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Diabolik

[城建规划]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巡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0:3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08
构建一朵雪花
寓意“协和万邦”

所有的引导员
高举各参赛国家(地区)名的
雪花引导牌
通过舞蹈与地面光影的互动
让所有雪花聚合
共同构建成一朵大雪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0:3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09
空中呈现“迎客松”
欢迎全世界来宾的到来

一棵松树
生长在高山的岩石缝隙中
至少有1300年的树龄
它一侧的枝杈伸出
非常像一个人伸出一只臂膀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北京冬奥会开幕焰火
第一次在空中呈现“迎客松”
欢迎全世界来宾的到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0:3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火炬是“全世界”
“微火”百年未有

在童声合唱《雪花》的歌声中
“大雪花”再次升起
最后一棒的手持火炬

转化为北京冬奥会主火炬
这是百年奥运史上
从未有过的“微火”
注定会成为
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6 2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奥会开幕式弄得太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8 23:5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燃!《冬奥会开幕式》大气磅礴英文配音1

https://v.douyin.com/Lb9VgD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9 1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不少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11: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点赞,北京冬奥会开幕式4万余人有序集散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全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这座“双奥之城”。
  
开幕式亮点纷呈,观众热评每一秒都有惊喜。和亮点纷呈的开幕式一起被刷屏的,是堪称完美的人员集散工作。来自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现场观众等30多类客户群4万余人齐聚国家体育场,并按“隔一坐一”的防疫安排现场观看。有序集结、快速疏散,组织之严密,衔接之顺畅,细节之周到,令人赞叹。
  
“集散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强大组织力,正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写照。”北京冬奥组委副秘书长徐志军说。

巴赫为冬奥交通保障团队点赞

“Thank you very much,Cheng Hao and Guo Jian.(非常感谢程昊和郭健。)”这是国际奥委会**巴赫亲笔书写的感谢辞。
  
这句话写于开幕式当晚。巴赫感谢的两位工作人员来自首汽T3团队,分别为运行副经理程昊和驾驶员郭健。“巴赫**的这句感谢辞,我们一定会珍藏好。这不仅是对我们两个人的感谢,也是对北京冬奥交通保障团队的点赞。”程昊说。
  
记者了解到,冬奥会交通保障覆盖北京32个场馆、32个服务设施、60个注册酒店等。为做好保障,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共同筹措了6000余辆服务用车和1.3万余名驾驶员。
  
这其中,开幕式人员集散保障是重中之重,挑战巨大。
  
开幕式集结运输距离之长是空前的:国家体育场距离张家口赛区冬奥村185公里,距最远的酒店210公里;
  
这是国家体育场第一次在冬天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天冷风大,人员在室外可等候时间大为缩短,交通保障必须无缝衔接;
  
这是本届冬奥会第一次按照闭环内外进行交通流线管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要分别规划闭环内和闭环外人员流线两套方案……
  
难题一个接着一个,汇集到冬奥交通保障团队面前。北京市委专门成立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调度会,审定各项工作方案,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是做好开幕式人员集散工作的基础。围绕“防疫、防寒、安全、有序”8字目标,北京市冬奥交通保障指挥调度中心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集散交通保障方案。“方案不能只写在纸上,必须记在心里。”徐志军表示,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职责有更“立体”的认识。
  
2021年12月22日,组织800余人开展张家口赛区至国家体育场的集散演练;
  
12月29日,组织开展人员漏乘、车辆故障等演练,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今年1月15日、22日、30日及2月2日分别开展了北京、延庆赛区所有集结地至国家体育场的演练,让所有交通服务人员提前知悉运行流程……
  
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最终,这场规模和难度空前的人员集散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所有涉奥车辆实现精准立体监测

闭环外观众涉及23个远端集结点、3个近端落客点;闭环内观众涉及33个集结点、5个近端落客点。车辆、发车时间、任务分散,运输距离长,如何做到及时、准确地掌握运输情况?在位于西三环六里桥附近的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指挥室内,记者看到,北京冬奥会指挥调度平台电子地图上一个个红点缓缓移动,每个红点都代表正在执行任务的冬奥保障车辆。
  
原来,6000余辆涉奥保障车辆已经全部安装智能指挥调度终端,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可以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指挥、行驶状况实时监测,途经道路视频精准伴随,成为冬奥交通指挥调度人员的“千里眼”。
  
“通过北京冬奥会指挥调度平台,所有车辆都实现了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全程立体化精准监测,只要一上路执行任务,就进入我们的监测范围,中途如果异常停留,平台就会自动报警提示。”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介绍,指挥调度平台整合接入了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的主要竞赛场馆、驻地、冬奥专用道沿线以及机场、高铁站等相关视频数据资源,实现车辆沿途视频伴随。
  
要做到人员快速集结疏散,志愿者的热情周到服务也是关键一环。当天,1200名来自各大高校的城市志愿者负责开幕式观众的集结与疏散服务保障工作。在国家体育场外,他们最早上岗,挥手欢迎第一批观众;最晚离开,为离场观众导引。
  
为保障涉奥车辆通行顺畅,北京市在服务于冬奥会的主要道路上开辟奥运专用车道。如何科学合理设置奥运车道,同时尽量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不断优化路网规划,先后推出了3个版本,既为冬奥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又兼顾社会交通的顺畅。”北京市交管局设施处标志标线科科长王喆介绍。
  
“北京冬奥会是家门口的大事、喜事,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配合支持。”家住北京亚运村附近的齐先生说,我们要主动遵守礼让规则,确保冬奥交通平稳有序。

公铁联运无缝衔接展现高效率

张家口赛区距离国家体育场最远,参加开幕式的运动员出发也最早。2月4日16时35分准时发车,18时45分到达,所有运动员在两个多小时之内完成集结。
  
“为减少运输时间,我们使用京张高铁作为集散运输的交通工具。公铁联运,无缝衔接的转运流程凸显了高效率。”徐志军说。
  
作为连接北京与张家口的城际高速铁路,京张高铁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为冬奥交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据悉,开幕式当天集结工作共启用了两列高铁,时间间隔约20分钟。当日17时许,京张高铁太子城站站台上,25辆大巴车一字排开,车门逐一与高铁车门对齐。“第一批运动员从张家口冬奥村乘坐大巴车出发,抵达太子城站,车辆迅速对应高铁车厢停好,一节高铁车厢对应两辆大巴车。站台工作人员组织运动员下巴士、上高铁,无缝衔接。”北京冬奥交通指挥中心张家口分中心负责人韩立强说。
  
随后,该列列车于17时10分从太子城高铁站出发,18时到达清河高铁站,25辆接驳大巴车早已在此等候。大巴车队接过“接力棒”,将运动员准时送抵国家体育场。20分钟后,乘坐第二列高铁的运动员也通过大巴车转抵国家体育场。至此,张家口赛区人员的集结工作全部完成。
  
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保障处副处长韩勇表示,采用这种高铁和公路结合的公铁联运方式,在奥运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是在疫情防控状态下进行的一次全过程、全闭环的运输,在冬奥历史上没有过。
  
乘坐这两趟列车的运动员纷纷为安全、快捷的中国高铁点赞。亲身参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服务保障工作的高铁司机李东晓感受更深:“14年间,我驾驶的列车从‘和谐号’变成了‘复兴号’,亲历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性变化,也见证了‘双奥之城’北京的繁荣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9 13: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感觉这个开幕式不怎么费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15:2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冰丝带”四天六刷奥运会纪录,“最快的冰”原来可以这么快



“最快的冰”名不虚传!

