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4-28 1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园区】出口加工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
2018-04-28 九江出口加工区
为积极策应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示范区,落实省、市、区关于建设生态园区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资源循环利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等工作,实现园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为重点,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倡导生态文化、绿色生活和科技创新,推动出口加工区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目标,3年内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30%以上;园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园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园区内新增构建生态链工业链项目超6个;园区内企业资源有效利用;园区生态环保,管网系统完善,企业雨污分流;企业污水达标排放进入园区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产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一级标准A标准。
三、重点任务
(一)编制好发展规划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区位、产业、文化等特点出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结合新一轮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九江市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科学编制生态园区建设规划,明确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建设标准。根据生态园区建设规划,编制雨污水系统、景观生态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近期建设专项规划。各项规划编制要与《九江市生态城市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同步完成,提交相关部门批复和备案。
(二)构建好生态体系
1.管网系统提升建设
(1)雨水排放系统建设。对出口加工区所有雨水管网进行系统检查,绘制雨水排放系统图,实行雨污分流。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雨水管道堵塞不通的问题进行全面维修。计划2018年底完成。
(2)污水排放系统建设。针对出口加工区污水管网年久失修,管线不明等问题开展全面排查,绘制出口加工区污水管网图。
一是污水系统排查整治项目。要求2018年6月底前完成污水系统排查,对园区雨污混接现象进行清查,对所有项目雨污管道错接、乱接的现象进行督查整改,实施污水管网的清淤和疏通工作,根治污水管网堵塞问题,2018年12月前所有污水管网正确接入,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达标。
二是出口加工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6月30日前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施工期限为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
2.亮化提升建设
园区内有的路灯已经破旧,把能修的进行修复,不能修复的进行更换,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光伏灯具。对沿汇源路、天池路、锦绣大道的厂区、沿街建筑进行亮化,要求简洁大气,符合工业,产业的氛围,有一定工业品质展示,突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工业地位,在供电电源方面采用光伏发电作为供电源头,充分发挥园区现有资源,体现园区的生态性建设。
3.净化提升建设
大力实施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彻底整治建筑施工场地裸露施工、道路扬尘等脏乱差的现象。联合七里湖街道对九园路路口复建地、废品收集站进行整治,拆除园区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加强对人行道的管理工作,划定停车位,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处罚。园区内企业围墙拆墙透绿。
4.生态景观建设
按照“环境整体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重塑多层次道路景观,全面提升园区绿化覆盖率,打通新区繁华之路。
(1)九园路。把两侧的植物进行梳理,增加行道树香樟,把生长不好的,树形不优美的替换掉,外侧铺种草坪,在最外侧种植亚乔木,大乔木。在通岭大道和九园路转角做一个景观节点。
(2)花径路。把商业这一侧行道树进行更换补植,另外一侧增加行道树,在最外种植草坪,灌木,色叶类,开花类亚乔树,最后种大乔木做背景林。
(3)天池路。在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人行道以外铺草坪,最外侧种植色叶类,香花类亚乔木,最外面分区种植大乔木做背景林。
(4)汇源路。在厂区一侧更换草坪,补植灌木和球类植物,增加色叶类,香花类亚乔木,在靠近围墙增加大乔木做背景树。
(5)芦林路。补植行道树,两侧增加草坪,球类,色叶类,香花类亚乔木,高大乔木背景树。
(6)北一路。增加行道树,路两侧增加草坪、灌木、球类、色叶类及香花类亚乔木,高大背景乔木。
(7)锦绣大道。用直行达到35CM以上的乔木更换中间绿化带大乔树,下层去除原有退化的灌木更换新的灌木,保证原设计的块状效果,在南北两个端头打造精品景观,突出重要景观节点。路两侧更换人行道铺装,补植行道树,更换已退化的草坪。
(8)三宝路。把长势不好的更换,补植行道树,更换已退化的草坪。
(9)如琴路。补植行道树,两侧增加草坪。
5.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建设
启动市政道路提升、完善市政管网、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承载力,近期计划实施以下三个项目:
(1)店面招牌的改造:沿天池路,锦绣大道部分路段现有店面招牌杂乱无章,进行统一高度和颜色设计安装。
(2)白改黑:将九园路、花径路、如琴路、芦林路原有水泥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另外,九园路以东两侧增加人行道。
(3)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在汇源路、天池路,锦绣大道商业地段增加垃圾桶,座椅。在汇源路靠近高速公路一侧,因绿地空间比较大,还有随着高铁新区的发展及理工学校的升级`绿冬丝科园区的产业升级,需要公共活动空间,在园内设计园路,小广场,花架,坐椅等。
(三)培育好产业生态建设
立足园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产城融合发展,产业发展安全化、智能化、环保化、科技化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构建高科技、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现代科技产业体系。将建设生态园区理念植入区内企业,引导企业走循环化改造和绿色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增长、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1.严格准入机制。在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和培育力度上下足功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严把项目准入关,拒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不符合开发区产业政策、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否决,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构建新型生态工业链。
2.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大力推进节能。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等措施,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强化工业节能增效。二是大力推进节水。坚持节水优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三条红线”管理,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在鼓励汇源果汁、巨石集团增资扩产的同时要求其采取中水回用,减少废水排放,重复利用资源,再生水(中水)回用率达到1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节地。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积极清理“僵尸”企业,加大“腾笼换鸟”工作力度。推进项目入园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地上地下空间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3.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加工区大力投资,建设区域污水处理提高其排放标准,现日处理能力达到2.3万吨/日。区内汇源果汁、巨石玻纤、旭阳雷迪、万利通等企业自建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针对旭阳雷迪的固废,将其废渣进行处理加工,回收并重新利用制造产品。构成废物循环利用链,企业危废通过周边或九江的处理中心和环保公司进行回用,形成虚拟的循环链,达到废物利用。
4.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生产许可制度,强化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产业准入标准。加快整治存量过剩产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淘汰和退出一批落后产能;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消化一批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搬迁,整合一批过剩产能。
5、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抓住“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着力推进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巨石玻纤二期、10亿元的跨贸网、5亿元的信邦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九江出口加工区管理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党工委委员、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局长陈晶冰同志任组长,王平同志任常务副组长,邹莹同志任副组长,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各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出口加工区项目服务中心,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按照方案要求积极主动搞好配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生态园区建设。
(二)严格督导奖惩。建立健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时间要求、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单位,定期督导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奖勤罚懒,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争取政策支持。争取省、市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力争将生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纳入省、市重点推进建设计划;力争将生态园区建设项目列入市、区重点科技项目招商计划,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的支持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方面研究制定经济政策,支持生态示范园区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将生态建设内容包装成项目,争取吸引多方投资,多渠道融资。
(四)加强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生态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生态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强大的舆论声势,推动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深入开展。
九江出口加工区管理局
2018年3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