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蛟矶烟浪

[鸠兹古韵] 芜湖百年记忆-----西洋历史建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驻芜领事官邸  1889建   雨耕山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真寺与回族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10 23:41 编辑

英商怡和轮船公司旧址  近代   健康二马路中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11 00:00 编辑

华牧士楼是古城内仅存的一幢外国宗教建筑

     基圌督教在芜湖的传播,起始于19世纪中叶,中圌华基圌督会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支,也是人数较多的派别。据1995年《芜湖市志》记载,先后负责芜湖中圌华基圌督会工作的有周孝成、李卓吾等,另外,美籍传教士华思科夫妇、涂美英小圌姐、陆清兵史密斯夫妇等,也都先后在芜湖进行过传教活动。芜湖基圌督教的教圌会活动甚为活跃,教圌徒总人数至上个世纪初已达二三百之众。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聚会地点显然不能满足教圌会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故当时的中圌华基圌督会先后在后家巷、太平大路等地购置了一批土地,建成教圌堂和住房,供教圌会使用。

    太平大路17号华牧师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上个世纪20初建造起来的,距中圌华基圌督教圌会创办的励德学校近在咫尺。由于建成之后,美籍传教士华思科夫妇是第一个入住的,所以直到今日,当地的老居民仍将此楼称为“华牧师楼”。当年,这对异域夫妇,历尽艰辛来到中圌国,来到芜湖这座江南水乡之城宣教办学,太平大道上可以经常见到这对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的身影。

    华牧师楼为中西结合式建筑,坐北朝南,青砖砌筑,面阔13、5米,进深18、7米,占地面积253平方米,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共4层,每层有正房5间,一、二、三楼为当年教圌会牧师居住的宿舍,四楼的层高明显矮于其它三层,用作储藏室,兼作隔热层。楼内全部为木地板。除一楼外,其余每层正南面都有一个30多平方米的大阳台。在上个世纪20代初期,能建成这样一幢4层高楼,也是一种壮举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古城内的最高点,从上面可以俯瞰全城景色。

    建圌国初期,华牧师楼被皖南行署公圌安处下属的公圌安大队用作机圌关办公楼。上个世纪50年代末移交芜湖地区文化局,成为地区文化局的文物收藏室、图书资料室及剧目创作室。60年代中期又移交给芜湖地区(后为宣城地区)文工团。文圌革结束后,退还给市基圌督教爱委会。

    华牧师楼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经历了80多年风风雨雨之后,成为古城内唯一的外国宗圌教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21: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基本都去过,希望这些建筑能够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1 15:02 , Processed in 0.07013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