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连续4天见证多个新的奥运会纪录——

2月8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决赛中,两组选手,连续刷新纪录。第11组出场的荷兰名将、平昌冬奥会这个项目的金牌得主纽斯滑出1分43秒21,将前一组队友克鲁尔创造的1分43秒55的奥运会纪录提升0.34秒,再次打破纪录!

2月7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比赛中,荷兰队35岁老将伊琳·伍斯特以1分53秒28的成绩夺冠,同时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这也是她个人运动生涯的第六枚冬奥会金牌。

2月6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男子5000米决赛中,瑞典名将范德普尔以6分08秒84的成绩夺金,并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荷兰名将帕特里克·罗伊斯特以6分09秒31的成绩获得亚军,打破了本国前辈斯文·克拉默在平昌冬奥会上创造的奥运会纪录。

2月5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女子3000米决赛中,荷兰选手斯考滕打破了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

如此频繁地刷新奥运会纪录,除了选手本身出色发挥之外,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比赛场地同样功不可没。

“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
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

国家速滑馆的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如此大规模的场地打造“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放弃了传统制冷方法,创新性地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成为全球首个采用该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

在速度滑冰场地,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平整,通俗来说就越“丝滑”。

如何做到“丝滑”,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建设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李久林介绍,团队围绕“最快的冰”和绿色低碳目标,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创新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这套制冰系统不但将节能环保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由最初将近4000降为1,同时还能控制冰温。

此外,团队通过激光扫描跟BIM模型进行比对,检验、保证冰场下12万米不锈钢制冰管道处于精准位置,保证冰温均匀。为保证冰板混凝土平整度,采用激光测量技术,使1.2万平方米冰场平整度偏差从原来5毫米验收标准最终达到最大不超过3毫米。

李久林表示,团队对风速、湿度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管控,包括基于数字孪生场馆室内环境的精细调控,所有这些都为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打造“最快的冰”作出贡献。

比赛间隙
工作人员对冰面细致地修复

打造“最快的冰”并非易事,而如何维护更是一门学问。

自场馆开放以来,在训练休息或者比赛间隙期间,工作人员会按赛程规则,进行浇水修冰。这样的程序保证了选手们能够在冰况良好的场地滑行。

比如,2月8日晚,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决赛中,在大约一半选手出场后,比赛便进入暂停时段。三辆浇冰车驶上冰面,细致地对冰面进行修复。

比赛恢复进行后不久,两位荷兰选手便接连打破奥运会纪录。33岁的冠军纽斯毫不掩饰对“冰丝带”的喜爱之情:“这块冰面太让人惊喜了,我非常非常喜欢。我们所有人都能在这里做到最好!”

此外,在“冰丝带”使用期间,制冰师还需要不停地检测冰的厚度,对应地去修复冰场的平整度,受损严重的,可能需要化了重新冻。

“最快的冰”,为选手们提供更好展现自己的舞台,其背后是技术的支持和无数人的努力。

未来几天,“冰丝带”还将进行10个小项的比赛,或许还会有更多纪录在这里产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20:2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冬奥会低碳环保措施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月9日,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赛时第五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马克·亚当斯和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共同主持。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北京冬奥组委防疫办公室副主任黄春出席。

李森表示,根据目前核算,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碳中和目标。玛丽·萨鲁瓦对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出色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人工造雪用电来自绿色电力

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的26个场馆全使用“绿电”。李森介绍说,“‘绿电’主要来自张家口,张家口发的电直接送到北京、延庆赛区,让当地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也有了出路。”

李森提到,从2019年6月开始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冬奥场馆预计使用“绿电”4亿千瓦时,张家口的清洁能源为北京冬奥会供应电力完全没问题,北京冬奥会推动了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北京冬奥会的人工造雪备受外界关注,严家蓉对此解释:“自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采用人工造雪以来,近年来的大型冬季体育赛事,包括近几届冬奥会,都大量使用人造雪。因为跟天然雪相比,人造雪性质和状态更稳定,能满足不同比赛、不同赛道的要求。同时,人造雪在安全性能上也不比天然雪差。”

李森介绍说,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造雪基本上来自于地表水,造雪用电完全来自绿色电力,对环境不会造成负担。

北京冬奥场馆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

北京冬奥会场馆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严家蓉表示,这两天一些外国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具有“赛博朋克”气质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改造自首钢原有工业建筑,是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的生动例证。

李森拿“国家速滑馆”使用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举例,“这种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缓解温室效应,也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运行过程中节能约20%。”

国家速滑馆进行的比赛近日屡破奥运纪录,在李森看来,“除了选手的发挥,跟场馆的冰面也有关系,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保证冰面温度和冰面质量的稳定,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刚开始建设时成本会稍微高一些,从长远来看,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可以实现热能回收利用,也会降低成本。”

玛丽·萨鲁瓦对此深表赞同:“奥运会是展示创新解决方案的平台,这些新技术一开始价格可能比较高,但随着未来在赛事等更多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成本自然会下降。”

创新方案值得在世界推广

玛丽·萨鲁瓦透露自己在2008年来过北京,这次再来,深切感受到体育领域的可持续理念在中国取得巨大发展。她希望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仅成为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并且这些创新方案也可以在世界其他国家推广开来。

玛丽·萨鲁瓦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筹办和赛事运行中都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最大程度利用了北京2008年的奥运遗产,对很多场馆进行了再度使用和重新改建,而且都达到很高标准。”

她认为,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利用方面发挥了“典范”作用,“这些夏奥场馆不仅可以在举行冬奥会时使用,未来还可以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还可以在各种娱乐、文化活动中继续使用。实际上体育场馆再利用的所有特点都在本届冬奥会中被融合起来。”

在玛丽·萨鲁瓦看来,“北京冬奥会为节能环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17:1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钢滑雪大跳台——见证百年首钢园区由“火”到“冰”的华丽蜕变



这两天,首钢滑雪大跳台刷屏了。随着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凭借第三跳惊人发挥拿下自*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的金牌,直播镜头里,运动员背后的首钢园工业遗存也成了热议话题。

自*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结束后,谷爱凌在后续接受记者采访时,夸赞这座带给她好运的场馆,“我真的很喜欢脚下的这片场地,这条赛道真的很棒。而且不只是我,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告诉我,首钢大跳台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

外国运动员频频点赞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中心城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馆,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与大跳台赛道曲线十分契合。同时,“飞天”的含义与滑雪大跳台项目的英文“Big Air”一词,都有向空中腾跃、飞翔的意思,由此得名“雪飞天”。

不仅在造型上流畅优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赛道条件同样一流。今年24岁的加拿大运动员埃文·麦克埃克伦表示,“我踩在大跳台上面的时候,没有那种在‘金属框架’上滑雪的感觉,更像是在滑雪公园里。这个场地的落地区非常宽,所有的一切都很完美,我感觉非常安全,站在这就像个梦一样。”

对于一座地处城市区域并将永久保留的雪上场馆,对于“双奥之城”北京,甚至是对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来说,这都是意义非凡的。

“它不仅是一座体育场馆,更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作为滑雪大跳台规划设计的负责人之一,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建筑设计师周婷,分享了首钢滑雪大跳台“从无到有”过程中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冷却塔旁的大跳台

北京不是一座能够在冬季拥有厚厚积雪的城市,也正因如此,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运动员们聚集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时,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叹,“这是一场体验特别的比赛”。

