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16 0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构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点
我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构建京津冀的支点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张力。河北的发展难道就是靠被动性的承接吗?河北省要发展,主动性的手段是什么?我认为,建立自己的支点迎上去,这是主动措施之一。
我们都知道资源空间的差异化决定着空间发展存在着非均衡性。为了使存量空间得到优化,使资源空间由“非均衡”发展,逐步实现“均衡”发展,就必须对“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蓝图,为该空间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认为使京津冀人口、资源、环境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使整个空间实现“均质化”发展,其发展的支点应是“京津石”。
首先,应明确北京的核心功能和主导地位,天津是次主导地位,河北是辅助功能地位。京津冀发展规划,主要要求北京在发展核心功能的同时,要将能量向区域外辐射外溢,通过轴、带通道,推动其辐射的区域空间实现整体聚合。
其次,对北京市这个“大轮辐”的内在而言:战略上主动承担国家部分“国际产业分配权”的重任。北京应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要加大对前沿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和研发成果的转化力度;要加大对新兴业态的扶持力度;要加大金融对高端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要加大政策对国际高端人才聚集的支持力度。
因此,北京应凭借自身优势主动推动“辐射外溢”:要加强区域合作,以资源换空间;要依靠创新带动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向周边“辐射”和“外溢”,重构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链。
“辐射外溢”需要京津冀三省有机结合。但是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仍缺少支点。我认为要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明确该区域的“发展支点”是什么。目前,已经明确了北京和天津这两个战略支点,独缺“第三支点”——河北省自身的战略支点。我们研究认为,选择将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战略支点,进而使其升级为支撑起京津冀发展中的“第三级”,有助于为京津冀整个发展空间提供张力。
从石家庄市的战略地位与承接能力看,它具备担当“第三级”的条件。我建议重点从以下四方面提升石家庄市的承接力:
第一,从提升首位度入手,重新定位石家庄的战略地位。从国家战略纵深看,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这是一条位居我国中东部之间、整体性承接东部沿海产业“外溢”的“南北大纵深产业带”。它整体性发挥战略性产业带的承接、整合、提升作用。在这条南北产业带上,石家庄正处于低洼地带。因此,河北省在制度上应大胆创新,要确立石家庄作为京津冀整体空间中的“发展支点”地位;要以此配置资源以确立其作为京津冀区域内与“南北大纵深产业带”的战略枢纽地位。
第二,从空间规划入手,重新确定石家庄的战略布局。由于历史原因致使石家庄市发展的空间狭小、产业聚集能力差、区域影响弱。为此建议:将河北省域政治中心向石家庄北移至正定;将原市区作为产业聚集区进行空间优化,为石家庄市成为京津冀区域中的“发展支点”创造条件。
第三,从配置资源入手,提升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层级。为配合北京市资源要素外溢,石家庄市应预留优势空间,多角度做工作,成建制地承接北京外溢的高校,为石家庄市形成:高校人才基地、高端人才培训基地、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的“三高链条”,奠定基础。
第四,从规划入手,确立石家庄市的新地位。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立石家庄市作为京津冀整体空间中的“发展支点”地位,为下一步在国家层面为石家庄市争取和配置战略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