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zyf_1

[经济商业] 常州11家影院新版地图 去年票房过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 14: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成天鹅湖还要开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8: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点IMA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18: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基本开车去耀莱看,刷中行卡9.9元。在常州性价比最高了。档次也不错,就是远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09: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亚细亚太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12: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院越来越多啦,基本是三城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12: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城分布{: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14: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不少影院在规划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16: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2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耀莱成龙不错,环境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21: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工作压力大,看场电影吃个饭也算是一种休闲吧,而且现在电影票比以前便宜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5 13: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去万达看IMAX的复仇者联盟。  120二张票,~嘻嘻,打6折呢。{: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2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影院多不多,市场说了算

据说常州又上CCTV了。这一次说的是常州“影城”,座位空着的影剧院太多。长长的影院票房排行榜上,常州只有一家影院上榜,并且是可怜巴巴的“压轴”。

  在电子、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影视媒介选择性激增的今天,观影的方式正逐渐被分化。除非有些确实诱人的电影需要去影院过瘾,在那里享受充盈眼帘、惊心动魄的视觉和音效体验。然而,影院却在不断增加,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是令人担忧的。被央视锐眼发现,便也不足为奇了。

  不过,作为观众,要和央视较劲一下的是:“多,或许还有多的好处。”如果常州只有少数几家电影院,不但1700多平方公里市区的市民赶远路不方便,而且影票供不应求,会导致倒卖影票的黄牛肆意横行,垄断经营、不愁客源、“朝南坐”的影院,服务质量必定没有动力提高。但是这样亦会导致想看的观众别无选择、任被宰割、忍气吞声。

  现在常州影院多,是一种自然发展的市场现象。“看得见”的“市长之手”,未曾听闻干预“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没有下达行政指令多建影院,也没有奖励措施号召重复建影院;公共财政资金更没有进入影院市场。各路老板、股东、投资者进入影院市场,是出于各自的市场判断、前景展望,或者项目统筹、综合考量;盈亏自负,后果自担;都是经济人的经营决策。愈演愈烈的影院竞争,使得市民们看电影能越来越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上帝”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23: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院,华丽衬衫上的钮扣

常州又一次出现在央视荧屏上,央视记者如是说:常州电影院太过密集了。作为一个常州人,我觉得,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细看这些新增加出来的电影院,除了常州大剧院以外,其它的影院无一例外都存在于商业综合体中。说明常州这个江南小城吸引了众多商业地产入驻,这本身就证明了常州具有蓬勃的发展生命力。

  每一个商业地产在其战略部署之前,都会对潜在准入城市做出周密的考察及市调,只有各种指标都符合并在同类城市领先的情况下,才会正式入驻。因此,当不同的商业地产不约而同地瞄准常州,陆续来此抢滩便证明了常州具有迅速发展的势头。商业地产通常会把百货、超市、电影娱乐、美食广场等各种业态组合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购物广场里面。一个商业项目的成与败,可以说在业态定位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80%,剩下的20%,才取决于操作团队的实力。业态定位的完整性常常要求大而全,而电影院既是传统群众娱乐保留项目,又是衡量一个城市紧跟潮流的风向标,因此,电影院是每个商业综合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把商业地产比作一件华丽的衬衫,它必须有笔挺的领子、合体的袖子、大小划一的钮扣,而电影院正是这衬衫上闪亮的钮扣,如何能缺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2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电影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一般来看,作为文化商品的电影,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过程,注定要在电影院里得到最为典型的终极体现。虽然在现代电子设备丰富的条件下,电影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样式,但是,电影院线的功能依然是电影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这种“最后一公里”的效应,就需要置放到整个电影消费乃至区域文化消费的系统中来审视和关注。

  电影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传统又现代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大形势出现结构性问题的时候,文化消费的“口红效应”几乎都会适时地有所表现,而电影消费在其中甚至可以说独树一帜,这对于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提升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利好机遇,为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不过,电影院线作为电影产业链上的一环,有着更为鲜明的非文化属性,它是电影产业中的服务业,它的目标是为观众提供消费品。电影院线的特征决定了它与市场、资本关联度很高,它是一项重要的投资,也是电影消费市场竞争机制的产物。

  就区域而言,考量电影院线的发展是否符合当地的市场状况,不能单单看数量来武断地进行判断。一方面,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尤其是国内沿海地区的二三级城市虽然人均GDP很高,但是,电影文化的生活消费却由于传统影院的老化、新城区的开辟等多种原因,显得相对不足,无法满足观影需求,商家和资本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外电影的大量引入和国产影片的制作水平日趋成熟,电影影片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内票房收入也大幅攀升,加之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也需要新影院来提供技术支持,势必刺激电影院线投资的欲望,成为推动电影院线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然,现实中由于经济大环境的逻辑驱动和利益追逐,也肯定会出现“投资过热”和“经营过冷”相互并存的现象。“产能过剩”的苦果,反映出投资者市场把握尺度的问题,也是文化产业规划中应对策略不足的体现。这种状况,需要经由市场行为来调节,也亟待政府的公共文化建设体制进行适当介入。而最为根本的,还是需要电影院线通过自身的变革,使得公众的电影文化消费得到充分满足。

