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9-26 16: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五个一工程“常州现象”解析
此次我市3部作品同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为喜迎党的十八大,展示文化江苏、文化常州的风采,作出了巨大贡献。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是由中共中央倡导的文化艺术综合性权威奖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引导工程、龙头工程,是党委宣传部门量化考核的金牌工程,是省际、市际文化综合实力竞争的主战场。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化艺术精品生产,按照“项目化管理、目标化考核、工程化推进”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五个一工程”精品生产。我市通过不断提升认识,培育长效机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刚性考核,继上一轮次(全国十一届、省第七届)总分名列全省第一之后,本轮次(全国十二届、省第八届)继续高歌猛进,形成了文艺精品生产的“常州现象”,以历史最好成绩刷新着“常州智造”的高度,并在五个方面形成了突破:
一是金牌总数破10。近年来,我市已有广播剧《永久的青年》、纪录片《瞿秋白》、电视剧《天娇》、歌曲《清晨,我们从田野走过》、滑稽戏《我要做好孩子》、电影《邓稼先》、广播剧《军训日记》等7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加上十二届的3部,总数破10,为全国地市唯一。
二是门类实现均衡。新世纪以来,我市在电影、电视剧、戏剧、广播剧、歌曲、图书6大门类中,均有作品荣获全省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使我市在门类均衡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三是特色优势彰显。我市在多年的组织工程中,逐步形成了影视剧(含动画片)、广播剧等优势门类,还形成了以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新主流爱国名人影视剧、常州广播电视台和武进广播电视台本土题材广播剧制作、金坛华罗庚艺术团儿童音乐剧生产等优势品牌,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电影、广播剧连续两届代表江苏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造了新的纪录。省有关部门正在考虑与常州共建江苏省广播剧创作基地及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
四是县区异军突起。“五个一工程”是地区文化实力角逐的重要平台,在20年的入选名单上,省级、市级生产单位是主力军,鲜有县级单位入选,这次我市金坛和武进分别有一件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五是量质比翼齐飞。在本轮次评选中,我市除3件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还有12件作品荣获第八届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其中有广播剧、戏剧、歌曲、电视剧等,许多作品的得分和排名都靠前,形成了质量和数量比翼齐飞的繁荣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