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8-23 16: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erced 于 2015-8-23 16:10 编辑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3
【问题8】在强化创新驱动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哪些考虑,提出了什么举措?
答: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创新驱动,这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密集、创新要素富集,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但也存在区域内创新分工格局尚未形成、创新资源共享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推动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要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共同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在推进举措上,一要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加快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在大气污染治理、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区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上,联合攻关,协同突破。二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体制、机制、政策、市场、科技等多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共同培育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要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努力,力争到2017年,京津冀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到2020年,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明显提高;区域科技功能分工明确,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效流动与共享,创新驱动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已编制完成关于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做出工作部署。同时,还在抓紧制定相关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要求,落实到具体产业、创新平台和示范园区中,将创新驱动发展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问题9】请问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加大改革力度方面有哪些考虑,下一步有什么安排?
答:体制机制改革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壁垒仍然存在,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与京津冀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措施,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包括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等;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包括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统筹三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按照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一些重大改革方案和措施已相继出台。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抓紧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实施方案,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
【问题10】示范带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尤为重要,请问下一步如何推动试点示范工作?
答:开展试点示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元、领域广阔、层次复杂,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积极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创新驱动、公共服务、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推动试点示范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是:一是着力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开展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改革试点,推进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等。二是推进重点领域率先试点。在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汽车电子标识、货物多式联运和公路甩挂运输等试点工作;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环首都国家公园试点,探索开展跨区域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工作;在产业领域,鼓励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鼓励和推动中关村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统筹推动其他领域改革试点。选择部分市县先行开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同城化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同时,通过在土地、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让老百姓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进展新变化。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在京津冀率先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正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抓紧研究试点示范的具体方案,逐项做好推进落实工作。
【问题11】习近平总书记去年2·26重要讲话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一年多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一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北京市已制定并严格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不予办理的涉及禁限目录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6900件,目前已对照《规划纲要》对禁限目录进行了修订,即将发布实施2015年版禁限目录;北京市中心城区内已有36个商品交易市场外迁,大红门地区8家批发市场签约入驻河北永清服装城,600多家商户迁入河北白沟服装城;2015年确定淘汰的300家污染企业已退出185家。同时,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规划选址、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抓紧推进。与河北、天津的项目对接也有序展开,凌云化工、首农集团等一批央企和北京市属企业已整体或部分搬迁至河北;天津市发挥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正积极打造一批承接平台。
二是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积极进展。按照要求,去年7月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了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并已印发实施。2014年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案确定的61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都按进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2015年确定的113项重点任务正在全力推进。交通方面,北京新机场加快建设,石家庄机场纳入首都机场集团统一管理;京津城际延长线和津保铁路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联调联试;张唐铁路年内建成,京张铁路、丰台站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年内开工建设;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段正在打通或扩容。生态环保方面,支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三省市制定了2015-2017年植树造林实施方案,已将山东、河南毗邻河北部分区域纳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范围,区域联防联控污染机制已经建立,今年1-6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产业方面,北汽集团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25万辆整车项目于今年4月在沧州动建,曹妃甸千万吨炼油项目已核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合作平台加快建设。
三是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底正式挂牌运营,注册资本100亿元,通过投资一体化促进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已启动京唐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服务障碍加快突破,河北燕达医院已纳入北京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北京市正进一步推进燕达医院与天坛医院、安贞医院合作。北京海关、天津海关率先启动京津冀海关通关一体化,并扩大至石家庄海关,新的流程启动以来,通关时间平均缩短41天。北京市启动编制《中关村服务京津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5-2017)》,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相关试点政策率先向津冀有条件的园区溢出,努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后由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实施,推动迁出地与迁入地区之间建立财政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流动和布局。协调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于8月1日取消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积极推进三省市汽车电子标识试点,采取智能化手段提高交通便利性。
四是京津冀发展整体性增强。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正在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14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两成;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78.5%。天津市以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密切与京冀合作,2014年吸引京冀企业在津投资1128亿元,占天津全市利用内资的40%,北京、河北货物占天津口岸出口总额的35.8%;今年上半年,吸引京冀企业在津投资774亿元,占天津全市利用内资的4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河北省以化解优势富余产能、推进结构调整为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2014年完成压减炼钢产能1177万吨、水泥产能2863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533万吨,超额完成年度压减产能任务;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1.5%,从京津引进项目2697个、资金147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9%和46.3%。总的看,三省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正在逐步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密切配合,共同朝着协同发展的目标推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