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2024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经济城建发展综合(禁止政治人事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1: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1-7 00:10
我梳理一下,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1 ...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是北航大设施但布局在杭州,这点最简单就和我国现有大设施多数中科院项目除北京外多数布局外地同理。名义上虽然杭州极弱磁研究院与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共同承担极弱磁大设施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任务,但越往后越是实际杭州极弱磁研究院主导。

杭州极弱磁研究院就是以后的零磁国 家实验室(十五五),完全是杭州主导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而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虽然“名义总部”挂名是北航北京总部,但实际实体就是北航在杭州滨江区的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毕竟大设施在杭州,实际实体只能移到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14: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4-1-7 21:28 编辑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1-7 11:34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是北航大设施但布局在杭州,这点最简单就和我国现有大设施多数中科院 ...


“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虽然“名义总部”挂名是北航北京总部,但实际实体就是北航在杭州滨江区的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

不完全正确。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 ≠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

前者是纯北航机构,只不过在杭州设了分院(借助了北航创新研究院的部分办公场地),常驻科研人员(北航编制)200余人。
后者(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与新建的杭州极弱磁研究院,都是“省市区合建”、与北航共建的杭州登记的地方科研事业单位,学术领导层双聘的北航院士专家。

也就是说,滨江这块基地里是三种成分:1、北航大科学研究院分部(纯北航);2、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整个北航与浙江省和杭州市共建的地方事业单位,2018成立);3、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北航大科学研究院与杭州共建的地方事业单位,依托北航大科学研究院杭州分部,依托北航极弱磁大科学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北航创新研究院不只有滨江分部,还有余杭分部,全称:“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余杭区西溪八方城12幢人才中心)。 在滨江的属滨江区事业单位,在余杭的属余杭区事业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16: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绍兴长生 于 2024-1-9 02:50 编辑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1-7 00:10
我梳理一下,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统筹布局、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1 ...


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这么多参建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深挖与上述这些单位的合作机会,在杭州建立单独的研发合作或分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19:3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到了好多学校和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建设联合验证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2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1-7 14:41
“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虽然“名义总部”挂名是北航北京总部,但实际实体就是北航在杭州滨江区的北航杭 ...

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不完全等于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我知道啊。首先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只是包含了北航大装置研究院的实际实体,但当然不只是大装置研究院实体。另外我说了“名义总部”是在北航北京总部,但实体在杭州滨江。实际就是北航北京总部现有大装置研究院总部名义,没实体,机构实体和人员全转移杭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23: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嗯 发表于 2024-1-7 19:31
最近看到了好多学校和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建设联合验证中心

因为“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是十四五国 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首,我国“新型国 家大科学装置”之祖,具备全部“四个面向”功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 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即使放我国现有全体大设施里也完全最顶流的存在。

同为大设施之间如同985高校一样,实际能级可以差别很大,清北和一般985不是一回事。国 家实验室一样,张江实验室实际能级独一档的存在,极弱磁大设施同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8 09: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以来的大项目还不少。农夫山泉在建德投资50亿扩产饮用水及饮料综合产业基地,三花集团在钱塘区投资50亿建未来产业中心,华策在桐庐投资60亿建影视基地和技师学院。华策不是几年前准备在之江建浙江电影学院吗,几年过去了也没动静,现在又要建影视技师学院,可能是电影学院黄了,高校没了,来个技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江南镇落地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基地 总投资60亿 全球唯一江景影视拍摄基地

       1月5日上午,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等华策影视集团相关负责人出席,县领 导夏积亮、张蕙娜、邵伟斌、周萍英、陈杰、申屠群雄、周俊昌参加。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基地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一期投资22亿元,落地江南镇,总规划用地不少于2000亩,其中一期500亩,主要建设“一学院一基地”,实现人文山水资源与现代影视品牌叠加赋能,助推桐庐文娱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签约仪式上,桐庐县人民政 府与杭州大策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江南镇人民政 府与浙江华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浙江华策影视技师学院(筹)投资合作协议书》,江南镇人民政 府与杭州大策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桐庐富春江影视科创文旅基地投资合作协议书》

       “一学院一基地”:

       “一学院”为华策影视技师学院,该学院将是全国首所影视艺术类技师学院,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一基地”为全球唯一的江景影视拍摄基地,以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最美都市为底色,以山水外景拍摄、高科技特效制作为特色,建设全国最美的大江大河影视拍摄基地,滩涂湿地影视拍摄基地,美丽乡村农庄山水拍摄基地,美丽校园影视拍摄基地,数字摄影棚影视拍摄基地。

       此外,该项目还将致力打造“‘三江两岸’世界级文旅目的地”,搭建打造20个超级影视IP场景体验项目,开发运营“千年诗画第一江——富春江影游视听沉浸体验”项目,运用数字VR与物理特效手段开发影视科技实景体验项目,打造影视全域外景拍摄基地。




华策影视技师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0: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药港”和达药谷十期项目正式启动

       1月3日,“中国医药港”和达药谷十期项目顺利摘地,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以生命科技为主题,以“医和药”为重点,聚焦生物医药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两大重点领域,招引高质量创新生物医药及相关企业,致力于为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合成等企业提供研发、办公、小试到中试的专业载体空间,打造生命科技生态集群。

       和达药谷十期项目位于医药港的南侧门户,园区占地面积5.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0亿元。项目由和达高科和新想集团联合开发建设:和达高科是国有钱塘新区产业发展集团下属的产业发展板块,背后是杭州钱塘区人民政 府。新想集团是理想国际控股集团下属的专业产业园开发运营公司。

       项目计划于202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进入成熟期后项目年产值可达1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将引入优质企业不少于40家,吸纳高端人才3000名。作为和达药谷系列的新载体、新传承、新实践,和达药谷十期项目将赋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医药港加速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2023年11月3日,钱塘(新)区召开“打造产业新城、建设一流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中国药学会见证下,杭州医药港晋级“中国医药港”。现场,与中国药学会签署《中国药学会 浙江省科协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共同支持杭州“中国医药港”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4-1-8 11:20 编辑

打开“天算”之门丨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团队突破太空智能计算  

       这段时间,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负责人李超与他那240余人的团队一起,见证着智能计算的神奇力量——他们在太空织一张算力网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算力32TOPS,功耗35瓦,无故障时间超2000个小时。”1月7日,望着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李超松了一口气,向成员们宣布,“我们的计算机就要上太空了”。

       “智加X10”“极光1000-慧眼”两款星载智能计算机是之江实验室从国 家战略出发,针对太空在轨智能计算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研发的国产自主可控的成果,算力、效能比等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即将“上太空”的,是一个约一本书大小、重1.4千克的黑盒子。天上卫星的操作、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皆仰仗于它,是名副其实的“大脑”。从立项到研发成功,团队用了8个月的时间。李超介绍,目前两款星载智能计算机国产自主可控,算力、效能比等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智加X10”和“极光1000-慧眼”从硬件、软件到操作系统均实现100%国产化。智加X10”的星上算力可达640TOPS(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重量为10.4千克,能够为遥感卫星、天文观测卫星等提供高算力、高效能、高可靠的在轨智能计算服务。“极光1000-慧眼”算力32TOPS,功耗仅35瓦,重量1.4千克,约一本书大小,可以实现低功耗、高可靠的在轨计算,它即将作为“东方慧眼-01”卫星的高性能智能处理载荷于2024年初发射升空

       太空云计算网络,不仅需要在太空布设数十颗乃至上百颗卫星,同时要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建设众多的地面站点。但我国难以在全球布设站点,建不成“地网”。不能在世界各地建设地面站点,太空云计算网络就不建了吗?星载智能计算机的想法由此产生。它直接在天上就可以把数据处理完,再把处理完的数据传输给地面基站,省去了中间复杂繁琐的通信程序。

       研发星载智能计算机的目的,是为打开“天算”之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去年赴任之江实验室主任后,就在内部交流会上清晰地提出,实验室在太空上不但要做计算,还要做智能计算,更要做云计算,最终在天上形成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太空计算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9: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4-1-8 19:12 编辑

新年第一会!西湖区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环大学创新圈行动方案发布

       1月3日,西湖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省科技厅党组书 记佟桂莉,市 委常 委、副市 长胥伟华分别致辞。区委书 记董毓民讲话。区政 协主 席叶泽,区委副书 记陆志敏等区四套班子领 导及省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代表参加。这场“新年第一会”,西湖区立下新目标——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区发展“C位”,让科技创新作为西湖区的“代言词”。