这些感叹和赞美,也正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雪联希望在北京赛区建起一座雪上比赛场馆时想要达到的效果。

“国际雪联和专项组织当时希望把这个比赛放在城区,也是因为它对于场地和雪的要求没有其他雪上运动那么高。其他雪上运动的地形和场地,城市可能无法承载,但是大跳台项目不一样。”

据介绍,除了场地和造雪的要求,推广跳台滑雪项目也是国际雪联决定将滑雪大跳台放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把大跳台放在城市里,观众的可达性更高了,自然更乐意去观赏,也就增加了对于这项运动的关注度。”

但要在8.63平方公里并且布满了工业遗存的首钢园区里找到一个最没有“违和感”的建造区域,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那时候园区的状况是有很多复杂的工业遗存,而大跳台的体量比较大,我们会担心它对现有工业遗存风貌造成影响,所以希望它的高度能控制在我们天际线之下。”作为从2014年开始负责首钢园整体规划的设计师,周婷经历了首钢园“复兴”的过程,也见证了大跳台选址方案的几度修改。

“按照这样的要求,大跳台的选址只有两个选择。一开始的计划是借着高炉进行建设,因为高炉是在我们园区相对中心的位置,就是轴的位置。但是高炉的结构比较薄弱,加上跳台体量对于空间的影响,整体不太好衔接。”

而第二个选择则是首钢园西边界的冷却塔——“这个电厂的冷却塔靠着边界,和永定河河岸相接,又临着园区里的群明湖,这样的空间布置不会干扰到整个园区工业遗存的层次。”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考虑第二个方案的初期,国际雪联曾经提议将冷却塔作为大跳台的一部分,让选手从冷却塔中登上跳台,然后“飞出”雪道。

“这样的想法确实结合了工业遗存和滑雪,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但是冷却塔的年代比较久远,而且结构是双曲面薄壳结构,如果打个洞就非常容易失去稳定性,并且加固和改造的成本太高。”

也就是在这样几个方案的反复修改和推敲之后,首钢滑雪大跳台最终在冷却塔旁拔地而起,并且特意搭配了建设难度颇高的斜型电梯,以配合冷却塔的结构和位置的关系。

“第一次”和“唯一”

在周婷看来,钢结构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结构美学上和如今的首钢园完全相符,并没有什么“违和感”。而融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又让这个现代设计充满了“中国风”。

“北京其实很早就开始承办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的比赛,但是那些比赛的赛场都是临时搭建的,即便是上一届平昌冬奥会也都是临时搭建的赛场。”

最令团队感到骄傲的是,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仅仅是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馆,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永久保留的大跳台,“对于冬季项目来说,这是一次很惊艳的亮相。”

但要扛起这个“唯一”的头衔,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和整个设计团队都尝试了不少“第一次”。

“就像是大跳台旁边的裁判塔,以前在别的临时场馆里也是没有的,都只是露天的裁判席。”据介绍,在裁判塔的设计中,弧形的玻璃可以更好地保证观赏角度,并且不影响裁判的评判,“这些都是第一次尝试,以前并没有这样的考虑。”

付出与离开,回归与新生

炼钢的首钢制冰了!北京冬奥会,让位于“长安金轴”西部起点的首钢园讲述了一段“归来”的故事。

这座融入工业遗存的滑雪大跳台,则像是一个注脚——诠释了北京这座城从2008年到2022年两次与奥运会结缘中,那些努力付出以及焕然重生。

在拥有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的北京冬奥会中,首钢滑雪大跳台承担的比赛任务并不算重,但是它却是所有“后冬奥时代”的奥运遗产中,最有故事的一个。

身处众多历史悠久、充满年代感的工业遗存之中,全新的滑雪大跳台可以算是首钢园与奥林匹克的一个新起点。

之所以说是新起点,正是因为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前,首钢园就成了北京与奥运会第一次结缘故事里的一部分。

彼时,为了保证北京奥运会对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高要求,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首钢集团用5年时间把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这一耗资677亿元人民币的工程成为了世界工业历史上值得被记住的一次大搬迁。

这就是首钢集团与北京奥运会的第一段故事——如今,14年过去,就在这片与一段“付出与离开”的故事相关的首钢园中,另一段“回归与重生”的故事徐徐展开。

“我们在接下这个大跳台的工程时,定下了一个三年计划,就和当年一样,我们一定会按时完成任务。”回忆起首钢“从无到有”的过程,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建筑设计师周婷说道,首钢再次完成了他们和奥运会的约定。

“虽然中间经历了疫情,但是首钢上上下下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力保工程顺利完成。在打破传统工作方式的情况下,建设工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8年12月,场馆开工建设;
2019年10月31日,场馆建成;
2020年1月,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已率先完工;
2021年11月,跳台主体、裁判塔和固定看台部分及配套附属建筑已全部完工,场馆运行团队已入驻,开展临时设施施工工作;
2021年12月12日,伴随着造雪设备启动,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正式启动造雪工作……

三年计划,首钢集团没有因为疫情而耽搁。

从竞技体育到城市文化

事实上,就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建设的这段时间,首钢园的工业遗存也在一点点焕发出“新生”——作为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奥运遗产,这座滑雪大跳台将成为“从竞技体育到城市文化”的一条纽带。

“除了未来将承办一些专业赛事以及国家队的训练之外,滑雪大跳台本身也将成为一个大型的城市雕塑。”

据园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永久保留的大跳台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舞台背景,成为代表着北京与奥林匹克紧密联系的标志性场地。首钢老厂区的冷却泵站,在冬奥会期间变身成为验票安检大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赛后将被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楼,因为柱体内部中空,改造余地大,未来将可能与大集团合作改造成宴会厅,对外承办婚礼等业务。

旧时的制氧主厂房在冬奥会赛时期间,也将被改造成为综合服务楼。

此外,大跳台还将与这四个冷却泵组合成幕布,设计师们在大跳台起跳台两边的灯光做了一些氛围灯的设计,跳台本体和广场可以承接商演活动和演唱会,届时巨大的投影可以落在它们身上,它们也已经“合作”承办了2021年的春晚倒计时活动以及跨年音乐盛典。

而就在冬奥开幕前的那场灯光秀,就是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另一种“亮相”,“我们已经承办了跨年晚会和多场灯光秀,包括冬奥组委的各种活动。”

与此同时,赛道在建设时就预留了出水口,大跳台不仅可以滑雪,未来还可以根据需求改造成滑水、滑草等更多项目。

“‘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是我们首钢的精神,这个与奥运的精神还是非常契合的。”作为进入首钢集团8年的员工,周婷把自己称为“比较老的新首钢人”,而参与首钢滑雪大跳台建设的经历,也让她对这座场馆和首钢园的未来都充满期待。

“看着首钢园能够一个华丽的转身,相信滑雪大跳台也能为北京甚至是中国的冰雪运动有更好的推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17:5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冬奥吸金或超25亿!冰墩墩重塑奥运吉祥物开发50年简史



北京冬奥会刚刚开幕,而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却已断货了。一墩难求,全网都在呼吁一户一墩。2月7日刚开市的A股也随之出现了全新的冰墩墩概念股,并已纷纷涨停。
这个以熊猫为设计原型的冰墩墩到底有多火?为什么早已被中国各类体育赛事用滥的熊猫吉祥物还能如此大受追捧?而在“一墩难求”的背后,又有哪些中国企业因此受益?回顾历史,已经问世五十余年的奥运会吉祥物(Olympic Mascot)在市场开发层面又蕴含着哪些商业逻辑?

