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27 0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75665 于 2015-10-27 09:32 编辑
建“大正定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点睛之笔!
近日,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幕。在今后的三天时间里,中共中央委员会将研究许多问题,但是,其中的头等大事,无疑是研究通过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国内外高度关注这次会议,认为其十分重要。其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十三五”规划将成习总新政的扛鼎之作,其中必然贯穿着丰富的习近平思想。包括适应引领新常态,安全发展、生态文明、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军事上的积极防御与外交上的积极作为;互联网+、工业2025与双创引领的新科技革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与产能出口;上海、天津、福建等国家自贸区、负面清单与全球自贸区网络等等,无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因此,笔者对会议充满期待,也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我们高兴的看到,自习总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将其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轮就不断传来轰鸣的马达声。很快,我们就看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从新闻媒体披露出来的信息看,京津冀协同规划十分科学,完全符合京津冀区域发展实际。其中,京津冀区域内部功能区划分,与笔者关于“三分河北”的建议高度吻合,说明中央与百姓的心灵息息相通、同频共振。但是,中央的决策又远远高于笔者的建议,则体现了中央的高瞻远瞩、全局视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京津冀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谋篇布局的。首先,它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首都,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家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他都不叫中心,而叫区。其次,它紧紧围绕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展开,致力于交通运输、环境治理和产业布局一体化。为此,规划中的京津冀呈现“一核四区”布局。一核当然是北京;四区,分别是北京、廊坊、保定等首都功能核心区;张家口、承德等生态涵养区;天津、唐山、秦皇岛、沧州等环渤海湾交通枢纽及功能拓展区;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以及山东德州等产业承接区(大意如此,未细抠字眼)。
纵观上述“一核四区”,实际依然可以划定为三个圈,即环北京、环渤海、京南太行东。环北京包括北京、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等五个市,形成“大五星”格局,既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也是首都环境治理的核心区,在整个圈圈内,北京是当之无愧的中心;环渤海包括秦皇岛、天津、唐山、沧州四个市,形成环渤海港口珍珠链,中心无疑是天津。而京南太行东地区呢?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德州等,谁是中心呢?无论从体量、区位和政治定位,这里的中心非石家庄莫属;但是,不仅与北京、天津相比显得体量过小,即便与唐山相比,其经济规模也屈居第二。由此可见,在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这三个中心城市中,石家庄是名符其实的短板;迅速提升石家庄的区域拉动作用,是京南太行东城市圈的当务之急。
拉升石家庄的中心地位,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呢?对此,笔者曾经建议将撤销河北省建制,将石家庄升格为直辖市。从目前已经发布的规划看,中央尚没有这方面的设想,把石家庄升格为直辖市已不具备可行性。但是,这不等于石家庄的中心地位不具备拉升的可行性。从目前情况看,拟议中的正定新区,将是拉升石家庄中心地位的重要突破口。
不过,从河北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拟议中的正定新区存在一个严重的缺憾,就是过于“石家庄化”,缺乏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一是地方太小,局限在正定县范围。二是级别太低,顶多是副厅级。三是与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这样的大块头不匹配。
为此,笔者建议,从提升石家庄的中心城市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增长极的角度重新规划正定新区。第一,提高行政级别。将正定新区建设成与中关村、滨海新区对等的国家级新区,按副省级单位配置。第二,扩大区域范围。将现有正定、无极、新乐、唐县以及定州等五个县市(正定新唐乐)统统纳入正定新区范围。第三,赋予其国家自贸区、高新产业对接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等功能,促其迅速做大做强。第四,同步提升石家庄的行政级别,享受诸如广州、杭州、沈阳等省会城市一样的副省级城市待遇,避免小马拉大车的局面。
如果正定新区这步棋走活了,石家庄的拉动力自然就失去了,京南太行东缺乏与北京、天津比肩的中心城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说其画龙点睛一点都不为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