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Diabolik

[经济发展] 北京地铁信息平台专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4 01:3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abolik 于 2025-11-4 03:15 编辑

2025-10-31(周五,万圣节)

12号线263527人次(+9544,17日);
17号线北段98373人次(+2771,24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4 01:4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31日,大钟寺1733商业广场改造为1733商业食集正式开业。改造打破钢筋森林的束缚主打“自然生态 + 街店游逛”新模式,是自然、社交、逛吃融合的理想空间。
交通方式:乘坐地铁12号线到大钟寺站出D口,或乘坐地铁13号线到大钟寺站出A口;公交乘坐87路、88路、94路、315路、361路、368路、425路、606路、658路、695路、921路、921快、专168路、夜30路到地铁大钟寺站下车,或乘坐专216路到大钟寺南下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4 01:4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2030年通车

10月31日,北京日报记者获悉,北京市与国铁集团合作共建的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工程已经全面投入建设。该线路纵贯朝阳、海淀和昌平三区,串联起国贸CBD、北京朝阳站枢纽、回天地区、未来科学城西区等重点功能区,将打造成全国首条市郊铁路示范线,计划于2030年实现全线通车运营。

拟设16座车站
可与10余条地铁线路换乘

作为《北京市(域)郊铁路功能布局规划(2020年—2035年)》中“一干多支、对角交叉”的骨干线路,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东北环线着力推进“四网融合”,紧密衔接京沈、京张等国家干线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高效串联国贸CBD、北京朝阳站枢纽、望京酒仙桥组团、回天地区、未来科学城西区、昌平高铁站、南口新市镇等重点功能区,强化轨道交通多网衔接,全面提升换乘效率。

线路南起朝阳区光华路、北至昌平区南口,纵贯朝阳、海淀和昌平三区,全长约59公里,共设车站16座,包括新建车站10座、改造既有站6座,并新建车辆基地1座。

全线的16座车站中,换乘站达到了10座,可实现与1号线、5号线、8号线、13号线等10余条地铁线路的便捷换乘。同时,线路在北京朝阳站与京沈高铁、在昌平站与京张高铁、在南口站与市郊铁路S2线有效衔接,实现与2条国家高速铁路、1条市郊铁路的有机联动,进一步拓展区域交通辐射能力。

在“站城融合”方面,北京将积极推动车站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包括霍营、望京、沙河北在内的7个城市微中心。

施工期间减少噪音和扬尘
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市郊铁路东北环线部分车站周边分布有居住区等多种城市功能区。记者了解到,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影响,在中心城区段,线路优先采用暗挖、盾构等对地面交通影响较低的工法,明挖施工分段分期推进,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在城郊段,全面应用减振型无砟轨道、无缝钢轨等减振降噪设备,设置约18公里声屏障,实现“能封尽封”。

施工现场还将推广全封闭罩棚绿色施工工艺,实施24小时噪音、扬尘智能监测。比如石佛营东站,探索尝试采用全封闭施工;四惠站盾构始发井采用声屏障+封闭围挡两重隔音措施,减少施工期间噪音和扬尘带来的影响,同时引入智能化监测+AI识别系统,为打造东北环线标杆示范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计划2030年全线通车运营
回天地区至中心城区仅需30分钟

作为首条全面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市郊铁路示范线,东北环线将实现高水平公交化运营。近期发车间隔6至7分钟、远期缩短至3至4分钟。

北京将通过推动设施互联、安检互信,实现东北环线与城市轨道交通深度融合,乘客将享受“一次购票、一码通行”的优质服务,切实提升出行效率和体验。

东北环线计划于2030年实现全线通车运营。届时,回天地区至中心城区通勤时间由1.5小时缩短至30分钟,昌平南口直达国贸CBD缩短至1小时内,延庆到中心城区可有多条地铁线路换乘选择,同时城区市民前往冬奥场地更加便捷高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4 15:5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记者从丰台区看丹街道看丹村了解到,看丹村(KD-056地块一体化)绿隔产业项目(以下简称“绿隔产业项目”)已经冲出地面。项目作为看丹数智健康创新产业园的先行示范区,将依托轨道交通站点,结合办公+配套商业的业态,打造“轨道微中心”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式的示范街区。

