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opksas

[综合其他]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 港科大与南沙“共赢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4 21: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港科大(广州)二期项目建设再迎新进展!
广州南沙发布 2024年12月14日 11:30
       12月13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工程[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二期”]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正式发布,开启港科大(广州)二期建设新篇章,向港科大(广州)二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迈出关键性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南沙产业园管理局在本项目招标中首次运用评定分离模式。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评定分离是指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评审规则和定标规则,这种模式旨在改变过去完全由评标专家评标定标的做法,突出招标人的择优定标权。在此方法中,评标委员会根据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向招标人推荐一定数量不排序的合格中标候选人。
       随后,招标人将组建定标委员会,结合项目特点,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定标程序,择优确定中标人。期待通过此次招标,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动港科大(广州)二期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据介绍,港科大(广州)二期于今年9月9日获得可研批复;
       10月12日,项目顺利通过初步设计技术审查,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月17日组织召开概算工作动员专题会,集结了建设管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咨询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百余名专家,集中办公一个月,确保概算编审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11月12日,市预算评审保障中心对二期工程概算资料进行了容缺受理,为后续工作按下“快进键”;
       12月13日,港科大(广州)二期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正式发布。
       “争取在12月底之前完成港科大(广州)二期的概算评审工作。”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南了解到,港科大(广州)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112674平方米(约1669亩),其中二期用地面积635362平方米(约953亩)。
       港科大(广州)二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综合体、教学楼、科研大楼、产学研大楼(知识转移转化中心)、NFF纳米实验室及动力站、全海洋动力实验室、科研活动中心、学生宿舍与书院、教师宿舍及配套服务用房、校门诊部、幼儿园、接待交流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含学术交流中心、学术礼堂)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0 22: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AAAI Fellow名单出炉!港科大(广州)熊辉等4位华人学者入选
千帆南沙  2025-01-20 06:31
2025年AAAI Fellow名单火热出炉!

其中包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熊辉

在内的4位华人学者获选

每年,AAAI通过其Fellow计划表彰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重大、持续贡献的个人。通常情况下,只有在该领域贡献十年或更长时间的会员才有机会被选为Fellow。

Fellow由遴选委员会选出,该委员会由9名现任Fellow组成,并由AAAI的前任主席担任主席。每年三分之一的成员会被替换。

1.   Yixin Chen(陈一昕)

所在学校:华盛顿大学

获选理由:为机器学习作出重大贡献,开创广泛使用的图神经网络和轻量级深度神经网络架构和算法。



2005年9月,Yixin Chen加入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任教。他于1999年获得中科大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分别于2001,2005年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

Yixin Chen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优化和计算生物医学等领域。他对人机协作、深度学习及其应用尤其感兴趣。

他曾获得多项奖项,包括微软研究院新教师奖学金和美国能源部早期职业首席研究员奖。陈教授还担任其专业协会的规划委员会成员、基金评审员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评审小组成员。同时,他也是IEEE Fellow。

2. Yun Raymond Fu

所在学校:美国东北大学

获选理由:在计算机视觉、增强人机交互领域的变革性技术创新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领导力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Yun Raymond Fu目前是东北大学工程学院和Khoury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双聘杰出教授,累计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论文,并拥有40多项专利发明。他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与硕士后,又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获得了统计学硕士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

他曾获得了NAE、ONR、ARO、IEEE、INNS、UIUC、Grainger基金会颁发的7项杰出青年研究者奖;IEEE、ACM、IAPR、SPIE、SIAM颁发的12项最佳论文奖;以及来自谷歌、亚马逊、三星、Adobe、摩根大通、NEC、Snap、思科、丰田、MERL、PicsArt、柯尼卡美能达、斑马技术和Mathworks等公司的多项重要工业奖项。

此外他还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MAE)、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NAI)、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ACM 终身杰出会员以及AAAS、IEEE、AIMBE、IAPR、OSA、SPIE 和AAIA的Fellow。

