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30 1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国际顶尖学会中国部落户广州南医三院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09-29 20:26
       9月29日,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落户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三院”),将负责SICOT在中国的学术发展和推广。同时,医院的骨科大楼也正式启用,骨科床位超过600张,医院总床位达1500张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落户南医三院
       据了解,SICOT中国部已有12个专业委员会,包括:小儿、显微、微创、肿瘤、基础、肩肘、运医、关节、创伤、脊柱、足踝、青年委员会共12个分委会。SICOT中国部落户南医三院后,将充分发挥自身与SICOT的紧密关系全方位参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充分发挥SICOT中国部各亚专业委员会的优势,在国内不同区域遴选打造若干个各亚专科人才培训中心,为各地培养更多的骨科亚专科人才;充分发挥老一代骨科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组织讲师团深入基层、深入边缘贫困地区进行巡回演讲,尽最大努力消除区域之间的技术差异。
       据介绍,在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落户之后,南医三院会进一步加强学术沟通与国际交流,实现学术的国际化;此外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
       新大楼启用后 医院骨科床位超600张
       自2007年转制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来,南医三院走出了一条依托医科大学、重点专科带动医院全面发展的新路,先后加挂“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等牌子,成为广东省唯一的省级西医骨科医院,骨科医疗服务能力位居全省第一。
      “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从头做到尾,他不可能太精;如果做一两个部位,就会做得更精”,南医三院院长蔡道章介绍,南医三院骨科医学中心细分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创伤骨科、儿童骨科、骨肿瘤科、肩肘外科、足踝外科、中医骨伤科等多个亚专科,划分诊疗范围,根据疾病分科收治患者,各有侧重,实现专病专治,更有利于患者合理用药,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遇到复杂和疑难病例时,各亚专科齐聚会诊,互相协作,高效优质地完成疑难病例诊治。
       虽然是一以骨科为龙头的综合医院,此前南医三院骨科规模却较小。蔡道章表示,新的骨科大楼启用后,骨科床位超过600张,医院总床位达1500张,患者住院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医院更能充分发挥骨科优势,切实惠及更多病患。
       牵手天河区共建广东省骨科研究中心
      “3D打印技术、数字医疗是实现个性化精准医疗的一个途径,以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骨科各领域”,蔡道章介绍,对3D打印临床应用的研究和探索,数字医疗在骨科的应用,是南医三院坚持自主创新凸显的特色优势之一。
       “3D打印的应用在骨科领域非常广泛,具体来说,第一是可以打印出我们的骨骼,通过模拟进行矫形;其次,可以通过打印手术导版指导手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第三,可以打印更加个性化的植入材料,更加适合个体”,据介绍,南医三院从2015年开始在国际上最早开展“金属3D打印个性化髋臼解剖接骨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并自主研发髋臼一体化翼形解剖钢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据介绍,南医三院还在牵手天河区共建广东省骨科研究中心,4.8万㎡的科技大楼年内将投入使用,探索“研、产、医”三位一体模式,“骨科研究院科技大楼完成移交后,将着力基础研究、生物材料和骨科医疗器械创新,造福更多患者”,蔡道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17: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珠首个城改来了!省二院正式招标,申请资格淘汰99%房企?
2021  10/08  18:47      乐居城更
      谈到广州城改项目,黄埔区有鱼珠旧城改造项目,越秀区有南洋电器厂项目,番禺区有永大社区和先锋社区,天河区有六运小区,荔湾区有聚龙湾启动区,白云区有广智片区改造项目。核心城区里面,仅有海珠区还“单着”。但是,这样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了,没等到广州市直营公房的消息,却迎来了另一个重大项目。国庆长假前一天,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了广东省应急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宿舍区项目改造项目(下称:省二院城改项目)公开选择改造主体公告。这标志着海珠区城改领域正式破冰,迎来首个城改项目的改造和招标。不过,翻看省二院城改项目的招标要求,并不低,申请主体资格要求,可以说淘汰了国内99%的房企,特别是在净资产、资产负债率、过往旧改经验三个方面。如此苛刻的条件,也有可能名花有主,静待最终结果的出炉。
      01投资4.1亿元、宿舍楼全拆
      省二院城改项目位于海珠区石榴岗路1号,其四边为:东临解放军四二一医院、西至江海大道,北临新港东路、南至广州市甘蔗研究所,总用地面积为2.01万平米,改造范围内总建筑面积2.87万平米,涉及334户,户籍人口1027人。改造模式为旧城连片全面改造,总投资约4.1亿元,规划总建面为17.3万平米,其中地上计容建面11.93万平米,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5.37万平米。依照网上流传的效果来看,项目北部建筑将保留现状,中部为新增的公共建筑,南部为原省二院宿舍楼拆除、重建的回迁住宅。一对比,前后足足扩容了8.6倍,新增面积主要来自医疗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部分,现有医院部分保持原状。其中,新建的省二医广东国际医学中心,建面达到3.43万平米,以及配套的地下停车场面积2.61万平米;同时,融资社会医疗计容建面为5.73万平方米,将建设为大健康服务中心。住宅复建区建面则为4.4万平米,包括地上住宅建面2.77万平米,地下车库1.63万平米,以及公共服务设施2744平米(按住宅建筑面积11%进行配置)。可以看到,改造后的省二院,实现了医疗优势、住宅双飞跃,新建了广东国际医学中心、大健康服务中心,重建后的住宅及配套得到了很大改善。据了解,省二院城改项目将拆除现有医疗区部分建筑,建设广场绿地;同时,宿舍楼整体拆除后,新建1栋25层医院综合大楼、1栋35层的回迁住宅楼,扩建后,医院床位将从1350个扩容至1500个,地下车库提供超过920个车位。目前,省二院周边居住环境成熟、商业等各类配套齐全,又占有优质的地理位置,临近猎德大桥、客村商圈、琶洲会展中心等,无疑提高了所在片区的价值。附近小区有广发新村、商学院宿舍、华怡花园、利海假日轩、珠江帝景、纵横广场、东建大厦等,中介机构二手房数据显示,上述楼盘均价(单位:万元/平米)分别为3.2、4.9、3.4、6.2、5.5、4、4.5。
      02要求负债率低于55%、有一线城市旧改经验
