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3 23: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州市红岩路改造及柳州站西广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柳州市红岩路改造及柳州站西广场工程
项目概况:本次设计工程包含红岩路改造、柳州站西广场建设工程,其中红岩路改造包含红岩路临时道路工程和规划红岩路改造。①红岩路:红岩路改造范围为红岩路的鹅山路~柳州电务段,线路全长为836.943米。本次改造路段基本为南北走向,其南起于鹅山西路路口(柳州电务段),顺接现状红岩路,向北终于鹅山路路口。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8~58.25米,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
②柳州站西广场设于改造的红岩路中部,为柳州市红岩路与柳州西站房接驳处路由,包括西站房广场地面及地下空间,用地面积:12986.6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563.66平方米,包括出站通道、地下疏散空间、设备用房、地面楼电梯间、管道井。
本工程总投资为93560.952万元。项目拟定2016年7月~11月,建设25米宽双向4车道的临时道路和西广场及其西站房。临时道路计划2016年11月建设完成后使用至2018年末东广场建成;2018年11月,封闭西站房,建设规划红岩路和和西广场二期。红岩路计划于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西广场二期不属于本评价内容。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
(—)施工期
1、大气环境影响: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和过程中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大气中,建设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施工机械排放尾气,污染物主要有CO、NO2、THC。
2、水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排放对施工区附近的地表水体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噪声对沿路红岩一区、红岩二区等居民点的影响。
4、固体废物影响: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拆迁建筑垃圾。
5、生态环境影响:路基开挖等施工活动引起植被破坏,影响生态环境。
(二)营运期
1、大气环境影响:营运期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道路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TSP、CO、NO2。
2、水环境影响:项目运营期水污染源主要是路面初期雨水。
3、声环境影响:道路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敏感点的影响。
4、生态环境影响:道路沿线景观和植被改变。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扬尘点经常洒水降尘;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加强设备、车辆的维护保养;物料运输车辆在经过敏感点时减速慢行。
2、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不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龙泉山污水处理厂处理。
3、声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布置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设备布置远离声环境敏感点;临敏感点一侧设置临时隔声围栏;在红岩一区、红岩二区等敏感路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次日昼间6:00)之间施工,如特殊工艺需要夜间连续施工,必须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日向施工场地周边居民公告后才能施工。
4、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往当地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处理;拆迁建筑垃圾及时运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处理。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注意加强水土保持,对施工造成的裸露地进行恢复植被或复垦。
(二)营运期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道路两侧植树绿化,禁止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上路。
2、水环境保护措施:完善道路两侧排水设施建设,接纳的路侧污水须达标才能排入本工程污水管网。
3、声环境保护措施:对敏感点影响较大的路段,采取敏感点安装隔声窗、密封条等措施;设置噪声防护距离,在道路两侧实施规划时,尽量满足噪声防护距离的要求;后规划建设的敏感建筑不能满足噪声防护距离时,其自身应采取噪声防治措施;道路两侧种植乔木,起到一定的隔声作用。
4、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设置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处理。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做好道路绿化,绿化植被选择本地易生耐活树种。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柳州市红岩路改造及柳州站西广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项目建设后可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施工期的废水、扬尘、噪声、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等的影响,运营期的道路扬尘、汽车尾气及交通噪声等的影响。在认真落实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情况下,建设和营运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项目建设可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