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sjjj

[经济资讯] *发挥深圳力量!大家来说说深圳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二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9: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595060251 于 2010-6-10 03:16 发表
呵呵,是不是准备提交给深圳政府了,不然我们在这说也没用,哈

我知道一个深圳80后的人大代表,我有他QQ,定期整理完毕后给他发过去。齐齐参与,发挥深圳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正视深圳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达到较高平台,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加大;(政府支持发展新兴产业:物流、互联网、文化等)

  二是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迫切; ;(但是现在特区扩容后,有待于第二次腾飞@!!!)

  三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改革是除旧立新的过程,步伐是艰难的!!)

    四是经济社会转型中各类矛盾凸显,城市安全与社会稳定仍存在隐患;(向香港看齐)

  五是部分群体收入水平偏低,在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这很普遍,人均GDP不代表每个人都富裕)

  六是特区内外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整体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但是现在特区扩容后,有待于第二次腾飞@!!!)

  七是社会文明水平、法治化程度等与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想一流城市看齐:纽约、新加坡、巴黎、香港看齐)

  八是一些党员干部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弱化,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个别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产生极坏影响,反腐倡廉任务艰巨。这些困难和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弱化,因为现在发展好了,富裕了)
当年的“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被弱化了

!!!

提出这些问题,是希望深圳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为在新的起点上,新的腾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市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2006-2007》第三篇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2006-2007》第三篇 前沿动态



深圳市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自主创新的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圳市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第一支柱产业

    20世纪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策,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迅速实现了100亿元的跨越,1994年达146.2亿元。199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逐步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由“订单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了1000亿元的跨越,达1064.45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0.22%,自主创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随后深圳又致力于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把自主创新的局部优势转化为系统优势,推动了自主创新活动在质和量上的跃升,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新的跨越。自1992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46.5%,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855.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1年的8%上升到51.0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399.72亿元,占GDP的28.4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4%。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带来了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大量增加。2005年,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824.1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为57.81%。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20940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其中发明专利 8327件,占全部申请的40.6%,居全国前列;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748件,占全国PCT申请总量的30%,继续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二)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深圳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从一开始就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在创新资源配置上向企业倾斜。“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82亿元,其中用于资助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资金占85%,带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400多亿元;资助建立了51家企业工程中心、48家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企业专利、标准资助专项经费,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深圳较早制定了技术入股、无形资产评估等管理办法,使企业家能充分利用分配手段,比较好地解决企业和技术持有者的利益冲突。成立企业家服务机构,及时解决企业家在组织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降低创新成本。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995年深圳就制定了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及其配套管理办法,遏制了违法侵权的势头,调动了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深圳市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形成了“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二是自主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规模。2005年底全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有3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3万多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49家,超20亿元的有32家,超50亿元的有14家,超100亿元的有8家,超200亿元的有5家,超1000亿元的有1家。三是出现了一批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自主创新骨干企业、龙头企业,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家和领军人物。

    (三)初步建立了与自主创新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深圳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银行、创业投资、产权交易、证券等为依托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政府在初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20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公司、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小企业担保中心。2004年全社会科技投入925亿元, 其中R&D投入125亿元,占GDP的3.65%。市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长,2005年全市科技投入达到36.2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深圳企业在利用国内外股票市场进行融资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已有40多家创新型企业上市。创业资本发展迅速,创投机构的数量和创投资本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到2005年底,深圳共有创业投资机构193家,创业资本总额160多亿元,累计投资项目580个,投资金额60亿元,为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深圳建市之初,只有两名工程师,现在已拥有61万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总量从2000人增加至96万人。近几年来,深圳加大高层次和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到2005年底累计引进海外人才超过7000人。在本土创新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军人物经过市场经济磨炼成为优秀的创新企业家。

    (五)形成了一定规模官产学研合作网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了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虚拟大学园。企业也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互利互惠的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深圳设立了技术开发、产业化基地以及教育培训机构,深圳企业也在国内外建立了研究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深圳市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深圳市通过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现行的税收制度不符合自主创新特点和不适合高新技术产业

