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978|回复: 25

[城建] 大河西先导区纯属长沙发展的无奈之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8 22: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从Google Earth上看长沙版图,究竟是纵深向南部拓展好还是向西北方向拓展好?作为一个有理性思维的长沙人,肯定觉得向南与珠潭对接是上策,不管从城市发展的需要还是战略性全局来说,三市融城都是一个最佳方案,然而,长沙的管理层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河西,并且chutai了以大河西先导区为中心战略的城市发展总指导思想。然而这样的规划将以牺牲向南拓展为前提,对于长沙来说,既定的规划要想实施并且达成目标,就必须集中资源和财力向西,而南部的发展则只能暂时搁置。
    为什么要搁置?其实我觉得并不是长沙领导没有考虑到长株潭融城的巨大优势,而实属万般无奈之举。
    国家设立的“长株潭两型示范实验区”,我个人认为仅仅只是一个称号,却没有实际意义,从批准这一战略发展规划到现在已经过去3年了,但是长株潭“融”了多少?笔者曾经乘坐城际班车来往于三市之间,虽然在整个湖南省版图上,长株潭彼此之间非常接近,但如果把三市作为一个城市来看的话,依然太过遥远,问题在于,这几年三市之间的规划逐渐停滞,像暮云、昭山、易俗河这些“边境”小镇依然仅仅是一个小镇,农业人口众多,城市化率低,高污染工业多,基础设施落后……政府仿佛在这一地带缺位了,没有大手笔的规划,没有招商引资,也没有引进任何项目,可以说,相比起大河西先导区的热火朝天,南城已经沉寂了许久。
    长株潭依然是三座城市,相比起武汉的三镇来说,要想成为一座城市,除了行政区划上要打破坚冰,三和为一外,还有一些显而易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例如,大托铺机场依然盘踞在南长沙,迟迟没有搬离,这样一来,发展会显而易见地停滞,然而要搬走大托铺又谈何容易,这是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机场,周边有太多为这座机场而服务的铁路线,电缆,油库和专用修配厂,要搬不是市长能决定的,甚至连省长都没这个资格,如果广州军区司令不向中央申请,如果中央军委和空军不批准,那么这座军用机场将像五指山一样压在那,是不会管你“长株潭”发展问题的。另外还有京广线上的长沙南站,由于过去的铁路建设没有考虑到城市发展的因素,这些地面铁路线成了人为的阻碍,在它面前,道路成了断头路,两片城区互相隔绝,而要动京广线可不是你长沙市政府说了算,没有铁道部点头,这种阻隔依然不会消除。
    说到底,还是“长株潭”在全国的城市战略中,没有地位。远远次于天津、重庆甚至其它城市群战略规划。然而城市不可能不发展,既然这么多阻碍一时半会消除不了,那么只能另辟蹊径,那就是向西。说实话,河西从全局角度上来说,优势比向南要少很多,往西只有望城和宁乡两座县级行政单位,而且是呈一字型排列,远不如长株潭品字型排列那么具有优势。往西人流资金流太少,过去的规划中是“西文东市”,河西只不过是大学城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而如今的规划,则把金融和商业中心迁入,则必然要加大规划的难度和建设难度,这就造成成本的大大增加。然而作为长沙的领导来说,必须硬着头皮往下干了。说心里话,梅溪湖的规划并不太成功,因为周围是岳麓山,那块地方应该是旅游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然而这时候却把一个金融商业中心凭空摆在了这里,这样规模巨大的造城运动,一方面开发商不见得有信心,而且即便新城建立起来,也可能成为空城。作为梅溪湖的开发商方兴地产来说,他们是希望先拿下该地块,但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会仔细斟酌是不是该案市政府的开发计划去走,如果按照该计划走了,赚不到钱又怎么办?因此,我们看到方兴在不断修改关于梅溪湖的规划,减少华而不实的金融、展览、商业建筑面积,多建些比较符合长沙市场的商住楼,纯住宅楼。而在这场不得已而为之的计划中,市政府确实只能是一个陪衬角色,为了吸引资金完成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设,不得不降低规划要求和建设品质,以快速回笼土地出让资金。我们可以看到,大河西先导区规划chutai近三年,许多基础设施并未按期开工或者开始建设,这已经暴露了这个先导区的弱势:投入巨大但并不一定最好。相比起南长沙的优势来说,先导区好比一枚苦果,不能不吃而又苦涩难咽。
    笔者家就住在新省政府附近,看着大片土地闲置荒废我就知道,所谓的先导区,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这里,曾经长沙升值潜力最大的“融城”概念已经慢慢枯萎。甚至连省政府前的文化公园也停工了,或许,长沙市政府是出于无奈才把重心西移,但不管怎么样,长沙的发展以及长株潭融城,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却又停了下来,任务艰巨,而又任重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2: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前面几篇 这篇还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2: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株潭的中心现在确实没发展起来,至少没当成商业开发,而是旅游、休闲区域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2: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向浏阳河以东发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在坚持,既然已经在西边砸了那么多钱,就应该继续砸下去,半途而废会造成更大浪费,也肯定不可能半途而废,个人感觉西边的基础设施变化巨大,开始几年是投入期,地都卖掉后就会进入回报期了。南边的规划还是有问题,以前的旧账不是一下子能算清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2: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有些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是北和西,省会向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偏东北,应该是向西南发展!河西基本正确吧!不过梅西湖cbd决策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长沙四面扩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2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设立的“长株潭两型示范实验区”并没有说是为了融城;易俗河不是长株潭之间的镇,不承担融城的功能,楼主应该说的是易家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1: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到株洲湘潭并不远,天津到塘沽还要坐高铁呢,中间不也是大片的农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3: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ANKTIFFY 于 2011-8-29 03:43 编辑

