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4 09: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XXX强调,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09: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聚辰股份:拟2800万元增持武汉喻芯半导体股权至15.07%

【聚辰股份:拟2800万元增持武汉喻芯半导体股权至15.07%】《科创板日报》23日讯,聚辰股份公告,公司拟使用2800万元自有资金增加认购武汉喻芯半导体98.6178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喻芯半导体的股权比例将由8.9623%增加至15.0660%。公司关联人武汉珞珈梧桐创新成长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本次增资前持有喻芯半导体13.8019%的股权,公司本次增资构成关联共同投资。喻芯半导体自2019年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NAND及DRAM存储器的相关技术研发,致力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综合全面的存储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09: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个不要怼天怼地怼LD了。

扪心自问:坛子里的大多数人的观念就很好吗?一大群左岸的整天说这里偏那里是乡里,都什么年代了?动不动说光谷我从来冇克过,几偏的位置啊。都是外地人在那里。

右岸的动不动说你们江滩如何如何,左岸右岸好像觉得对岸和自己不是一个城市似的。

晴川的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好像后妈的伢。

搞个CBD,你左岸搞了我右岸也要搞。左岸的是你泛海搞了我二七也要搞,第三个一看不干了,我才是汉口的根啊,我也要搞一个。

这就是武汉,这就是武汉人的大众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还指望上面的官员能重点发展一地?早就拱翻了。

连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老上海人都改变观念了,就是发展浦东新区。成都是一路向南,每一个书J和**都这么干,终于搞出一个“国际城南”。西安的高新区我以前在媒体时去过,一个和我同年的美丽办公室主任接待的。那时候整个西安就属南边的高新区有现代城市的气息,别人也是一届一届地干。虽然那时候不如武汉东湖高新。

重庆也一样,轨道交通通到哪里,市民就在那里买房。很少听到重庆人说你茶园是农村,他两路是乡场。就武汉人至今还觉得出了三环都是乡里。



所以啊,批判武汉没搞好的时候,也问问自己,我们武汉人真的是敢为人先吗?真的是敢于改革创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09: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001 发表于 2024-12-24 09:01
武汉现在还在招商搞产业的只有光谷,其他地方彻底躺平了,一年下来就在忙活商改住

并没有,经开区还是有些成就的,招商力度很大,要把小米搞过来就牛了,另外我总觉得岚图和奕派的车标要改一改,岚图的车标放在引擎盖上会更好看,奕派不要太过于执着非要用集团的标,剥离出来设计一款像问界、深蓝那样的车标,或许会成为爆款,不要小看这个车标,车标是否好看也是能否成爆款的重要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0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又进了点光迅科技,有冲刺千亿市值的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09: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4-12-24 09:13
落后于西安很正常,西安高新区是西安的绝对主力,西安的绝大多数主要产业都在高新区。而且西安高新区这些年 ...

什么都往里面装,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只能说背离高新二字,别太在意那些虚名。武汉经开区、高新区各自形成专业分工,思路还是对的。当然,东湖高新区发展思路还有一些问题,未来高新产业拓展不够,省、市、区的管理估计远没有形成合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0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TB-CEO 发表于 2024-12-24 08:34
武汉高新区落后于西安这是我没想到的,可能是跟武汉高新区分散有关?武汉几乎各区都有不少高新企业,尤其 ...

西安高新区网页:“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这一块增量足够让它往前蹦几个位次。
其实中关村的搞法值得武汉借鉴——北京全城的高新区几乎全装进“中关村”的筐内,几乎每个区都有一块,谁跟谁都不挨着。分散在武汉各区的产业园,比如东西湖弄出的网安基地之类一大片,也不妨用这种管理模式,毕竟协调发展比同质竞争更有整体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09: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中西部几个还在发展壮大的省,别人是步调一致,在资源和禀赋远不如武汉的情况下,能集中资源强省会。成都是最先出成果的,随后是北边和南边,现在东边也是大出成效,虽然芜湖似乎内生力更强一些。连沿海拥有双子城甚至三子城的浙江和山东也在集中资源发展省会,便于和其他强省会竞争。湖北除了老SJ时代、红中时代外,老是反复打转。