      如此重要的建设方向和位置,自然对于引入的合作企业要求不会太低。招标文件显示,主要资格要求为五个方向: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 1 亿元;2020年总资产不低于10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且总资产负债率不高于55%,且具有与项目相匹配的自有资金及融资能力;近三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15万平米以上;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完成或正在推进至少1个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项目;与广州市医疗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具备较丰富医疗行业运营经验,2020年至今对广州市内医疗事业发展提供较大资金支持(支持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包括但不限于向医疗机构捐赠款项);不接受自然人或企业联合体申请报名。上述可以看到,除了要求本身资产规模大、经营稳定之外,在旧改、医疗两个方面也要有过往经验,且限制了联合体参与,入选资格苛刻的可以淘汰国内99%的开发商。
      一条条来看。仅在净资产规模500亿元、资产负债率55%这项,国内绝大部分开发商已经不符合。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房企总资产超过千亿有59家,净资产均值仅有336.91亿元,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2.93%。从资产负债率一项要求来看,连过往较为稳健的代表房企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发展、万科、龙湖、远洋等都被排除,对应数值为68.74%、59.7%、60.1%、70.4%、67%、69%。这也意味着能够入选的房企,大概率是港资类企业,比如太古地产、新世界、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等,资产负债率基本低于30%。恰恰上述公司在一线城市基本有旧改项目的操盘经验。另外一方面,目前广州旧城改造项目中,基本是广州市国资企业的主场,南洋电器厂旧改、聚龙湾启动区、鱼珠旧城合作企业分别为越秀地产、珠实和科学城集团。但是,资产负债率这项标准,也将部分广州市国企排除在外,包括越秀地产和珠实,2020年资产负债率对应为69.2%、74.49%。在医疗标准方面,要求条件则较为宽松,要求是与广州市医疗机构有合作,医疗事业支持时间也是放宽到公告日,说明房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目前,国内大部分开发商在战略上,也将医疗板块作为重要的发展业务,比如碧桂园、万达、万科、融创等都有相关的投资、运营经验。除了入选条件上,项目改造时间节点上,同样设有标准,要求2025年前完成项目建设,且两个重大医疗项目及其配套需要同步建设
      03海珠城改破冰
      实际上,在海珠区城改项目中,一直被视为主角的是:广州市直营公房混改项目。2020年8月份,广州市发布了《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三年推进285个旧城街区、176个旧厂房、273个村级工业园、95个专业批发市场、3个物流园改造等。在旧城改造方面,共有6个项目纳入到“三年计划”中,包括越秀区南洋电器厂及周边、金鸿顺地块,黄浦区的港湾一村、二村和石化大院旧城、鱼珠旧城,以及海珠区的广州市直营公房项目。资料显示,广州市直管公房位于海珠区江南西商圈,其多数建筑结构老旧,户型面积较小。2019年9月,由珠江租赁负责上述项目的品质化改造,并以低于市场租金的价格将这批空置房源供应给了公共服务行业群体。但是,我们一直没有等待市直营公房的改造消息。反而,省二院城改项目“捷足先登”。早于2017年6月份,省二院城改项目所在的AH0312地块,首次发布了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必要性论证报告,开始谋求改造之路;同年9月份,上述项目地块正式发布了控规。随后一段时间里,省二院城改项目地块不断调整控规,2018年2月份、2020年1月份、2020年4月份、2020年12月份均有调整。其中,在去年12月份的调整中,省二院城改项目AH0312地块及其周边的AH0319地块、AH0323地块组成的控规单元,合并成一个整体地块,即AH032318地块,用途为二类居住用地兼容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同时,减少了住宅用地3726平米,增加了1所18班完全中学和河涌两侧的防护绿地。实际上,这样调整主要是配合地铁18号线石榴岗站的出入口设计。新增的地铁站,无疑再次提高省二院片区的价值,改造的速度也更加迫切。最新的旧城改造计划中,省二院城改项目也成功进入了名单。
      乐居城更初步了解到,省二院城改项目拆补方案项尚未流出。如此地理位置和配套,多少钱一平才合理呢?不妨留言说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 01: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10月30日,南方医院。22层高的新外科楼住院部正式落成,将增设1600张床位……10月30日,南方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暨附属南方医院建院80周年大会在南方医科大学举办。同日,南方医院新外科楼住院部举办了建设落成仪式。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 ... cd11d13fc3f6b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 16: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31日,2020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STEM发布。科技量值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提出,是对评价对象的医学科学与技术水平与前沿性的多元立体评价矩阵,目前主要针对医院、医学院校等做出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2: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个智慧医疗融合创新平台在广东正式落地
羊城晚报全媒体
  11月6日,一个汇聚医疗卫生、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5G通信、云存储、边缘计算、超算、AI、数据治理等多领域资源,致力于加快构建新时代智慧医院,促进大数据技术、5G技术等在智慧医院应用落地的融合大平台——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智慧医疗分会在广州正式成立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医疗发展的重要战略
  智慧医疗分会是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正式成立的第51个分会,首任主任委员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书记曹瑞担任。曹瑞主任委员向记者介绍,智慧医疗分会涵盖了我国医疗卫生、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5G通信、云存储、边缘计算、超算、AI、数据治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资源和技术力量,目前共有委员170人。“分会将着眼推动智慧医疗标准建设、技术交流、规划设计、智慧医院评测、推进场景应用落地,为推动产、学、研、企、政深度融合提供高效、完整的智慧医疗交流、共享、迭代、应用的大数据平台,促进以大数据技术、5G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落地,实现从医疗到产品最后再服务于医疗的生态闭环发展。”曹瑞副书记表示,“十四五”规划明确部署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再到最近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医疗“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智慧医疗分会,将积极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新技术,推动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以智慧医疗助力“技术减负”,进一步释放更多的医疗资源,助力提高我省乃至全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