       会上发布了西湖区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方案、环大学创新圈行动方案,展现未来三年西湖区成果转化首选地及环大学创新圈的建设图景;2023年十大“西湖科技尖兵企业”“高校经济标杆项目”“高校经济标杆成果”及首批“科技工兵”精彩亮相;11家产学研基地获得“西湖区新型产学研基地”认定及创建授牌;西湖区重点科技合作、产业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按照“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方案”,西湖区将重点围绕“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先行区、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试验区、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四大目标,全面构建“全域创新策源体系、全域市场化评价体系、全域新型孵化空间体系、全域双链融合体系、全域金融支撑体系、全域创新生态体系”六大成果转化体系,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计划到2025年,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万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超300亿元;创造180个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支持和培育300个以上优质成果转化项目;设立并有效运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成果项目100个以上;培养500名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吸引1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来西湖创新创业;累计建设和提升80家以上转化孵化载体,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超500家以上。

       而作为西湖区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的重要布点和创新实践——“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行动方案”,则将在大学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统筹科创平台、辖区高校和人才,打造五大创新生态圈,并依托“一城一谷多园”有效承接,以“1个战略定位+6大专项行动+18项具体举措”为抓手,将创新生态圈打造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的示范区、浙江省域创新密度最高区。

       计划至2025年,创新生态圈通过探索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断跃升科技创新能级,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优、发展质效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为核心建设“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作为全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先行先试,目前已被纳入浙江省首批省级创新深化改革试点,正力争树立浙江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样板。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是西湖区基于自身优势的科学决策。站在全省看,西湖区的科教资源优势独树一帜。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美院等18所高校云集,海洋二所、715所等28家研究院所集聚,还包括全省唯一的国 家实验室。高校院所、高能级平台如同高耸的梧桐树,吸引“金凤凰”落枝。目前,西湖区拥有“两院”院士59人、参与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4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4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杭高院院长王建宇,西湖大学副校长、教授许田,浙大控股集团党委副书 记、总经理余飞鹏等3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演讲。董毓民在讲话中指出,西湖区将科技创新大会作为新年第一会,就是要发挥高校高新的独家优势,吹响科技创新的冲锋号;发挥战略战术的牵引优势,当好创新策源的领头雁;发挥首善首享的省会优势,勇攀成果转化的新高峰,让科技创新成为西湖的“最强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创新是当前中 央到地方,最紧迫最关键的头号工程,是国 家的重大战略、历史的责任传承、西湖的不二选择。西湖过去依靠创新起家,也必将依靠创新走向未来。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西湖将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区发展C位。

       当下的西湖,正在全力打造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地瓜经济“三个首选地”,有的放矢答好科技创新四道题:聚焦“科”字,答好研发攻关基础题,为前沿基础研究、一流科研成果做好支撑保障;聚焦“技”字,答好产业支撑选择题,瞄准经济主战场、产业主赛道,在推动发展上积极作为,重点关注关键产业攻坚、关键技术攻坚、关键企业攻坚;聚焦“创”字,答好成果转化应用题,服务好重大研发成果转化的每一步,努力做到第一时间验证、第一空间承接、第一场景开放;聚焦“新”字,答好地瓜经济开放题,加快科教人一体贯通,努力形成最优质的科创生态,让新金融、新人才、新生态“近者悦、远者来”。

       科技创新是一项难而正确的事,西湖愿意当坚定的长期主义者。要保持久久为功的耐心,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定力;要保持合纵连横的齐心,以政、企、校的“美美与共”在创新路径、创新生态上形成更大优势,构建载体共生、学科共建、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要保持一往无前的信心,希望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专业科研机构、优秀科技人才选择西湖、扎根西湖,共赴星辰大海,期待高校院所、高新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多硬核科技,在西湖大地落地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西湖区五大创新生态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9: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科学家风向标!达摩院青橙奖颁奖 15人攻坚最难课题获百万奖金

       今天是一群中国科研新青年的“首秀”时刻。1月8日,达摩院青橙学者分享会在浙江大学举行,苏俊、陈孝钿、杨宗银等15名青年科学家闪亮登台,从潘云鹤、邵峰、杨树锋等院士手里领过青橙奖,获得“青橙学者”桂冠和阿里公益支持的100万元奖金。举办6届的青橙奖,已然成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的风向标,发掘出一大批科研新星,支持他们披荆斩棘,引领学术潮流