武汉自己也是九头鸟风格,各自为战,很少看到做一件事是市里面强力推进。连个12号环线多年没建成,地铁落伍的西安都马上要通车了,更不提成渝早就通了。要知道当初武汉地铁除了比重庆慢一步外,是大幅度领先西部两大省会的。如今重庆和武汉的客流不相上下,落伍的杭州已经领先,马上还面临西安的挑战。

所以啊,九头鸟思维害人啊,就是各自为政,意识狭隘。当初四川搞改革开放,一直批判川西的地方官有“盆地意识”。湖北的,武汉的市民和官员不一样存在,我觉得叫九头鸟意识更贴切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10: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小米智能家电发力后,看看能否夺回第五,长存发力,且产业链完成聚集可以夺回第三。光谷必须进一步扩容,就看水果湖有否战略定力,且一路向东必须改为转头向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1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001 发表于 2024-12-24 09:01
武汉现在还在招商搞产业的只有光谷,其他地方彻底躺平了,一年下来就在忙活商改住

笑死...

有的人这贴发新闻只关注光谷搞成信息茧房,你就以为武汉其他各区,尤其是各开发区都不做事了吗?

移动互联时代了,有空不要只看论坛,也要自己多在网上搜集查找咨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1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奕派的车标很好看啊。。

反倒是岚图的不好看。。还不如集团的LOGO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1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武汉市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空中出海口”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入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建设。《方案》指出,加快构建高效通达全球主要货运枢纽和经济体的国际航空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推动“鄂货回鄂”“鄂货鄂运”。到2027年,武汉天河机场国际航线达到20条以上,武汉都市圈货物出口航空自运率达到90%。
协同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强武汉、鄂州两地机场“腹舱+全货机”航线布局协同,有序增开洲际航线,加密亚洲国际中短程航线。与上海、香港等枢纽机场合作开发“汉沪快线”“汉港快线”等特色线路。力争2027年国际“空空中转”航线达到25条以上,“汉港快线”达到每天5—6班,“汉沪快线”达到每天20班左右。
织密前置货站网络体系。探索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光谷货站模式,推动在武汉都市圈城市共建共营前置货站。探索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重要货源地城市布局异地货站。探索设立区域性海外航空物流中心,打通境外运输“最后一公里”。
加快对接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平台,打通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和光谷货站之间物流、信息流,提高协同作业效率。完善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贸易促进、海外仓综合服务、跨境支付等数智赋能工具,降低进出口贸易成本。
引导传统贸易企业、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通过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跨境出海。引导全球物流100强航空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区域运营中心、快件处理中心和专属货站。据了解,目前,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和光谷货站之间已实现了物流、信息流的高效对接。“从光谷城市货站过来的货物,已经过了收运、海关申报、查验、安检,再通过监管卡车运输到花湖国际机场,抵达花湖国际机场后可免于安检快速通关。”花湖国际机场公共国际货站现场负责人高振介绍,光谷货站、天河国际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已实现“货物直通、互为前置”的新业务模式,天河国际机场和花湖国际机场间货运互通、安检互认。
除了光谷货站,花湖机场还在黄石、黄冈建立前置货站。黄冈城市货站今年6月投用以来,已发送3900吨货物,国内营收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航线直达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黄冈本地货物,其他货物大多数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成都、重庆、山东、河南等地。
“武汉市联动鄂州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将使武汉和鄂州实现双赢。”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表示,光谷外贸总量约占武汉市一半、湖北省1/4,是电子零配件、医学试剂等国际航空运输偏好型货源集散地,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座专业货运机场,服务范围以武汉、湖北为主,覆盖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花湖机场为光谷外向型企业产品“出海”打造了一条空中自贸走廊。武汉市正在着力融入海上、陆上、空中“三个丝绸之路”,“双枢纽”有助于武汉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高品质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双向辐射和高端产业集聚发力的国际一流航空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10: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拍照片2024 于 2024-12-24 10:41 编辑
ddmao 发表于 2024-12-24 09:13
落后于西安很正常,西安高新区是西安的绝对主力,西安的绝大多数主要产业都在高新区。而且西安高新区这些年 ...