  5G+云+AI助力智慧医院快速发展
  据了解,在成立大会当天,同期举办了第二届智慧医院与人工智能应用南方论坛和”iHealth·爱健未来”医用人工智能产品大赛。在论坛上,近百名来自智慧医疗领域的企业代表、临床研究、智慧医疗研发等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聚焦智慧医疗和大数据领域前沿进展与应用前景展开对话,交流当前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拍一张照片,系统就能智能识别食物的成分,同时精确计算热量与营养含量。”曹瑞透露,“广东联通与南方医院携手打造大健康服务生态体系,推出了个人健康管理APP‘NOW健康’。由专业教练、营养师、医生为用户度身定制健康计划。系统还支持隔空陪跑、AI运动和食物识别等功能,而且智能穿戴设备可精准检测,实现健康数据的追踪分析。”
  不仅如此,华为与南方医院战略合作,在医院5G+AI创新探索、融合网络建设、数字底座优质提升、医疗信息创新、组织文化和人才培养等进行全面合作。据广东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马治远介绍,目前,华为也在AI、区块链等领域,开始助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智慧医疗AI科研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病床数500张,广州又增一所高水平儿童医学中心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11-06 21:19
       儿科医学医护力量仍在加紧培养,优质的儿科专家资源依然稀缺。但通过组合现有资源,将儿科医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组合,也能更好地服务儿童病患。6日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正式成立。通过整合儿科及相关专科实力,儿童医学中心将为广大患儿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未来的儿科医学中心将有500张病床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周敦华教授介绍,目前的儿科有儿科血液(含儿科肿瘤、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科)、儿科神经内分泌、儿科呼吸、儿科风湿免疫、新生儿及儿童重症、儿科心血管等专科。目前拥有180余张床位,未来的儿童医学中心床位将逐步扩大至400-500余张。专科将纳入小儿外科、小儿耳鼻咽喉、眼科、口腔及保健等。
      “我们的儿科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和小儿神经内分泌专科等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专科不全限制了拳头专科的发展,也影响患儿的就医体验。”周敦华教授说道,成立儿童医学中心的目的在于完善专科建设,让各专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为广大患儿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诊疗服务。
       儿童医学中心学术带头人方建培教授说道,中心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依靠这个大平台坚持面向儿童健康重大需求和国内、国际医学前沿,进一步打造核心优势,着力于解决儿童疑难重症诊治、儿科高级人才培养、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为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据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成立于1934年,是广东省内最早成立的儿科、广东省首批儿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单位,也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儿科黄绍良教授荣获第四届“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2019年方建培教授荣获“第七届中国儿科卓越贡献医师”奖。李文益教授和方建培教授曾经承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及广东省儿科学分会主委。
       重点突破一系列优势项目
       更好地服务儿童病患
       据悉,作为优势专科,儿科血液(地方病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临床诊治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198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特性的研究,1998年在国内首次采用同胞脐带血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2002年世界首例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均移植成功。至今共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500余例,其中治疗地中海贫血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治疗白血病达国内先进水平。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5年治愈率在90%以上,达国际先进水平。“儿童脐血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获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建的儿童医学中心,将在白血病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儿童糖尿病的规范治疗、新方案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等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努力,更好的服务儿童患者,提升治疗效果。
       小儿神经内分泌专业目前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多个疑难病种的诊疗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严格进行规范化的儿童神经内分泌疾病单病种质量管理。开展自体脐血回输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和免疫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小儿呼吸专科建立了小儿纤支镜室及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对重症肺部疾病,特别是移植后的肺部合并症有丰富的经验。小儿风湿免疫专科是广东省综合性医院中最早建立的儿童风湿免疫专科,擅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川崎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难治性哮喘、难治性肾病、先天性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诊治。小儿心血管专科对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对儿童输液港的安置具有丰富的经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 委书 记王景峰教授表示,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科人的任务越来越重,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医院希望借助儿童医学中心这个大平台,进一步提升儿童医疗及预防保健水平,更好地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成立仪式后,现场还举行了学术交流活动。来自省内多家医院的知名儿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儿童疾病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2: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携手中俄医学研究中心,重点攻克神经科重大慢性病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11-06 21:17