    现行的税收政策对深圳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曾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其中一些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是现行税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特点,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领域,对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比较少。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导致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税负偏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根据我们对华为、比亚迪等8 家高新技术企业纳税情况的调查,它们缴纳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1%,而一般工业企业的比重平均为3.06%左右。“生产型”增值税妨碍了企业技术改造,降低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二)自有资金短缺但融资又难是长期困扰高新技术企业的最大难题

    国外成功的经验表明,创业资本是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因素,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国家现行法律的某些弊端和不必要的限制,加上二板市场的无限期延缓,严重限制了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此外,股票期权制度对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意义已经被国外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在我国,股票期权的试点好几年前就提出了,企业的要求也十分迫切,但目前还没有什么实际的政策措施。

    (三)人才工作面临挑战

    目前,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加剧,深圳市的人才工作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自主培养能力较弱,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平台和载体不足,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只有1所综合性大学,缺乏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的科研、培训及学术交流等机构。人才评价的社会认同度不高,评价选拔制度不够完善,学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治安、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下降,人才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四)我市与国际上创新型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特别缺乏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应用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严重不足。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根基不深、核心不强、关键环节缺失,“缺芯少魂”、“订单式”的产业结构经不起高新技术产业发生转移的冲击。

    三是科技管理体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和自主创新的要求,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职能错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吸引人才、土地厂房资源配置、政府采购、财政资助等方面也还没有形成协同一致的创新激励政策。

四是自主创新的公共平台建设和运营机制存在不少弊端,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投入绩效不高,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创新资本平台、科技信息平台还不能够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足够的、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深圳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型城市的政策措施

十多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大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是营造自主创新政策环境。20世纪90年代初期, 深圳主要在分配制度和人才政策上实现了突破,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90年代后期,深圳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以“22条”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推动本土创新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深圳先后出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策,使自主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二是健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了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官产学研资介合作网络和以“高交会”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交易平台;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并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三是完善自主创新支撑条件。先后规划建设了11.5平方千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50平方千米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40多家创新企业孵化器;创建了清华研究院等一批按照新机制运作的创新平台;支持海内外机构在深圳建立研发中心;政府在自主创新环境建设方面的努力,有效地改善了创新环境。

    深圳经过25年的发展,面临着空间、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在紧约束条件下,深圳要获得可持续的更大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的主导战略地位,通过自主创新突破约束瓶颈,推动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深圳过去十几年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创造了目前每平方千米产生2.17亿元GDP和7000万元税收的良好效益,且万元GDP能耗、电耗、水耗和建设用地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8%、64.7%、11%和不到一半。这充分说明,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完全可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深圳发展面临重大转变的历史关头,中央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决策,并且要求深圳“要以特别能创新的精神风貌和特别优良的创新环境,将深圳特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指明了深圳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使命。

    2006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大大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塑造自主创新的城市之魂。围绕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创新人才密集、创新企业密集、创新产业密集、创新知识产权密集的4个基本特征,深圳市将建立人才、企业、产业和知识产权的“四大高地”,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发展战略创新产业,保护知识产权。同时,要围绕创新型城市需要的支撑条件,建设科技研发、创新资本、科技合作、创新制度、创新文化“五大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完善创新资金链条,充分利用海内外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四个高地、五个平台”的建设,将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形成创新人才荟萃、创新型企业众多、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成果丰富、创新设施完备、创业投资活跃、创新交流便捷、制度环境优良、创新文化浓厚的特色,为新一轮自主创新资源聚集提供优良环境。

    4月21日,在全市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大会上,有关部门先期整体推出了20项配套政策。这20项配套政策,共计340条,约4.6万千字,涉及鼓励创新、科技投入、政府采购、人才、教育、保护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司法保护等领域。20项配套政策,有以下的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配套政策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的针对性。“一号文件”发布后,各部门以“抓落实、重创新、讲实效”作为制定配套政策的指导思想。“抓落实”,就是将一号文件提出的事项逐条、逐项、逐句分解,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保证了一号文件的全面落实。“重创新”,就是各部门把制定配套政策的重点,放在通过改革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优化流程等改革创新,实现政府资源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倾斜。“讲实效”,特别注重以企业和科研机构反映的问题作为政策点,专题研究,制定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真正惠及自主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的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个特点,配套政策体现了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深圳自主创新的一大特色,得到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这次推出的20项配套政策中,各部门都为自主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绿色通道”,并通过改革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优化流程等具体措施,在创新机制、政府采购、财政资助、人才教育、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协同一致的创新激励政策,进一步实现了政府资源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

