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1 15: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印钞”67万亿固资大爆发,人民币最终将何去何从》被和谐了,当时很多人说我67万亿这个数字不准确,对我提出了很多异议,今天从各省市上报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超过65万亿,全年接近67万亿不成问题。
近日,各省市区陆续召开了地方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这其中既包括GDP增幅目标,也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目标。截至2月25日,全国31个省市区(不包含港澳台)中已有25省市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除山东、浙江、湖北、山西、上海、黑龙江)。
据国家发改委,2016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30642亿元。因此,辽宁、黑龙江两省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计算得出。若将山东、浙江、湖北、山西、上海、辽宁、黑龙江7省市2016年数据与上述24省市区预估值相加,总额已超65万亿。此结果未考虑上述7省市2017年的预期增幅。若按除新疆外24省市区平均增幅11.7%计算,则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接近67万亿。
自2006年到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以看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从2014年便已超过50万亿,此后一直呈上升趋势。
2017年各省固定资产投资ppp模式被寄予厚望,真能厚望乎?
2016年底中国债务与GDP之比已经从上年同期的254%上升至277%,越来越多的新增信贷被用来还本付息。2011年每投入1元人民币资本,可以多增加0.32元GDP;到了2015年,每投入1元资本,只能多增加0.16元GDP。如果投资增长放缓,部分省就会暴露风险,毕竟向辽宁政府这样敢于承认自己数据造假的不多。
从数据看,我国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为59.7万亿元(注固定资产是个漫长过程),GDP为74.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过大,说明除了投资外,能够创造新价值的方式极少,也就是为什么各地政府会继续实施如此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未见好转,各地尚未找到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办法。说明经济结构失衡仍未得到有效扭转,经济粗放型增长态势进一步强化。认为为了保就业和各省经济增长,只能继续采取传统的大规模投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地区更为突出。
在2017年各省市区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期,与2016年增速预期相比较,在有数据的24省市区中,仅有新疆、辽宁、安徽3省区调高了预期值,11省市区降低了预期值,还有10省市区预期值持平去年。新疆较2016年提高了50%,最低为北京的6%左右。除新疆外,其余24省市区增长目标平均值为11.7%。
从传统投资模式看,政府主导的投资自有资金一般都在1/5以下,其余配套资金都来自银行信贷。今年在面对“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7省市区均提及了要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对于PPP项目庄子(zhuangzi1193)认为核心还是化解政府债务,防止民营资本转移海外,如果大量资本转移海外,中国外储瞬间崩溃,当然了现在想转移也不是那么容易了,最近新闻又爆出打击地下钱庄9000亿,而面对国家大力支持PPP项目,民营资本貌似不太感冒。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