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27 08: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jbusiness.com.cn/sit ... t_304818.htm?div=-1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获与惑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无论三地角色定位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产业一体化先锋作用的非各类开发区、科技园区、专业园区莫属。这些园区有的很年轻,有的则正值壮年;有的名头很大,有的还不被人所知;有的占地面积上百平方公里,有的才几平方公里;有的把目光锁定在战略新兴产业,有的耕耘在第三产业。我们期望,通过实地走访京津冀三地的园区,讲述它们的昨天,记录它们的今天,放眼它们的明天。而它们的今天与明天,也正是京津协同发展的鲜活写照。
1992年,我国的开发区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这一年,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石家庄经开区”)在石家庄藁城正式挂牌成立。也许谁也不会想到,20多年后,这个创立之初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开发区会一跃发展成为年工业产值1030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贡献了石家庄市1/8的GDP。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收获与困惑中前行的石家庄经开区,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工业总产值破千亿元
1992年石家庄经开区成立之初,规划面积不过8.4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面积变成了原来的3倍,达到了26.26平方公里。入驻的企业也从原来的十几家增加到的413家。在这413家企业中包括10家世界500强企业、16家上市公司、6家大型央企、20多家中外合资企业。
2012年,石家庄经开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正式晋级“国家队”。如今,石家庄经开区已经形成了以生物医药、轻工食品、装备制造、新兴产业为主的四大产业板块,2014年其工业总产值1030亿元,财政收入52.4亿元。
“天地之功不可仓促,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很难想象,现今有如此规模的石家庄经开区在成立之初竟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正是由于原来创区的艰辛,我们才更加珍惜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石家庄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说。
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大,很多企业进驻过程中的难忘回忆,至今依然被石家庄经开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津津乐道。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石家庄经开区的主打产业,共汇聚了华药、石药、四药等国内药业知名厂商,当年石家庄经开区实现了与华药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进驻石家庄经开区的场面堪称宏大,工厂落成当天,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穆泰康、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以及可口可乐公司数百位全球各地公司高层前来参加典礼……
企业的进驻给石家庄经开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园区建设上。驾车行驶在石家庄经开区内,吸引人的不仅是美观、高大的厂房,还有路旁那一抹抹亮眼的绿色。这些都是石家庄经开区管委会自发组织人力栽种的,它们伴随区内的企业一同成长,有的绿植种植的时间比有些企业还长。同时石家庄经开区还斥资千万元修建了污水处理厂,解决企业污水处理问题。
快速发展中的新困惑
不过,随着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慢慢开始涌现。目前,石家庄经开区正面临无地发展之困。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2009年石家庄经开区第二次扩区之后总面积达26.26平方公里。但除去已开发面积、项目预留地和村庄,可利用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另外,土地成本攀升也是石家庄经开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造地费上涨,石家庄经开区土地已上升到37万元/亩。而在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价格不到10万元/亩。高昂的土地成本让有意愿进驻园区的企业望而生畏。
基础配套设施的欠缺也是石家庄经开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住宿、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据了解,石家庄经开区总人口达10万人,由于区内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人需要在居住地和开发区之间来回奔波。每天企业接送员工的班车排成长龙。
除了要面对内部不利因素以外,石家庄经开区还要面对来自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激烈的竞争。
“我曾考察过南方的一些开发区,他们对于企业支持的力度很强,首先土地比我们便宜,另外还有资金、政策上的诸多优惠,他们所能提供的条件有很多是我们提供不了的。”石家庄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面对诸多挑战,石家庄经开区发展的步伐没有停滞。今年上半年,石家庄经开区生产总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12.5%;工业产值561.6亿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27.38亿元同比增长8.9%。
在招商方面,石家庄经开区先后与北京易道投资有限公司、石家庄四药物流、科威药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总金额达65亿元的合作协议。
特色创新路上寻求破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石家庄经开区正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如果说,之前20多年的发展是石家庄经开区靠双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的话,那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石家庄经开区将搭上顺风车,进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作为京津冀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员单位之一,石家庄经开区已参与到不久前成立的京津冀开发区新发展联盟中,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在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投融资方面主动出击,加快互动互联,一体发展。按照部署,石家庄经开区未来将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承接北京、天津企业、技术、人才,为其打造创新型开发区、产城融合开发区输入新鲜血液。
通过对比北京、天津两城市的开发区,石家庄经开区发现了两地开发区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通过建立开发公司来管理、建设园区。目前石家庄经开区正着手组织开发公司的组建工作。
石家庄经开区管委会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的功能定位,分析对接产业,通过分析来调整今后招商的思路跟目标。特别是针对经开区内工业集中、三产滞后的现状,开始着手在周边建设医院、商超、酒店、高档公寓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
不过,石家庄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石家庄经开区虽然经历了一系列探索,但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一些因素影响了落实的成效。
第一个因素便是信息不畅, 合作交流的平台较少。想要进行产业对接,信息的及时获取是关键,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信息渠道单一,特别是对北京、天津外迁企业优质项目信息获取较少。另外一个便是政策执行不灵活。在项目、资金、人才引进和创新奖励上,缩手缩脚,不敢突破。
石家庄经开区在京津协同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构成了一道尚待破解的难题。据了解,目前石家庄市与石家庄经开区正在寻找破题之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石家庄经开区将走出一条特色的创新之路,收获更多、困惑更少,不仅解决羁绊自身发展的瓶颈,也为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借鉴与启示。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实习记者 金星宇
园区明星
从50万元资本到上市公司
不久前,中国首届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在石家庄举办,此次活动的承办方——河北四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通讯”)在会上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作为在石家庄经开区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四方通讯是园区内众多新兴产业企业的代表。从1998年创立并入驻园区至今,四方通讯由原来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年产值数十亿元的上市公司,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发展道路。
从无到有不难,难的是从有到新。作为全国首家集互联网新型高端设备制造业和互联网运营于一体的创新企业,四方通讯在创立初期做的是“傻、大、笨、粗”的通信线路施工器件。不过,公司通过2001-2010年的三次升级,打通了“任督二脉”,建立了从上游到下游的互联网设备全产业链。
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光线连接器生产商,四方通讯已成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网络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如今四方通讯即将开始第四次升级,按既定的计划,下一步四方通讯将立足园区、汇集资源打造河北互联网产业集群。
伴随着国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政策的出台,互联网建设、运营业务将成为四方通讯未来发力的重点。
作为石家庄经开区土生土长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四方通讯引得许多地区的开发区前来“策反”,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不过四方通讯仍然坚守在这里。一位四方通讯的负责人表示,留守的原因除了感情因素外,还有石家庄经开区对企业的管家式服务和相对优势的配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