       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科研青年,他们平均年龄仅有33岁,不受传统学科束缚,用交叉研究推动创新,回应重大社会问题。

       苏俊是首位香港籍的青橙学者,也是本届最年轻的获奖人,年仅29岁,已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独立研究员。苏俊在分享时表示,其理想是用科学提高卵子与胚胎的质量,以减少女性经历试管、流产、出生缺陷等造成的身体与精神痛苦。他回忆起首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活干细胞的触动,那是他科研的起点,“那一霎那,仿佛看到了生命之舞。”

       2023届青橙学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孝钿与团队建立起国内最大的量天尺变星数据库,首次刻画了银河系直观三维图,发现银河系并非是一个圆盘,而有点像薯片。他曾在青藏高原无人区连续观测3年,克服了高海拔等艰苦条件,推动冷湖成为世界一流的天文台址,他表示,天文研究尤其需要耐得住寂寞,感谢青橙奖的肯定,让他在科研的路上更安心、踏实,“申请只需要一份简单材料,无需推荐信。”

       “比起走出挫折,更难的是走出荣誉。”颁奖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说,期待获奖的青橙学者能够正确对待每一项荣誉,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从青橙(Green Orange)变成金橙(Golden Orange)。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树锋表示,青橙奖让其回想起三四十年前,初次获得奖项认可时的激动场景,“我们要承认,我们也需要被激励。青橙奖对于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达摩院青橙奖(青年科学家成长计划)创立于2018年,旨在发掘和帮助更多对科技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的中国青年科学家,每人都将获得可自 由支配的100万元奖金,鼓励他们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大梁,发挥榜样作用。青橙奖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累计向中国27家高校/科研院所的69人授奖,发掘了江文帅、韦东奕、白蕊等青年科研榜样。

       活动当天,青橙奖走进高校,举办青橙学者分享会,将更多获奖人带到公众面前,用专业趣味的科普、澎湃的科研热情点燃广大青年人群,展现科学穿越不同年龄、阶层、文化差异的魅力,带动更多人关注和投身科学研究。

       分享会上,2023届青橙学者、浙江大学研究员杨宗银从“皮皮虾眼中的世界有何不同”的科普讲起,逐步介绍他是如何研发出世界最小的光谱仪。提问环节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惊喜现身,连线提问:“光谱仪微型化对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帮助?”杨宗银回答,基于数据分析与实物比照,光谱仪能够准确识别文物的材质,甚至帮助人们鉴别文物真伪。“未来把工程性的问题解决后,我们也许用手机拍一拍,就能知道这件古董是商周的还是上周的。”杨宗银说。

       “青橙奖希望发掘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帮助他们成长、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达摩院将持续关注和支持青年科学家,携手一起用数据科学的方法推动解决科学、产业和社会问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这项公益奖项不仅要奖励个人,更重要的是激励大众,搭建科学与公众的桥梁,鼓励全社会热爱科学,让崇尚科学的观念形成风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1: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启用 面积74.7亩 床位1200

       1月2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举行试运行启动仪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正式开启试运行。作为浙江省“4+1”、杭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大运河院区是提升拱墅区医疗资源的一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承载着优化杭州城区省级医院布局、推动杭州主城区功能疏解、填补大城北区块高端医疗资源空缺的重要功能。

       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由浙大邵逸夫医院与杭州市拱墅区政 府合作共建,地处杭州大城北规划建设核心区,占地面积74.7亩,核定床位1200张,停车位1123个,整个院区由两个区域组成,分别位于溪居路东西两侧,西面的医疗楼和东面的行政科研综合楼通过观景连廊相连。这个因地制宜的设计让内外功能流线更加简洁清晰,不仅契合了邵医的管理模式,也能更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大运河院区的整体造型概念取自“治愈之帆”,表达了对医患人员一帆风顺的美好期许。门诊通道内部穿插了多个中庭空间,并结合天窗设计引入自然光线,为患者打造通透舒适的就医环境。大运河院区的设计特别采用了绿色建筑策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大运河院区采用高效的气动与轨道结合的方式进行物流运输,借助互联网技术与信息管理的融合,进一步延伸了浙大邵逸夫医院“智慧医疗”的理念。