    第三个特点,配套政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变性、差异性和有效性。这次制定配套政策不搞“宣言式”的政策,而是采取“自家的孩子自家抱”的方式,由各部门在充分领会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各自职能,根据自身的政策资源和资金资源在操作层面制定,政策的解释权、执行权都落实在部门。因此,所有340条配套政策措施一经发布,马上就可以得到兑现和落实,是真正“好看、好吃、好用”的政策。

    第四个特点,配套政策具有较大的扩展性。我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政策体系,采取一个主体文件加多项配套政策即“1+n”的结构。“1”就是一号文件,“n”是各部门围绕一号文件制定的配套政策文件。随着政策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相关配套政策将会陆续出台,“n”不断增加,形成一个“政策链”。这种“1+n”的架构设计,为配套政策的扩展和调整留下了空间。有关部门将根据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和出台新的配套政策,确保自主创新战略顺利实施。

    深圳自主创新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环境、市场、企业家群体、产业链、创新文化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等多方面的相对优势,作为经济特区,深圳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在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新形势下再“杀出一条血路”,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积累经验,为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四、政策建议

    解决深圳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有些政策需要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

    第一,增值税从“生产型”改为“消费型”。目前,具体方案还没有实施,因此建议国家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改革试点行业,尽快实现增值税的转型。

    第二,加快建设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近几年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但仍未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从国家层面上看,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创新金融品种,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银行金融系统的作用。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把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扩大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参照国际惯例。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设立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积极试办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产品订单质押贷款等信贷新业务,以及开展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融通相关的其他银行中间业务。二是加快创业投资体系的建设步伐。三是尽快在高新科技企业中进行股票期权的试点。

    此外,经过多年的准备和探索,加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运作正常,我们认为开设二板市场的条件和时机已日趋成熟,希望有关部门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具体措施,推动二板市场的早日设立。

    第三,国家和省的科技资源配置的重心向自主创新活动旺盛的地区倾斜。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目前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城市。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目前,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战场在产业层面。国家应该适时调整科技资源配置的格局,在自主创新活动旺盛、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高的城市和地区采用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方式,兴建一批按新体制运行的大型科研平台,一方面推进这些地区的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也提升国家创新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加快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同时,希望国家继续大力加强深圳大学建设的同时,也加强对深圳大学城建设的支持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0: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ngKong1987 于 2010-6-10 10:04 发表
深圳市通过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现行的税收制度不符合自主创新特点和不适合高新技术产业

    现行的税收政策对深圳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曾发 ...

大佬,好长啊。。。提炼下精华下再发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市调控“两难”背后的真问题

来源:晶报  作者:周俊生2010年06月10日07:08   [我来说两句]
  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面对着高度复杂的局面。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在天津调研时,坦率地承认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最新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邀请各路专家给当下的经济运行“号脉”,“诊断”出了中国经济面对的12个“两难”,其中第一个就是房地产市场,是把当前居高不下的房价压下来,还是继续把房地产市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加以大力扶持。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形成的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算起,到现在尚不足20年的时间,但商品房市场却迅速形成,而且房价的上涨速度也在国际上少见,房地产投资成为近10年来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一种投资活动。这种情况之所以形成,与政府的强力推动是有很大关系的。而政府之所以会热衷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则是因为这个市场对相关产业具有广泛的拉动作用。一个正为拉动地方GDP而殚精竭虑的地方政府面对这样一个“支柱行业”,自然是不可能坐视不管的,必然将其纳入自己的“战略部署”。

  就这样,房地产市场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其投资功能迅速放大,而这个市场应有的给民众提供住房保障的功能则被削弱了。目前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其要义就在于把房地产市场这种功能上的扭曲改正过来。但是,如果这种投资功能确实被成功遏制了,地方政府就会面对一个新的问题,这个市场的所谓“支柱行业”色彩就会减退,政府可以从中得到的GDP利益也将不复存在。