“绿隔产业项目规划设计亮点十足,其地下空间将直接与已通车的地铁16号线看丹站实现无缝接驳,充分体现‘轨道+城市’融合理念。项目将围绕轨道站点,全力打造总规模超9万平方米的TOD城市综合体,建设成为京西南地区极具辨识度的城市新地标,并将成为推动京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看丹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绿隔产业项目位于看丹村,东临规划看杨路,南临规划看丹公园北路,西临现状看丹村集体土地,北临规划康辛路。绿隔产业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9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500平方米,总投资约8.62亿元,与地铁16号线看丹站D口进行了一体化结合设计。

记者现场看到,塔吊耸立,机械隆隆,工人忙忙碌碌。“项目总工期811天,预计2027年7月竣工。目前,工程地下主体施工完成,即将进入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施工方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谢彪说。

看丹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隔产业项目可以构建完善区域产业生态圈,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并与看丹村回迁房项目协同发力,一站式解决居民“安居”与“乐业”两大诉求,成为城市产业建设和民生保障相结合的样板。看丹数智健康创新产业园正在从规划蓝图加速落地为现实图景,将开启区域产业升级与城市焕新的全新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7:0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地铁8号线大红门站开通

今天上午首班车起,北京地铁8号线大红门站开通。开通后,8号线大红门站与10号线大红门站实现站内换乘。随着8号线大红门站的开通,该站也成为北京地铁第100座换乘车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7:2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延迟开通7年后,北京地铁8号线大红门站今起开通并实现换乘

11月8日首班车起,北京地铁8号线大红门站正式开通,实现了与10号线的双向换乘。至此,8号线这条贯穿京城南北的“地下中轴线”全线贯通,为沿线市民的跨区通行带来了极大便捷。实地体验后发现,8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距离较近,最短换乘时间仅需两分钟。

2018年底,北京地铁8号线南段通车。然而,它与地铁10号线的换乘节点——大红门站此前因换乘通道及出口尚未建成而一直未开通,列车通过不停车,给不少沿线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为了实现8号线大红门站的开通及8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地铁大红门站内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今年8月初,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09合同段大红门站附属建筑通过消防验收,验收包含站内换乘通道和C出入口改造工程。

原先的大红门地铁站设有A、C、D三个出入口,均为10号线的出入口,属于8号线的大红门站E出入口虽早早建成,但并未启用。

此次改造,地铁大红门站C口的进出站流线进行了调整,向南侧扩充了一部分面积,进站安检从地下转移至地上,进出站闸机也都调整到了地面,乘客从C口进站后,下行至负一层即可选择前往8号线或10号线。

在换乘方面,大红门站内设置了两条换乘通道,一条是在站厅内建设的双向换乘通道,实地体验后发现,换乘时间约为两分钟;另一条则是在既有10号线C口通道内建设的换乘通道,换乘距离相对长一些,步行时间约为三分半钟。

今天早上,在8号线大红门站内有不少专程来打卡体验的市民乘客。“终于开通了,我们期盼了好多年,以后上班不用绕路了,也不用骑车去8号线其他车站上车了。”住在附近小区的孙先生特意来8号线大红门站转了转,他估算,这一站开通后,至少能为附近通勤族省下10分钟的时间。

8号线大红门站的开通,对于有换乘需求的乘客益处更为明显。开通首日由于是周六,从大红门站进站的乘客数量并不多,客流主要集中在换乘方面。由于8号线纵贯北京城,串联了众多旅游景区,而大红门站可与北京客流量最高的地铁10号线衔接换乘,因此输送了不少客流。据地铁方面预测,未来工作日时段,大红门站的换乘客流量应该会比较大。

此次开通,彻底解决了该站无法换乘10号线的瓶颈,为中心城区往返丰台、大兴等城南区域的市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选择,极大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开通初期,车站同步推出“点亮新坐标”特色活动,在站厅增设专属服务台,为乘客提供免费明信片等纪念品,提供咨询引导、出行规划协助等贴心服务,让市民在便捷出行中感受服务温度。

此次8号线大红门站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本市轨道交通线网,为大红门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下一步,交通部门将继续关注乘客需求,切实优化服务,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让“地下中轴线”成为彰显北京城市温度的重要窗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地铁17座车站将加装扶梯直梯,具体站点→

北京地铁部分车站即将加装电梯了!昨天,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招标计划,北京地铁既有线加装自动扶梯、直梯工程(第一批)启动招标。

根据招标内容,此次加装自动扶梯、电梯工程共涉及17座车站,共增设39部。

1号线涉及7座车站:天安门西站增设4部扶梯,天安门东站增设4部扶梯,王府井站增设2部扶梯1部直梯,国贸站增设2部扶梯,大望路站增设3部扶梯1部直梯,永安里站增设2部扶梯1部直梯,西单站增设1部直梯。

