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6 18: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实施“金包银”工程,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农村生态休闲旅游,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快。2010年,厦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6.06亿元,增长2.3%;牧业产值11.89亿元,增长6.8%;渔业产值6.29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8亿元,增长2.6%。
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情况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22万亩,比上年增长2.3%。粮食播种面积12.36万亩,下降1.7%,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50万吨,下降0.5%;蔬菜播种面积25.44万亩,增长7.7%,蔬菜总产量54.49万吨,增长13.4%;年末水果实有面积11.10万亩,下降6.2%,全年水果总产量为1.42万吨,下降18.9%。全年肉类总产量7.20万吨,增长12.4%;蛋品总产量4340吨,下降6.1%;奶品总产量604吨,下降18.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37.83万头,下降21.0%,全年生猪累计出栏94.24万头,增长14.2%;年末家禽存栏数174.93万只,增长1.3%,全年家禽累计出栏数385.91万只,增长1.1%;全年水产品产量3.79万吨,增长3.0%。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形势良好。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本年新增国家驰名商标4个,全年厦门市33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200.42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7.5%;出口创汇4.51亿美元,增长15.3%;上缴税金6.73亿元,增长24.8%;带动本地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8.49万亩、牲畜饲养量37.79万头;带动本地农户数13.55万户,增长10.1%;吸纳本地农户从业人员2.43万人,增长34.9%。发展一批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5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6万人次。开展汀溪、新圩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15个重点村旧村改造和9个老区山区村建设有序推进,全市自然村通达公路硬化率达8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6.9%,完成25个山区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生态风景林1.09万亩,基本完成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项目。
农民人均纯收入首破万元,连续六年稳居全省首位。2010年,厦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3元,比上年增加880元,增长9.6%。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339元,增长11.3%,占纯收入的53.2%,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3998元,增长8.6%;人均外出从业得到收入848元,增长29.9%;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345元,增长16.1%,其中人均租金收入927元,增长13.9%;人均转移性纯收入328元,增长25.7%;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021元,增长2.8%。农民消费稳步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23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109元,增长9.7%,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1.3%;衣着消费增长16.8%,居住消费增长4.8%,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增长15.2%,交通和通讯消费增长13.2%,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增长7.4%,医疗保健消费增长4.1%,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18.4%。
四、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作用增强
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势头,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100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69亿元,下降12.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3.3亿元,增长15.1%。
新开工项目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新开工项目330个,比上年增加52个,计划投资总额219.69亿元,平均投资规模6657万元/项。全年共有29个计划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主要有闽南古镇、百路达工业园、益杨电子、特易购、海投腾龙码头、晨宏电子三期、会展中心三期等,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工业、商业及酒店业等。
投资结构有所变化。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2%,第二产业投资增幅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0.06:19.15:80.79调整为0.04:20.67:79.29。
投资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2010年全市各行业投资中规模居前四位的行业分别为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分别为39.9%、18.0%、16.4%和11.9%,合计比重达86.2%,比近五年平均值高出11.6个百分点,近年来这四大行业一直是投资最多的行业,表明投资在行业分布上更加集中,特别是向房地产和制造业集中的倾向比较明显。
主要行业投资出现分化。一是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受土地购置费大幅增加的影响,全市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6.13亿元,增长34.5%,其中土地购置费250.34亿元,增长56.7%,占房地产投资的63.2%,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30.7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下滑。全年基础设施投入313.10亿元,下降3.2%,比上年大幅下滑15.8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大幅下降,全年完成投资25.62亿元,下降2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由年初的增长17.5%下滑到年末的下降3.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保持平稳,全年增长6.8%。三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78.99亿元,增长34.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0.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行业完成投资80.03亿元,增长78.6%。卷烟厂金桥生产线技改、正新海燕子午线轮胎二期、宸鸿科技三期、景致光电等项目是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龙头项目。四是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投资分别增长21.9%、38.3%、1.16倍和40.0%,主要大项目有特易购五缘湾项目、红星美凯龙、柒牌营运中心、国际银行科研中心、帝元维多利亚酒店等。五是社会事业投资基本持平。
新开工楼盘大量增加,商品房销售低迷。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787.73万平方米,增长2.2倍;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商品房市场价升量跌,观望气氛浓厚,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6.77万平方米,下降19.4%,商品房销售额379.12亿元,下降9.9%,其中商品住宅跌幅较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40.5%和22.9%;由于近年竣工项目多,销售低迷,商品房待售面积大量增加,年末待售面积197.82万平方米,增长34.3%。
民间投资加快增长。全年城镇项目中民间投资完成143.03亿元,增长45.%,占城镇投资的26.6%,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延续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国有投资比重和增幅有较明显回落,但仍为各经济类型之首,全年完成投资25.90亿元,下降21.0%,占城镇项目投资的48.1%;全年港澳台及外商完成投资136.78亿元,增长30.8%,占城镇项目投资的25.3%。 |
|