      大运河院区是浙大邵逸夫医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的战略部署,也是医院单体多院区管理模式的又一大胆实践。大运河院区的发展要对标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目前重点布局腔镜中心、肿瘤中心、生殖医学中心等医院优势学科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8: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高新区(滨江)推动高能级国际城市建设 支撑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1月5日,中 共滨江区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滨江提出要持续推动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高能级国际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注入强劲动能。

       全会报告显示,2023年过去一年,滨江坚决扛起经济强区责任担当,以高新区的“稳”与“进”为杭州打赢“经济翻身仗”作出贡献,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0亿元以上、增长8.0%左右。其中,产业体系升级,“一园三谷五镇”路径逐渐明晰: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获杭州市 委市政 府发文支持,“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初步形成影响力,“国际零磁科学谷”编制完成五年行动计划,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意小镇、数字健康小镇、智造供给小镇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产业生态上,高新区(滨江)在物联网领域形成了从上游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中游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以及下游物联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的完整业务体系;在网络通信领域,形成了从元器件制造供应到系统设备,对接到通信网络技术服务的网络通信设备产业链条;在信息软件、电子商务、跨境支付、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具备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基础更加夯实:极弱磁大设施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基建项目、白马湖实验室总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经血管植入器械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落地,新培育白马湖低碳节能技术等2家市级概念验证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研发中心数量均列全市首位。以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这一“国之重器”为核心,高新区(滨江)以“1+2+6+N”为体系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区正在形成,着力打造从“0到1”自主创新的“强磁场”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力争成为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极。

       后亚运时代,如何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2023年10月16日,滨江就放出“大招”,发布《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性规划》,抢跑“后亚运时代”新赛道。按照规划,杭州江南科学城将汇聚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导入顶尖科学家及科学后备人才,补足杭州高新区现状原始创新能力短板,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联动对接杭州创新资源,统筹全市域创新发展格局,完善杭州市域创新发展格局,支撑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对于高新区(滨江)而言,2024年无疑是关键之年。锚定未来,滨江将进一步明晰自身优势产业的攀升方向、未来产业的发力方向,精准谋划布局细分产业,抢先卡位产业赛道,深度参与杭州“国际软件名城”“综合算力成本最低城市”等建设,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新产业为优势、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眼下,杭州深入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高新区(滨江)被赋予“两廊”联动核心节点,联动创新和制造;在杭州全面推进“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背景下,高新区(滨江)将继续以创新强区、产业大区的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创新提质、产业提能、改革提效、开放提升、共富提速、城市提级六大任务,在迈向世界领先的新征程上抢抓机遇、借势登高。

       高新区(滨江)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优化人才创新发展生态、提升企业协同能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如,该区将推动“1+2+6+N”科创平台体系由布局建设向建设运营并重转变,全力服务保障极弱磁大科学装置主体开工,推动三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建设;推动北航杭研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创新研究院围绕智能物联、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努力实现每一个主导产业都有一个科创平台牵引赋能等。

       “一园三谷五镇”重点发展的产业赛道将更加清晰。“中国视谷”将打造产业标识,在做强优势产业基础上,加快视觉技术在机器视觉、医学影像、自动驾驶、智能硬件等新赛道延伸拓展,加速打造智能物联万亿级产业集群。“国际零磁科学谷”将加快零磁医疗装备、量子传感2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零磁医学、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建链延链,培育具有爆发力的新增长点。“中国数谷”将全面巩固互联网、新零售、游戏动漫、数据安全等领域的产业优势,积极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产业新赛道,争创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建设全省计算产业高地。五大特色小镇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布局机器人、创新药、双碳等战略新兴产业,开拓平台产业新增长极。

       高新区(滨江)将以建强数字自贸主平台、壮大总部经济主阵地、打造赛会之城主窗口为着眼点,不断提升链接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能力。比如,加快推动“中国数贸港”核心区建设,推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贸易特色文化产业出海;高标准推动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吸引更多研发型、管理型、结算型等总部落地,推动形成高端总部集群;全力推动奥体中心4A景区创建,高水准开发运营奥体滨江银泰项目,以亚运场馆辐射串联全域文旅资源,让体育盛会转化为人文盛会等。




“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4-1-9 19:12 编辑

浙医三家综合医院上榜全国前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7 02:01 , Processed in 0.08308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