1、分析有一定道理,现阶段长株潭确实没有核心竞争力,除非长沙自身发展壮大,周边城市才会有向心力的与长沙融城发展,而不是现在简单的三角关系的融合。目前情况是,长沙的品位优势、地位优势、区位优势、科技经济优势在不断提升,不断增强,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作用已开始慢慢强大,周边城市需要主动出击往长沙核心区靠近,以赢得时间、赢得空间、赢得价值,确立未来的地位和作用才是真的大长沙。



2、除了长沙,其实也有部分原因是株洲和湘潭自身发展原因造成的,其本身也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感,何况城市工商业要发展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交集和互补。



3、从中心区域来看,长沙发展河西其实也不算是无奈,至少靠着湘江有相对优势,而因为东面的星沙也已经圈进了城市区,只是分了先后,毕竟路是一步一步走出去的,说实话星沙的城建是好于现在的望城区的,未来5年,长沙发展不可能就河西一个战略支点,东面的能量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参照黄花机场客流量,黎托的高铁枢纽站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经开区的重要性,东部的星沙迟早要承接一部分产业转移和功能分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0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LZ说的很有道理,现在ZF哪里顾得了这么多,从来不管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10: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眼光太短浅了,长株潭融城是百年大计,大河西先导区顶多算个十年大计而已,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像长株潭融城这样宏大的工程不会像你想象的一促而就,政府留在那里不做是明智的,如果不顾现实不顾思维局限硬上马的话,到时后建出来的无非是一片片毫无生机的高楼,二十年之后你再来审视这些高楼你或许会说,当年的垃圾政府只会建些土掉杂的高楼糟蹋了这块绝版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9 1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味 于 2011-8-29 10:27 编辑

其实省政府也是审时度势后才作出这样的决定。是想长株潭三市都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由省政府协调运作。资源是有限的,怎么样充分利用资源而科学布局,我个人认为选择大河西并没有错。

短时间来看,长株潭三市行政融城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还是经济一体化。从地理位置来看,长株潭三市连在一起并不是三市向“品”字中心发展,而是长沙与湘潭相融、湘潭与株洲相融,毕竟长沙与株洲间充斥着大量丘陵地带。

长株潭的五大示范区,湘潭就占了2个,天易和昭山,再加上现在建设如火如荼中的九华。省里的意思就是要湘潭努力往北,向长沙发展。为什么修了个长潭西高速,也是加快长沙西与湘潭北的融合。湘潭和株洲相隔更近,株洲西与湘潭东也就10多分钟,湘潭与株洲相融的任务应该是落在了株洲的身上。

再看长沙。河东城区一片繁华、拥挤和混乱;长沙县发展不错,未来可县改区收入囊中、武广新城乃中部高铁枢纽,可用动车拉出一片前景;长沙北搞了一个滨湖示范区,与岳阳联手促进城北发展(任重而道远);长沙南要与株潭相融,更多的是看两位小弟的发展。就只剩下长沙西,长沙放手一搏大河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大河西实验区有如在一张白纸上新作文章,如果成功了,既成为引导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亮点,又成为长沙新的经济引擎,这么好的政绩前途,省里是不会放过的。依托大河西青山绿水的同时,丰富的科教资源也是政府青睐的原因,两型社会建设科技的支撑相当重要。

其实本人与很多网友一样,希望借着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东风,造就长株潭三城真正的无缝相连,行政一体化后实现中部的另一个超级大都市。但现实看来省里的资源太有限了。目前这个布局未来会怎么样,大家拭目以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2 00:44 , Processed in 0.08586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