  很显然,当我们的政府仍然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时候,这种以房地产市场为“支柱行业”,以此来保证增长、保证就业的思路是不可能改变的。

  房地产市场成为“支柱行业”,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化的深层次问题。从上世纪90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一些传统行业露出了疲态,但由于对新兴行业的研发没有提高到足够的高度,因此大量从传统行业退出的劳动力很难消化,政府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的这个难题。但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这种只顾一头而放弃或者忽视另一头的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里收到效果,却最终会让政府背上更大的包袱。在现行的高房价体系之下,政府不得不运用行政资源推动保障房建设,但它势必将为此背上更多的财政包袱。而当政府一旦背不动这个包袱的时候,此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调控所面临的“两难”,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真正的问题在于需要政府转变职能,从一个积极“搂钱”的利益主体转变为全民公共利益的代表,只有这样,政府才有可能摆脱“两难”的困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化国际化:深圳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时间: 2010-06-10 08:52:3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科学发展观 滨水空间 构建和谐 生产性服务业

内容摘要: 如何深刻理解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如何认识和借鉴发达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主要经验,如何深入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是个需要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的战略课题。三十而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深圳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直接参与全球事务成为世界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结点。



深圳CBD中央商务区。 齐洁爽 摄



金融机构扎堆罗湖。 张耀波 摄

  刚刚闭幕的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如何深刻理解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如何认识和借鉴发达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主要经验,如何深入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是个需要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的战略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认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任务,作为模糊宽泛的过程性概念,“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变迁。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而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城市现代化中,经济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与推动力,优良生态环境是城市现代化的关键,现代化的设施基础是城市现代化的保障,社会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现代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其诸要素是一个整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主导特征,往往会首先表现为经济现代化,然后逐渐实现城市功能、社会等的现代化。

  城市国际化是随着跨国商品流动、服务交易和资金流动的规模加大,在各国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进程背景下而出现的。城市国际化的内容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涉及到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随着城市国际化程度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出现了国际化城市,也可称之为世界城市抑或全球城市,在世界的各类资源流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和枢纽,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参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分工和竞争的重要载体,对具有全球意义的战略资源具有集聚和配置作用,在城市体系中具有超越国界的影响力。

  国际化城市是指城市的国际功能,而现代化城市是指它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国际城市必须是现代化的,城市如果不现代化,就不可能具有国际功能。因此,城市现代化是国际城市的前提条件,而现代化城市不一定都能成为国际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初衷就是要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30年来,深圳主要采取了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引领城市各项事业发展。城市的经济总量从1979年的1.96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8201.23亿元。人口总量从1979年的31.41万人,增加到2009年底的1200万人,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30年,深圳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可以粗略划分为1980年代工业化启动,特区内“白描式”发展阶段;1990年代产业多向融合发展,“全境开拓”发展阶段;以及2000年代,走向现代产业体系,“多中心”发展阶段。

  三十而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深圳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直接参与全球事务成为世界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结点。但在现代化国际化程度、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与世界级城市体系中的一级城市差距仍很大。一是与纽约、东京、伦敦相比,甚至与香港、新加坡相比,无论是经济的规模、质量,还是产业结构的高端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二是国际集散程度与发达城市相差甚远,目前还未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且具影响力,缺乏世界经济起关键作用的国际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公司总部,缺乏蜚声国际的文化机构。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偏低。不是国际航线的中心,缺乏高标准的环卫处理系统,垃圾、污水处理率等都有待提高。四是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质量下降较快,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可以说,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螺旋上升通道中,深圳城市发展的诸要素短长不一,存在着制约城市持续发展的“短板”,到了以城市现代化引领现代产业发展,以城市现代化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发展阶段,到了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转型发展的关键结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达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主要经验

综观发达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螺旋上升通道中的结点,实现城市成功转型。特别是上个世纪一些城市发展的得失成败,城市的转型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伦敦、芝加哥、新加坡、首尔、香港、悉尼等城市通过积极转型,城市获得了新生,而底特律、匹兹堡等城市由于错过了转型时机或转型方向、政策不合实际,城市转型失败,城市地位和活力受到严重打击。而通过对成功转型城市的经验总结得出,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国际化方面转型是国际发达城市的必由之路。