       11月6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周年院庆大会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医学与健康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央统战部领导、院士嘉宾、省卫健委领导、暨南大学领导、医院领导班子及兄弟医院领导等一同见证了院庆点亮仪式,共同庆祝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
       本次大会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 记闭思成主持。暨南大学党委 书记林如鹏在致辞中表示,暨大附一院自成立之初便将“为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国就医提供保障”作为使命,主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发展,擦亮了暨南医学金字招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表示,40载弦歌不辍,暨大附一院为护佑全省人民、海内外华侨健康作出了贡献,赢得了好口碑!
       会上,暨南大学慢性病研究所、暨南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当天下午,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医学与健康发展论坛隆重召开,众多三甲医院领导出席院长论坛,高度聚焦广东高水平医院发展战略,各自分享了打造高水平医院的经验。
       厚积薄发四十载 终成高水平医院
       1978年,为顺承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国就医之需,经时任全国人 大副委 员长廖承志先生倡议,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在广州设立一所大型医院,命名为广州华侨医院,亦作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
       1981年,广州华侨医院正式开院,直属国务 院侨办领导,由暨南大学代管;2001年更名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初期,在中 共中 央组织部的调遣下,170多名当时国内外极具影响的医疗骨干、教学名师走进医院,成为医院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院庆大会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院长作《医院40年发展沿革报告》,深情回顾了医院发展的脉络:
       医院发展第一阶段是“开天辟地”的艰苦创业阶段,从1978年筹建,1981年正式开业到1989年老住院大楼落成,形成550张住院病床规模。医院与奔涌的改革大潮同频共振,在一批全国著名老专家教授的带领下,纵横驰骋,移山填海,一举奠定了医院在南粤甚至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1990-2011年是医院发展“继往开来”的第二阶段。在550张病床基础上,医院专科门类、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医教研水平持续提高,获批国内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特别是针对港澳地区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取得了卓越成绩,同时为医院后续跨越发展积蓄了力量。
       2012年-至今为医院“茁壮成长”的第三阶段。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改革、前进。随着2012年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医院开放床位达到1922张,医院进入了创新创优创强的快速发展阶段。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技术进步一等奖、Nautur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每年数十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批国内先进水平的临床新技术等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在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在无年报综合组评级为最高级A级,位居全国第二;202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医院15个学科入选全国百强;同年,医院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医院派出3批89位白衣战士,以接力的形式在荆楚大地上“打满全场”,筑起疫情防控的有效防线,出色完成守粤、护校、援鄂支边等任务。
       徐安定表示,医院始终以“名院+侨院”为立院根本,服务党和国家大统战工作格局,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学科群。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立辐射粤港澳及全球华人华侨的医疗服务体系和互联网医院,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暨大慢性病研究所揭牌成立
       作为院庆大会的重要环节,在场领导嘉宾共同见证了暨南大学慢性病研究所、暨南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相继揭牌成立。
       “一带一路”的政策,进一步提升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俄罗斯作为我国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响应者和参与者。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由中国工程院杨宝峰院士提出、哈尔滨医科大学与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共同发起,由包括暨南大学在内的中俄两国120余所高水平(医科)大学组成,是中俄两国大学间成立的规模最大、参与院校最为广泛的合作联盟。
       杨宝峰院士介绍,在中俄医学领域合作的大环境下,暨大附一院以其独特的侨院特色建立新的中俄医学合作中心,旨在切实推进国际高校师生交流、学位互认、学分互转等合作模式发展,加强高校科研合作和新技术应用转化,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促进中俄两国医学技术的共同进步。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暨大附一院张水兴副院长介绍,暨大慢性病研究所将把慢性病研究所建设纳入高水平医院建设规划,依托医院现有各相关临床及研究院PI团队,以“院士联合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建设暨南大学慢性病重点实验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21: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WDEFENDER 于 2021-11-7 21:22 编辑

