时吊车吊臂超高。同时还根据蓝图要求,对电塔附近地基进行混凝土加固作业,采用低锤密冲工艺减少对槽壁扰动。最后再通过第三方监测及科研院监测人员对高压电塔进行实时加密观测。 “这个是主要防控措施,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更要未雨绸缪。”何建峰被采访时说道。 为此,花桥站不光从预警设备上下了功夫,在地连墙的施做上采取了袖阀管加固、减小幅宽增加幅数、跳槽施工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小花高压电塔对4幅地连墙影响。同时,地连墙钢筋笼的施做还采用了分节式吊装作业,经过计算,通过拆分、吊装、拼接、下放等工序入槽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开高压电塔带来的施工风险。2018年5月12日,工程局首例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分节吊装顺利施工,主筋套筒接驳对接率高达到98%,为工程局类似高压线下地连墙施工积累了经验。 “不管我们的主体结构到了哪一步,施工方案都必须要提前顺利搞出来。”何建峰说出这句话时嘴角轻抿,看似淡然的坚毅让人记忆深刻。 “绿色”号角 花桥站即便面临着紧迫的工期,但自进场以后就吹响了保证车站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工作号角。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沙地铁6号线项目根据工程局2019年“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落实年”的要求,在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下制定了多项安全防控手段,花桥站稳扎稳打、层层落实,先后取得了“长沙市住建委绿色工地”“长沙市住建委安康杯优胜单位”“长沙市住建委平安工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们不是在山沟沟里了,城市里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们不能有损企业形象。”工区安全副总监李鑫说道。 花桥站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各项扬尘监控设备,为了全面落实扬尘防治“8个100%”的要求,花桥站安装了智能联动扬尘监控系统,到环境PM2.5大于75微克每立方米时,智能联动喷淋系统启动,使雾滴吸附空气粉尘颗粒,有效压住地面粉尘,起到降尘降温的效果。不仅如此,项目部还编制了安全生产岗位履职清单,并组织全员签订了“一岗一清单”。 为了从思想层面上落实好安全管控工作,花桥站更是组织人员积极开展、参与绿色工地,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急救人员知识,起重吊装作业等各类专项培训,为的就是将安全意识牢牢扎根在现场作业人员心中。 “安全要自己有意识引起重视才行,人对管控都是有一些抗拒心理的。”一旁的安全员对我十分认真地说道。 同舟共济 6月30日,随着泵车的轰鸣,混凝土被泵送至了花桥站顶板,一旁的工人将其均匀地振捣开来,花桥站主体结构终于顺利封顶。 “大家都说花桥站在施工计划的执行上,几乎都能完成任务,有什么诀窍吗?”我好奇地向龙晓波队长发出疑问。 龙晓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哪有什么诀窍,几十年都是这样干过来的,要说诀窍那就是很幸运我的团队很给力,再就是明确我们队部在现场存在的意义。” 在对话中我得知,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长沙市作为毗邻湖北的省会城市之一,更是加强了警戒,协作队伍中绝大部分的湖北籍人士无法顺利返岗。为了响应疫情防控手段,此刻的花桥站“无法动弹”。龙晓波并没有坐等机会的到来,他抱着“能干多少就干多少”的想法,向队部全员发出了号召。队部全员纷纷离开暖气充盈的家,穿上雨靴拿起铁锹在现场覆盖裸土,并组织少量工人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一同进入基坑内开始了混凝土浇筑作业。由于缺少协作队伍的核心力量,队部成员纷纷解开厚厚的棉衣踊跃上前,推动着天泵管,协助施工作业。寒风在基坑里游荡,但队部火辣辣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在多年的从业生涯里,龙晓波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一直践行着“队部就是协作队伍助手的理念”。他认为,现场施工队伍拥有着强大的劳动输出,管理人员只有立足于协作队伍的角度,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才能让工序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此刻的采访已经接近尾声,我本以为采访中的龙晓波与何建峰会神采飞扬,但此刻安静的办公室内。玻璃杯上萦纡的蒸汽缓缓蒸腾,他们淡定从容,似乎只是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