  发达城市用以实现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转型之路的具体选择路径虽然不尽相同,但正如建造一间理想居所涉及到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大都能归纳至六个范畴之内,即“产业发展高端化、空间形态生态化、工作环境优质化、功能设施国际化、文化品质特色化、居民生活舒适化”。

  产业发展高端化是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地基”

  产业升级换代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首先,国际发达城市多注重金融业、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业等,构筑多元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化战略一般是由原来资源采掘加工或传统制造业等单一的产业格局,转变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无论是传统工业城市,还是资源型城市,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是世界城市经济转型中应用最广、最典型的转型模式。其次,发达城市多注重从“制造基地”转向“总部基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实现经济质量的飞跃。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以及产业的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并将一些传统的低端产业或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环节适时适度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纽约、新加坡、香港、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都是发展产业高端环节实现城市转型的典型。

  此外,发达城市多注重更新改造发展创意产业,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在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文化元素,将创意产业发展、公共空间塑造和旧建筑改造结合在一起。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都有自己的艺术区伦敦的东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巴黎的左岸、纽约的SOHO、北京的798,上海的M50……因为艺术家的迁入,使整个城市充满活力,人文环境全然改观。

  空间形态生态化是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屋顶”

  空间形态生态化需要立足于“山青、水绿、人行”。这方面,发达城市的基本经验之一是构建以绿道系统为基础的城市中心生态廊道。城市绿道系统在保护和恢复支撑城市、郊区和乡村村落的自然资源系统和公共空间的同时,能给居民提供更多的城镇居民户外休闲活动机会,促进居民生活品质提高,有助于重新巩固城市中心的地位。如纽约和丹佛划定了大面积的生态保护区,构建区域绿道系统,在绿道中改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绿道增添衍生性的城市功能,如码头、旅馆等商业服务功能。经验之二是营造滨水公共开放空间。通过河流治理、绿化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引入人文元素,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营造独具魅力的滨水空间,激发滨水地区活力。如高雄爱河流域改造和首尔清溪川的复原工程,将河流整治、文化挖掘和建立友善的亲水空间与步行环境相结合,增加了滨水地区的活力。经验之三是中心城区快速交通地下化。通过快速交通在中心城区的下穿或增加上盖的方式,解决快速交通与城市街道系统的矛盾,将中心城区让给行人。如芝加哥中心区将中心区的铁路、城市快速路系统下沉并上盖城市街区,在下沉路段上方建起了多组建筑群和城市公园、广场,使城区在空间上浑然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功能设施国际化是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支柱”

功能设施国际化需要兼顾“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首先,发达城市通过打造世界级公共文化建筑这一“看得见的手”,通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公共设施和文化建筑的建设,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如芝加哥或迪拜中心区,汇集着众多知名建筑师设计的现代派建筑和未来建筑,是考察现代派建筑发展和未来建筑发展的理想“课堂”。第二,建设高标准的市政环卫设施是“看不见的手”。建立足够处理能力的市政环卫处理系统,实行市政环卫处理收费制度,为市政环卫处理市场化提供条件。如巴黎、新加坡等地的市政环卫系统,其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100%,甚至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以实现零垃圾的目标,有力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文化景观特色化是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门窗”

  文化景观特色化需要实现“保旧、立新”。首先,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时“保旧”。通过保护和修缮城市文化遗产,把城市文化遗产当作是城市发展的财富、资本和动力,对历史传承发扬光大,能起到有效宣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等多方面作用。如北京的故宫、后海、前门大街等,通过修旧如旧,保护或恢复历史风貌,发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特殊历史文化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为数众多、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设施。其次,塑造城市新文化景观是“立新”。通过策划城市大事件,畅想未来,最大化城市发展空间的引擎作用,整合提升城市功能和品牌,塑造城市新文化景观。如上海世博会,不仅提高了举办城市的知名度,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展会和赛事的准备,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得到提升和改造,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文明程度得到提高,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等。

  工作环境优质化是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墙体”