2020届艾力彼医院竞争力中日韩最佳医院100强&中国·东盟最佳医院100强



中日韩最佳医院百强分布情况为:日本上榜医院34家;中国内地上榜医院32家,新增三家医院上榜,中国台湾上榜医院10家,相较上年减少一家,中国香港上榜9家,新增一家医院上榜;韩国上榜医院15家,相较上一年减少3家。 从上榜医院等级(根据各地划分方式)来看,日本上榜的医院均为日本特定机能病院,中国内地上榜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韩国上榜医院均为上级综合医院,中国台湾上榜医院均为医学中心,香港上榜医院的9家医院中7家为联网总医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市脑神经重大疾病研究与创新技术转化重点实验室今日正式挂牌
九派新闻
发布时间: 11-09 23:1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11月9日上午,广州市脑神经重大疾病研究与创新技术转化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实验室正式挂牌
       为更好推进医院脑病实验室建设,支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科技攻关,在广州市科技局、中山大学等部门的支持下,2021年4月医院正式获批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市校(院)联合资助(登峰医院)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广州市脑神经重大疾病研究与创新技术转化重点实验室。结合项目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实体化建设、加速脑病学科群科研工作推进,2021年10月,医院正式成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实验室。
       该实验室是脑病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以脑重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与“创新诊疗技术的临床转化”为中心,设有六大研究方向:(1)儿童心理与行为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神经保护治疗靶点;(2)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免疫相关机制及早期诊断;(3)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修复治疗;(4)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基因诊断及神经再生治疗;(5)鼻颅底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诊疗转化;(6)脑病相关新型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其研究内容涵盖自小儿至老年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并同时兼顾患者的神经康复研究。
       以“脑病中心”及“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为依托,中山三院于脑病实验室组织了一支研究型领军人才队伍。以戎利民院长为首的多名兼具丰富的基础机制及临床诊疗研究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指导脑病实验室的建设。
       同时,脑病实验室积极从国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引进科研人才,吸引了一批在神经科学基础研究、干细胞治疗研究、人工智能诊断研究等领域的精英翘楚加盟。目前,脑病实验室共有高级职称70余人,硕士生导师70人、博士生导师30人
       在平台和团队的支撑下,近年来中心研究亦获得了多项瞩目成绩,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课题)10余项,“基于血脑屏障破坏的缺血性卒中关键免疫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神经性吞咽障碍咽喉部重塑机制的新发现及临床应用系列研究”两项研究荣获2020年度省部级科技奖,“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正式进入临床转化。与此同时,中心在儿童自闭症、抑郁症、脊髓损伤、老年痴呆症、鼻颅底疾病、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研究上亦陆续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开展,脑病平台实验室建设按照三步走计划有序高效进行,其中一期构建在黄村奥体实验中心,二期构建在萝岗医学实验中心,三期天河本部实验医学中心。目前,脑病实验室黄村奥体实验中心已建成,并引入膜片钳、单细胞测序仪、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等多种先进科研设备,可充分满足脑病诊疗研究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壕了!全国首台高端CT等大型设备落户广州市一医院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11-11 15:24
       11月11日,技术引领全球的国内首台SOMATOM New Force(双源CT)、华南地区首台Elition 3.0T磁共振率先落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两部设备的加入,将极大缩短来院患者的就医检查时间,优化就医流程,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满足广州地区患者就诊需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魏新华介绍,全新引进的Elition磁共振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高端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利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该设备有更快的检查速度,18秒钟完成不用对比剂的冠脉检查;2分钟可以完成头颅检查;以往需要20分钟才能完成的上腹部检查也可以在2分钟内检查完成,另外可以对全身肿瘤进行分子水平、代谢水平的早期诊断。
       超高端双源CT可以进行超低放射剂量检查;一次肺部低剂量CT检查仅仅相当于5次胸部X线的放射剂量;对于高心率、心率不齐冠状动脉检查有明显优势;同时可以对全身血管进行大范围联合检查;而双能量CT检查对于肿瘤病变、痛风结节、尿道结石等有精准的诊断效能。
       据了解,今天是该院建院122周年的日子。早在1899年,光绪25年间,“方便医院”发端于清末疫病流行、民族危亡时刻,被誉为“九大善堂之首”。彼时,救死扶伤、方便大众,正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立的初心。
       该院发源于善文化,此次新设备投入使用,也将首先惠及市民。就在昨日该院举办的“慈善音乐会”上,医院送出10个免费肺部CT名额给线上观众。医院党委**、院长曹杰表示,“新设备开机后,我们将持续为群众‘发福利’,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践行为群众办实事。‘方便’群众的初心不改。”
