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什么这里的6G实力这么强
中信科移动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孙韶辉(左)与研发人员讨论6G全息沉浸式通信业务的技术细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张莹
眼看着,6G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11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年6G发展大会上传出消息: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第一阶段关键技术试验,明确6G主要技术方向;第二阶段技术方案试验,面向典型场景及性能指标,研发6G原型样机;第三阶段系统组网试验,研发6G预商用设备,开展6G关键产品测试。
完成这三个阶段后,6G将进入试商用和商用部署阶段。全球业界普遍预计,6G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
5年后,你或许就要考虑更换6G手机,体验6G带来的全新服务与应用了。
什么是6G
手机与卫星直连,远不止网速提升十倍那么简单
什么是6G服务?和现在的5G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每天上网、刷视频所用的移动通信信号,其实仅覆盖了地球总面积的6%。更广阔的海洋、沙漠与森林,至今仍大多处在移动信号难以触达的地带,与“数字世界”基本隔绝。
中国信科集团总部位于湖北武汉,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孙韶辉是我国移动通信6G推进组的标准工作组负责人,也担任集团旗下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科移动”)首席科学家。
他介绍,6G最大的变化,是将实现通信卫星与地面网络、低空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空—天—地—海”无缝覆盖的全域网络,让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能随时畅享高速互联。
同时,6G将带来比5G高十倍以上的速率,人类通信将进入万兆时代。通信体验将从“高清视频”迈向“全息/空间通信”,远程诊疗、跨城课堂、演唱会和体育赛事等都有望呈现近乎“在场”的沉浸体验。
在中信科移动实验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体验了一把正在试验中的全息通信。
戴上类似于VR眼镜的全息眼镜后,记者眼前同时呈现出两个球形画面:左侧是实验室的真实环境,右侧是非洲大草原。向左转头,沉浸式进入实验室场景;向右转头,即可身临其境地欣赏非洲草原上的迁徙画面。画面中,即使是最细微的动作、光影的变化乃至动物的毛发飘动,都能纤毫毕现在眼前。
“未来,哪怕相隔万里,只要戴上这一眼镜,虚拟会议、全息社交、远程医疗等都将成为现实。”中信科移动总经理范志文表示,即将到来的6G时代,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在产业应用上,6G超大带宽让海量设备高速互联,把时延压缩至毫秒级、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远程精密操控成为可能;产线可在分钟级完成柔性调整;无人机、无人车的规模化协同作业将成为常态,良品率与生产效率将显著提升。
6G网络自身,也将更“聪明”。系统可根据不同区域乃至单个用户的实时需求,进行智能资源分配,实现从“以网络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比如,当视频通话需要时,网络将自动优先保障,极大提升通信的稳定性与资源利用效率。
湖北6G实力有多强
“国家队”主力,手握数千项专利
6G的最大变化,是将通信卫星与现有地面网络融合。通信卫星的发射组网,至关重要。
大家熟知的美国的星链星座,目前已累计发射卫星1万余颗。
与美国星链类似,我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申报多个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其中,超过1万颗低轨卫星的星座包括:中国星网的GW计划、上海垣信的G60(“千帆”)计划以及蓝箭鸿擎的HH3计划。前两个计划已从2024年启动组网建设。
北京时间11月10日10时41分,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孙韶辉说,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正持续提速,预计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初步组网商用。
“目前,卫星互联网的第一阶段商用主要面向远洋货轮等行业用户,提供移动宽带服务。大众用户通过手机直连卫星的方式,暂时仍以语音和短信为主;能够支持高速上网的卫星宽带直连手机能力还在技术攻关与测试中,但在不久的将来会普及大众。”孙韶辉解释,面向行业的卫星互联网通常使用更高频段的无线信号,这类信号穿越大气层时衰减更明显。为确保稳定接收,现阶段移动宽带业务的接收终端体积较大,尚无法集成到手机中。未来,手机直连卫星将通过更低频段来实现,届时,消费者有望使用现有尺寸的手机,通过卫星互联网观看高清视频、网上冲浪。
在中信科移动卫星互联网实验室,两款已投入使用的Ka频段移动宽带接收终端,已可用于车载,其尺寸约相当于一张小学生课桌的桌面大小。
“公众体验卫星互联网,很可能将从搭载此类终端的车辆开始。”孙韶辉表示,开上这样的车,穿越沙漠与森林、驾船驰骋海洋,无需担心“无信号”,观看高清视频也不在话下。
中信科移动,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先行者与核心参与者之一,是这一领域妥妥的“国家队”主力。公司牵头开展星地融合及卫星互联网标准体制研究,全面参与基于5G体制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论证与标准制定,是全球范围内卫星NTN(非地面网络)与星地融合技术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早在6年前,中信科移动就已开始布局6G。目前,公司已有数千项6G专利,在星地融合、超维度天线、内生智能等关键技术上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发布了8本6G技术白皮书,公司专家还担任了国际电信联盟5G/6G评估组主席。
11月8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6G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约占40.3%,位居全球第一。
在湖北,除“国家队”中国信科集团外,涉及6G研究的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超过10家,拥有通信相关领域院士60多位。这些,将支撑起湖北在全球6G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6G怎么干
最高支持1亿元!在光谷布局6G产业集群
2025年,6G首次写进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布局。
2025年,国际电信联盟启动6G国际标准制定,全球6G标准竞争大幕拉开。
在湖北,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深入实施颠覆性技术策源、应用场景牵引等六大行动。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认为,6G要实现网络全域覆盖、场景智联,涉及网络架构、无线传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网络安全及个人隐私、关键元器件及核心芯片等技术和多个产业,湖北充满机会。
其实,早在2024年底,湖北6G工程中心就已获批。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多家运营商共建,在移动视频传输、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多场景覆盖、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中信科移动也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航天科工等单位共建创新联合实验室,承接星地融合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助力湖北抢占全球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
10月14日,在武汉举行的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知名院士、专家学者、运营商与产业链龙头代表等共同发起湖北省6G技术与产业创新行动倡议,为湖北抢占6G制高点按下加速键。
倡议提出:组建跨单位、跨学科的6G创新联合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多层次6G生态;聚焦低空经济、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开展6G典型场景试点示范;深化校企协同,共建实验室与产业学院,定向培养6G高端人才与卓越工程师。
下一步,湖北将推动成立链主企业联投的6G产业发展联盟,建设国内领先的6G及卫星互联网实验平台和试验网络,推动重点成果在移动通信、遥感测绘、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打造6G产业应用的示范区。
在企业层面,长飞公司研制的空芯光纤,已应用到我国三大运营商各自首条空芯光纤商用线路。空芯光纤光信号传播速度接近光速,比原来提升约47%,传输时延降低约30%,一举创下多项光通信传输世界纪录,将助力6G时代地面网速提升。
华工科技全球领先的1.6T及以上超高速网络通信光模块,在算力中心承担节点间数据搬运,更好满足6G时代AI训练中毫秒级数据同步需求。2027年,光模块生产基地将全面达产。
11月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顶尖人才(团队)专项实施办法,面向全球“喊话”6G等未来产业的顶尖人才,最高支持1亿元!
今年1月,中信科移动位于武汉东湖综保区的通信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封顶,预计明年全面投产,承载6G“空天地”网络装备的研发迭代和制造。光谷计划,在其周围着力布局6G领域顶尖人才团队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