  工作环境优质化需要达到“内外功兼修”。首先,打造新型产业空间是“外功”。通过在交通便利地带,结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高水准的城市设计,打造新型产业空间,能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力度,引导城市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如波士顿128公路模式和硅谷,以优惠的产业政策、生态的自然环境、低廉的地价,为创新公司和研究实验室提供充足的空间开发场所。其次,建设城市综合体是“内功”。在城市交通量密集地区打造城市综合体,实现生产服务和生活消费空间融合,能快速改变地区的城市面貌和商业氛围,吸引众多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如日本京都火车站改造和德国的波茨坦广场,将酒店、百货、购物中心、电影院、博物馆、展览厅、地区政府办事处、停车场等城市功能集合在京都车站之内,构建了一个代表国际城市的主题公园。

  居民生活舒适化是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家具”

  居民生活舒适化需要“地上地下人性化”。“地上人性化”主要是完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通过步行系统的完善和安全舒适步行环境的营造,能促进公共交往,带动更多的户外活动和消费。如香港和新加坡等地,通过立体式步行系统串联公共设施建设,减轻交通负荷,改善街道景观,更对附近地区起到催化作用。“地下人性化”是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人性化。通过结合地铁站点与地面商业中心,构建大规模、功能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能实现商业功能、交通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平衡。如蒙特利尔等市,以地铁建设为契机开发地下空间,将地铁周边建筑进行地下连通,实现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主要路径

 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上升螺旋通道中,新的历史阶段赋予深圳城市发展新的使命。不辱时代赋予深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使命,打造创新城市,建设幸福深圳,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借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契机加快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发展向生产生活生态等基本功能的均衡回归,建立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打造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生态优先调整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城市资源的最大节约,科学的空间布局能够降低城市发展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城市发展质量。3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根据自然特性基本奠定了城市带状发展的空间格局,组团发展成为最佳的空间选择。城市快速拓展过程中,理想的空间结构并没有最终形成,距离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需求较大。因此,要生态优先,努力打造深港、深莞惠、深中网络化和多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彻底改变过去“螺狮壳里做道场,有心无力”的被动局面,转向更为强调区域合作。在全省绿道网规划建设的整体推动背景下,充分考虑我市福田罗湖中心、前海中心,以及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功能组团的城市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条件整合利用城市空间。加强山体之间联系,以山脉为主体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功能组团内部功能“加减法”的腾挪作用,通过在中心城区和轨道站点高密度开发,推动城市功能集聚。通过优化组团间城市快速交通组织,实现组团间的无缝连接。并通过生态恢复推动形成组团间生态绿地系统。

  空间集聚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前提,产业空间集聚则是产业现代化的基础。与城市空间结构结合,进一步强化功能组团和重点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功能,提升产业空间关联度,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福田罗湖中心和前海中心重点推进金融服务、总部办公、科技研发、会计、法律、设计、会展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以及购物、时尚消费、连锁商业、艺术表演、电影动漫、音乐文化、高水平体育赛事等高端消费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抢占区域制高点,辐射、服务特区外、珠三角,乃至更广区域;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以功能组团和重点产业片区为空间载体,围绕出口和内销需求,推动现代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包括大沙河创新走廊、福田环CBD、罗湖国际消费中心、华为科学城、比亚迪汽车城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增长级,迈开整理城市工业用地空间的步伐,打造城市功能综合、产业集聚的专业化或综合化产业园区。

