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综合体用地将放量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4日 16:02 | 作者:张郁唯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张郁唯 北京报道
在近日举办的城市综合体盈利模式与融资通路论坛上,厦门有关部门发布消息称,下半年厦门拟出让11宗城市综合体用地,总建筑面积达232.24万平方米,占全市拟出让地块总建筑面积的30.23%。其中,岛外共有7宗城市综合体用地推出,占城市综合体用地总数的64%。
从数据不难看出,城市综合体用地已成为下半年厦门供地的重点。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如此集中地推出城市综合体用地,厦门市场恐怕尚不具备相应的消化能力。
万达的示范效应
此前的9月7日,厦门举办了一场土地拍卖会,17宗地块全部成功出让。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位于集美片区的一宗面积为37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地块。
该地块是此次拍卖会上仅有的两幅商住用地之一,因其大体量的综合体属性、集美园博苑北角的绝佳位置以及竞买门槛高而受到各方关注。最终,该地块被来自马来西亚的IOI集团以底价12.1亿元摘得。
“最近厦门的土地市场热起来了,厦门商务、旅游的城市定位,决定了岛内以非住宅用地为导向。”一位业内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2006年~2011年,厦门综合体项目出让总建筑面积高达620万平方米。2009年以来,厦门综合体地块的出让和开发呈稳定增长趋势,而今年下半年拟推出11宗城市综合体用地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根据土地运营顾问机构图智策划发布的数据显示,厦门下半年拟推出的11宗综合体用地,多为集办公、商业、酒店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仅3宗包含居住功能),总土地面积7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2.24万平方米,在各类性质用地中位居次席。其中,岛内4宗,集中在思明区,均地处繁华地段。
目前,厦门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已建和在建的综合体项目有湖里万达广场、泰地海西中心、世茂海峡大厦、禹洲中央海岸、万科城、海西金谷广场等。这些综合体项目因其属性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质。如万达广场以商业办公为主导,世茂海峡大厦以酒店式居住为主导,海西金谷广场以金融办公为主导。
厦门钜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曙光认为,开发综合体有助于提升区域品质,进而提高住宅土地的售价。以前厦门在土地供应方面一直侧重于住宅,城市综合体项目相对偏少,导致岛内许多成熟社区的商业配套不完善,影响区域品质。“这也是政府加大供应城市综合体用地的原因。”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税收效果立竿见影。”据郭曙光介绍,万达在湖里区开建综合体项目的示范效应十分明显。2011年,湖里区万达广场不但成为年度纳税额第一,同时也带热了厦门岛东北部的人气。
郭曙光认为,下半年综合体的热点地块将是岛内湖滨南路的原自行车厂地块。该地块位于厦门中心城区,该区域住宅小区密集,缺乏大型商业项目。
隐忧犹存
“眼下这些综合体用地看似很多,考虑到补偿历史欠账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总量应该可以接受。”郭曙光表示,如此大比例的商业开发强度只是2012年的特例,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如此密集地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厦门300多万人口的消费能力能否支撑?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戴亦一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很多开发商在盲目地拷贝万达模式,但以厦门已有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来看,运营状况很勉强。厦门的商业地产存在泡沫。
“厦门人均商业面积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领先,在此基础上再大规模建设城市综合体,将来有的项目肯定会经营不下去。”戴亦一表示,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设定条件定向供地的情况很明显,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大、操作复杂,地价竞争没那么激烈,所以多是以双方约定的底价成交。
“开发商在面对城市综合体用地时,最好不要头脑发热。”戴亦一说。
郭曙光表示,面对可以预期的风险,企业在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掌握好开发节奏;二是要根据区位差别,界定客流来源,做好针对性规划;三是要注意业态的差别化,以避免粗放式、雷同化开发。
ps:我也在担忧这个问题,建这么多摩天到时利用率能有多少?厦门毕竟没有深圳,上海甚至大连青岛的经济体量。如果一味的上摩天是不是反而不利。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