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5 22: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复修阳和楼其设计尺寸
宜“修旧如旧”的建议:
鉴于由非官方得到的派奥和清华青城这两家权威机构其复修阳和楼设计尺寸不一致的问题,今忧其设计尺寸能否“修旧如旧”、特别是切勿将阳和楼“建小了”之事,特建议如下:
一、阳和楼“修旧如旧”,其设计尺寸宜经受住历史检验。鉴于2000年大悲阁落架重修,其施工方案将新大悲阁内礼佛空间缩小了尺寸的教训,而今日重修阳和楼其设计尺寸必须“如旧”则越发显得重要。因为现如今正定的许多老人,对阳和楼及楼前关帝庙包括庙台之上的那些文化元素及文物构件都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比如阳和城台底部东西的长度,原来正定的民间一直都说是66米,而今派奥设计尺寸是64.30米,清华青城则60.76米。再如阳和楼主楼(七楹殿)东西面阔,即东西两墙中对中的距离,正定的民间一直都说是面阔33米,派奥是30.20米,清华青城则是28.70米。若论设计资质,两家都是权威部门,都是依据梁思成先生当年对阳和楼测绘丈量的尺寸。不知为什么这设计尺寸却不一致呢?谁的又更接近阳和楼原尺寸呢?故今设计方宜及时地与正定及有关方面对接,并多方位征集资料,包括向派奥设计、正定文保所及正定民间,当以零缺憾为准则,进一步再了解、求证阳和楼详情及准确尺寸,以拾遗补缺完善其设计方案。
二、“阳春白雪”宜结合“下里巴人”以期实现阳和楼完美设计。正定阳和楼附近有许多老人,他们对阳和楼的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阳和城台之上、关帝庙里庙外,明代、清代的修楼碑记在什么位置、关帝庙中都有哪些神像、几块匾额,庙台之上有几只铁狮子石狮子、庙台两侧有多少节汉白玉石栏杆、登庙台金山门牌坊有多少阶是台阶,他们都了如指掌;阳和楼城台多长多宽、两门洞有多宽、关帝庙及庙台有多宽多长,他们都有着大体的记忆。我在搜集资料撰写《阳和楼》一书时,曾向县文保所退休的刘友恒所长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初河北省主持维修大佛寺时,曾修过阳和楼前关帝庙的情况,刘所长1977年的笔记本上即有其手抄文物资料《正定关帝庙修缮纪要》,该《纪要》详细记述了1954年10月修缮关帝庙时,对关帝庙正殿、丁字形两组九脊瓦顶及悬梁串柱式梁架结构其具体尺寸,均作有相尽的测绘记述,可再派人了解还有无其它当时的资料;我也曾在电话里多次与谭子牧先生谈及阳和楼事,他的团队阳和楼的许多研究成果宜为我县所用,他的团队研究阳和楼的尺寸很是到位。宜请设计团队先将目前已设计的方案(哪怕仅是一部分)尽快征求有关部门及民间的意见,以确保阳和楼的施工设计方案完美无缺、尽善尽美,不走或少走误工费时的弯路。正定古城保护已时不我待,正定百姓期盼着阳和楼的早日归来,正定百姓整天都在翘首以待。
三、阳和楼上、关帝庙中庙外的文物构件宜复修如初。经查阅研究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及走访阳和楼附近老者,此次重修阳和楼,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宜应将以下文物构件悉数还原阳和楼及关帝庙的昔日风貌。
经走访及研究考证,在阳和楼城台之上西碑亭内,置放着明弘治十三年大学士石珤撰写的《重修阳和楼记》碑;城台之上东碑亭内,置放着宋朱熹所书“容膝”二字石刻,旁有晦翁二小字,该石刻今存隆兴寺内;阳和主楼内西北角处,置放着清道光十二年八月,由朝议大夫、正定府知府仁和关炳篆额、封文林郎、翰林院编修掌恒阳书院乡贡、进士大兴李云章撰文并书的《重修阳和楼记》碑,此碑今存隆兴寺碑廊;在阳和主楼楼檐面南正中,悬有“阳和楼”大字匾额一方,楼北面悬有 “广大高明”匾一方;楼内南墙上方悬有“鹤舞齐云”匾一方。
“阳和楼前的关帝庙,规模虽不甚大,设置却甚完备。”关帝庙正殿门上挂有“神圣武帝”匾一方;正殿内上方悬挂着“浩气长伸”“威灵默佑”等四块匾额;正殿中央坐着用藤编的金脸关公(底座亦藤编),作捋髯夜读《春秋》状。关帝像前放着一个长方形的大供桌,庙内东厢站着关平和一文官,关平手捧帅印;庙内西厢站着周仓和一武士,周仓手持铁质青龙偃月刀;正殿前左侧立有修关帝庙石碑两通,其右侧立有黑面石碑一通,该碑现盖在生民街四队已遗弃的氨水库上仍存于在地下;关帝庙台南北总长五十米左右,东西宽约8米,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庙台的最南端,高出地面约1.3米;庙前左侧立有狮子头型的拴马桩石,石板地上有一个碗口大的马蹄印,传说关帝出巡时马踩的蹄印;在厢下有木栏杆围着关帝的泥塑赤兔马(和真马大小差不多);庙台最南端高出地面一米三左右,从南往北第一层北半部有一对狮子,一对旗杆石中各竖着旗杆。第二层庙台上又一对石狮子,如果上庙台从正南边上不去,得从庙台两侧。有4层石台可以上去,在上庙台石阶南侧东西有鼓出的两个半圆形的砖砌台和庙台连在一起;庙台往北第三层有牌楼三间;牌楼以北有二层平台,两边围着精美的石栏杆,前有阶级引上,然后到达正殿,正殿面宽一间(约4米)、进深两间(约7米多)、呈“日”字长方形,面积约28.5平方米;殿前两侧立有铁狮子一对;庙台上两侧各有石栏杆9.5块。上述文物构件在复修阳和楼和关帝庙时宜复修如初。在复修阳和楼与关帝庙及庙台的同时,亦应修建阳和楼地下展馆、砖台内设置上楼梯、修建岳王庙以作景点管理处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