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9-11 15: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第一财经报道,上海临港已建成有3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建成的长度可达80公里】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功能之一: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地上“蜘蛛网”密布、因管线维修经常给道路开“拉链”等问题,还能够彻底解决因暴雨而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国际经验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2017-07-06
亚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经验
亚洲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日本为代表,以规划先行、法规完善和技术先进为特征。早在1926年,日本的千代田就开始兴建地下综合管廊,1958年东京也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日比谷、麻布和青山地下综合管廊是东京市最重要的地下管廊系统,采用盾构法施工,建于地表以下30多米处,全长约1550米,直径约.5米。日本十分重视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1963年制定了《关于建设共同沟的特别措施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日本相关部门需在交通量大及未来可能拥堵的主要干道地下建设"共同沟"。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福冈等近80个城市已经修建了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这对日本满足民生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目前是世界上综合管廊建设速度最快、规划最完整、法规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至2001年,日本已建成超过600公里综合管廊,亚洲名列第一。日本的地下管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技术上性能好,尤其是防震性好;2)形成了专门的立法,1963年颁布《共同沟实施法》;3)成立专门主管部门,1991年成立专门的地下管廊管理部门,道路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使用的管线单位情况进行综合管廊的设计和建设。
在日本的综合管廊建设中,政府起到了主要作用。综合管廊作为道路的一个附属工程,建设资金由政府提供,管理由交通运输省下属专职部门管理。在建设阶段,道路管理者(政府)承担大部分的建设费用,管线公司承担小部分建设费用(主要是管线的建设费用);在运营阶段,政府承担小部分维修管理费用,管线公司承担大部分维修管理费用。
建设阶段投融资机制
前期组织规划、建设、运营由都市建设局统一负责。建设基金来源于包括建设省的建设基金、道路公团的建设基金、地方政府的建设基金等
建设投资若道路为国道,则道路管理者为中央政府,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共同沟的建设费用。
若道路为地方道路,则地方政府承担部分共同沟的建设费用,同时地方政府可申请中央政府的无息贷款用作共同沟的建设费用
后期运营由专业公司负责后期的运营管理,其管理费用由政府与各管线单位共同承担,费用承担比例由所属管线在共同沟中所占的体积或面积综合确定。
亚洲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在滨海湾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埋深约3米,全长约3.9公里,集中纳入了供水、通信、电力和垃圾收集系统。该管廊成为保障滨海湾建设世界级商业和金融中心的"生命线",也体现了新加坡在市政建设方面一贯的"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先进理念。管理方面实行严格的规划许可制度,规划制定与实施由市区重建局负责,规划方案的通过需要经过专业团队提出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国会审议、公开发布四个程序,方案经国会通过具有法律效力,规划能够较好地执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