  国际接轨提升城市功能

  按照国际化城市的要求提供城市公共服务,通过提供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城市教育、医疗、娱乐、旅游、休闲功能,在满足城市居民、商务及观光旅游购物人员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使公共服务成为城市的主要吸引力和竞争力,把深圳打造为全球旅游、时尚、购物消费中心和全球生活城市。首先,发展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实现由过客城市向市民城市的转化。构建完善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治安设施体系,全面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营造安全、和谐的居住生活环境,形成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体系。其次,完善综合交通系统,实现由交通节点城市向国际货运枢纽港城市的转化。积极推进区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区域联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前收购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沿线土地,逐步改善特区外交通设施,提高特区外道路质量。第三,建设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实现特区内外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第四,努力推动形成清洁健康的绿色生态环境,实现由工业城市向生态花园城市的转化。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第五,进一步利用深圳的区位与特区优势,充分发挥其承接内外的枢纽作用,高度重视国际性会展、国际例行峰会和国际赛事等在深圳的举办,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名品展示高地、国际赛事和国际性会议的重要举办地。第六,大力构筑国际化语言环境。在大运会召开前,重点对城市交通标识系统进行双语化整改完善。此后,逐步在口岸门户地段、地铁出入口、地名指示牌、旅游景点、博物馆、美术馆等方面加强英文引导标识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滨水改造推动城市转型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水系的合理利用能够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巴黎塞纳河、悉尼达令港、南京秦淮河、北京后海、上海黄浦江已经成为这些城市重要的景观标志和功能纽带。而韩国首尔通过对清溪川的改造利用,高雄通过对爱河流域的改造、新加坡通过对新加坡河的改造利用等,引入人文元素,既提升了城市形象,为城市居民增加了生活休闲空间,还成为城市重要的国际旅游资源,有力推动了城市转型。作为滨海城市,深圳的海岸线与河流水系在前30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了港口、工业等生产功能,生活生态功能被忽略。为此,深圳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城市滨海空间,营造亲海空间。以亲海空间打造的大项目,推动从临海型城市向亲海型城市转变。二是通过河流水系的综合统筹和整体利用,通过部分水面拓宽蓄水成湖、水系连通等方式,使其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观光路线和休闲生活区域。三是要以人为本,重点围绕深圳河、福田河、大沙河和布吉河等主要水系,结合创意文化产业、艺术节艺术区等概念,“复活”河流魅力,打造优质的滨水休闲消费空间,提升空间品质,提高现代城市的生活质量,同时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

  公共空间优化城市品质

  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居民活动的主要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和管理不仅体现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还能展示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因此,要更大限度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并结合道路、公园、广场等,进一步提升市民对现有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便利性。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层面,要进一步突出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按照人的生活需要来组织城市各种微观空间,在道路设计、社区建设以城市生活为主要价值取向,通过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对诸如建筑底层架空、外部连廊、公共空间步行体系等涉及人居环境细节的要素进行强制性规定,并加强对城市景观立面、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要素的控制,加强公共空间整合,丰富公共空间内容,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发挥城市整体公共空间的社会效益。

  丰富内涵创造特色文化

  文化景观是一个城市永远抹不去的印痕,城市因文化而兴,也因文化而传,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真正生命力。多元交汇的移民文化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文化是深圳前30年得以迅猛发展的精神支柱,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最为世人接受的标记。弘扬移民文化、打造家园文化,要以现代的理念与方法,营造魅力独特、让人感动、使人难忘的城市文化景观与内涵。一是创新设计,在城市中心、副中心等节点地区,与“设计之都”建设相结合,通过创意设计丰富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品质,塑造“家园、诚信和创新”为内核的文化空间。二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风格研究,用更开阔的视野和对城市文化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具有时代感的城市地标和建筑精品,保持城市文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而使每一个孤立的建筑汇聚成具有深圳本土特色的城市风貌。近期,可在前海地区开展国际建筑作品竞赛,吸引国际顶尖建筑师在前海留下代表作品。三是在特区内选取一处典型的客家民居群,打造深圳的“前门”。四是努力推动实现中心区部分道路的“下穿”改造,改变城市的景观通廊和可达性,并分批推进塑造具有深圳特点的街头雕塑,为城市注入现代文化和功能,增强城市活力和内涵。

  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是一项全局性和持久性的工作,迫切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以更加前瞻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来思考深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在此基础上,用更加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手段谋划深圳的蓝图,与时俱进,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的宏伟目标。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党组理论中心组 撰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ngKong1987 于 2010-6-10 10:01 发表
一是经济总量达到较高平台,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加大;(政府支持发展新兴产业:物流、互联网、文化等)

  二是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迫切; ; ...

已添加,多谢参与,发挥深圳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最大问题就是关于人口流动问题。
外来人口太多了,而且素质不怎样。

  首先,深圳要赶快实行人才政策还有建立更多的高校,不能单靠人才进口啊。
  然后,必须慢慢实行产业转型,向服务业,金融业,高科技产业偏向。
最后,落实好经济适用房政策啊,哎···深圳贪官还是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8 16:09 , Processed in 0.08041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