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1 1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蜀道,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开篇如是感叹。
蜀道到底多难?
在李白笔下,是“天梯石栈相勾连”“畏途巉岩不可攀”。在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眼里,是望也望不尽的山,数也数不清的峦。
一生能走多远?
交通如畅达,天涯也在咫尺间。可在蜀道上,那一道道峰一条条涧,串成镣铐,锁住人们外出的脚步。有人活了快90岁,所达最远处,竟难出十里方圆。
一头连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一头牵着群山起伏的秦巴山区,兰渝铁路经过的区域,就是古蜀道之一。衔接甘、陕、川三省的甘肃省陇南市,是难中之难。
探访兰渝线,我们从陇南武都区城关镇出发,沿着新修的五阳公路,来到大山深处的裕河乡凤屏村。117公里的车程,翻过海拔1800多米的薄洛峪梁,耗时3个多小时。
生活在这里的黄桂花已经快90岁了,家里只有她和侄媳妇。这里满目青翠,空气温润,但门前万重山,抬脚行路难。
黄桂花一生最远到过数十里外的五马镇,那还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响应政府号召背着树皮送去当燃料。“看见牛在山坡,赶去,下沟、上坡,走到跟前,差不多要一天,难啊……”她眼里的泪花直打转。
兀立的危峰,锁住了山里人,也锁住了大山给人类最美好的馈赠。守着丰裕的物产,却难逃“富饶的贫困”,这是世代陇南人难解的愁肠。
长期以来,陇南境内无高速、无铁路、无飞机场,国省道主干线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陇南境内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层层叠叠的山岭犹如屏障,将这里与外界隔绝开来。直线距离只有数十公里的两地,往往要绕着大山低速缓行数个小时。
如果把时间轴拉得更久一些,陇南的历史,几乎是一部在大山当中寻找道路的历史。
东汉年间,武都太守李翕率民在险峡当中修复西狭古道,这段历史被鱼窍峡里的摩崖石刻“西狭颂”所记述。今日再看,这里仍然双崖对峙,峭壁如削,昔日修路之艰难映入眼帘。
三国时期,邓艾父子率领大军伐蜀,为保密选择沿羌水而行。沿岸许多地方无路可行,邓艾大军边行军,边开山凿壁修筑栈道,现今岩壁上的方形洞孔便是当年留下的遗迹。
为躲避“安史之乱”,唐代大诗人杜甫借道陇南前往四川避难。从今天的天水出发到达陇南成县不到200公里的路程,他足足走了3个月。行至成县泥工山,诗圣发出感慨:“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上世纪中期,许多陇南人出远门,仍只能行走在人烟罕至的“北茶马古道”。
西狭、青泥岭、阴平道、祁山道……在陇南留存的古蜀道的遗迹和地名,全是行路难的证据。
1996年,陇南市宕昌县车拉乡农民在全乡唯一的对外通道——仅能容纳一辆汽车通过的土路旁劳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