       两台大型设备的开机启用,将有更安全的检查环境,让被检查者更舒适,更清晰的成像技术,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肌肉等系统的疾病检查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捕捉到微小病灶,提高病灶检出率,为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23: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1岁的中山一院立志:扎根中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

https://m.mp.oeeee.com/oe/BAAFRD00002021111162312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2 13: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111周岁中山一院振翅再高飞:搭建“6+1”战略框架 打造国际一流医学高地
来源:金羊网 作者:许张超、陈辉 发表时间:2021-11-12 06:51
       跋涉过百废待兴的崛起之路,翱翔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南粤大地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这只岭南医学的“领头雁”,正向着国际一流医学高地振翅再高飞。
       11月11日上午,中山一院建院111周年庆典大会举行。广东省副省 长郭永航,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等出席庆典活动并讲话,庆典活动由中山一院党委书 记骆腾主持。
       回首
       医病医身医心 救人救国救世
       “‘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祖国哪里需要、人民哪里需要,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这是中山一院人的底色。”肖海鹏说,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迎战非典到抗击新冠,从省内外对口帮扶、援疆援藏到远赴国外开展医疗援助,中山一院践行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
       羊城晚报记者获悉,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截至11日,中山一院先后派出213人次奔赴全国与海外抗疫。中山一院援助队伍足迹遍布湖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南、湖南、福建、云南等多省市;另外,派出两批抗疫医疗专家驰援塞尔维亚,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128场,把中国成功的抗疫经验带到塞尔维亚,援塞专家还获颁塞尔维亚最高荣誉勋章。
      “仁心妙手的‘八大金刚’、‘送瘟神’的寄生虫学家陈心陶、麻风克星秦光煜、儿科病毒实验室创始人钟世藩、著名内分泌学专家周寿恺……这些杏林翘楚,将中山医魂代代传承发扬。”肖海鹏表示,建院以来这些英才的奋斗、创造与奉献,成就了中山一院的底气、底蕴、风格、气派,他们是中山一院的脊梁、医魂、传奇、荣光。
       在庆典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表示,中山一院创造了无数中国医学的第一,扮演着岭南医学“领头雁”的角色,成为岭南医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独具特色的岭南医学,与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医学、以成都为代表的西南医学、以长沙和武汉为代表的中部医学、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医学,共同成为‘西医为术、中医为本’的中国特色的新医学。”
       展望
       将构建多院区 协同发展新格局
       据悉,“十三五”期间,中山一院全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纵向科研经费增长79%,国家自然基金数量增长40%,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和授权专利数量均增长近三倍,疑难危重病人收治率从48.9%上升到86.5%。目前,中山一院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已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
      “南沙新院翩然亮相,‘最强大脑’脑科学中心待时而出,国家人体组织器官移植与医疗大数据中心应运启用,医学综合楼已破土而起,临床研究大楼将拔地而立……”肖海鹏介绍,中山一院将构建多院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医学中心。
       据介绍,围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中山一院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为抓手,提出了“非常6+1”的战略构架,未来将建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医学先进科技创新中心、医学拔尖人才培养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示范中心、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模式体制与机制创新中心、党建与优秀文化创新中心;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与辐射中心
       另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主体建筑已全部竣工,预计年底可全面交付使用。南沙医院南北两区以中轴连廊贯穿连成一体,按照系统谋划、一体多翼、科学布局、特色发展、重点突破的战略思路,集中多学科优势进行同质化运营,将建设成为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医学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及生物医药的人才摇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3 1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国辉院士领衔攻关难治性脑病!暨大附一脑科医院揭牌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11-12 21:28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事关患者的生死和核心功能的恢复,可这一课题却是世界级的难题,治疗起来特别困难。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领衔的粤港澳神经医学中心的强大科研实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科医院12日下午正式启动,通过临床和基础科研相结合,重点瞄准中枢神经损伤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
        该院还在医院阳光大厅启动华医先驱浮雕墙揭幕仪式。医院党委书 记闭思成主持仪式。暨南大学宋献中校长、叶文才副校长、梁仲景校董、苏国辉院士、广东省医院协会黄力会长、医学部孟宪军行政副主任等出席了仪式。
       铭记历史 医院先驱雕像揭幕
       建院初期,在中组部的调遣下,来自国内外颇负盛名的医疗骨干、医学教师走进暨大附一院,成为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奠基人,建院先驱与坚强一起成长,与意志共同收获。
       在40周年院庆之际,暨大附一院用先驱浮雕墙的形式,铭记他们的光辉功绩,激励医院所有员工劲往一处使,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添砖加瓦。
       据徐安定院长介绍,位于阳光大厅中心位置的浮雕墙是以骨科专家邝公道,眼科专家李辰,血液科专家郁知非,感染病专家朱师晦,护理专家黄爱廉,首任院长伍汉邦等为原型的先驱雕像,先驱们面向每天人来人往的医院大厅巍然而立,行稳致远的美好景象正是先驱们为之献身的目标和理想。