火爆程度:摩纳哥亲王、日本记者均被圈粉,冬奥组委追加订单

随着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憨态可掬、呆萌灵动的冰墩墩迅速成为冬奥“顶流”,由于太过火爆以致于“一墩难求”。开幕式当晚,超100万网友涌入奥林匹克天猫官方旗舰店,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许多周边产品“秒空”,销量最高的一款冰墩墩雪容融手办玩具摆件销量已经超过了6万。线下,位于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门前排起长龙,人们冒着零下5度的严寒通宵排队,只求能入手一个冰墩墩,但很快也被告知已被抢购一空。

冰墩墩连续冲上热搜,不仅在国内被全网呼吁“一户一墩”,前来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外国选手、媒体和国际贵宾们也都纷纷被冰墩墩圈粉。2月5日,摩纳哥阿尔贝亲王在人民大会堂体验面塑制作,在完成了一个面人冰墩墩后,亲王请求工作人员给他再做一个。亲王专门解释说,因为他有一对龙凤胎,如果只带回去一个冰墩墩,那就不好交代了。此后,高层在会晤时也专门表示会赠送两个冰墩墩让他带给孩子,这一视频随即传遍全球。

此外,各国媒体也都在热情地向本国民众介绍冰墩墩这个北京冬奥最火的“明星”。其中,日本记者辻岗义堂在直播连线时骄傲地晒出自己戴着的六个冰墩墩徽章,直播全程各种向日本观众推介冰墩墩。他不仅自己买了一堆冰墩墩的周边,还买了一箱冰墩墩纪念品并快递给东京的演播室。辻岗义堂因为对冰墩墩的疯狂迷恋而迅速走红网络。

很多前来参加冬奥的外国选手在社交媒体上也纷纷晒出冰墩墩,对各类冰墩墩周边产品爱不释手。而本届冬奥会还专门给获奖的选手颁发限量版的金色冰墩墩,这进一步点燃了选手们对冰墩墩的追捧热情,在2月5日晚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比赛中夺得铜牌的匈牙利队选手刘少林在赛后紧紧握住冰墩墩,表示这个要留给自己,至于三岁的妹妹,自己争取哪天再赢一个才能给她。网友纷纷调侃:“想要冰墩墩只剩下奥运夺牌这一条路了。”

鉴于全网都在热议“一墩难求”的话题,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在2月6日专门对此作出回应:“这两天呢,也有朋友在问我,这个冰墩墩去哪里买?我想这个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也反映了我们三亿人上冰雪的这个成果。我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春节假期的原因,有些工厂工人回家去休假。所以在这个瞬间爆发的这种热度面前,我们供应这个正在加大协调。我们也正在加大协调相关方面,加大对冰墩墩的供应。另外我也想提醒媒体记者朋友们,在报道的时候,除了关注冰墩墩之外,还要关注雪容融哦。”

发言人的言下之意是,“一墩难求”除了冰墩墩确实受欢迎之外,还因为春节期间工厂停工放假,现在发售的冰墩墩都是之前生产的存货。随着春假假期结束,相关工厂会重新开工量产冰墩墩,届时将供应充足,所以,眼下大家无需加价从黄牛手中抢购冰墩墩,只需耐心静等官方途径的重新供货。目前,北京冬奥组委授权的吉祥物生产厂家均已接到北京冬奥组委的加急订单,已着手开工量产。

冰墩墩保护力度:特许零售商仅58家,影视作品中不让说话

虽然冰墩墩异常火爆,但并非任何厂家都可以蹭红利。据体育大生意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共29家,特许零售商共58家。在此,体育大生意也友好提醒那些想要打冰墩墩擦边球的厂家,眼下虽然冰墩墩一墩难求,但未经北京冬奥组委授权,任何人无权售卖冰墩墩。

早在2019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在冰墩墩问世第一时间就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了冰墩墩的知识产权保护,如果任何人或机构违规售卖冰墩墩,均属于对北京冬奥组委的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和行政机关一律从严查处。

鉴于奥运会吉祥物是理解奥运会辨识度最高的标识之一,所以国际奥委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奥运会吉祥物作为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写入《奥林匹克宪章》,对其如何使用有着明文的规范要求。

除了围绕吉祥物生产周边特许产品外,各国奥组委为推广吉祥物还会授权一些影视作品使用吉祥物形象,但国际奥委会对此也有专门的规范限制。比如,为防止引起性别,国际奥委会要求,奥运会吉祥物形象在设计和传播时要遵循性别中立原则,即,不能看出其到底是男是女抑或是第三性别。

以冰墩墩为例,北京冬奥组委授权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使用冰墩墩形象,但冰墩墩在片中的几次出镜都没有说话,只是简单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就是因为,给吉祥物配音的配音工作者是有性别的,一旦吉祥物说话自然就能分辨出性别。所以,北京冬奥组委在与制片方签订协议时,就把“使用‘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时不能说话且应当性别中立”的条款写了进去,从而将国际奥委会的规则转成合同条款的约束。

所以,各方如果想要制作冰墩墩的相关影视作品并牟利,不仅需要拿到北京冬奥组委的授权,而且还应该注意这一点:冰墩墩一般都是不能说话的。至于未经授权就对冰墩墩进行影视产品加工,同样会被从严处罚。

冰墩墩走红三大要诀:双层设计开创历史,用滥的熊猫平添科技感

乍一看,冰墩墩不过是一只外表套着一层类似宇航服物质的熊猫。而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横空出世以来,我国各大体育赛事乃至各类社会组织均热衷使用熊猫作为吉祥物设计原型,成都马拉松吉祥物、多届全运会吉祥物、北京亚运会的盼盼、成都大运会的蓉宝、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此外,201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航吉祥物均是熊猫。因为熊猫吉祥物过于频繁出现早已引起大众的审美疲劳进而诟病、调侃。但此番北京冬奥会对于同样是以熊猫为原型的冰墩墩,国人却为何一反常态格外青睐?

在体育大生意看来,单就冰墩墩这一个体的设计亮点而言,其大受追捧有三方面的成功因素:

第一、从视觉层面来看,冰墩墩是奥运吉祥物60年来首次进行双层结构设计的吉祥物,这一设计巧思在奥运吉祥物历史上独一无二,创造独特的视觉美感,一只既呆萌又有科技感的宇航员熊猫无疑满足了各方的审美。

冰墩墩里面是一个憨态可掬、毛绒材质的熊猫,同时融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元素,外面则嵌套着一个类似宇航服、颇具科技时尚属性的冰晶透明外壳,代表着冬奥会的冰元素。通过毛绒材质和冰晶材质的叠加嵌套,让整个吉祥物的三维立体效果更加直观立体。

而且,这个外壳非常具有科技感,让熊猫化身成为一个似乎是来自未来的宇航员。所以,从视觉效果来看,冰墩墩不仅让呆萌的熊猫平添了几分科技时尚属性,而且打破常规进行双层结构嵌套,提升了以往奥运会吉祥物二维形态的审美层次。

众所周知,北京冬奥组委在2018年面向全球征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由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的冰墩墩从5816件应征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据广州美术学院官网介绍,设计团队共14人,由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教授领衔、刘平云副教授为总执行。

冰墩墩的基本设计元素就是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特点。熊猫头部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

