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2-8-24 15: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陆运河解决的是卡脖子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南宁应该重点紧盯几个产业,由其是产业链中的部分有优势的环节,然后尽量做到最大,至少比广东大,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和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才会有东融的基础。你提供不了价值,没什么东西可以和人家交换,自然没有往来。
形成产业互补之后,南宁也应该要考虑一下在城市品牌和定位上,要和珠三角差异化竞争,这样才能接住珠三角溢出的移民人口,由其是人才。事实上,以前搞绿城搞得比较早,条件也比较好,所以还算比较成功,但是随着全国各地都逐渐重视绿化,自然也就泯然众人了。后来搞水城,条件肯定没有长江有江河大湖的城市好,算失败了。
整体来看,南宁现在和广深同质化比较严重,最大的不同可能也就是非机动车道比较宽裕,人行道礼让行人什么的更让人舒服一些,但是这都只是细节问题。在思考定位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参考一些城市,昆明是高原平湖风光、滇文化,贵阳凉都、重庆山城和火锅,成都休闲和麻将文化,最近长沙火起来主要是泛娱乐文化从马桶台外溢的,文创产业潮带来的。基本上,核心的一点是要有符合主流和通用价值观念,二个是根植于自己本地的资源和特色,别人模仿不了的,像绿城、水城这种概念够大够通用,但是壁垒不高,南宁的优势也并不绝对,所以别人只要砸钱差距就会缩小。三个是最好是自然条件和人文结合的,根植于本地人文的东西那绝对是学不来抢不走的。
要好好思考一下这几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城区老南宁人都是讲白话的,生活习惯和理念都偏广式,但是南宁郊区不少是壮族的,南宁作为首府在城市形象和规划上也以壮族特色为指引,目前呈现出来的是,明面上和广深相比,没有那么随意和混乱,多了一些理想和秩序,这一点是错位竞争很不错的一方面,很多人都受不了广很随意、深乱糟糟的城市体验,尤其是电动车在人行道到处乱飞,如果能扩大这方面的优势,做出品牌并且做好宣传引导应该能吸引不少外溢人才。另一方面是,南宁的两种主体人口融合的还不够,还没有出现整体的新的统一的文化现象,还需要探索,往哪一边倒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和广深同质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