八通线涉及2座车站:九棵树站增设1部直梯,梨园站增设1部直梯。

2号线涉及6座车站:车公庄站增设2部扶梯,鼓楼大街站增设2部扶梯,安定门站增设2部扶梯,崇文门站增设1部扶梯,复兴门站增设2部扶梯,雍和宫站增设1部扶梯。

10号线涉及1座车站:宋家庄站增设4部扶梯。

13号线涉及1座车站:回龙观站增设2部扶梯。

记者了解到,由于部分线路修建年代较早,部分地铁老站站台与站厅之间没有设置扶梯或直梯。此前,北京地铁便进行过既有站加装电梯的工程。2021年,为满足地铁2号线北京站乘客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北京地铁启动北京站的自动扶梯加装工程。在车站东、西厅各增设一部电扶梯,从而为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进出站体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地铁15号线“中途加站”迎来新进展

近日,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北京地铁15号线服务新国展地区加站改造工程土建施工招标公告,标志着这项民生工程进入新阶段。

此次加站改造工程已获北京市发改委批准,由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招标。本次招标内容涵盖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等核心环节,为项目后续快速推进奠定基础。

工程建筑规模约9000平方米,并包含一座规模约3870平方米的过街连廊,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新国展地区的轨道交通服务条件,有效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

新增车站为2层侧式高架结构,首层为站厅层,二层为站台层,主出入口直接面向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实现“出站即达会展”的便捷体验。

此外,车站还规划建设过街连廊,分别位于新增车站与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之间和既有国展站与新国展一期之间,均为有顶盖室外空间,可满足会展高峰期大客流快速疏导需求,同时兼顾雨雪天气出行舒适度。

此次新增车站的侧式站台设计,与地铁15号线既有孙河站、国展站、花梨坎站、后沙峪站4座高架车站的岛式站台结构形成明显区别。这一设计在既有运营线路中途加站的过程中,将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线路常规运营的干扰,保障15号线日常通勤客流的出行顺畅。

作为北京东北部轨道交通干线,地铁15号线贯穿海淀区、朝阳区、顺义区,其中顺义段全长14.8公里、设7座车站,是顺义区对接中心城区的“交通大动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地铁房山线、1号线和八通线桥梁支座治理有序推进

11月1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获悉,近期北京地铁公司协同各参建单位及各设备分公司,积极推进地铁房山线、1号线和八通线9处桥梁支座治理工作。

为何对桥梁支座进行治理?据了解,桥梁,作为地铁运行基础设施的核心构件,其功能至关重要。而支座,作为桥梁的“关节”,在连接桥梁的上部与下部结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桥梁支座是地铁运行的关键,保障平稳与安全。

本次治理工作需在地铁停运后的深夜“天窗期”开展,施工组织面临较大的时间压力与精度要求。为此,北京地铁公司提前开展现场勘查,细化施工组织方案,合理调配专业力量,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两条线路的治理任务在时间上存在交叉,其中房山线涉及4处,1号线和八通线涉及5处,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协调难度。

1号线八通线作业区段位于“极限小曲线”与“大纵坡”路段,需对重达300吨的百米连续梁体进行同步顶升。该区域桥下空间狭窄,支座下钢板已嵌入桥墩内部,取出难度极大。同时,部分桥梁上跨市政干道,无法通过破路拓展作业面,施工条件较为苛刻。面对多重挑战,北京地铁公司与项目团队密切配合,以技术创新实现突破:采用8点同步顶升系统,搭配液压千斤顶组成“钢筋铁骨”,实现梁体平稳抬升;对需治理的支座进行结构重新计算与优化设计,并结合中墩协同顶升技术,有效控制梁体位移。

北京地铁公司安排技术骨干全程把控,以毫米级精度监控顶升高度与轨道平顺度,确保满足安全运营要求。在房山线区段治理中,通过创新统筹作业面、线上线下团队高效配合,仅利用4个“天窗点”便完成了所有支座治理工作,工期缩短一半。

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北京地铁公司积极构建多方协同的施工管理模式,与建设、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紧密协作。通过明确各方职责、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互通等,实现施工全流程精细管控。施工期间,北京地铁公司组织监测单位利用实时传感系统,全程跟踪梁体姿态与轨道几何状态,确保及时反馈调整。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运营前复位检查”制度,保障每日首班车通行前,结构及轨道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实现“施工不停运、安全无折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18 09:36 , Processed in 0.03987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