第二、从原型选择方面,冰墩墩勇于使用被视为“早已用滥”熊猫形象,这反而不费吹灰之力就与大众建立了情感联系,从而节省了吉祥物的推广宣传和心智占领成本。毕竟熊猫早已是中国最熟悉的符号之一,能够在第一时间最大程度唤起国人的认同感,也能让国际友人初见之下就明白这代表着中国。而全新的标识看似具有创新性,但在认知层面也存在认知偏差和推广成本过高等问题。

诚然,从1990年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开始,中国的各类体育大赛确实有过度使用熊猫形象之嫌。但反过来考虑,正是在频繁的使用中,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形象符号,尤其是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整体辨识度和美誉度远超其它事物,即便是龙的形象都无法与之相比拟。所以,选择熊猫作为设计主题,在推广时就无需再花费多少成本来专门强调其为何能代表中国文化,省时省力省钱。
据广州美院的刘平云副教授透露,最初其创意灵感来自于北方冬季传统美食冰糖葫芦,所以吉祥物最初是按照冰糖葫芦为原型进行设计,这才有了外面那层冰壳。“我小时候对北方的印象就是冰天雪地、冰糖葫芦,这是我儿时的符号记忆。”

不过,设计团队随后被告知,冬奥会吉祥物必须与国家形象相匹配,而冰糖葫芦只是一种小零食,自然不太合适。于是,在保留冰壳的元素下置换一些元素。换老虎,2022年是生肖虎年,然后还尝试了麋鹿、兔子等等形象,至于国人所崇拜的龙图腾,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十分被认可,有理解分歧,于是也被放弃。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尝试,最终还是决定使用熊猫这个形象。

但鉴于熊猫形象确实已被用滥,为防止与其它熊猫设计作品撞车,广州美院收集上上千张熊猫吉祥物图片并悬挂在设计室内, 时刻提醒设计团队不能重复已有的设计理念。恰巧,从冰糖葫芦延续下来的冰壳的创意一直被保留下来, 设计团队某天突然意识到,将冰壳与熊猫结合的设计理念还未曾被使用过,这一方案立即赢得了北京冬奥组委的认可。为了让熊猫的形象更具时代感,在冬奥组委的建议下,设计团队把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扣到了“冰墩墩”的头盔上,形象酷似太空人。充满科技感的“冰墩墩”就此成为现代科技和冰雪运动的完美融合体。

第三、从数量层面,冰墩墩敢于化繁为简,从前些年流行的多种吉祥物组合重新回归到单一吉祥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超高曝光率之下,自然辨识度和认可度大增。这和2008年北京夏奥会一口气推出五个福娃以致于很多小朋友连五个福娃都是谁都分辨不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只有一个,就是冰墩墩,而雪容融则是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

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首次正式启用奥运吉祥物以来,奥运会吉祥物很快就成为奥运会辨识度最高的标识之一,并随后作为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写入《奥林匹克宪章》。奥运会吉祥物一般以东道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动物形象或卡通人的形象为创作原型。最初,从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吉祥物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并且普遍都代表着举办国或举办城市最广为人知的特色文化。

但从1998年长野冬奥会、2000年悉尼夏奥会开始,各奥运会举办国奥组委开始使用多个动物组合来做吉祥物, 长野搞了四个形态各异的猫头鹰做吉祥物,悉尼搞了三个吉祥物米莉、澳利、悉德,2002年盐湖城搞了三个,2004年雅典推出了两个,2008年北京奥组委更是一口气设计了五个福娃,2010年温哥华也设计了三个吉祥物,2014年索契冬奥会也是三个。

为什么突然间各国奥组委要设计多个吉祥物?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各国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用单一一个吉祥物很难代表举办国的特色和底蕴,所以才推出吉祥物组合。

这个解释固然合情合理,不过,在体育大生意记者看来,打破原有的单一吉祥物改用多个吉祥物,也不乏市场开发层面的考虑,最直接地说,卖一个吉祥物和卖五个吉祥物组合的价格显然无法同日而语。作为夏奥会中的率先吃螃蟹者,悉尼奥运会三个吉祥物的特许商品售卖收入高达2.13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的奥运吉祥物产品收入纪录,这自然引发了更多效仿者。

但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组委也开始反思:吉祥物组合由于数量多导致辨识度差,很多时候看似热闹异常,实则难以深入人心、成为经典,奥运会甫一结束便乏人问津,观众审美疲劳,吉祥物特许产品收入也随之萎靡不振。与此同时,吉祥物数量增多,赞助商们的推广营销成本却无形中被推高,所以近年来奥林匹克大家庭也在反思并重新倡导回归单一吉祥物。

回想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五个福娃发售时同样也引发追捧,但客观而言,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的火爆程度已明显超过当年的五个福娃,这既有设计团队的功劳,恐怕也有数量回归单一吉祥物的因素。当年的五个福娃由中国美学大家韩美林教授带队设计,整体设计艺术层次有目共睹,但或许是五个福娃互相分流,以致于才没有上演一墩难求的盛况。

以上就是体育大生意对冰墩墩大受追捧这一个案的粗浅思考。体育大生意记者曾报道过多届奥运会,并曾关注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的征集和评选全过程,早年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时还曾梳理过多届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理念。正是基于这些阅历,体育大生意记者在2019年冰墩墩被选定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时就认为,冰墩墩将开创奥运吉祥物的历史新篇章,自然对如今“一墩难求”的盛况并不十分意外。

简而言之,冰墩墩是奥运会吉祥物史上首次使用双层结构的吉祥物。虽然主体是被用滥的熊猫,但设计团队独具匠心,巧妙地在其外表增加了一套类似宇航服的冰晶能量壳,陡增几分科技时尚元素,在保留熊猫憨态可掬、可爱呆萌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时尚感和科技感,这是以往的熊猫吉祥物所不具备的独特气质。

事实上,自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组委自发设计吉祥物、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首个官方承认的奥运会吉祥物问世以来,奥运会吉祥物很快就成为历届奥运会最受瞩目的标识之一,而奥运会吉祥物特许授权产品也很快就成为奥运市场开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代代传承且与时俱进的奥运会市场开发商业逻辑。所以,无论是从冰墩墩个体的设计亮点还是当代奥运会市场开发商业模式的升级角度而言,北京奥运会上演“一墩难求”的盛况都值得大书特书。

奥运吉祥物简史:1984年开始商业化,为圈钱掀起吉祥物组合潮

虽然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就开始举办,但奥运吉祥物的历史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十多年。吉祥物的功能最初也主要是文化教育和品牌传播功能,市场开发功能也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才真正开始引起重视。如上文所言,奥运会吉祥物(Olympic Mascot)最初出现在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上出现,这不是偶然。

众所周知,国际奥委会和现代奥运会由法国勋爵顾拜旦创立,法国人是制订现代奥运会规则和《奥林匹克宪章》的重要参与者,法语是奥运会的第一官方语言。1968年冬奥会是法国第二次举办奥运会,法国人决定玩些新鲜玩意,于是为本届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一个叫拉法格的艺术家最终设计出了一个脚踏滑雪板的半人半物的卡通形象,并取名为“舒斯”(Schuss) , 象征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小精灵,这个吉祥物当时被到处推广。不过,由于这个吉祥物事先并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批准,所以只能算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非官方吉祥物。

