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3621|回复: 34

[其他]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公布:高铁“八纵八横”确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0 2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高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示意图(来源网络,非官方图)

核心提示:“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原标题:发改委就《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定于2016年7月20日(周三)下午2:3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有关情况。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辰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国家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说点题外话,今天雨很大,而且一直没有停。这么大的雨,还有这么多记者来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我看到这个场面之后,内心确实非常感动。也借这个机会,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家发改委新闻工作的大力支持,真的特别感谢大家,谢谢。

赵辰昕:

今天我们发布会的主题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建设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到目前我国铁路密度还低于发达国家,路网布局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发展不足。为促进铁路网建设与交通大动脉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升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我委会同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刚刚联合印发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个规划的全文,今天下午新闻发布会的同时,我委已经在门户网站全文公布了,今天请我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先生向大家介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今天费司长和基础司做了充分准备,他介绍情况的同时,还有个PPT同时演示给大家。下面请费司长为大家介绍情况。

费志荣: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就《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向大家作介绍。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发展。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8年,发展改革委组织进行了修编调整。为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底启动规划修编工作,请铁路总公司研究提出规划修编方案建议,各省(区、市)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深入进行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了《规划》送审稿。6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7月13日,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铁路总公司正式印发《规划》。

费志荣:

一、《规划》的总体考虑

2004年《规划》和2008年修编《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基础网络初步形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铁路改革实现突破,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提前实现原规划目标。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铁路运能紧张状况基本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铁路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路网布局尚不完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等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对铁路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扩大铁路有效供给;二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要求强化铁路支撑引领作用;三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发挥铁路绿色骨干优势;四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提升铁路应急保障水平;五是厚植行业发展优势,要求建设现代铁路基础网络。

《规划》修编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循铁路发展规律,发挥铁路骨干优势作用,统筹需求与可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增加有效供给、明晰功能层次、提升服务效能、兼顾效率公平为重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规划》坚持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科学布局、共享发展;层次清晰、协调优化;衔接高效、开放融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的基本原则。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三、《规划》的主要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三个部分:

(一)高速铁路网。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同时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我们还明确划分了高速铁路网建设标准。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困难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区域铁路连接线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下标准。城际铁路原则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

具体规划方案:一是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二是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在“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布局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高速铁路覆盖。三是发展城际客运铁路。在优先利用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服务城际功能的同时,规划建设支撑和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连接大中城市与中心城镇、服务通勤功能的城市群城际客运铁路。

(二)普速铁路网。重点围绕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东部网络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

具体规划方案:一是形成区际快捷大能力通道。包含12条跨区域、多径路、便捷化的大能力区际通道。二是面向“一带一路”国际通道。从西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推进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完善口岸配套设施,强化沿海港口后方通道。三是促进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从扩大路网覆盖面、完善进出西藏、新疆通道和促进沿边开发开放等3个方面提出了一批规划项目。四是强化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建设地区开发性铁路以及疏港型、园区型等支线铁路,完善集疏运系统。

(三)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是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为更好发挥铁路网整体效能,配套点线能力,本次规划修编按照“客内货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形成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上述路网方案实现后,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全国铁路网全面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四、《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8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壮大高铁经济、科学组织项目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过程监管评估等。

以上是《规划》编制的相关背景及简要内容。为便于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我们也制作了《规划》的图解,大家很快就可以在我委网站上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rfieldking 于 2016-7-21 00:54 编辑

(三) 综合交通枢纽。
       统筹运输网络格局, 按照“客内货外”的原则, 优化铁路
枢纽布局, 完善系统配套设施, 修编铁路枢纽总图。 创新体制
机制,统筹建设运营,促进同步建设、协同管理, 形成系统配
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枢纽。 研究制定综合枢
纽建设、 运营、 服务等标准规范。 构建北京、上海、广州、 武
汉、成都、沈阳、西安、郑州、 天津、 南京、 深圳、 合肥、 贵
阳、重庆、 杭州、福州、 南宁、昆明、乌鲁木齐
等综合铁路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铁路的全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长沙,没点长沙的名。还是埋头融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下常德 益阳可以结束无高铁的历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9: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拉,没长沙 写此文的记者眼瞎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gutian 发表于 2016-7-21 10:09
名字叫京港(台)通道,实际上却是合肥为中心的三条高铁北京到合肥,合肥到香港,合肥到台北,太会玩了!怪 ...

合肥确实是这次规划的最大赢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好像得罪人了!没有名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2: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有武汉在,长沙只有打酱油的份,除非长株潭赶快合起来,像武汉当年三镇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改革的红利!!!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2: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saintrara 于 2016-7-21 19:08 编辑
梧桐引得鲲鹏来 发表于 2016-7-21 01:19
没有长沙,没点长沙的名。还是埋头融城吧!


前七个城市里面都有动车段(PS:这七个城市还都有美国驻华使领馆机构)。京沪穗那是没得说,北边毕竟也是地理位置好再加上在上一个十年吃尽了好处,成都、西安在西部铁路系统里面都有密集的路网和规划路网通达西部主要省区市的行政中心,沈阳毕竟是东三省的核心与支点。

单说铁路枢纽的话还得把长株潭绑在一起参与全国竞争。渝长厦铁路、长九铁路、京广铁路第三双线修好之后长株潭作为整体的枢纽地位进全国前10问题不大。毕竟除了重庆和郑州,没哪个地方的铁路枢纽地位比长株潭这个整体还重要。南京、杭州虽然路网密度确实大,但是在全国路网的重要性肯定比不过长株潭,毕竟宁杭两地只能起着上海的门户的作用,而且宁杭两地在路网基本建成之后有一定的互相替代作用。合肥当年丢了京九铁路,现在就算有京九高铁东线加成也不可能和长沙的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去比。贵阳再重要也只能扯着成都和重庆南下和昆明东进的蛋。长沙能够依靠京广通道,部分控制成渝东进南下的出口,近乎完全把握贵阳、昆明、南宁东进北上的出口和海峡西岸厦泉漳经济区伸向中西部内陆的出口,这个优势不是一般的非京广通道沿线城市比的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集合全省之力 一心一意让长沙成为中西部第一 起码也要是中部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集合全省之力 一心一意让长沙成为中西部第一 起码也要是中部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集合全省之力 一心一意让长沙成为中西部第一 起码也要是中部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集合全省之力 一心一意让长沙成为中西部第一 起码也要是中部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16:31 , Processed in 0.04402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