难道现在市里就没有定产业地图,引导经营主体精准布局、项目快速落地,促进产业错位发展吗?

本来一个区域就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呀,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叫健康有序发展?

什么年代了,还在盯着单一开发区排名叫唤,全市一盘棋的整体大格局在哪里?眼里只有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全域均衡协调发展还要不要了?站在最高层面来说,这个协调发展指的是,产业不止要布局东部地区,也要布局中西部;站在全市高度来说,协调发展指的是,产业不止要布局东湖高新,更要布局武汉经开区、临空港经开区和长江新区。

从感情层面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是东湖高新才是亲儿子,其他区域都是后妈养的,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从理性角度讲,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以前东部不少城市相对于武汉排名都是靠前的,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内陆以汉蓉为代表的城市排名不断蹿升,现在更是直追苏州。按你这个逻辑,人家东部沿海岂不是更要叫苦,为什么不把大项目好项目都布局在自家。

真的,你觉得东湖高新天字第一号重要,好资源好东西要吃干抹净就直接说,犯不着拐弯抹角隐藏自己那点小算盘。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考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遮遮掩掩着实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10: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发布新版产业地图,多区有变化!


2024年武汉市升级版产业地图已正式发布,将服务和引导经营主体精准布局、项目快速落地,促进产业错位发展。与2021年首发版本相比,多个城区及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的重点产业均发生变化。


据了解,2021年4月武汉市发布首部产业地图,在制作各区重点产业布局图时,以中心城区不超过3个、新城区不超过4个、功能区不超过6个主导产业为原则。2021年至2024年,武汉企业总量增长了约40万户,突破100万户,代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四新企业蓬勃发展,产业链布局更加丰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此次升级产业地图,武汉市各区重点产业同步更新。


升级版产业地图显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重点产业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居、软件及信息技术、氢能、低空经济,与此前相比,增加了“软件及信息技术”减少了“生命健康”,“通用航空”被“低空经济”替代,“新能源”产业则更加明确,聚焦发展“氢能”。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重点产业为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直播电竞”从重点产业中取消中心城区和新城区的重点产业也进行了调整,江岸区、武昌区均新增了文化旅游产业汉阳区新增汽车后市场产业,黄陂区增加了新能源、珠宝时尚、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

据介绍,升级版产业地图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可视、创新资源可查、政策规划速览、企业投资可用”,围绕“965”产业16条产业链、87个细分领域,形成6053家重点企业库、1548家创新资源库、502家重要载体库;聚焦重点企业、创新资源、重要载体、政策规划、应用场景等5个方面,共形成124张产业地图及1套重点产业政策规划,实现了功能、板块、数据等全面升级,构筑了“企业+平台+园区”立体化导引体系。

武汉市产业地图既是ZF的“智慧图”,也是企业的“引导图”。据悉,武汉未来将上线更多模块,不断丰富产业地图服务功能,为企业投资、创业提供更加便捷、友好的服务体验,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加快打造全球现代化产业重镇,汇聚强大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4 1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mao 于 2024-12-24 10:30 编辑
拍照片2024 发表于 2024-12-24 10:22
难道现在市里就没有定产业地图,引导经营主体精准布局、项目快速落地,促进产业错位发展吗?

本来一 ...


少胡扯了,武汉市从来没有把所谓产业都放在光谷,恰恰相反武汉市一直在搞所谓的均衡。能够"放"的市属企业,光谷几乎没有。光谷的产业主要是靠自己培育和招商引资来的。

什么东西吃干抹净?自己培育和招商引资各凭本事。我说的是扩区和不能再一年一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02:22 , Processed in 0.05236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