  从电影院线的现实发展来说,到影院看电影已成为一种社会性活动。购票观影、交通出行、购物餐饮等相关消费,已经拓展了电影院线发展的空间。电影院线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影片观赏这一具体行为上,如何让观众的消费体验、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变成固定的消费模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才是电影院线生存和发展的未来目标。如何在电影文化消费的“金矿”中,挖掘到更有价值的财宝,只有转换文化服务的思维,通过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现代路径来实现财源广进。电影院线制度和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已经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比如星级影院、公路影院、露天影院以及更小众化的艺术院线,共同组成了庞大的电影产业终端,值得借鉴。

  还需要关注的是,由于影院与商业共赢生存模式,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思路,影院一旦被购物、休闲等消费方式所捆绑,在消费特征多元的同时,电影文化的价值也可能有所消解,这也给文化事业的创作者、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从产业政策、区域文化发展规划和电影文化的社会功能定位等角度,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毕竟,电影文化消费的“最后一公里”不只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它还是其他更为综合的社会效应集聚生成的环节。健康的电影院线发展秩序,同样是市场和公共部门“两只手”的作用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2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新业态下的“蛋”

红星、亚细亚、工人文化宫,这些带着老一代影迷美好记忆的电影院正逐渐淡出城市的娱乐圈。相反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观影群体,他们看电影的优先选择是去万达、莱蒙、吾悦,仿佛足球赛的上半场与下半场,攻守转换、形势大变,其背后的推手是业态的转型、消费的升级和需求的多元。

  除了上述几家老字号影院,新增加的影院几乎是在近二三年如春笋般冒了出来,粗略统计多达十来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发展类型:一是院线自主发展,如万达、金逸、大地、橙天嘉禾等;二是品牌加盟发展,如中影东方国际影城、耀莱成龙国际影城等;三是大剧院衍生发展,如常州大剧院影城、凤凰谷大剧院影城等。而这新增的影城除了常州大剧院、凤凰谷大剧院带有公共文化布点发展的属性外,其余都是走市场化发展路线,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商圈、武进湖塘商圈和新北商圈。

  综观这些新增影院,电影院线发展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电影院线也成为当前文化产业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城市影院全年新增银幕3832块,平均每天新增银幕10.5块,且全为数字影厅。《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注册院线40条,正式挂牌运营的39条院线中有23条院线年度票房过亿元,占院线份额60.5%,其中4条院线年度票房超过10亿元,万达院线以17.85亿元票房领军全国院线。院线布局的战国纷争现状在常州已经表现得如火如荼。

  与新兴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相伴相生是常州新增电影院布局的第二个特点。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既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也为其他产业注入了新内涵,形成“多业融合”的商业运作模式。如地产业近几年已经从以建筑为中心发展到以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中心,影院成了必备项目甚至是吸引人气的亮点,这在万达广场、吾悦广场这些城市综合体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城市综合体搭载文化娱乐最好的实践者便是万达。常州万达影城就有10个厅,且拥有常州第一个IMAX厅。因此,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街就成为电影院线布点的首选物业,本土成长的城市综合体吾悦广场充分借鉴了这个范例。文化产业与商业地产跨界融合的方式渐渐成为城市影院建设的主流模式,并成为集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电子商务、餐饮健身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体”的重要元素。

  另外,消费需求多元化、快捷化、随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影院布局和建设。在生活消费开始趋向“文化化”,文化消费趋向“生活化”的变局下,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从生存消费向享乐消费、精神消费、发展消费以及个性消费转型。分布于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街、文化创意街区、主题公园的影院,不仅满足消费者“家门口看电影”的想法,也延长了他们的驻留时间、拉长了他们的消费链。看电影不再是单项选择,购物、餐饮、娱乐、交际、休闲、健身、聚会等多项选择的存在,契合了现代都市人方便、即时、多元的消费需求,也为许多人冲动消费和即时消费提供可能。同时,在集多种消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取代大礼堂式单体影院的复合多厅影院也逐渐成为一个交际、聚会场所,成为一种蕴涵电影文化的生活交际空间。

  文化与服务业、旅游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二三产业在高端的融合,将不断创新出新的文化样式、模式和业态,为消费者的文化餐桌提供更多的“营养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06:03 , Processed in 0.04342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