更让人大呼震撼的是,Yun Raymond Fu还自2015年起,创业成功四次。例如,他是Giaran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2017 年被资生堂收购);Tvision Insight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自 2015年以来融资 5800 万美元)。

3. Hui Xiong(熊辉)

所在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获选理由:为人工智能和移动计算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并开发了广泛使用的Informer算法。



Hui Xiong自2021年开始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创始主任及讲座教授。此前他曾是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杰出教授。他曾担任百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及副院长,负责管理五个研究实验室。2005年,他于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移动计算以及人力资源大数据。他还因人才培养而广受认可,其多位博士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终身教职教授。

此外,他还是AAAS Fellow、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并且获得过2017年IEEE ICDM杰出服务奖、ICDM-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以及AAAI-2021最佳论文奖。

4. Ming-Hsuan Yang

所在学校: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谷歌DeepMind

获选理由:在视觉跟踪、低层次视觉和视觉学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开源了基准数据集和源代码,在业界受到广泛使用。



Ming-Hsuan Yang是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UC Merced)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2000年,他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曾在本田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研究与类人机器人相关的视觉问题。1999年,他凭借卓越的研究成果,荣获Ray Ozzie奖学金。他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以及机器学习。

Ming-Hsuan Yang曾斩获多个有影响力的论文奖项,包括2024年ICML最佳论文奖;2023年CVPR Longuet-Higgins奖;2018年CVPR最佳论文荣誉提名;2018年ACCV最佳学生论文荣誉提名;2017年ACM UIST最佳论文奖提名;以及2014年iThings最佳论文奖。

此外,他被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2018-2023年「高被引学者」。同时,他也是IEEE与ACM Fellow

其他入选学者

Maria-Florina (Nina) Balcan

所在学校:卡内基梅隆大学

获选理由:机器学习基础理论有深厚造诣,且在多智能体系统与现代算法设计应用方面取得了开拓性成果。

Mohit Bansal

所在学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获选理由:在多模态人工智能基础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以及可信语言生成与摘要方向成果突出。

J. Christopher Beck

所在学校:多伦多大学

获选理由:在规划与调度、约束编程,以及将运筹学与人工智能创新性整合应用于组合优化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Emma Brunskill

所在学校:斯坦福大学

获选理由:在强化学习领域,以及旨在推动社会福祉的各类应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作出了卓越贡献。

Ernest Davis

所在学校:纽约大学

获选理由:在自动常识推理,尤其是空间与物理推理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在向大众阐释AI的著述方面成果显著。

Emilio Ferrara

所在学校:南加州大学

获选理由:在计算社会科学,以及在线信息传播与控制的研究方面作出开拓性贡献。

Gal Kaminka

所在学校:巴伊兰大学

获选理由:在计划与目标识别、协作式多机器人系统,以及展现社会智能的多智能体系统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Kate Larson

所在学校:滑铁卢大学

获选理由:在多智能体系统基础理论领域有卓越建树,并为更为广泛的AI社区竭诚服务。

Karen Myers

所在学校:SRI International

获选理由:在人工智能规划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开发并应用以人为中心的规划技术。

Sriraam Natarajan

所在学校: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获选理由:因在统计关系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以及为AAAI社区提供服务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Roberto Navigli

所在学校:罗马大学

获选理由:在多语言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建树卓著,以及在知识资源构建、文本歧义消解以及语义解析等方面,研发出被广泛认可的方法。