       暨南大学校董梁仲景在讲话中谈及了个人的感受和期待:一是对医院表示感谢,感谢暨大附一院40年来救死扶伤逾万里,乘风破浪越沧海,育良医而泽港澳,为母校争得无限荣光。二是期望医院全体员工能够传承先贤们创业的精神,沿着“侨院+名院”的目标,抓住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契机,抓好“侨”字特色医院建设,为国内广大民众及海外侨胞健康服务,为粤港澳医学教育的发展担当主力军的责任。
       建高水平院中院治脑病
       面向全球招募高水平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重大脑疾病的防治和促进脑健康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重大战略需求。
       仪式上,医院党委书 记闭思成还宣读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脑科医院的通知》,在全场领导与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暨大附一脑科医院正式揭牌成立。随后,敦聘苏国辉院士为暨大附一院特聘教授和脑科医院首席科学家的仪式同期举行。
       暨南大学宋献中校长给苏国辉院士颁发了聘书,并寄语暨大附一院以脑科医院的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暨南大学侨校优势,加大广东、香港、澳门区域医疗脑科学研究联合中心和医疗联盟建设,强化脑重大疾病的机理机制研究,在疾病的诊疗靶点方面积累原始性创新,为建设健康湾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脑的健康关乎身体的各个方面,暨大附一脑科医院作为暨南大学粤港澳神经医学中心的重要临床基地,以苏国辉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徐安定教授为首席临床专家,联合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的相关医疗机构和学术单位,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立足大湾区,围绕重大脑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通过组建“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研究-产品转化”全链条的国际一流人才团队,打造“产学研和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模式,构建跨单位的、开放的神经医学创新研发平台和临床诊疗中心,促进脑健康事业发展。
       苏国辉院士表示:“受聘为首席科学家,既感到非常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履行专家职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组建技术团队,承担起首席科学家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推动脑科医院的发展。”
       据悉,苏国辉院士团队,目前已经获得国家批文,正加紧推进骨关节炎症的干细胞药物三期临床试验。而干细胞药物的下一个研发方向就是脊髓炎、视神经疾病的治疗。“我们团队还发现特定条件下,脑胶质细胞能转化为神经细胞;我们还从食药同源的枸杞中发现了枸杞多糖、枸杞糖肽对神经系统的保护功效……”,苏国辉院士告诉南都记者,这一系列的基础研究,最后都要作用于临床,并在得到临床验证后让更多的患者获益。“暨大附一院脑科医院,就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
       徐安定院长介绍:“暨大附一脑科医院是医院紧密对接新时代人民生命健康需求,结合粤港澳区域优势,大力整合校内、院内优势资源设立的。有了苏院士的指导和帮助,脑科医院的发展如虎添翼,必将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
       为了建设好脑科医院,目前暨大附一院正面向全球范围广发英雄帖,招募全球范围内的神经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加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6 14: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投入、科技加持,广东妇幼健康事业获长足进步
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
2021-11-15 22:35
       投入数十亿元用于县级妇幼保健院省级;惠及195万城乡妇女推进“两癌”筛查;相对高发的出生缺陷免费进行初筛……广东省妇幼保健事业经过加强投入、重点突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核心指标,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11月15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广东省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介绍了广东“十三五”以来全省妇幼健康保障情况。
       妇、儿医生短缺现象得到缓解
       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是一个地区卫生、健康水准的核心指标。而在广东,这些关键性指标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稳定在发达国家同等的水平。
       徐庆锋表示,2020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18/10万、2.13‰、2.91‰,与2015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1.94%、婴儿死亡率下降了19.3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16.14%。
      “这些指标的背后,是广东紧紧围绕生育政策重大调整,实施全省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所取得的。”他透露,广东已经建立由194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79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组成的、省市县全覆盖的救治网络,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得以进一步降低。
       十三五期间,广东正在通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对妇幼保健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提质。2017-2020年,广东实施县级妇幼保健院升级建设项目,支持欠发达地区61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升级建设,优化欠发达地区妇幼健康服务供给。同时,广东通过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优先招收培训产科、儿科医生,开展转岗培训等办法,2017-2019年,三年间培训产科医生3000人、儿科医生1092人,有效缓解产儿科人才紧缺现象。
       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财力支持,妇幼保健的相关事业不断进步。以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两大肿瘤——宫颈癌和乳腺癌为例,广东实施“两癌”免费检查项目,2017-2020年就惠及195万粤东西北地区城乡妇女。
       重点出生缺陷病种实施
       免费初筛发生率同比下将近1/4