四年后的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终于等来了第一个国际奥委会批准的奥运吉祥物,德国人根据德国巴伐利亚地区常见的一种小猎狗设计出一个五彩狗吉祥物,命名为“瓦尔第”(Waldi)。此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选择了当地的海狸做吉祥物,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选择了俄罗斯的象征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则是一只名为山姆大叔的鹰,这些都非常符合举办国文化和国家形象,所以问世后颇受好评,成为经典之作。

吉祥物最初只是奥运会举办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象征,推广时更多考虑的是文化象征和教育功能,但由于吉祥物备受大众欢迎,其辨识程度甚至不亚于奥运会会徽,所以各国奥组委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这其中,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更是将吉祥物的特许商品授权市场开发力度引领到了第一个高潮。

洛杉矶奥运会是现代奥运会商业开发的里程碑,而具体到吉祥物的市场开发,本届奥运会同样也开辟了崭新的思路。当时,洛杉矶奥组委先是委托迪士尼设计了一款名为“山姆大叔”的北美鹰作为洛杉矶奥运会吉祥物,随后又签订了一批吉祥物特许经营商,洛杉矶奥组委主*尤伯罗斯劝说这些特许经营商在各种产品上印上山姆鹰,双方按照这些产品销量来分成。那届奥运会期间,单单只是山姆鹰的一款办公摆件就卖出了300万个。最终洛杉矶奥运会实现盈利2.37亿美元,在这其中,特许商品售卖也是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而其中最受欢迎的特许商品就是吉祥物山姆鹰相关周边产品。

随着以吉祥物为代表的奥运特许商品收入规模不断增多,精明的各国奥委会突然意识到,多设计几个吉祥物无疑将能带来更多的收入。于是,如前文所述,从1998年长野冬奥会、2000年悉尼夏奥会开始,各奥运会举办国奥组委开始使用多个动物组合来做吉祥物。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日本人一口气设计了四个形态各异的猫头鹰,然后分别命名为Sukki、Nokki、Lekki、Tsukki。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将同一种动物设计成四个吉祥物时,长野冬奥组委解释说,这四只猫头鹰分别代表火、风、地和水。这个能否解释得通暂且不提,但长野冬奥会的特许商品开发收入倒是凭借这四只老鹰比前一届冬奥会翻了一倍还多。迄今为止,长野的这四头猫头鹰仍是冬奥会吉祥物的数量纪录,无论是2010年的温哥华还是2014年的索契,均没好意思追平这一纪录。

2000年悉尼奥组委也不甘示弱,作为首届使用吉祥物组合的夏奥会,悉尼奥运会推出了三个吉祥物,分别叫澳利、悉德、米莉(Syd、Olly、Millie), 澳利是一只翠鸟,悉德是一头鸭嘴兽,米莉是一只鼹鼠,悉尼奥组委解释说这三个动物分别代表了土地、空气和水,同时澳利的名字来自于奥林匹克,代表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博大精深;悉德的名字来自于悉尼,旨在展现澳大利亚人的精神和活力;米莉的名字则脱胎于新千年的互联网,在它的指尖还印着互联网数据。

总之,为了能够解释为什么一口气设计三个吉祥物,悉尼奥组委也是绞尽脑汁、旁征博引(东拉西扯、强行解释)。无论如何,悉尼奥组委靠着这个吉祥物组合搞了2.13亿美元的特许商品收入,创造了当时的奥运会特许商品收入纪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一切筹办工作都是最高规格,就连吉祥物,在征得国际奥委会的同意后,也一口气设计了五个福娃,分别命名为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即北京欢迎你。五个吉祥物不仅创造了夏奥会的纪录,也是所有奥运会的吉祥物数量之最,而解释为什么设计五个吉祥物的说法版本之多恐怕也是前所未有。

其中,有种说法是中国地大物博,任何一个吉祥物都无法代表中国的广博,于是只能从人们喜闻乐见的众多动物或形象中选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进行设计。对于这个解释体育大生意记者当年深信不疑,但略感尴尬的是,买了几套吉祥物送亲友,结果发现亲戚们在经历奥运会洗礼后仍难以准确说出这五个福娃的名字和所代表的创意原型。福娃形象虽已深入人心,但奈何数量太多彼此分流。

无论如何,北京2008年奥组委事后宣布总收入213.63亿元并实现盈利约11亿元,北京夏奥会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能够实现盈利的奥运会之一,这五个福娃在其中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如今冰墩墩如此火爆,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开发成果同样值得期待。

冰墩墩吸金盛况:引领特许商品收入或超25亿,多只概念股受追捧

纵观近50年来的历届奥运会市场开发情况,奥运会吉祥物往往是作为奥运会特许经营计划的一部分进行市场开发。奥运吉祥物的收入固然无法与奥运会赞助商体系的招商收入相提并论,但奥运吉祥物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奥运特许经营计划的核心产品和主要载体,不仅可以单独授予特许经营商,而且还可以作为一项回馈赞助商的权益,打包在赞助商权益中,允许高级别的赞助商可以生产相关周边产品。

以北京冬奥会为例。由于赛事版权历来由国际奥委会售卖,所以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收入主要是赞助商收入,即招募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独家供应商、官方供应商以及特许经营商这些赞助商。北京冬奥组委最终招募了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1家、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官方供应商13家。此外,截至2021年底,北京冬奥会先后开发16个类别的5000余款特许产品。得益于上述这些市场开发成果,北京冬奥会的市场开发总收入已超过此前历届冬奥会。

具体而言,目前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共29家,特许零售商共58家(具体名单详见北京冬奥会官网)。北京冬奥组委在北京、河北、西藏、新疆等19个省区市开设190余家特许商品零售店,在280余对高铁列车上设置覆盖31个省区市的特许商品销售渠道。同时,还授权官方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安踏品牌专卖店、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开通线下实体零售渠道,这些官方合作伙伴的实体零售店也可以售卖特许产品。读完这一段,相信读者们即可获悉最齐全的冰墩墩官方售卖渠道。

鉴于冰墩墩如此火爆,山西证券跟进做出预测,以冰墩墩周边为代表特许商品收入将突破25亿元。冰墩墩火爆全球,除了让北京冬奥组委和特许经营商们收入大增外,相关概念股同样也备受追捧。

如上文所言,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共29家,特许零售商共58家,其中不乏安踏体育、元隆雅图、文投控股、王府井、中体产业等上市公司。此外,中国银行、安踏、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邮政等开通特许商品零售渠道的上市公司也属于冰墩墩相关概念股。

比如,文投控股具备贵金属、工艺品和陶瓷三大品类的冬奥衍生产品特许生产权,拥有冬奥全品类衍生产品的特许零售权。元隆雅图获得了冬奥会贵金属、徽章、钥匙扣及其他非贵金属制品;毛绒和其他材质玩具三大热门品类的冬奥特许商品生产资质。截至2021年底,元隆雅图累计向奥组委提交自主设计的冬奥纪念品达600余款。王府井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零售商,并获准在指定门店销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中体产业获得北京、天津地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产品经营权。

如今,随着冰墩墩的走红,A股自2月7日重新开市,冰墩墩相关概念股也备受投资人士看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18:0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像少数民族服饰?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设计师的回答来啦!



2月8日上午,在冬奥历史上第一次设置的自*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决赛中,“青蛙公主”谷爱凌创造历史拿下金牌!这也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中国队夺得的首枚金牌。

随后进行的颁花仪式上,礼仪志愿者身穿具有中国特色的颁奖礼服“瑞雪祥云”款款而来。“瑞雪祥云”颁奖礼服与冬奥“顶流”谷爱凌和带有金色橄榄枝的“冰墩墩”同框,扮靓冬奥会雪上项目赛场的高光时刻!

