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5 09: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轨道交通百日会战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站封底
在相继克服红砂岩、管线改迁、征地拆迁等难题后,2017年7月24日,随着最后一块底板完成浇筑,1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站完成封底施工。这也是我市开展“轨道交通百日会战”后兰州地铁人“啃下”最硬的一块骨头。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站是兰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的换乘车站,西起金昌路十字,东至平凉路十字,车站总建筑面积为66114.74平方米,是亚洲第三大地铁站。作为兰州轨道交通1、2号线的换乘车站,东方红广场有着分属19家产权单位不同类型、密如蛛网的地下管线,犹如开颅手术中的脑神经般交错布置。工程伊始,管线迁改就是摆在东方红广场站建设方中铁二十局项目部面前的头等大事。“电话邀约、登门拜访,跑断腿,说破嘴。”在市轨道公司和中铁二十局以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只拦路虎总算是降服了。
然而,随着工程的推进,西北地区少有的红砂岩地层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中频繁出现,特别是作为沿线最大一座车站的东方红广场站,更是深受红砂岩地质困扰,工程进度曾一度停滞不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所有参建单位看来,既然在东方红广场站遭遇了世界性难题红砂岩,那就只有一条路,迅速解决问题,保证按期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设者们一面自己想办法,一面积极走出去引进来,通过观摩学习、技术研讨、专家论证等方式摸索经验,强攻世界级地质难题。 “兰州轨道交通东方红广场站基坑土方为红砂岩,地下水丰富,红砂岩遇水迅速软化成泥、具有流塑性,开挖难度非常大。” 中铁二十局东方红广场站项目部经理杨宏介绍说,“红砂岩基坑降水属于世界级地质难题,国内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相关文献也很少。”施工过程中,针对红砂岩地质,中铁二十局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反复探求攻克难题的办法,聘请专家到现场“把脉开方”。同时积极与兰州理工大学展开科研合作,以东方红广场站施工为依托,通过对第三系砂岩特性、富水机理、不同水头压力下渗透系数、渗流特征及承载力等的研究,力求探寻出一种科学、快速、有效的坑外主动降水、阻水方案,通过基坑外降水和堵塞土体渗水通道的办法,把地下水预先阻挡在基坑之外,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
随着1号线一期工程最大的车站完成主体结构封底,这不仅意味着我市轨道交通已全面破解红砂岩地层难题,更标志着东方红广场站全面进入到主体结构施工冲刺阶段。此外,随着红砂岩难题的破解,中铁二十局项目部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该站主体结构中板、顶板施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