       新生儿出生缺陷,不仅关乎具体的家庭,其后续的治疗、康复、照料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随着三胎政策实施,高龄夫妇生育三胎时出生缺陷风险升高。
       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广东也一直在努力。徐庆锋透露,广东省通过“省指导、市诊断、县筛查”,实现群众免费筛查,不断优化筛查病种和技术,持续提高干预能力持续。
       2020年广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7.78/万,较2014年的312.57/万下降了23.9%,唐氏综合征、重症地中海贫血等严重致死致残性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省项目总体完成率为93.5%,共开展孕妇地中海贫血筛查124.4万人,唐氏综合征筛查78.3万人,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筛查85.5万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99.4万人,听力筛查98.5万人。筛查发现严重结构畸形720例,重症地贫899例,落实相应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效果明显。
       下一步,《关于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印发实施,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全省全覆盖,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婚姻家庭辅导和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正牵头国家级“云上妇幼”项目

       作为省级妇幼保健网顶单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也在通过促进规范化管理、加强妇幼人才培训、推广妇幼健康新技术、完善危急重症救治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带动全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
       医院党委书 记黄汉林介绍,目前全省以构建省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指导中心、市级妇幼保健院为纽带、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网点的一体化妇女儿童急危重症救治网络、先天性疾病诊治网络和保健服务网络。各网络现有300个分中心,1200多个基层医疗单位,其中危重孕产妇转运网35家、危重新生儿护理抢救转运网38家,通过快速转运通道,提高全省孕产妇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救治能力。
       同时,省妇幼正牵头实施国家“云上妇幼”项目,将通过远程妇儿健康服务平台,提供远程实时指导等服务,实现服务纵贯省、市、县、乡、村五级,让边远地区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省级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为广州新增2500张妇儿专科床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复旦版全国百强医院,其规模和优势专科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都有着极大影响,2020年还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中心副院长李庆丰介绍,市妇儿目前运营院区5个,在建院区3个,现有床位1700张,全面建成后总床位数可达4200张,比现有床位数增加2500张。
       2021年,市妇儿中心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列为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将在巩固好现有覆盖全国12个省(区)的78家技术协作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向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加大中心品牌、人才等输出力度
,进一步扩大优质妇产儿资源的辐射范围,完善区域妇儿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深圳:
       科技加持保障母婴安康
       近年来,国家连续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深圳作为一个年轻城市,适龄生育人群非常庞大,做好这一庞大人群的妇幼保健工作,则需要城市下大力气推进。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创表示,面对放开生育新形势,深圳正在通过优化妇幼保健机构矩阵化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等举措来保障母婴安康。
       目前,深圳启用推广“深圳妇儿通”微信小程序,作为网络版《母子健康手册》,为孕产妇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孕产妇手机在手,即可随时随地接受母婴保健知识宣教,快捷上传、查阅各类检查监测数据结果。对全市掌握生育全程服务大数据、开展后续干预等服务提供了良好支撑。
       韶关:
      “两癌”筛查,让1600多名女性从中获益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在粤北韶关,正在以免费“两癌”筛查项目为抓手,来保障城乡女性的健康。
       韶关市卫生健康局局长胡德宁介绍,韶关从2017年开始实施“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将流动体检车开到乡村,将筛查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并逐步从为农村妇女提供筛查延伸到城乡妇女,优先保障农村妇女及城市生活困难妇女。全市共为约16万人提供了免费“两癌”筛查服务。
       在宫颈癌方面实现早诊早治696人,节约医疗费用2.8亿元;在乳腺癌方面,实现早诊早治944人,节约医疗费用1.4亿元。“通过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节约卫生经济费用,降低“两癌”死亡率,提升妇女健康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7 2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项目承建单位中建八局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幕墙和园林景观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细部收尾工作.

其中,机电管线及设备安装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末端安装及系统调试工作,室内精装修已完成80%, 大型医疗设备正逐步进场配合、安装.

该项目位于南沙区明珠湾区起步区横沥岛,建筑总面积51万平方米,规划病床数量达1500张,建设总投资48.23亿元。建筑设计方案围绕“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智慧城市、岭南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高标准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建设。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 ... ec4af7243d367b.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0 13:48 , Processed in 0.09528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