近期,本台记者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雪上颁奖礼服“瑞雪祥云”设计团队进行专访。“瑞雪祥云”礼服方案由中央美术学院团队成员陈曦、陈亚萍、朱怡然和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共同设计。其中,陈亚萍和朱怡然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研究生,从创意、手稿、纹样创作、打版、选料、样衣制作、修改调试再到最终的成衣方案全程参与。北京服装学院贺阳教授设计的帽子,将传统的花帽式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这套颁奖礼服锦上添花。陈曦作为中央美院艺术设计研究院特聘专家,对设计理念把控、服装款式打版、色彩及配饰设计给予了方向性指导和关键性把关。她也和北京“双奥”颁奖礼服有着独特情缘。

设计灵感:撷取古诗的唯美意象

颁奖礼服“瑞雪祥云”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汉服深衣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和对襟旋袄的款式。裙摆上,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提炼出的山形与雪道线条元素极富动感。设计以“瑞雪”和“祥云”两个传统吉祥符号为主题。陈曦联想到宋代诗人魏也创作的《次韵和李殿院咏雪》诗句:“瑞雪祥云见盛时”。从古诗中提炼出的唯美意象,用于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以此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

“瑞雪祥云”礼服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用手推刺绣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绘画中“金碧山水”的技法,展现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金碧山水”画兴盛于唐朝贞观之治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上升期的美学品味,风骨俊峭、意境隽永。颁奖礼服的颜色选用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霞光红和天霁蓝,结合2008年夏奥会的祥云元素,体现北京“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整个设计过程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陈曦回忆。期间,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为央美设计团队提供了悉心指导。考虑到颁奖礼服需要功能和时尚兼备,该团队在设计中也有一些遗珠之憾。

最初,大家希望用红色斗篷作为灵感来源。“在中国画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斗篷,比如昭君出塞和薛宝琴踏雪寻梅时的形象。” 陈曦介绍,斗篷是近几年国际流行的趋势,也是非常时尚的单品。团队研究了各种长度和款式的斗篷,但考虑到户外比赛场地的风会很大,斗篷可能会被掀起。

在诸多尝试后,最后还是选择放弃这一方案。“瑞雪祥云”将在本届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所有雪上场馆的颁奖仪式中使用。为应对冬季雪上场馆极寒和强风的气候条件,设计团队最终根据三层穿衣的法则,将礼服设计成三层结构。依托航天技术与高科技材料,提高防风、抗寒、保暖能力。

奥运会颁奖仪式是整场赛事中最荣耀的高光时刻,也是转播镜头最集中的场景。考虑到转播及镜头呈现需要,设计团队对礼服的领口、袖口、胸前、肩部等重点部位的细节和色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处理,保证颁奖礼服在镜头中最佳呈现。“瑞雪祥云”颁奖礼服设计团队成员,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陈亚萍为大家做了相关讲解。

设计师回应:
不能以日常时装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冬奥颁奖礼服

2021年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系列颁奖服装发布后,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记者对网友观点进行集中整合,颁奖礼服“瑞雪祥云”团队设计师陈曦对此做出回应:

Q1:为什么不用汉服作为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

首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展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时代精神面貌,如果选用古装作为奥运颁奖礼服不太恰当。而且汉服并不能作为中国服饰的唯一代表。同时,考虑到服装的功能性,汉服的宽衣博带不适用于冬季。宽袍大袖的汉服很容易灌风,无法起到保暖作用。另外,作为服装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完全照搬。真正的传承是要让它适用于现代生活。只有将传统服饰元素、风格融入现代生活,才有使之传承下去的可能,这应该是设计师研究的方向。

Q2: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为什么看上去像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古代冬装的款式大都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没有胡服骑射的融入就没有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化。旗袍也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但却成为全世界都能辨认的中国服饰元素。中国服饰的美就在于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朝代更替和民族大融合而体现的包容性。

Q3:冬奥颁奖礼服为什么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以日常时装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奥运颁奖礼服。它更像是演出服或舞台服装,而且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服装,生活中也不会有类似的场合。首先要满足颁奖仪式现场环境的需求。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穿这样高饱和度的颜色,但是在雪山的背景下如果用淡雅的颜色是无法与环境分隔开的。在转播镜头中需要高饱和度的色彩但又不能反光才能有好的效果呈现。在设计的初始阶段组委会并没有将礼服的使用场合细分为冰上、雪上还是颁奖广场专用,因此我们设计的时候要同时考虑这三种环境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冬季场地颁奖大部分在室外,颁奖礼服既要保暖又要体现身材的婀娜。因此冬奥的颁奖礼服比起夏奥来说,在面料和款式上的发挥余地非常有限。

“双奥”情缘:坚定初心的圆梦之旅

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陈曦在北京奥组委以工作人员的身份组织了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征集,并组织专家和设计师进行深化修改和制作,将三个设计师创作的五个系列共15款颁奖服装以统一的形象呈现在奥运赛场。陈曦表示,当年的经历不仅为所有奥运人留下一生的珍贵回忆和散不开的奥运情结,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4年后,她有幸以设计师身份与颁奖礼服再续前缘,弥补了当年只能临渊羡鱼的遗憾。

对陈曦而言,奥运精神可理解为个人拼搏与团队协作缺一不可。她说:“就像我们08年奥友群的群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奥运精神不只是赛场上的竞争和颁奖台上的荣誉,它更是每个人生活中处处都会感受到的一种激励,一种永不放弃的坚持。尤其是现在的疫情期间更需要这样的精神鼓舞。”

时尚编导评价北京冬奥颁奖礼服:
打造美丽中国 共享科技未来!

中国最佳时尚编导、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模特委员会荣誉委员周迎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作品不仅呈现了礼仪人员端庄、大方的形象,同时还满足了防寒保暖的要求。冬奥颁奖礼服的科技感十足,采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的材料制作,具有耐高低温和皮肤适应性好的优势,实现用科技服务冬奥。相信今后,如果将冬奥服饰中的高科技运用到日常服饰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服装的舒适度,让全民共享科技发展红利!

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和中国大学生时装周的编导,20多年来,周迎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服装设计师展现出卓越才华。以北京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征集为契机,新锐服装设计力量不断成长壮大,让时尚行业更加朝气蓬勃。大家共同为打造“美丽中国”而努力,一起向未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18:2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海陀塔”,设计取意“冰雪”



夜空下,
塔顶的奥运五环格外耀眼,
这便是奥运五环标志塔——海陀塔。
它像奖杯,又似火炬,
矗立在北京延庆的群山中。

“海陀塔”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异教授带领团队完成总设计,北京建谊高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配合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三公司承建的北京延庆区冬奥会环境建设项目“海陀塔”,从设计到建设完成历时10个月,于2022年1月25日竣工正式亮相。

这座顶部装设巨型奥运五环,塔身粉妆玉砌、飘带白雪晶莹的海陀塔已然成为公众经行京张高铁线或京礼高速线进入延庆时一处靓丽的风景。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海陀塔”将作为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文化遗产被永久保留。

冰雪与奥运五环的结合

作为今年北京冬奥会的三大赛区之一,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产生21枚金牌。登上海陀塔的塔顶,你便能看见这次的比赛场馆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雪飞燕 "。

