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341|回复: 9

[龙城轶事] 2013中国城市创新报告发布 常州位列地级市第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0 13: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avidding302 于 2013-8-20 22:05 编辑

8月18日,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科学评价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研讨会今天在京举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纳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体系。建立和优化城市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城市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关键。本着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从2006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科学评价”课题连续研究,并从2007年开始,以出版年度中国城市创新报告和召开年度中国城市创新论坛的形式,发布研究成果。

  《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以“创新基础条件与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创新能力”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及专项排名。同时,以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区研究重点,总结研究了以上海市杨浦区、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典型创新型城区建设,形成了三个分报告,并提出了推动创新型城区发展的政策建议,突出了报告的年度特点。此外,还收入了优秀创新城市以及相关优秀创新企业典型案例。
  《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评测结果显示,在综合创新能力排在前10位城市如下:

  副省级以上城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天津市、南京市、厦门市、大连市、宁波市。

  地市级城市分别是:苏州市、东莞市、佛山市、无锡市、中山市、珠海市、常州市、嘉兴市、长沙市、绍兴市。

  县级城市分别是:昆山市、江阴市、常熟市、晋江市、吴江市、张家港市、宜兴市、义乌市、诸暨市、即墨市。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2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22: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锡常每隔两个城市出现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22: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强啊,副省南京上榜,地级市苏锡常,县级市四小龙吴江宜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09: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县级市简直就是......难怪苏州无锡那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2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点省管县 就o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22: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锡常全部上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00: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08: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升值空间{:5_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03: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部调研组来常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

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日前出炉。报告显示,常州的城市创新能力潜力巨大,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中列第7位。

  《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是以“创新基础条件与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创新能力”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及专项排名。

  昨天,科技部“转变作风、服务基层”调研组一行8人来我市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对我市以科教城为核心,依托多层次创新平台开展的科教结合、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市领导阎立、徐光辉、王成斌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恒立油缸、中科院常州中心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科技金融中心、常州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地,并听取相关工作汇报。

  市委书记阎立表示,常州将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机遇,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升创新承载力。

  科技部调研组对常州抓住制造业特色,依靠各类创新平台发展地方主导产业等思路做法表示肯定,同时建议常州大力引进海内外科研机构扎根,形成科技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努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向高端攀升。

  近年来,我市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开放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嫁接本土企业资源和外来创新资源,已形成“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的区域创新布局,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均建立了研发机构。先后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龙城英才计划”,引进1500多个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直接带动引进3000多项专利成果来常州转化及产业化。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达3500亿元,形成了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等特色产业。

  我市“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中的“一核”是指常州科教城,“两区”是指南、北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园”是指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多基地”是指全市13个省级科技产业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18:39 , Processed in 0.03455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