Balaraman Ravindran

所在学校: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

获选理由:在强化学习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千帆南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2 11: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市政 府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发布时间2025-01-22来源来源:广州日报
       携手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郭永航孙志洋沈向洋叶玉如共同见证签约
  1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 府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市委书 记郭永航,市委副书 记、市 长孙志洋会见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 席沈向洋、校长叶玉如,并共同见证协议签署。
  郭永航、孙志洋对沈向洋、叶玉如一行表示欢迎,对香港科技大学给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郭永航说,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的合作渊源深厚、成果丰硕。当前,广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 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希望双方以此次协议签署为新起点,加强全方位、深层次战略合作,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建设“中国 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以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携手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沈向洋、叶玉如感谢广州对香港科技大学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广州是我国 重要的中心城市,科教医疗资源丰富,创新创业生态优越,特别是“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与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领域高度契合,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与广州的交流合作,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 家发展大局。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生命科学和医疗合作、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市领 导边立明、江智涛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 20: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6: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港科大广州二期扩建的建筑设计,从现代的玻璃幕墙大幅改为金融城风格的外墙,这里面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8: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scsb 发表于 2025-3-11 16:50
看到港科大广州二期扩建的建筑设计,从现代的玻璃幕墙大幅改为金融城风格的外墙,这里面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是何大师设计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8: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scsb 发表于 2025-3-11 16:50
看到港科大广州二期扩建的建筑设计,从现代的玻璃幕墙大幅改为金融城风格的外墙,这里面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这是好的改变,用更显典雅的材料长期看更耐看…第一期过分强调现代简约导致不耐脏,时间长了就脏兮兮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9: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Canton 发表于 2025-3-11 18:08
是何大师设计的吗。。。

华工设计院,还用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09: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jwwgzjwwgz 发表于 2025-3-11 18:16
这是好的改变,用更显典雅的材料长期看更耐看…第一期过分强调现代简约导致不耐脏,时间长了就脏兮兮的样 ...

典雅没看到,更多是廉价和老气横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0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Canton 发表于 2025-3-11 18:08
是何大师设计的吗。。。

反正看着就很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3 10: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wwgzjwwgz 于 2025-3-13 10:35 编辑
scsb 发表于 2025-3-12 09:37
典雅没看到,更多是廉价和老气横秋


第一期的刚开始好看,但时间长了就显示出线条略显随意、不耐脏的样子…所以总是强调建筑设计要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现在新版就很耐看,相信建成后若干年后再看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3 1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jwwgzjwwgz 发表于 2025-3-13 10:32
第一期的刚开始好看,但时间长了就显示出线条略显随意、不耐脏的样子…所以总是强调建筑设计要适应当地 ...

新版的设计不止不耐看,就像20年前的建筑一样,完全不符合科大的调性和精神

应该投诉到科大管理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3 14: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大第一期的设计是KPF的作品

https://www.archdaily.cn/cn/9950 ... an-zhou-xiao-qu-kpf

按理是应该继续用KPF的设计,以保持校园的设计风格整体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3 19: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近都没高速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3 23: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为更多“梁文锋”创造成长土壤
2025-03-13 07:15:47 广州日报新花城
       身处大湾区,一所初创两年多的大学,应该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在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哪吒2》的导演饺子身上,一校之长会得到什么启发?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在接受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专访时表示,相比于发表文章,做科研更重要的目的是带动未来经济发展,解决未来产业的问题。大学必须要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
       谈打造“湾区硅谷”
       先围绕“低空经济”发力

       记者:2024年,广州市**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您也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能否具体讲一下创新区在“产教+科教”融合、青年创业生态及未来产业孵化上的独特设计?学校如何通过这一创新区实现与大湾区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倪明选:创业需要土壤。港科大(广州)虽然是一所新的学校,但我们继承和发扬了港科大鼓励创新创业的精神,是一片孕育无限生机和希望的土壤。截至2025年2月,港科大(广州)已涌现出超过100个不同阶段的师生创业项目,其中已注册公司的超70家。在42家注册在广州的公司中,有36家注册在南沙区,业务集中在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环境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元宇宙等科技领域。
       港科大(广州)所在的南沙庆盛片区曾经是农地和河涌,**给它赋予了《南沙方案》先行启动区的重要地位。我们学校要做哪些努力,才能够把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到广州、到南沙?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例子是很好的榜样。
       比如“硅谷”的形成,其源头是斯坦福大学“无心插柳”,在附近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业公司,影响了整个世界。位于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附近有一个肯德尔广场,也是依托大学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吸引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聚合,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策源地和头部企业聚集地。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要做初创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必须有人才支持。对港科大(广州)来说也是一样。当我们的老师学生要创业,去哪里呢?对于做硬核科技的创业者来说,很多高端设备他们是买不起的,但学校的高端实验室可以开放给他们。创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老师就是他们的“金头脑”,可以当他们的顾问。
       港科大(广州)成立两年多,我们提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就是希望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走出第一步。我认为,创新创业并不是开个公司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把生态做起来,要有上下游,整个链条、所有要素都要齐备。创新区需要有一个主题,也要有门槛。我建议首先围绕“低空经济”发力,因为建设全空间无人体系是非常有潜力的未来产业,甚至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不仅仅是制造飞行器的问题,还涉及材料、调度、无线通信、安全等问题,上下游非常广。
       谈师生创业
       科研要带动未来经济发展

