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 19: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
(一)试点单位。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铁路货运网络建设。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及既有线的扩能改造,提高普速铁路通行能力,加快推进连盐、青连、宁启铁路二期、沪通铁路一期二期建设以及符夹、连连二线、宁芜等铁路扩能改造,适时启动新长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重点推进南京港龙潭港区、西坝港区,苏州港太仓港区,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等疏港铁路。加快推进煤炭、钢铁、电解铝、电力、焦化、汽车制造等重点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
2.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全面完善骨干航道建设,加快推进苏南运河丹阳市区段“四改三”、苏州市区段航道整治以及申张线张澄段航道整治、芜申运河高溧段航道整治等工程。加快内河碍航航段、桥梁建设改造,积极推进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等省际航道整治实施,拓展长江主干线辐射范围。
3.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优化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布局,完善铁路货运枢纽布局和枢纽进出通道,改扩建苏州西、无锡南、新沂等站场,新建昆山陆家浜、平东等站场。加快提升南京禄口、苏南硕放、南通兴东、淮安涟水机场货运服务能力。
4.加快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推进苏州、无锡、常州等至上海芦潮以及徐州、南京等到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发展。加快发展海江河联运和江海直达运输,加强江苏港口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远洋航线衔接,优化长江转运支线网络,打造海江河联运航线,完善近洋直达航线与远洋支线网络,优化集装箱航线网络。完善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重点发展苏北至连云港港、苏北经苏中至苏州港及南京港等长江港口、苏南至苏州港内河集装箱航线,完善京杭大运河集装箱船型主尺度系列标准,推动航运企业推广应用大型集装箱船舶。
5.提高物流信息服务水平。依托国家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系统和省多式联运信息交换系统,加快推广港口EDI应用和铁水联运信息服务,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开放。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强化货物定位跟踪状态信息查询等服务,推动建设“互联网+”车船货匹配、网络货运、城乡配送物流服务平台,实现物流需求和供给高效匹配、精准对接。
6.推进城乡配送绿色化。加强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检测,建立健全货运车辆违法黑名单管理制度和严重违法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积极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工程建设,创新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以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省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增加,港口铁路及水路集疏运量、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大幅增长。长江干线港口重点港区全面接入集疏港铁路,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沿海主要港口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基本实现以铁路或水路运输为主。近远洋干线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内贸干线覆盖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长江支线班轮化覆盖长江主要集装箱港点,内河集装箱标准船型得到广泛应用。高速公路货运车辆平均违法超限超载率不超过0.5%,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城市建成区新增、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车辆的比例不低于80%。多式联运信息服务不断拓展,实现铁水联运信息服务对具有铁路专用线港口的全覆盖。出台《海铁联运电子列车磅单标准》《海铁联运列车运行追踪接口标准》《海铁联运需求车提报报文标准》等行业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