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9-26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苏州成为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6年,GJ批复同意《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成为全国唯一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苏州成为住建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同年10月26日,姑苏区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心、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这也为苏州古城保护指引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牢记嘱托,再谱新篇,十年来,姑苏这座“活着的古城”,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之心,在保护与传承中书写着新时代的姑苏答卷,努力探索创新古城保护利用的“苏州路径”。
案例故事
合理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走进姑苏区沧浪街道西大街社区吴县新村,一幢米黄色的两层民国建筑风格小洋楼在几幢居民楼中显得格外醒目。大门口,“苏州市历史建筑 朱熙宅”的铭牌醒目悬挂。穿过两棵桂花树掩映着的院子,里面是一间布置温馨的老年活动室。“以前,这里是大户人家的宅邸,现在经过装修,变成西大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房子外形没变,结构没变。我们在这里回忆历史,享受现代生活,真是蛮开心。”94岁的陆敬淑老人正和老邻居相雪芬、孙小咪一起聊着天。
据相关资料记载,吴县新村38幢这座2层小洋楼,为民国时期朱熙将军宅邸,总面积1120平方米,为苏州市第四批控制保护建筑。整套宅院坐西朝东,平面呈凹字形,底层有罗马柱式外廊,拱形门窗,二层通长阳台,屋顶带老虎天窗,还有烟囱。在几位老人的记忆中,这座老宅就像他们的人生一样,历经岁月风霜。“以前,这座宅子先后被用作政府部门、卫生疾控部门、电器加工厂的办公、生产用房。”陆敬淑说,后来电器厂停产、房屋空关,一场因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将老宅内部烧得一塌糊涂。2016年和2021年,经过相关部门两次翻修,如今老宅以西大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全新形象,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目前辐射周边7个社区5个日间照料中心的6000余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日间照料、膳食营养、健康管理、喘息养老等服务。”盘门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施丹说。
合理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全新亮相的朱熙宅邸,在保留民国建筑风貌的同时,融入了“做精苏式生活典范”这一全新的时代内涵。而像这样活化利用的案例,近年来在姑苏区古城保护行动中已不鲜见。山塘街玉涵堂变身为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玉涵堂运河文化展示馆,展示苏州传统非遗文化和邮票文化;曹沧洲祠由老字号雷允上接手,再续中医药文化魅力和仁医精神;潘祖荫故居修复三期工程结束后,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宅打造成了既体现传统文脉传承,又倡导现代阅读生活方式的“探花书房”……
“用现代的风格和理念重组古建老宅的空间,使它们在当下能够有品质地被再利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苏州姑苏古建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徐学良表示,古建老宅的修缮和活化利用,整合了古城资源、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人居环境,对古城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