       记者:全省教育大会上传出的消息显示,港科大(广州)与167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孵化企业超70家。与港科大(广州)成立的时间结合来看,这个数据是令人惊叹的。可以介绍一下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吗?您还曾说过,理想中港科大(广州)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应比现在的创业比例更高。你认为学生的创业将为大湾区发展带来什么?
       倪明选: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做科研,发表文章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带动未来经济发展,解决未来产业的问题。
       港科大的传统就比较看重学生创新创业。我们有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学生自己发起的,最近又有学生在做金融科技方面的项目。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帮助他们走出第一步。
       港科大(广州)建立两年多,在首届230名硕士毕业生中,超过10%的毕业生将硕士期间的项目成果进行深化拓展,启动了个人或团队的创业项目。截至2025年2月,港科大(广州)学生主导或深度参与的创业项目有101个,其中注册企业44家
       我们更注重创业的质量而非数量。若仅为追求数字而盲目成立企业,最终只会导致资源浪费,我们希望帮助优秀的项目取得成功。我也相信,创新创业是一种文化的培养,在港科大(广州),我也希望培养这种文化。老师一旦发表文章,就要想“我做的科研是不是对未来产业有帮助”。
       当然,学生全部去创业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首届毕业生将近60%读博,我个人认为还是高了一点的,50%就够了。在校期间,学生可能发现自己适合创业、学术研究或到企业就业等不同方向,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选择。同时因为我们是科技大学,专注于尖端领域的研究,相应也有很多创业的机会,帮助学生走出这一步是很重要的。
       谈人才培养
       发掘像梁文锋一样的学生

       记者:如何让像梁文锋一样的人才被发掘出来?
       倪明选:最近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给了我很大启发。这种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马斯克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们一样,大部分学生是中规中矩的。我们已经收了两届本科生,这些学生的高考分数都很高。他们里面有没有梁文锋这样的人?有!所以,我们最近在做计划,希望能创造“土壤”,让和梁文锋类似的学生被发掘出来,给他更大空间,不要限制他的发展。90分跟92分其实差别不大,为了多两分去大量刷题,那还不如去思考新问题。我相信,给点时间、提供土壤,几年之后,国内也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青年。
       其实,像马斯克这种人才,中国现在也开始慢慢出现。我很佩服大疆的汪滔,他既懂得产品研发,又能做好管理,带领大疆成为国际领先的企业。我也很佩服饺子导演,我8年没进电影院了,为了他,我去看了电影。
       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学校,我们希望培养有国际观的下一代。一方面,我希望把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请到港科大(广州)来;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尽可能多和好的机会,让我们的老师、学生走出去。从去年1月开始,我与学校的管理层共带团出访7次,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港科大(广州),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同时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子和优秀人才。
       有心有得
       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做科研,发表文章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带动未来经济发展,解决未来产业的问题。
       港科大(广州)建立两年多,在首届230名硕士毕业生中,超过10%的毕业生将硕士期间的项目成果进行深化拓展,启动了个人或团队的创业项目。截至2025年2月,港科大(广州)学生主导或深度参与的创业项目有101个,其中注册企业44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3 22:11 , Processed in 0.04591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