海陀塔是在原中科院延庆太阳能发电研究基地的太阳能集热塔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完成的,该项目是" 十一五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119.45米,屋顶截面直径20.4米,腰部最细部位直径17.1 米,是目前延庆地区最高的构筑物。从北京出发,旅客无论是走京藏高速、京礼高速,还是乘坐京张高铁,都能在途经延庆时看到这座百米高塔。

在现有建筑上进行改造,虽大幅降低了建设费用,也符合本次冬奥会" 节俭办赛 " 的理念,但给设计师带来一定的挑战。杜异介绍,按照设计要求,原本集热塔的功能要保留,以后还要继续做太阳能集热试验。这对于设计师创作的自*度,就有了一些限制。

海陀塔的设计概念

“海陀塔”的设计意向源于“冰雪”概念。首先,冬奥会是由冰上运动项目和雪上运动项目组成;其次,延庆是北京冬奥会主要赛区之一,也是距北京城区最近的冬季雪上运动基地;第三,每年在延庆龙庆峡都举办冰雕游园会,延庆夏季清凉,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有“冰雪夏都”的美誉。为使“海陀塔”最终能呈现“冰雪”意向,设计最终锁定以冰雕作为最终塔身整体形象,“冰雪”概念和形象不仅可以纪念本次冬奥会的举办,也契合延庆“冰雪夏都”的发展定位。

海陀塔的先进技术

延庆的冬季风大低温,给施工增加很大难度。项目组成立专项团队,用三维化模拟不同风力下最佳吊装体积、重量,优化会标吊装方案。为控制焊接精度,保证五环标志高空拼装严丝合缝,项目部一方面通过软件模拟,在构件最容易发生形变的部位做加强处理;另一方面,在五环拼接部位增加就位措施,减少高空拼接难度,最终将焊接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使“奥运五环”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出来。为解决11级强风下膜结构的稳定性,创新性地采用了双层膜叠加和双向拉索结构,进一步巩固膜结构在强风下的稳定。

塔身四周围绕6条“冰晶飘带”,每条飘带由钢管拼接,单条飘带重45吨。飘带采用钢结构外张拉透明ETEF膜覆盖、内置LED光源设计,该设计与“水立方”的外幕墙类似,但安装难度更大。在风力达到3级时,钢结构飘带就会被吹得左右摇摆,很难进行定位控制。项目部用飘带分段吊装、ETFE膜结构高空安装的施工形式,并创新性地采用了双层叠加的方式对ETFE张拉膜进行加工,植入了白色双层双向拉索,确保“冰晶飘带”结构稳定。数条不规则的白色拉索分为上下两层交叉排布,其中两层之间仅留有5厘米空间距离,ETFE膜就安装在5厘米的空间之中,打造出“冰裂”效果,进一步提升观赏性,同时也保证膜结构不会被大风吹拉变形。

为保证“海陀塔”持续的太阳能实验工作,与中科院实验人员反复沟通确认实验要求和集热技术,集热口温度达上千度,其周边部分散出光有时会达300度,飘带尺度与集热口保持合理距离,并在集热口两侧采用金属网替代膜结构,同时杆件也采用钢板罩保护等措施,确保太阳能集热实验能够持续进行。

为让“奥运五环”点亮夜空,在“五环结构”双侧,安装8万余个白色点光源,在夜间通过总控芯片调整,散发冷光色调,在群山之中使“奥运五环”的光芒照耀整个延庆赛区。6条“冰晶飘带”内侧也均加装了LED灯带,通过夜间的多种光线变化,使塔身呈现出“奥运五色”组合的多种灯光效果,“冰晶飘带”与塔顶的“奥运五环”交相辉映,衬托出五环闪耀,一同展现出冬奥之美,使“海陀塔”成为北京冬奥“打卡”新地标。

已成功申请奥运永久保留性建筑
夜幕降临,海陀塔点亮霓虹," 奥运五环 "点亮夜空。

" 这光效,我们也调整了好久,现在基本定型了。"杜异特别在乎节能,每一条" 冰晶飘带 "内侧,都计划安装两条LED灯带。他通过调整安装位置,减少到只需要一条,这就大幅节省了能耗。同时,海陀塔地处远郊,夜晚黑暗星空可见,大幅度降低五环和塔身的亮度仍然可以灿烂夺目,这也意味设置大幅降低了光源功率。他们在安装前,特意制作了等比例模型进行尝试。他解释道," 我们要做到绿色办奥,节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而且,这么一改,还能避免灯带直射炫光,达到见光不见灯。" 通过夜间的多种光线变化,塔身呈现出 " 奥运五色 " 组合的多种灯光效果。

夜幕时分," 冰晶飘带 " 与塔顶 " 奥运五环 " 交相辉映,让海陀塔成为北京冬奥 " 打卡 " 地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会标目前已成功申请奥运永久保留性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22:4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冬奥组委密切关注气象变化 转播方式不断创新



2月10日,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赛时第六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马克·亚当斯和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共同主持。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和北京冬奥组委防疫办公室副主任黄春出席。

密切关注气象变化 做好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发布会伊始,赵卫东提到了近日来通过转播画面看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他讲到:“这些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冰雪的寒冷与人类的温情每天都在碰撞,这就是奥林匹克。我衷心地祝福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超越自我的同时也能享受比赛,尽情欢呼。”

按天气预报提示,未来几天可能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北京和张家口有可能下雪。这样潜在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北京冬奥会接下来的赛程安排?

对此,赵卫东表示,“我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好赛事的正常进行,也保障好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的安全和健康。”

赵卫东介绍道,“首先,我们尽量加强精准的天气预报。目前,张家口和延庆都已经建立了立体式的天气监测网络,努力实现时间上分钟级、空间上百米级的精准预报,来满足赛事的气象需求。其次,在场馆的工作人员会把相关数据提交给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专家,由他们来决定是否变更赛程。一般情况下,降雪不会对赛程造成影响。但极端天气下,北京冬奥组委将会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包括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等利益相关方密切协作,及时启动竞赛日程变更的相关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的影响。”

“同时有任何调整的信息,北京冬奥组委都会在INFO和官网及时公布。相关场馆也在做好准备,做好预案,以备不时之需”赵卫东说道。

转播方式不断创新 转播内容总量达6000小时

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介绍说:“北京冬奥会赛事时长约1000小时,转播内容总生产量将达6000小时,这已经打破冬奥会的转播历史了。”

关于北京冬奥会转播方式的创新,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介绍道:“北京冬奥会首次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将以8K格式转播。这些内容将通过云端走向全球。”

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特别提到了“3D回放技术”:“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在赛事转播中使用这个技术,另外我们还在一些冷门项目转播过程中使用了虚拟分析技术。”

伊阿尼斯·埃克萨克斯提到,这次可能是他经历过历届冬奥会转播基础设施质量最高的一次,“每一个场地都有非常稳定的5G网络连接、非常好的设施、非常好的评论员席位,这对我们完成转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把赛事转播呈现给更广泛的观众。”

内容吸引年轻人关注 转播目标将超出预期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自*式滑雪大跳台的比赛中夺得金牌,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媒体和网友的关注。

伊阿尼斯·埃克萨克斯表示“谷爱凌大跳台的比赛,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的社交媒体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现象,谷爱凌会成为一个赛事的代表性人物。”

伊阿尼斯·埃克萨克斯最后表示,“我们确定在本届冬奥会的转播目标一定会实现,并超过我们的预期。非常感谢北京冬奥组委所做出的努力,帮助我们完成转播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8 00:47 , Processed in 0.07653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